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谈“黑山”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386   最后更新:2016/05/19 09:55:40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2016-05-19 09:55:40

来源:Hi艺术 文:吕晓晨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显然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已经不适用了,哪怕是看似和网络技术离得很远的艺术圈。非“技术宅”出身的艺术圈同仁们,已经开始用技术手段,通过APP、个人公众号、网站……进行艺术创作、交易、传播,抑或是互联网创业。
“互联网+”对当代艺术的介入究竟能翻起多大的浪花?二者是否能完美结合实现“双赢”?当艺术搭上“互联网+”这列快车时,未来又将走向哪里……
看来未解的,还有太多太多。
尤洋(UCCA副馆长)
赵趄(广东时代美术馆馆长)
王廼悦(上海宝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VP)
赵凌甲(藏家、拍藏创始人)
胡湖(“姐夫拍”创始人)
鲍栋(策展人、“文化馆”负责人)
徐文恺aaajiao(艺术家)
蒋竹韵(艺术家)
林科(艺术家)
烟囱(艺术家)
1.将互联网介入/融合在个人的艺术实践中,最初吸引你的是什么?
赵凌甲:互联网的意义就在于效率的提升,现在的独角兽公司无一不极大改善了人们生活工作的效率。当代艺术虽然不是生活中的刚需品,很难出现独角兽公司,但是通过互联网可以改善的方向仍然很多,比如发现、交易、管理或数据服务。我们之前做的拍藏助手APP和微信服务号,就是从管理和服务这个痛点切入的。
鲍栋:“文化馆”项目是基于互联网移动端,即智能手机平台的新用法或新语言,鼓励互联网移动端的在线艺术作品。
徐文恺(aaajiao):实时的反馈和消费。
蒋竹韵:作为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可以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形态存在。不仅是作品,个人更是。
赵趄:会拓展艺术创作的一些边界,创造出新的状态;对交易的影响也会很大,因为其根本是改变了交易模式。

烟囱:把作品发在网上,很快就能获得反馈。

烟囱 《我是淘宝店主》 15×10沉默 纸上丙烯 2015
2.互联网对你艺术实践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尤洋:互联网的诞生革新了“数据—信息—知识”的逻辑和方式,信息的海量超越了大脑所能接受的生理极限,超越了两次工业革命中不曾达到的规模和速度。对于观念艺术而言,我们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并不仅侧重在制作工艺、传播层面,而是试图在知识逻辑和受众互动之间中进行探索。
蒋竹韵:互联网让我意识到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因为互联网的第一语言是英语,网上的有效而高质量的内容都是英文,所以大学毕业后我又重学了两门语言:英语和Python。语言如同工具,这和画画一样是一门技艺,目前对于技艺的学习就是我的艺术实践。
烟囱:作品获得更宽广的传播,我也在网上认识了很多在艺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实里我根本懒得出门,前面这两条很难实现。
鲍栋:以前策划展览是打电话、写邮件,现在是建微信群。
徐文恺(aaajiao):作品的流动性发生了变化。

林科:我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当代艺术,而不是只能通过学院。实践也变得更加直接方便。

Majorelle×aaajiao LLUW:徐文恺(aaajiao)设计的工作服,可以通过网络购买
3.通过互联网在你的艺术实践中是否存在局限性或困难?
蒋竹韵:将网络作为艺术媒介,不仅有技术问题,还有很多政策性问题,包括法律问题,这些非技术问题,有时候不是个人或几个人能解决的。
尤洋:我一直搞不懂在后网络时代,是用户驾驭互联网工具,还是主体已经流动,用户已经被异化为互联网主体的一个分子。我最近很焦虑,因为微信好友人数已达到上限,我觉得每天都在错过大量可能有用的信息,但是想不出解决方案。
赵凌甲:从个人收藏角度来讲,一方面,缺少有效率的线上交易平台,国外的Paddle 8和Auctionata做得蛮好,但是尚未进入中国,也有是否会适应中国市场的问题;另一方面,缺少全面的从数据、仓储物流、再到藏品管理的工具服务平台。Artprice、Artnet和雅昌有提供数据服务,但是停留在web1.0的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做得一般。
林科:非常局限,很多具体的在物理空间中的实践就被屏蔽了,造成那些能力变得没有发展,一种接近退化的。

鲍栋:传播得快,消失得也快,既是优势也是缺点。

“拍藏”网站首页


4.请列举你看好或欣赏的与当代艺术有关的APP、微信订阅号、网站。
蒋竹韵:www.ubu.com: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网站还在那,要知道这个网站是web 1.0时代的产物,技术上依旧全是静态页面,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它内容的持续,它仍然是目前线上最好的现当代艺术的资料库;鲍栋主持的文化馆项目让我看到了一些变化,它跳出了常见的将线下空间搬上线上空间的传播思维模式。
尤洋:因为背后有资本注入,所以目前看着比较活跃的大多是艺术品电商。因为工作关系,我大概关注了80多个艺术微信号:微信拍卖群、展览的噩梦、保马、想象力实验室、女神读书会、dou出ban。当然还有UCCA的三个官方微信号:UCCA、UCCASTORE、尤伦斯教育。
烟囱:我经常看的订阅号有Hi艺术、ArtJeff、异常漫画研究中心、艺术坏蛋店、art and I、这个店、艺术论坛Artforum中文网,别的公众号有我感兴趣的也看。
徐文恺(aaajiao):文化馆,还有艺术家很私人化的笔记式订阅号如MTWTFSS。
赵趄:APP有Artsy;微信公众号有看“术ART”、“绘画艺术坏蛋店”还有一些新闻类和其他机构的。
胡湖:APP:雅昌拍卖图录;网站:instagram.com、twitter.com;微信订阅号:Hi艺术、artnet。

