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任乂:生物艺术运动
发起人:欧卖疙瘩  回复数:0   浏览数:1638   最后更新:2015/08/10 16:53:59 by 欧卖疙瘩
[楼主] colin2010 2015-08-10 16:53:59

来源:佩斯北京


位于曼哈顿切尔西区的纽约惠特尼美术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新馆恐怕是今年纽约最热的艺术地标,而它的开馆大展“看不透的美国”(America is Hard To See)也凭借其丰富而有代表性的馆藏彰显了美术馆的实力,展览本身更成为了一堂美国20世纪艺术发展史的公开课。


由惠特尼女士于1931成立的纽约惠特尼美术馆是纽约的四大美术馆之一,也是纽约作为艺术中心崛起的见证者。惠特尼的收藏以现当代艺术为主,打破了当时美国艺术的保守态度,也扶持了众多重要的纽约先锋艺术家。其馆藏的两万余件作品中包括大量精品,如美国画家Edward Hopper数量众多的精品之作,以及美国当代艺术标志性的作品之一:Jasper Johns的“Three Flags”,后者由佩斯画廊在1980年以100万美元价格卖给惠特尼美术馆,创下了当时在世艺术家作品的最高销售记录。

Jasper Johns, Three Flags, 1958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 Jasper Johns/Licensed by VAGA, New York, NY


纽约惠特尼美术馆于今年正式迁址至新馆,该馆占地是旧址的两倍,由著名建筑设计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担纲设计。惠特尼美术馆总监亚当·温伯格(AdamWeinberg)称这个新建筑将是“美术馆的转折点”,它会“改变游戏规则”。而将围绕新空间展开的新一届惠特尼双年展及更多艺术活动也因此更加令人期待。


正在展出:

AMERICA IS HARD TO SEE

MAY 1 - SEPT 27, 2015

945 Madison Avenue at 75th Street New York



看不透的美国 看得通透的艺术

特约撰稿 / 龙荻

原文刊于《艺术商业》2015年7月号


听说惠特尼要搬到切尔西区时,大家起初似乎没有特别大的期待。因为说到底,惠特尼是一个立足美国艺术家和艺术的美术馆,新馆建成的开幕展到底能新到哪里去呢?但当新馆落成、首展开幕的时候,人们还是兴奋起来,在社交网络上更出现了现象级的刷屏。


首先会被关注到的自然是由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设计的建筑。从外观上看,这个八层楼高的新惠特尼和我们印象中美术馆的既定模式还是有所异样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当代美术馆的一望而知的式样,而相比这些观念感艺术范十足的建筑,用一位建筑师朋友的话来说,体现工业美学的惠特尼新馆似乎中规中矩了一点。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这个有几层露台展览场地的美术馆面向哈德逊河的方向更像是一个制药厂或者医院(实际上如果从七大道往西去往惠特尼,你会路过一个急救中心,这个急救中心的建筑看上去更像一个所谓的美术馆)。然而,看过展览之后,你会觉得如此的建筑设计真的是为美术馆功能服务的。


开幕馆藏展的名字叫“看不透的美国”(America is Hard To See) , 顾名思义,是通过数千件馆藏挑选600余件作品来回答什么是美国现当代艺术的问题。


展品按照时间排序,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一直排到现在,作品从最高的第八层逐层向下走向现在。第一层的展厅被命名为“西八街八号”,讲述惠特尼最早在西八街的展览空间雏形以及那时的一批“垃圾箱画派”的作品。


在这个小展厅的进口,挂着那幅著名的惠特尼女士的肖像。这位艺术家和收藏家,那个时代叛逆而独立的先驱,穿着睡衣横躺在沙发上,她嘴唇微闭,神情倨傲,像刚刚说完那句:“男人们活着是不断寻找新的刺激,而这也是我想要的。”就是这位富有的女继承人,促成了惠特尼的形成。

Robert Henri, portrait of Gertrude Vanderbilt Whitney, 1916

TONY CENICOLA/THE NEW YORK TIMES


“看不透的美国”是引用美国著名世人Robert Frost的一句诗和Emile de Antonio书中的一句话。展览以此为标题,旨在探讨上个世纪至今艺术家们用不同方式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和阐释,包括艺术家们如何不断在既定常规之内的革新或对规则和范式进行挑战,艺术家们的努力往往直接和美国政治与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


策展团队的主旨清晰明确——关于美国艺术史的定义和美国艺术的定义一直都在改变,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主题,唯一不变的是艺术产生的美国社会和不同的时代背景。实际上,国籍和出生地并不能完全定义和限制展品的选择,在此基础上,美国艺术的边界拓宽了。

