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灼:人的肉体最是不堪一击
发起人:愣头青  回复数:0   浏览数:1924   最后更新:2016/03/07 09:13:45 by 愣头青
[楼主] 橡皮擦 2016-03-07 09:13:45

来源:Hi艺术 编辑:史伟


仅在2015年一年之内,国内就涌现出一批新画廊,至今也不断关注到有新画廊举办开幕展。且不分析缘何众多有志之士投入一级市场耕耘,也不谈一些画廊另择新址揭开新的一页,面对经济环境大背景的不景气,不同年龄段的画廊又将有何对策?外资大牌旗舰店画廊进入中国时信心满满,似乎一片利好,如今在面对海外及中国市场两条线索下,这本经是否好念?起步阶段的新生军除了激情之外,又能坚持多久?十余年的资深画廊玩家在成熟经营体系之外,是否也同样感觉受到了一级市场的寒冬?

2016年,如何御寒?这里列了十个问题,对于一些问题画廊主们的观点会趋同,同时有些画廊给予的官方回复也难免让人猜测背后真实的状况,更不乏旗帜鲜明的声音。看他们怎么说。
采访对象
杨洋(杨画廊负责人)
黄燎原(北京现在画廊负责人)
梁中蓝(长征空间总监)
萧富元(索卡艺术中心负责人)
王笳力(上海璘宝轩负责人)
姚远东方(广州风眠艺术空间负责人)
焦雪雁(拾萬空间负责人)
夏季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
郑林(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负责人)
李颖(艾米李画廊负责人)
李兰芳(艺.凯旋画廊负责人)
刘杰(成都千高原画廊负责人)
吕恒顺(芳草地画廊负责人)
禹灿奎(学古斋画廊总监)
李宜霖(亚洲艺术中心负责人)
孙彤(Tong Gallery+Projects负责人)
张勇(艺术门首席运营官)
张迪(空白空间总监)
周娟禾(阿拉里奥画廊总监)
2016年是画廊经营的第几年,这属于画廊成长历程的哪一时期或阶段?

杨洋:第六年,画廊将进入成长期,希望能健康、稳健成长。

黄燎原:第12年,恰好将走完一个完整的12地支历程。我们正脱胎换骨,再次蹒跚起步。

梁中蓝:长征空间目前是稳定中求成长。

萧富元:索卡1992年设立,到现在已经有24年的历史,2001年进北京,到现在已经15年。索卡现在是稳健发展的阶段。

王笳力:璘宝轩是2014年10月开馆的、一个运营一年多,现在处于成长阶段的画廊。

姚远东方:2016年是风眠艺术空间的第三年。我们画廊刚经过茫然期,正进入探索期。

吕恒顺:现在是芳草地的成长阶段。如果说前期处于摸索的阶段,那么之后画廊将沿着越来越明确的规划稳步前行。

张勇:艺术门上海画廊的第11年,现已进入快速成长期。至2015年艺术门画廊所参与的艺术项目全年超过50多个,2016年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禹灿奎:学古斋1988年成立,到2016年已经28年了。目前画廊处于成长阶段。

焦雪雁:严格讲,2016年是拾萬空间经营的第二年,属于画廊的原始初级积累经验的阶段。

夏季风:从非盈利机构正式转型为商业性画廊是2013年,经营至今是第三个年头了,对于蜂巢来说这仅仅是第一阶段。

郑林:唐人1997年在曼谷建立空间,到现在快20年了,北京的空间也有十年的历程,今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席宇:2016年狮语画廊进入了经营的第八年,经过前面7年的积淀,画廊正稳健的迈向新旅程。

李颖:2016年是艾米李画廊的第八个年头,刚过了“七年之痒”的稳定发展期。

Waling:我想我需要用两个词来形容:“博”而“励”,即“博尔励”的中文名中的两个字。用它们来形容过去一年画廊的成长,是极为准确的。我们坚信艺术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所以我们选择更加专注深入的工作方法,画廊的空间可以小一点,但是一定要具有国际性。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贾伟女士的加入也能够让画廊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来自各方强有力支持。          

李兰芳:今年是凯旋艺术空间的第9年,如果把他作为一个人来说,我认为是高三的阶段,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年纪,只要够努力未来充满希望和可能。

周娟禾:阿拉里奥上海空间2014年8月29日开馆,已经快2年了。我觉得是时候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者了解阿拉里奥,但是我也不想操之过急,我想用这段时间做出更多努力取得更高的信任度。

刘杰:第9年。画廊的模式很特殊,像一个手艺人,是个手工活,很难用现代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来衡量。画廊的核心是跟艺术家一起成长,而当代艺术正经历快速的发展变化,所以对于从业者来说,每个阶段都充满压力,每个阶段都战战兢兢。
相较于去年,画廊2015年的营利水平呈现怎样的趋势?

