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况】杰西·瓦恩(Jesse Wine)个展“绝妙的观众”
发起人:蔷小薇  回复数:0   浏览数:1435   最后更新:2016/02/22 19:42:53 by 蔷小薇
[楼主] 宁静海 2016-02-22 19:42:53

来源:艺术世界


▲3 月 4 日,台湾高雄发生 6.7 级地震


新春伊始,台湾高雄发生 6.7 级地震,震源深度 15 公里,能量相当于两颗原子弹,遇难人数 116 人。地震仅仅是自然丢给人类的其中一项难题与考验,有时,当痛感从人类的神经末梢慢慢淡去,真正的脆弱才开始滋长。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究竟能够激发出什么?


刘家琨自 2008 年 5·12 汶川地震后开启的“再生砖”项目以一种延续性的行动实践“重生”的意义,在物质与材料脱胎换骨的背后,是精神、情感与意识的彻底新生。

刘家琨,1956 年出生于成都,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第七届亚洲建协荣誉奖、中国建筑艺术奖获得者。2009 年,再生砖项目曾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渡——国际应急建筑设计展”。



何为应急建筑?


应急建筑(Urgent Architecture)是指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而失去原有住所的人们提供的临时庇护所。应急建筑的设计往往要在环境不利、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满足特殊境况中的人们的基本需求——如安全和保暖,因此比常规建筑的挑战性更高。应急建筑的使用者通常不占有或失去了社会资源,应急建筑的使用场合也相对极端、出人意料,这一建筑门类在生活的日常态中处于隐形的状态,而应急建筑理念与实践的发展体现了建筑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应急建筑的设计往往融合了可持续设计,倾向采用生态友好型材料、可回收材料、价格低廉易得的材料,相当重视资源利用率。集装箱屋、草砖屋、沙袋屋、漂浮屋等各种因地制宜的应急建筑,均可成为拯救危难中的人们的希望之家。


▲2009 年“渡——国际应急建筑设计展”上展出的应急建筑


ArtWorld:“再生砖”项目的契机是 2008 年汶川大地震,请您谈一下开发再生砖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刘家琨:“再生砖计划”始于 2008 年 6 月,即 5·12 汶川地震后的一个月,当时这一计划的切入点是地震灾区的民间个人生产自救,其基本原理是:用破碎的废墟材料作为骨料,搀和切断的秸秆作纤维,加入水泥等,由灾区当地原有的制砖厂,做成轻质砌块,用作灾区重建材料。我希望“再生砖”成为一种只要有意愿、人人都能动手生产的低技低价的合格产品:它就地取材,手工或简易机械就能生产,免烧,快捷,便宜,环保,因地制宜,尺寸随机,适应性强,无名有用,不受专利掣肘。

▲2008 年刘家琨在“5·12 地震”灾区考察,最终以建筑废墟和农作物废料为原材造了再生砖

▲破碎的废墟材料首先需要进行防疫喷洒,然后才可以作为再利用的混合骨料

季节性农业废料的秸秆,在四川农村的夏季常见易得,将其切碎作为纤维加入在再生砖,可减轻成品重量,且避免燃烧秸秆产生空气污染

▲制砖机械采用的杠杆式机械压砖机是乡村原有的粉煤灰砌块的手工机械,压砖机采用半手工生产,适应性强,以利于灾区群众的自救自建生产

▲除了废墟材料作为骨料,切断的麦秸作为纤维,还加入水泥、沙等,制作成轻质砌块风干后可用作灾区重建应急材料

▲不同材质与规格的再生砖样品。实际上,再生砖的制造方式注入了建材回收利用的环保理念,在脱离灾难应急建筑的领域之后,不失为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新型材料


ArtWorld:再生砖作为一种革新的可持续建筑材料,它在灾后重建中的应用情况和后续开发的前景如何?


刘家琨:地震重建工作全面开展后,个人的手工生产不能满足规模要求,地震灾区开始办厂来生产再生砖。它在灾后重建的几年中推行顺利,用于多个灾后地区住宅项目。随着地震重建工作逐步完成,再生砖也逐渐脱离了地震应急救灾概念,进入了“拆除建筑的废旧材料再利用”的环保产品领域。再生砖可应用不同的建筑废料作为质料,产品规格多样,成本低廉,已应用于若干乡村重建和城市公共建筑。截止到目前,再生砖已经应用于水井坊博物馆、西村·贝森大院,诺华生物制药上海园区等项目中。


城市永远都会有拆建,尤其在中国,有大量的原料来源,而且再生砖项目技术完善,如果有政策支持,社会与媒体加强宣传力度,确定集中的废渣堆放场地和资金,再生砖应可大规模推广。


▲“5·12 汶川地震”后,灾区农民用再生砖修建的房屋


▲再生砖的应用——水井坊博物馆


▲再生砖的应用——西村·贝森大院


ArtWorld:如何从建筑的专业角度如何认识“应急建筑”“可持续设计”?


刘家琨:应急建筑应该做到简单易行、快速有效、就地取材,切实有效地解决(功能)基本性、(规模)大量性问题。应急建筑作为一种“非常态”建筑,经常需要事件激发才会取得大的突破。绝大多数建筑师的工作还是以日常建筑为主。


我认为环保理念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对土地条件的顺应,在空间利用方面的节省、谨慎,对普通、廉价建材的不拒斥也体现了一种与环境合一的绿色理念。在今天的中国,对于城乡开发者、规划者,建筑设计者,以及作为居住者的大众,环境意识的不足确实是一个普遍而迫切需要改善的问题。


刘家琨曾说过,材料就像词语一样,除了表达建筑的实用功能外,还表达时代。“再生砖”项目展现了一位建筑师良好的行动力,以至于在天灾人祸的应急情况之后,还能让人们从临时搭建的庇护所中,聚沙成塔一般重新发现当代建筑资源的普遍材料。



原文标题《刘家琨:再生砖——从民间生产自救到环保产品》

采访:蔺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