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中国性”不再重要:专访佩斯画廊行政副总裁彼得·伯瑞斯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991   最后更新:2016/01/04 10:17:57 by 蜡笔头
[楼主] artforum精选 2016-01-04 10:17:57

来源:artforum


世界一家·抽象诗意展览现场,2015-2016.



Para Site艺术空间的展览标题通常富于隐喻色彩最近的世界一家·抽象诗意也不例外。“世界一家源于几百名中国士兵的口号20世纪30年代他们作为国际纵队的重要组成参与了西班牙内战并被视为最早的反法西斯力量之一两位策展人Cosmin CostinasInti Guerrero将这种朴素的人道主义关怀解读为一种超越个人情感和国家身份的国际主义象征并以此作为讨论抽象诗意”——战后抽象艺术运动——的起点

相对于这个有些宏大的主题展览内容则堪称精简策展人仅仅选择了三位艺术家Robert Motherwell,大竹富江(Tomie Ohtake)和陈壮(Tang Chang)的抽象绘画作品外加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完成于1967-1968年的录像表演《Dance or Exercise on the Perimeter of a Square(Square Dance) 》。从形式上很容易看出策展人如此选择的理由借鉴与挪用东亚传统水墨画及书法意象的痕迹明显流露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比如Motherwell犹如泼墨效果般的油彩/丙烯作品《Frontier No.12》(1958《Gesture Series(A)》[1969]),侨居巴西的日裔画家大竹富江将严谨的几何结构与书法式线条熟练地结合于一个平面(《Untitled》[1959],《Untitled》[1962]),华裔泰国画家陈壮的笔触则不拘形迹痛快淋漓颇有几分中国古代画论中解衣盘礴的韵味

展览预设了这样一个前提对于23岁才第一次踏上巴西土地的大竹富江以及生长在华侨家庭当中的陈壮来说这种对母体文化带有乡愁的自觉引用是毋庸置疑自然而然的前者在40岁左右开始绘画事业并师从日本艺术家 Keiya Sugano;后者并未受过太多正式教育纯然依靠自学来掌握中文阅读与绘画技巧道家思想深刻影响了陈壮的绘画诗歌创作与生活方式也正因此他在世时与周边的艺术环境格格不入——或如展览前言所述在泰国遭到双重排挤”。这似乎被策展人视作国际主义风格的一个典型论据陈壮的油画与纸上作品占据了展场近一半的空间除去厚涂特征外他在笔触用色方面与Motherwell惊人地相似如果对比Motherwell《Iberia No.30》(1969)与陈壮的《Black on Black No.2》(1967),或者将前者的《Frontier No.12》(1958)与后者的《Untitled》系列并置一处可以清楚地看到类似于留白”、“墨分五色”、“计白当黑这样的东亚经典美学观念对二者的共同启迪

在此展中我们无法再轻易地辨别何为东方何为西方事实上不仅是策展人所着重观察的水墨及书法元素另一些特质比如陈壮的诗歌画与阿波利奈尔作于20世纪初的立体诗之间微妙的形式呼应或者大竹富江对罗斯科的色域绘画表现出的景仰态度同样表明这三位艺术家的实践都极为有效的模糊了早已过时的两极化价值判断从而实现了绘画语言上的世界一家”。

但问题是东亚在地理上远离这三位艺术家其美学何以能产生如此大的魅力仅用文化好奇心或者思乡病就可以涵盖吗策展人在此给出一个现象却并未多加解释同样令人费解的是展览中瑙曼八分多钟的录像作品伴随着节拍器的节奏艺术家围绕着地面上以白色胶带贴出的一平方米空间做出重复性动作以身体持续测量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然而与其认为瑙曼透过动态和非物质性探讨时间空间的概念与另外三位艺术家的尝试一致策展人语),毋宁说瑙曼是通过作为媒介的身体以及定量的重复动作来唤起有关人之境况的自我意识如同他在1960年代末期所做的多个录像表演一样也许这一解读于展览语境更为贴切但很显然地策展人在世界一家·抽象诗意当中试图传达的思想及意识形态内涵太多最终远远超出了它的展览格局

— 文/ 武漠

PARA SITE
香港鰂魚涌英皇道677榮華工業大廈22.
2015.12.12–2016.03.06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