杨洋:2015年画廊盈利比去年略有增长,2015年全国的经济大环境都不是很理性,有些许盈利也是很开心的。

黄燎原:2015年,我们整体销售情况还不错,有的展览在展览期间售罄,有的甚至在展览开幕前作品就销售一空。

梁中蓝:没有特别感受到2015年市场比2014年不景气,相反,与2014年相比,营利是有所增长的。

萧富元:2015年整个艺术市场确实不太理想,但索卡代理艺术家的业绩是没有改变的,但除了我们代理的艺术家之外的作品,确实有因为市场的不理想,大概萎缩了40%。

吕恒顺:2015整体市场都比较低迷,我们画廊虽没有很大盈利,但总体有所提升,尤其是新生代藏家有更明显的增加。
张勇:由于2015年资本市场波动频繁,对艺术品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明显下滑,但欧洲美国市场稳中有升,加上新加坡和韩国市场的崛起,使得2015年的营利水平总体与2014年持平。

禹灿奎:比2014年好。主要原因还是单色画和白南准在全球市场的关注度和销售业绩不错,相应地其他韩国艺术家的被关注度和销售也受到了积极的影响。

焦雪雁:我们目前是不盈利的。画廊运营的前三年内,我们的重心会一直在如何选择和推广艺术家,如何呈现一个在当下的展览,总之是在观察吧。

夏季风:与2014年比较,2015年的营利同比约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左右。还好。

李宜霖:2015年的营利水平呈现上升速度缓慢但平稳的状态。

郑林:销售上2014年会更好一些。

李颖:过去的一年画廊整体持平。

张迪:我们去年收益还不错。

李兰芳:2015年盈利比2014年有所下降。

刘杰:2015年的运营比2014年略有下降,但是差距不是特别大。画廊和纯粹的商业公司不一样,一般商业公司卖了多少,毛利多少,费用多少,很好算账。事业初期的艺术家能被市场接受,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一般不会这样来考虑问题。
画廊都有哪些途径发掘新藏家?

杨洋:大多数新藏家还是来自好的博览会,另外就是画廊本身把展览做好,藏家也是主动会找到你!

黄燎原:我们每年的新藏家都增加很快,而且贡献很大。大多数藏家是自己发展和朋友介绍的,一部分是博览会上结识的。

孙彤:艺博会对画廊来说是一个重要途径,也会通过一些合作和项目发现一些潜在藏家。

萧富元:大概索卡的藏家是:台湾50%,大陆20%,海外30%。所以我们目前的重心还不是大陆的艺术市场。

王笳力:挖掘新的藏家我想博览会是个好的途径,还有都是本身的朋友,藏家朋友会推荐。

姚远东方:画廊培养藏家是一个很长期的工作。一般都会先带动一下自己身边的朋友,慢慢地通过一个一个的展览去影响:这种是影响型的收藏。更重要的途径还是去参加一些国际博览会,这样可以认识更多的藏家。

吕恒顺:和商业空间的结合,让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将艺术带入更多人的生活当中,无形中也会吸引很多新的客户和藏家。

张勇:画廊业至今,依然是一个非常传统的金字塔尖端小群体行业,是个极度讲求个人体验的商业模式。所以在网络电商,对各种大众消费商业模式暴力冲击的时代,对画廊业的影响力很小。艺术博览会,公共艺术项目,画廊展览等等都仍是画廊获得藏家客户主要途径。

焦雪雁:没什么特别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做艺术家的展览项目,感兴趣的藏家会自己找来。其他也没什么特别的。

夏季风:做好的展览,推新的艺术家,是吸引新藏家的有效途径。

李宜霖:亚洲艺术中心近几年除在馆内举办优质展览呈现给艺术爱好者外,还会参加国内外博览会以及既有藏家的介绍去开拓及发掘新藏家。

席宇:做多样化的展览,带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参加不同特色的博览会,使我们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和领域的新藏家。

李颖:画廊自身推出的高品质的展览吸引过来以及国际艺博会。

李兰芳:一种是在艺术博览会和画廊自身的参观者中发掘。同时画廊开通了微店,也作为商户入住了一些网站,比如说雅昌,艺典等。另外对外的宣传上我们也很重视,这样如果感兴趣的藏家看到也会主动联系我们。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发掘一些好的艺术家,多做一些优质的展览,这样藏家也会对我们有所关注。

周娟禾:通过艺博会和一些展览。

刘杰:渠道很多,甚至很多藏家不知道是什么渠道来的,比较确定的直接来源是画廊现场和博览会现场还有朋友的引荐。毕竟画廊这么多年了,很多藏家都是知道的,随着画廊的积累,渠道也会越来越多。当代艺术好的资源并不多,藏家也越来越聪明,从画廊的角度来说,当然要积极的推荐,但相比于挖掘藏家,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项目做好。
对于博览会的选择,画廊有着怎样的标准?

