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纽约军械库艺博会看点: 慢镜头车祸现场,还有笼子里的裸女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600   最后更新:2016/02/08 20:45:38 by 毛边本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6-02-08 20:45:38

来源:artforum


复象的幽灵展览现场上海玉衡艺术中心,2015.


在艺术生产持续加速的2015以学术研究为依托的策展人以及他们的研究性写作显得更加弥足可贵这里所说的研究性写作首先是一种态度的彰显艺术写作可以不单纯依附于艺术作品也不服务于艺术家和画廊而是一种基于长期阅读观察访谈文献和历史性思考的知识实践这种知识实践将艺术置于一个相对广阔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语境内进行考察同时与写作者的策展实践之间构成双流互生的关系本文介绍的研究性写作都是2015年发表的文本从研究视角敏感向度和方法上体现着写作者们在个体语境和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和多样性这些文本既是写作者阶段性工作的结晶也是他们未来工作的生发点其中反复出现的全球化在地性土地资本文献网络表演社会实践社会主义遗产等问题将是2016年依然可追踪的问题线索

皮力-《媒体网络与政治正确》、《后奥运时代中国艺术的困境见网络

这两篇文章综合了皮力近来对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全球化趋势中遭遇问题的思考和诘问作者指出,2000年后逐步形成的全球化复合网络包括互联网双年展艺博会和超级画廊永久改变了艺术品和艺术品意义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这种网络的生发与80年代末冷战体系的结束以及90年代新自由主义相匹配的高度资本化运动几乎同步互联网的兴起展览的工业化和艺术品的金融化侵蚀着传统艺术批评家的权威性同时博览会和超级画廊作为世界经济的买卖估价交换的平台正逐渐超越美术馆成为最高艺术权力的集结地皮力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自90年代以来对全球化一直缺少有力反思他进而提问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反思质问这些网络提供的民主和自由依仗的基础如何质疑控制艺术后台的权力暗流如何检视传统艺术和社会主义艺术形式的遗产并且提炼其对于当下的有效性在调和与艺术体制和市场的关系同时我们可否借鉴亚洲各地的社会运动主动去刮蹭既有的体系并且摩擦公认的政治正确作为身处全球与本土张力关系之中的机构策展人皮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如何在他的策划实践中如何得以进一步的推进也值得关注

卢迎华-《展览作为展览发表于艺术观点64

2007年起卢迎华与艺术家刘鼎评论家苏伟合作了多个以艺术史研究为依托的展览这些展览在问题的切入点和展览语言的探索上彼此关联相互激发有机地互为语境卢迎华的文章是对这些展览实践的总结也是对策展主体性的进一步重申和强调卢迎华将策展作为一种与艺术平行的创造性实践不依附艺术作品也不服务于艺术家其依仗的是策展人提出的艺术史问题与研究卢迎华反复重申实践者”(既包括艺术家和策展人作为一个主体在当代研究和当代实践的重要性作为实践者艺术家和策展团队置身于各自实践的前台试图通过展览重新观看个体实践在历史以及当下语境遭遇的问题并不断质疑艺术史被构建的秩序刺探辨识甚至修正主观意识对于艺术史对象的塑造”。在展览新刻度与钱喂康中国早期观念艺术的两个案例卢迎华和她的策展小组启用了复刻作为一种身体力行的方式来执行对上世纪90年代艺术创作的重访策展小组根据文献和草图试图重现和推演出那些已经不在场的作品这种身体力行不仅是策展人正视历史材料缺失的局限也是将此种缺失转化为策展创造力的起点以研究为依托的策展实践不是去突显策展人的权力而是关乎展览作为一种学术媒介和创作媒介的探索卸任OCAT深圳馆艺术总监的卢迎华正在延续她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的研究在展览中被催化的问题又在她的研究写作中进行深层次的发酵
相关展览: “新刻度与钱喂康中国早期观念艺术的两个案例”,深圳OCAT,2015124-46

凯伦·史密斯-《发光体3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

1993年以来凯伦·史密斯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现场最忠实的亲历者观察者和记录者凯伦的写作和策展实践不是从某种抽象的观念出发而是努力捕捉艺术家在各个时间段里呈现的独特状态与周遭的环境变化以及艺术家过往的实践间寻找微妙的关联她的写作呈现出很多史学家缺少甚至回避的敏感和直接这种特质也体现在最新一辑的发光体3》书中集合了七十多位艺术家在2013年和2014年之间的重要作品与前两辑不同的是凯伦将她的思考组织成五个分散的主体单元开篇关注的是近来重新兴起的局外旁观者现象接着谈到通过制造事件直接参与社会的艺术继而谈到质疑时间连通空间中的物品以及展演自我的一系列作品书中尤其对那些野生于画廊和美术馆以外的艺术现场比如夜走黑桥中国最好的拍卖协会有着精彩描述作者将这些或者刻意与主流疏离或者由艺术家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与九十年代的艺术现场进行比较在历史呼应中找到客观的联系
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发光体3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鲁明军-《复象作为一种剧场的政治见网络

鲁明军的文章复象作为一种剧场的政治与他策划的展览复象的幽灵互为依托成为一个整体文章重访了法国戏剧家翁托南·阿尔托戏剧理论中的剧场政治也阐述了复象的概念作为策展的理论起点当演员运用情感时必须将自己作为一个复象复象就是一个被赋予了演员形貌和感性的幽灵”。作为策展人的鲁明军期望将展场构建成一个剧场装置艺术品是逃逸出艺术系统的艺术家的复象”,通过诉诸复象意志力,“来开启一种新的艺术政治或剧场政治”。作为剧场的展览既是空间的也是观念的为此策展人关闭了一些展览的基本功能比如展览没有作品标识也没有显而易见的线索空间设计时而舒朗时而有夸张的挤压感期待景观消费的观众会迅速迷失然而稍在展览流连又可以体味出多条线索的交织以及图像之间有趣的呼应和冲突也许有人认为展览成了依附文本的知识景观”,但是这种尝试无疑是一次面向未知的策展实验让作品在貌似放弃了脚本的混乱中释放新的能量可以说这个展览的构思来自鲁明军对于剧场的历史政治图像的认知机制以及艺术家汪建伟排演实践的长期研究而展览实践带来的认知也可能回馈给策展人作为学者的知识实践
相关展览:“复象的幽灵”,上海玉衡艺术中心,2015517-2015614

于渺艺术史写作者/当代艺术策划人,2015CCAA评论奖获奖人

— 文/ 于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