鲍栋:推荐一个创作性的个人微信号“意思意思”,偏文学。

“文化馆”公众号
5.你认为当代艺术在信息时代,搭乘互联网这趟列车的必要性是什么?
蒋竹韵:“搭乘列车”的修辞听起来很古老,如同今天我告诉你“我在互联网上冲浪”。在这个时代互联网是渗透性的,主动性并不在个体手上,当下的互联网主体性存在,更应该让人深思。对很多人来说,互联网如同空气,不易察觉,一旦断了网,那就是窒息的感受。
赵凌甲:艺术品市场规模本身足够大,但是太长尾。小众的20%的人占了80%的交易额,艺术“互联网+”还是要看中产阶级消费升级。做大众的艺术,而不是那20%的人,这样才有足够的流量。
赵趄:不存在必要性这一说法,因为一定是必然的,而且是从各种功能性层面改变和丰富美术馆的机能,除了虚拟状态的再生,包括公共教育的方式等方便都有可发展的空间。
烟囱:我没觉得必要,互联网只是工具,艺术不需要和互联网搭上任何关系。
林科:对,它就是必然性。 科技和生活在近几十年来间变得越来越紧密,互联网让这一切变得更加紧密。

徐文恺(aaajiao):作品流动性的爆发,会积累并改变作品本身。

“宝库中国”文化盛典现场
6.你如何看互联网浪潮给当代艺术创作、交易带来的改变?
徐文恺(aaajiao):我们的创作更廉价了,作品存在的意义受到挑战;交易更快捷有效,退出的成本在降低。
蒋竹韵:“网红”的画比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卖得好。在我想象中应该是这样,虽然没有做过实际调研,但粉丝经济应该比收藏系统来得狂热。当下成功的艺术家都会有点“网红”气质,未来的艺术家也会更懂得自我包装和管理。
鲍栋:互联网之初有一个“赛博宣言”,号召开放源代码、去国境线、无政府等等,但显然今天还没有实现。
林科:本质是没有改变的。“艺术世界”还是继续“艺术世界”的样子,因为这是由身处其中的人决定的。

烟囱:更快更方便。但是快和方便是否对艺术家和交易更好我不知道。

蒋竹韵在拾萬空间的展览现场,通过电子技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创建虚拟WiFi信号
7.你看好当代艺术的“互联网+”前景吗?
王廼悦:当然看好。首先现在的用户群体,他们的消费意识已经做转化了,精神需求也更多了。从服装开始,再到生活,再到艺术走入生活,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移动互联网是属于无时无刻都存在的一个产品,它可以更好地利用用户的碎片时间,让用户体会和了解当代艺术。
蒋竹韵:作为国家发展策略提出,本身就是抽象的概念。但网络本身和水电一样是基础设施。交通、医疗、零售、金融等,这些都是追求效益并且能够被量化的行业。2015年滴滴打车创造了12.1%的就业率,如果“互联网+艺术”这样的口号能使更多人投入到艺术行业,那我个人十分期待。但开专车的大多是业余行为,职业开专车的,如今日子也不好过吧。
鲍栋:其实当代艺术是文化领域中最早互联网化的,比如,当年美术同盟是想做成一个综合性的艺术网站,但当时只有当代艺术家上网并使用邮件,所以变成了一个当代艺术网站。
赵趄:就问题来说是看好的,这是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趋势,艺术行业同样会跟随。

徐文恺(aaajiao):不看好,互联网是靠减法生存的,加法并不合适。

Artand APP首页
8.目前来说,当代艺术的“互联网+”急需补足的地方在哪?
尤洋:发展太快,理解相对简单,理论基础跟不上。就像很多城市理解的“文化地产”就是“文化+地产”,很多同行理解“当代艺术”就是“当代+艺术”。“互联网+”也是过度期的特定词汇吧。往往只有真正吸收、融合、消化了一种概念后,才不会把概念当做口号和商标。
徐文恺(aaajiao):制造需求还是虚构需求,我们需要寻找绝对资源而不是环绕它制造围墙。
赵凌甲:目前大部分艺术互联网创业公司在做的是电商或者社交+电商,过度依赖资本市场,真实的流量或者需求有待考证。
烟囱:我觉得大家需要真正的交流,艺术家、藏家、画廊、媒体……快并不是交流。
赵趄:目前来看很多层面都有公司、机构和个人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9.在互联网中玩转当代艺术,“互联网思维”是必备素质吗?
王廼悦:当然是!你不能早上九点给用户看艺术吧,他应该去上班,我们必须要从用户的需求视角出发。
赵趄:如何用好互联网是一回事,互联网思维是另外一回事,从这个角度看思维是工具不是素质。
鲍栋:互联网思维是早于互联网的,核心是链接、共享、去物化。
徐文恺(aaajiao):并不是,独立思维更重要。
林科:大家一起玩是必备元素。
10.你认为“互联网+艺术”这一模式还能有哪些新玩法?
王廼悦:首先艺术创作的形式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了,不仅是纸和笔和颜料的事情,光感多媒体也是一种;除此之外,甚至有些艺术家会编程,实际上这是最好的在移动端进行展示的方式。
鲍栋:就近期技术能力而言,对很多展览来说,VR展览开幕会挺有趣的。那些比较宅的观众会需要。
尤洋:昨天夜里睡不着,和“互联网艺术家”林科谈心,凌晨5点他说道:“未来世界的所有,都会变成数据。那时没有办法谈生物性。”
徐文恺(aaajiao):回归到作品。我们需要真的互联网作品,不是艺术在互联网上。
赵凌甲:类似Uber,可以颠覆艺术品购买和销售的模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