杨洋:有优秀的收藏家群体,能有好的交易额,服务好!毕竟展位费都不便宜呢!

梁中蓝:博览会的品牌、考量博览会所在地的市场是否是我们想要开拓的市场。

孙彤:艺博会的品质、服务和藏家群体,另外也要衡量艺博会的定位是否和画廊代理艺术家是否契合。

姚远东方:主要选择学术性比较强、专业藏家比较多、藏家圈里口碑好、博览会的组织者有着良好的行业操守,以及对艺术热爱并不单纯以营利为目的。

张勇:看博览会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参加画廊的总体水平、艺博会对目标客户的影响力。

夏季风:事先判断该博览会是否拓展预设中的新资源,再决定是否参加。

李宜霖:看重博览会的专业度与服务质量;要有利于维系画廊固有藏家以及接触到新的藏家群。

郑林:唐人在海外博览会中主要有三个目标:品牌宣传、有策略地做出市场销售、结识潜在藏家。选择博览会我们有两个标准:第一博览会是否具备良好的知名度和口碑品牌;第二,市场是否有有效真实的销售可能性,它需要对藏家、画廊都具备十足的吸引力。

李颖:艺博会本身的品质是我们衡量的标准,另外能够基本保证收支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

李兰芳:除了艺博会本身的质量和资源外,“选择适合自己的艺博会”一直是我的标准,当然画廊在成长每个发展时期适合我们的艺博会也会有所改变,比如我们从去年开始尝试参加香港地区的艺博会。

刘杰:艺博会的好坏,其实是一目了然的,并不需要多说。也并不是好的博览会就一定会申请,主要还是看是否比较适合画廊和艺术家的定位。
画廊更在意国内本土藏家、艺术家及市场,还是更青睐海外合作与曝光?

杨洋:我个人比较在意本土市场的培养,当代艺术还是有地域性的,所谓的国际化也是要打问号的。国内的根基稳了,有钱有闲咱再好好计划一下国际化!

梁中蓝:长征空间一直以来都不是在讲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做的当代艺术,或者在中国生活或者工作的当代艺术家,我们没有限定他们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家的概念,而是国际认可的当代艺术家。

孙彤:一样重要吧,本土画廊一定是以国内(华语地区)资源为重,但不能狭隘于本土,与海外的良性互动合作自然会活跃刺激本土市场。

萧富元:我们一直关注整个国际、大陆、台湾的市场的发展,所以们不会刻意去说哪个地方更注重,只要是我们的艺术家适合在哪里发展,我们就会和哪里多些接触。

王笳力:我觉得都很重要,艺术是无国界,无等级,无界限的,不分区域市场的。

姚远东方:我们并没有区分本土的或者是国际的收藏家,只选择真正喜欢中国当代艺术,喜欢我们推出的艺术家的藏家。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我们只喜欢这种专业的藏家。在跟他们谈合作的时候,能够提升画廊的各方各面。

吕恒顺:就目前画廊合作艺术家来看,大部分是国内的艺术家。但日后的发展倾向可能会慢慢纳入更多的海外艺术家。关于市场部分,相交于国内市场而言,2016会投入更多的关注点在国际市场。

张勇:从2008年以来,艺术门画廊一直采取的策略是东西方并重,所合作的艺术家,策展人,艺术项目,东西方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
夏季风:活在中国,当然会更在意国内本土的藏家、艺术家以及市场。不会盲目追求不对等的合作和无效的曝光,也不期望去剪西方的羊毛,自己的羊毛不被人家剪就不错了。

李颖:艾米李画廊本身打造的就是一个国际的交流平台,每年我们会引进2-3位的国际艺术家到画廊展出,同时我们也通过参加艺博会及跟艺术机构的合作把国内的艺术家推送到国际市场,艾米李画廊基本上可以说是参与国际艺博会最多的中国画廊之一。

Waling:在我看来,曝光率自然是第一位的;而后应该是艺术家、本土藏家、海外合作,以及艺术市场。

刘杰:不会刻意的区分本土藏家还是海外藏家吧,我们的群体很广啊,当然我们基本的工作还是推动中国的当代艺术,所以合作的艺术家主要还是中国的艺术家。
二级市场的竞争,以及新形态的艺术空间出现,对画廊发展的挑战是什么?

