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王和暴躁的情话及其维度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414   最后更新:2015/12/15 09:48:17 by 陆小果
[楼主] 另存为 2015-12-15 09:48:17

来源:艺术世界


“莫斯科不再相信谁的眼泪,


她也不会再相信谁,


曾经英俊的少年,


他的年华已不再”



《莫斯科计划》是意大利肖像摄影师亚历山德罗·阿尔伯特(Alessandro Albert, 1965-)保罗·威尔佐尼(Paolo Verzone, 1967-)合作完成的摄影项目。他们于 1991、2001 以及 2011 年三度来到莫斯科,在市中心繁忙的街道上架起相机,拍摄了共计 600 多张人们的肖像。


这个计划横跨了二十余载,仿佛一台时光机,记录了不同年龄层、不同社会族群的人们在二十年里从职业、着装、表情与姿态上的种种改变。
















▲1991 年的莫斯科肖像





















▲2011 年的莫斯科肖像


ArtWorld:请问《莫斯科计划》最初是如何展开的?1991 年以前你们去过莫斯科吗?


Alessandro Albert:1990 年,我们在一次喝咖啡的畅聊时决定要一起做个作品。对于拍照这件事,我们总是充满激情,而不将之看作一项“工作”。最初,我们的计划是去印度拍摄女人的肖像,我们甚至想好了在作品完成后的计划——去法兰克福的图书节,寻觅一家出版社并将作品出版。两个年轻人兴冲冲地办了签证,甚至订好了机票。结果几天以后俄罗斯发生了政变,我们意识到这个事件的重要性,立刻决定改变计划,前往莫斯科。然而对于两件作品的构思是一致的:在重要的历史节点来到特定的城市,并在街头拍摄普通人的肖像。拍摄完成后,在 1991 年 10 月,我们按照原计划来到了法兰克福图书节,并遇到了 Peliti & Associati,这之后我们出版了画册《街道的面孔》(Volti di passaggio)。


ArtWorld:你们是如何与拍摄对象沟通的?是否遇到过什么麻烦?


Alessandro Albert:我们在市中心选择一条繁忙的街道,将 4×5 画幅的相机支在三脚架上,1991 年的时候很少有俄罗斯人会讲英语,而我们也不懂俄语,因此我们在身旁立了一个牌子,上面用俄语写着:“我们是意大利人,希望给俄罗斯人拍肖像。我们并不收取任何费用。”最后一条非常重要,因为大多数时候人们会以为我们拍照是收费的。总的来讲,与当地人通过手势进行沟通并没有太大困难。偶尔我们也会被警察问话,然而,在 1991 年,警察大多也是好奇而友善的,最终他们也希望能获得一张肖像。而在 2011 年的时候就比较困难了,警察来找我们并不是想被拍照,而是意图将我们赶离这条街道。


ArtWorld:对比这三次相隔十年的拍摄,人们与你们的沟通方式是否有明显的差异?


Alessandro Albert:在 1991 年的时候,给人们拍照是非常容易的。在拍摄的第一天,除了负片拍摄以外我们还携带了一台宝丽来相机,在拍完肖像后我们会将宝丽来拍的版本送给模特。人们为此受宠若惊,他们回家换上衣服,邀请自己的家人一同回来还想再拍第二张。不到一个小时,等待被拍的人们竟然排起了长队。最终我们不得不假装相机有了故障而临阵脱逃。在这之后我们决定不再赠送宝丽来照片了……然而在 2001 和 2011 年,情况变得不再相同。人们变得更加谨慎,我们试图与行人对话,而他们甚至都不会停下来看我们一眼,就像在每一个大城市中一样……不过非常幸运的是,2011 年有一位俄罗斯摄影师协助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与当地人进行交流,倘若我们直接对人们说英语,也许根本不会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在 1991 年,有大约 80% 的人会同意被拍;而在 2011 年,只有大约 20% 的人会同意。1991 年的时候,人们很迫切地想对整个世界展示他们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眼中,似乎通过我们就可以达成这个愿望,他们不停地说着俄语,哪怕我们无法听懂他们所言为何。对于我们两个来说,1991 年的经验是极为美妙且难忘的,那一年我 26 岁,保罗 24 岁。


ArtWorld:在 2011 年的莫斯科,你是否还能感受到任何年轻人与历史之间的联结?


Alessandro Albert:年轻人似乎对过去普遍没什么兴趣,他们也对此难以理解。而老一代人则普遍不喜欢“新”俄罗斯。最有趣的是,当我们在 2001 年将 1991 年的照片给人们看时,他们说:“哎呀,1991 年的我们看起来怎么这么难过。”;而在 2011 年,当我们把同样的照片给人们看时,他们说:“哎呀,1991 年的我们看起来是如此快乐。”


ArtWorld:在 20 年里,你们的工作方式以及对于作品的理解是否发生了改变?


Alessandro Albert:自 1991-2001 的 10 年里,我们各自对于摄影的理解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然而当我们一起工作时,我们依旧保持着 Albert&Verzone 的风格。不过,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在 2001 年我们拍的照片整体都不太精彩。自 2001 至2011 的十年里,摄影技术本身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在 2011 年,我们首次尝试使用数码中画幅相机。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由于毋需考虑底片的成本,我们可以尽情拍摄大量的素材。每一次拍摄我们都是在莫斯科停留两周的时间。



▲1991 年的工作现场


▲2011 年的工作现场


ArtWorld:在你个人看来,这些照片所体现出的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转变是什么?


Alessandro Albert:一切都改变了,莫斯科看起来仿佛一个新的城市,而我们两个也都老了。人们在拍照时有着完全不同的面貌,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此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学会了如何摆 pose,对于自己的形象更加有所意识,并知道如何在两次按键后就可以向整个世界展示一张照片。杂志对此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 1991 年的莫斯科是没有任何时尚杂志的,而在 2011 年,很多人都能自然地摆出像模特一样的 pose。当然,服装本身的改变也是很明显的。在 1991 年你不会看到人们穿着“奇奇怪怪”又花里胡哨的衣服。在我们的印象中,1991 年的莫斯科是以黑白为主体的,几乎没有什么色彩。


然而作为摄影师,我们或许不是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者。观看者往往能拥有更清晰的判断。我们也经常会从观众的评价中获得新的启示。


ArtWorld:请问 Albert&Verzone 的合作是从何时、如何展开合作的?


Alessandro Albert:我们在 16 岁左右就相识了。我知道保罗的妈妈也是一位摄影师,在一次派对上我主动找他聊了起来。我们在摄影师的喜好上非常相似。此后我们开始经常会面,交流对彼此作品的想法。可以说我们俩是一起成长为职业摄影师的,从一同在暗房做冲洗,到开始接受媒体的拍摄委托。我们就好像那些在年轻时混在一块儿玩乐队的年轻人,多年后终于混成了一个有点小名气的乐队。一起工作时的我们总是充满欢笑,彼此间幽默的嘲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并且,每次合作时总会产生点小差错,而如果没有这些插曲的话,也不会有最终的好作品。


如今,我们更多是在分别进行各自的工作,我刚完成了一组拍摄死人肖像的作品,保罗正在进行一组关于全球变暖的摄影项目。多年来我们始终是挚友,今年夏天还一起去了希腊度假。


文章来源:ArtWorld

图片提供:Albert&Verzone

采访:杨圆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