“BASEL”
发起人:娱记  回复数:0   浏览数:2673   最后更新:2007/05/23 02:43:51 by
[楼主] 斌子 2007-05-23 02:43:51
下了网,打开电视,《多情剑客无情剑》已经将至结束,1977年的老片子居然还看得津津有味,我自己也觉得有点儿奇怪,印象中应该是楚原导演,是不是邵氏出品还得查资料。八十年代香港录像肆虐大陆的时候,这种片子我都不屑于看的,其他朋友们不仅爱看,还要模仿武林高手的招式,结果常常弄得自己脚疼脖子歪的,让我笑掉牙。现在想想,我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觉得那样的片子“不够高雅”,可能是常常看“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东方大观”之类的东西,自小把脑袋看左了,一方面暗自羡慕那些拥有来自广州的苹果、牛头牌牛仔裤的大孩子们,一方面还觉得那是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喜欢了就有负罪感,所以强迫性的少了很多少年时的精彩,但今天看起来,却少有的轻松,觉得故事好,打打杀杀的就为了那些陈年心结,男演员帅气或“洋气”,女演员当然不能和今天的比,却也有伤感的气质,颇能令人回味。客观说来,以当时的条件,邵氏为首的几家公司在古装武戏方面确实有相当的成就,也曾经辉煌一时,但这些还不足以让我沉迷其中,究竟为什么也说不大清楚,倒是记住了几句台词,其实大部分是导演的心声罢了,只是借那些侠客的嘴说了出来:

“江湖上的事本来就是这样子的,谁的剑快,谁就说了算。”(话语权的问题)

“你一辈子的失败就在于感情太多,拿剑的人不应该有感情,我手里就是一把无情剑”

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有点儿傻是吧,仔细琢磨还是很有道理的,片子里的侠客们都是哲学家,直接开门见山给我们讲道理,完了马上就以身作则,实践这些道理,孰对孰错,一看便知。
想想那时候我一个懵懂少年,却还要分个善恶是非,以雅自居,现如今活了些年头竟又看出个意思来,成长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是要付出代价的。

接着电影频道又放了《唐伯虎点秋香》,每次都是从同一个地方接茬看,不知道到底应该算偶然呢还是算必然。现在网上动不动就“恶搞”,兴师动众的还要讨伐一番,实际上,这一类的片子整个就是一个恶搞,只不过是自己搞自己,搞搞人生罢了,笑完了,还真能反思不少东西,反正比正经八百的课堂上要有用得多。有一段周星星和另一流氓比试谁更惨的戏,其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谁更绝谁更狠生存面前谁就更有机会,这完全就是社会现实嘛,所以说,这种片子本应该纳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范畴来讨论,而不是什么通俗流行剧——它比那些通俗剧深刻多了,我就奇怪,卓别林能够被大家奉为艺术大师,靠的是自己的“无厘头”,周星星在大众眼里怎么就脱不了俗呢!

好看,不想睡,接着看《七宗罪》。说起《七宗罪》还挺让人闹心的,虽然明知好莱坞有它的绝活,但还是一贯的对“大片”态度不够端正,结果去年考影片分析,第一个就是《七宗罪》,还有什么《银翼天使》《角斗士》等,之前一个都没看过,结果当然是让人沮丧的,看来电影学院也在向“通俗”和“商业”倾斜了,要知道,以前这些可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这是好事情。电影发明的时候,谁也没当它是个玩意儿,只有没品味的“下层人”才会去看这些“活动影画”,现如今,这些历史却成了“学者”们趋之若鹜的研究对象,还有那些曾经被他们根本就瞧不上眼的香港电影,也一变而为学术,可以写文章,拿津贴,看样子,“学术”这个词真是可爱,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还没说《七宗罪》呢,第一遍看故事,第二遍看美国文化的电影表达,第三遍看剪辑与灯光与摄影,第四遍看剧本的节奏处理,第五编看表演与台词……不知道以后还会看什么出来,每次看完都想着顺便写点东西,又觉得还没看到家,不想留下什么,可好,到现在一个字也没有,脑子里倒快攒下一本书了,有什么办法呢,电影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什么都能涵括进去,本来就是生活的诠释与再创造嘛,生活中有的它就应该有,当然,那得是好电影,《七宗罪》还真就不错,再看看吧,说不准会有新发现,找到一个点子,一杯咖啡,几个日出日落之后,一切搞定。
2006-10-6

斌子说话博客:http://binzicac.blog.tom.com
斌子说话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