黄燎原:二级市场对我们几乎没有影响,因为我们非常谨慎地选择藏家,藏家也非常配合,我们每年卖那么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你在拍卖行见到过几件?我不希望我的艺术家在价格和名气上突飞猛进。也许在这方面我比较保守,我至今还没研究出来与拍卖行的合作方式。新画廊对我们也没有影响,艺术家不同。

孙彤:各种新形态或新模式的空间出现,对画廊业发展也是有益的,面对挑战和压力自然会自我审视,寻求新模式和形成新格局,在不断调整中寻生存。

王笳力:正常的艺术生态发展会给青年艺术家多一些更多的空间沉淀,不要急功近利。这样的艺术成果会更优质,市场根基更稳。对画廊的挑战其实只是一部分,急功近利的严重后果是会影响整个艺术生态的不健康发展。

吕恒顺:竞争多了,如何脱颖而出,我想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勇: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的发展时间段基本是同步的,所以也不存在对画廊产生什么新挑战,如果你指的是拍卖行开的展览空间,那个和画廊经营的思路有很大不同,没有什么可比性。

夏季风:觉得这不是挑战,而是市场发展中出现的应有常态。

李宜霖:“艺术家—画廊—拍卖行”的模式是艺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链条。在西方艺术市场,判断一位艺术家作品的品质是看其签约的画廊。而国内,则依据其作品在拍卖行的成交价而定,甚至二级市场充当了画廊的角色直接与艺术家合作,将画廊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打乱了艺术市场的秩序,使画廊陷入一种无序竞争的局面。

郑林:挑战不是绝对的。画廊之间、画廊与其他机构要构成差异,一个人做也就不好玩了。

李兰芳:新形态的艺术空间的出现对画廊来说即是竞争也是一种挑战。媒体、新媒体以及网络不断发展,O2O等类经济模式也开始在艺术领域出现,画廊也处于发展阶段,一直适应新的模式新的东西,只要把握好机会,学会利用这些资源,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纸媒、微信、画廊自媒体等方式,画廊更看重哪些媒介形式的推广?
杨洋:海陆空都需要!都有不同的功能和受众群体,不同的艺术家也会根据不同情况来做媒体计划。
黄燎原:从目前来看,对于国内这一块,微信最有效。对国外,画廊网站起了一定作用。我相信互联网还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有待开发。而就个人趣味而言,我喜欢纸媒。
孙彤:根据艺术作品和目的来选择不同的推广方式。
王笳力:都比较看中,但现在网络的推广我觉得更加有影响力。
姚远东方:比较喜欢用有专业度且有效传达到受众的微信内容。
张勇:自媒体和微信。
夏季风:对于画廊推广和宣传有利的媒体平台都会看重。现在自媒体应用似乎多些。
郑林:我们根据艺术家情况、展览形态会选择国际、国内媒体不同方式的宣传,这需要做出综合考量,才能有效。微信传播很便捷,国际大刊投放比如艾未未的展览收效自然是全球范围内的。
李颖:我们看重所有优质媒体。
张迪:我们有计划未来与艺术网络媒体合作,看中的是它们的信息有效性与速度。
Waling:新媒体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所以我们也必须要积极面对,去拓展我们自己的媒体策略。
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来自哪些方面?
杨洋:杨画廊又要换空间。
黄燎原:我们画廊最大的困扰一直没变过,就是艺术家太少。
姚远东方:全球经济下滑,藏家变得越来越挑剔。我们选择的艺术家,是期望与他共同成长的,所以会有一个很长的培育期。度过这一个培育期,对于我们空间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吕恒顺:经营压力吧。相信这也是所有画廊面临的核心问题。
张勇: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衰退是最大的问题。
焦雪雁:作为新画廊,很多事情需要慢慢做,需要时间,所以有很多问题就必须悬置在那,等待解决,目前没办法动。这些悬置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夏季风:从不嫌多的资源。
李宜霖:画廊行业自律问题以及二级市场所带来的冲击。
郑林:唐人合作的艺术家太多,一年的项目无法兼顾所有艺术家。所以,考虑在798我们画廊附近开辟第二空间,做些绘画、装置、影像的项目,目前的空间更适合做大型装置等展览。
李颖:来自不健全的产业链。
张迪:如何把展览做好。
周娟禾: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寻找对画廊事业有强烈信念的,有献身精神、严肃认真、充满热情的员工。
刘杰: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来说,更大的问题是一直以来艺术的公共教育缺失,常常导致优秀艺术家的探索和创作在当下是不被人接受的。越是优秀的、创造性的艺术家作品和项目越难被接受、被收藏,这是中国画廊最大的困境。
你认为,画廊还可能有哪些新的玩法?

