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未:恐怖主义的病理学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0   浏览数:1445   最后更新:2015/11/15 19:10:03 by 橡皮擦
[楼主] 宁静海 2015-11-15 19:10:03

来源:雅昌艺术网 文:罗书银


2015年11月15日,北京公社的空间内,以一半简洁的白,一半彻底的黑两个完全相反的展厅效果展出了胡晓媛在画廊的第三次个展:“蚁骨”,胡晓媛最新创作的一半装置,一半影像作品组成了这次展览。

艺术家胡晓媛(右)在展览现场

  蚂蚁是没有骨头的,以“蚁骨”为展览主题或许表达了某种被隐藏的矛盾。一直以来,胡晓媛的作品就以细腻、思辨和隐含的冲突性为特征。而这体现在了她的装置、绘画以及影像的作品中。


展览现场,胡晓媛在介绍她的最新作品《蚁骨》

  进入展厅,首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以木头材质创作的系列装置作品《蚁骨》,展览的主题正是取自作品的名字。采用木的材质进行创作是胡晓媛从2008年开始的。这源自胡晓媛日常的体验:她2008年的第一件选择在单人实木床板上的绘画正是源自木板给予她的刺激。这块木板除了自身的纹路,还有一些类似人的油脂渗透过的痕迹,使她联想到时间、过程与人之间的关系。多年对木这个材质的探索,让她在逐渐将个人化的角度与讨论放在一个更为宽泛的语境中:“《木》系列延续很多年,与木头这个材质跟我之间的互动生长有关系。”她谈到。


“蚁骨”展览现场,明亮的展厅呈现了胡晓媛最新以木为材质创作的《蚁骨》、《无题》及《木·檩》系列作品

  如果早期胡晓媛以木来创作的作品还能与生活产生比较具体的关联,在她最新创作的《蚁骨》这一系列作品中,似乎无法找到与现实世界的直接联系。对胡晓媛来说,这些装置作品更多的是代表了她的一种形而上的追求。她说:“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脱离现实的追求,对我来说,这批作品表达就是这种形而上的愿望。”观看她在展厅中的这一系列作品,就如同一幅抽象的作品进入了三围的空间。

《木·檩》 木(松木、楸木、红松、核桃木)、绡、墨、漆、铁钉 205X305X7CM 2015

《蚁骨》之三 松木、绡、墨、漆、钢、铁钉、线 163.5X20.5X146CM 2015

《无题》之五 红影木、绡、墨、漆、铁钉 154.5X40X88CM 2015

“蚁骨”展览现场,明亮的展厅呈现了胡晓媛最新以木为材质创作的《蚁骨》、《无题》及《木·檩》系列作品

  而相反,离开明晃晃的装置作品空间,进入影像作品的展厅,从明亮到黑暗的过程给了观者一种心理上的不确定感。在这一半展厅展出的是胡晓媛三件影像作品。和装置展厅给人的“形而上”感受不同,这个展厅让人感受到了孤独、恐惧、撕扯、挣扎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胡晓媛谈到:“这一部分作品表达的是我在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形而上愿望的同时,还有一些东西是与人性,人在现实中存在的困境、缺陷相关的内容。”

影像作品:《砰》 单频录像 2分9秒 2015

  这件作品中,两个人和一堆气球一起被囿于肉色半透明的套子里,由画面左一直滚至画面右。在翻滚过程中,由于对可能挤爆气球的心理恐惧,导致两个人都动作力度增强。彼此挣扎、撕扯、推搡、翻滚,伴随着气球间刺耳的摩擦挤压声,让人感觉非常紧张和不适。

影像作品《又轻又痛的涟漪》 单频录像 7分0秒 2015

  在这件作品中,与《砰》呈现截然不同的情境,身着黑白拼色的演员静静站在筏状的蓝色水池中,片刻,演员轻缓摇晃起身体,水面荡起涟漪逐渐成波浪,突然演员静止,水面波纹也缓慢恢复如初,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五件录像作品:《人性特征》 2015

  在这五件作品中,艺术家通过人的手部动作的特写,展示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关系。表达了人与人,人与物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人性特征》 这件作品为两人协作向水中投入带刺的苍耳。

《人性特征》 这件作品为三人互为他人手腕画上一个圈。

  两个展厅,两种内容的表达,看似相反,但艺术家所希望强调的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因为在她看来,我们每个人身上可能都同时具备着一种形而上的愿望,和在现实中的缺陷。两者在我们的身体里互生,并呈现出某种混沌性。

  据悉,“蚁骨”、“草刺”、“石凝”将是艺术家未来三年内会陆续呈现的三部曲式创作,而这三部分共同指向了微弱纤细与所谓的坚固恒常之间的互生关系。其中“蚁骨”作为第一部曲的呈现将持续展出至2016年1月2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