杨洋:不要把画廊想成一个空间,画廊的核心价值是工作团队和合作的艺术家们,空间不局限了,想象空间就大了!

黄燎原:肯定会尝试新的经营方式和新方向,我们已经开始动作,希望能尽快展现出来。

梁中蓝:整个艺术行业存在的基础是艺术家,画廊是否有新玩法需要看艺术家创作什么作品,艺术家是艺术市场创新的主导因素。

萧富元:我认为新玩法属于新的画廊,因为新的画廊为了生存必须要有新的“花招”。索卡是一个品牌,不需要新玩法。

姚远东方:可以跟新媒体更有机地结合。无论是做艺术计划,还是推广艺术家,甚至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艺术创作在艺术计划进行的过程当中,更有效的去利用新媒体这个媒介,或者把新媒体当成材料来使用,这应该是更有趣的一个办法。

吕恒顺:未来的画廊可以做的更轻松、活泼,有更多的跨界活动,让艺术离人们的生活再进一步。

张勇:画廊是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传统行业,花哨的新玩法并不适合这个行业。

焦雪雁:画廊的玩法很多,取决于画廊的身份角色定位,角色定位丰富的话,玩的方式肯定就会更多,也会更广阔。

夏季风:想不出。如果不想被自己玩死,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前行的做法。

郑林:在未来,唐人会根据展览形态做出创新和更新,画廊需要朝着自己的做法、画廊规模、方向等建立自己的话语权,构建与艺术家合作的良性生态。而且我不认为画廊的单一方向是稳妥的,这样势必没有未来,架上、装置、影像等等多元构成才有可能更有效。

李颖:我不认为画廊有什么新的玩法,画廊就应该扮演好画廊的角色,好好推广艺术家,保证每个展览的品质。

周娟禾:时机的改变,客户预期的改变,都会影响画廊的经营发生变化。阿拉里奥可以拓展业务,不仅卖具体的艺术品,也可以是艺术项目合作和艺术概念。

刘杰:并不是反对创新,只是艺术品和别的消费商品不同,艺术品收藏购买过程中特别的审美体验感,藏家在逛画廊、逛博览会时,与艺术作品、画廊专业人士、艺术家的面对面的特殊沟通体验,是很难被替代的。
计划在2016年对画廊的经营策略做出哪些具体调整?
萧富元:会更加强在美术馆的活动。

王笳力:艺术应该有更多的传播途径,艺术真的不要只是被小众人去认识到。我们会走出画廊空间,也希望做些公众艺术项目。

姚远东方:寻找被学术界遗漏,被收藏界低估的系列。更多地参加重要的国际型的艺术博览会,认识更多的专业藏家。

吕恒顺:芳草地接来下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好的博览会上,希望借用这个机会走出去,开拓更多的市场。也希望我们的艺术家有更多发展的平台,员工可以有更多成长的机会。

张勇:增加欧美市场和东南亚市场的开发力度,中国区工作在今后的一定时间内,主要以持续学术梳理为主。

禹灿奎:与年轻设计领域合作是学古斋未来的新方向之一。

焦雪雁:重心仍在展览项目上,2016年的项目整体会较偏向于超文本、问题性展览。

夏季风:2016年将比以往任何年份推出更多的被艺术市场忽视以及低估的艺术家个展。

李宜霖:2015年亚洲艺术中心于上海成立A+Contemporary亚洲当代艺术空间,实现了两岸三地的经营规划。一方面对自身母体文化的脉络和发展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前卫、实验性当代艺术方向不断探索,在2016年里,我们将朝着这两个方向深耕细作,依托三十几年经营基础,深化对亚洲当代艺术的推广,着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的艺术空间。

郑林:2016年,香港空间会有更多学术、商业上成功的艺术家的项目;曼谷空间重点在与开战展与东南亚地区的全面合作,挖掘合作的艺术家、藏家系统;北京的空间重点打品牌,推出学术性强的项目,这包括陈文波、庄辉、赵赵、黄永硑的个展。

李颖:继续以专业而独到的眼光,保证每个展览项目的品质,好好推广艺术家。

李兰芳:2016念是具有挑战的一年、我们会开源节流、市场一直不断的趋于好的方向调整,所以在展览上会精益求精、把数量减下来,加强地域间合作。深度调整艺术家的推广方向。

周娟禾:更加强化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学术方向。

孙彤:在保证画廊展览质量的同时,会多选择参展一些艺博会,积极参与项目合作。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