展览现场。摄影:Ronald Amstutz

Robert Rauschenberg, Satellite, 1955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The Robert Rauschenberg Foundation, Licensed by VAGA, New York, NY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展览按照时间排序再合适不过,从第八层往下看,是一部美国政治和社会史的层层演变和递进,是创作方式和媒介的扩展,观念的不断革新。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基于过去一个世纪美国社会和政治变化背景下(当然也是世界政治背景下的美国史)的美国艺术,从相反的角度看,也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来理解彼时的历史和社会变革。


展览以时间为脉络,也以作品的风格和艺术家的特点为基础。展览分为二十三个章节,每个小组以其中一件作品命名。有的艺术家的作品被分在不同的小组,比如奥基弗和霍普的作品就分属三个不同的主题。


奥基弗1926年创作的抽象“抽象”出现在第二个章节“抽象的形式”里,出现在这个章节的艺术家都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几何主义和未来主义对创作的影响,他们有的像奥基弗的这幅作品一样来单纯呈现一个抽象的有几何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的色调和画面,有的则将风格的影响用来创作十分美国的静物和场景,比如鸡尾酒和中餐馆的中餐。


在同一层,以奥基弗的另一张“粉色、蓝色和音乐”为主题的章节里,以这张用柔和色调和笔触创作的关于自然和感官的作品为主,又探讨了艺术家如何通过抽象的画面来阐释纯音乐表达的联觉感。而奥基弗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东南部特色牛头骨为中心的《夏日》,则和霍普著名的一张《铁道日落》归在同一章节。在二战前的时期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探索着表现美国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方式,试图探讨美国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存在,同时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Georgia O’Keeffe, Music, Pink and Blue No. 2, 1918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 2015 Georgia O’Keeffe Museum/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而霍普另一张名作《星期天早晨》(Sunday Morning)则和他的《早晨七点》的店面一起出现在“玫瑰城堡”主题的章节。这一章节里,包括霍普在内的艺术家,曼雷、乔治·图克等等受到欧洲超现实主义(尤其是达利和玛格里特作品)的影响,用不同的方式和媒介来创作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明显,有的微妙。超现实或不符合常规的图像成为他们创作的代表,比如光线并不像纽约七大道的《星期天早晨》,橱窗上和路牌上的指向性文字已经模糊,很像是任何一个美国小镇中心的街景;比如乔治·图克地铁站内过于高大的路人等等,更明显的抽象主义则可以在曼雷的彩色的云朵和拼贴的影像中看到。

Edward Hopper, Early Sunday Morning, 1930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 Heirs of Josephine N. Hopper, licensed by the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Edward Hopper, Study for Nighthawks, 1941 or 1942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 Heirs of Josephine N. Hopper/licensed by the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如果说美国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如何定义何为美国公民的过程,那美国艺术家,尤其是那些更直接地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回应社会变革和文化潮流的,参与的便是一个定义何为美国的过程。


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用物质丰盈的消费主义和商品社会中,人们司空见惯的物品和图像来挑战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一组作品就以Ed Ruscha的有八个光束的商标为题,包括了安迪·沃霍尔的可乐瓶和整容前后等作品、Alex Katz、Jasper Johns的三层国旗、Wyane Thybuad的蛋糕,以及Robert Bechtle所作的巨大的美国一家人(他自己一家)的写实油画。这些画一方面表达了商品社会的物质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另一方面则表达了一种六十年代动荡社会下对于美国梦的反思,物质丰盈是否是美国梦的实现的唯一标准?学平面设计出身的Ed Ruscha画的巨大的二十世纪福克斯标志体现了在大电影公司的影响下流行文化同质化的倾向。虽然Robert Bechtle画的是自己一家人,但这张画引起的共鸣则是很像任何一个住在美国郊区的一家人。

展览现场。摄影:龙荻

Elizabeth Murray, Children Meeting, 1978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 2015 The Murray-Holman Family Trust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在极简主义的章节里展出的,除了人们熟知,看一眼就知道作者的Donald Judd,Richerd Serra外,Eva Hesse的无题装置一组由定在天花板上的十三个点挂起来的缠绕的半吊环状乳胶线绳作品,是在惠特尼首次展出(之前在有太美术馆展出过)。它挂在这个展厅,打破了展厅里极简主义的几何物体的秩序,却创作了另一种完整的平衡。Hesse创作的核心是创作“不是艺术的艺术”,探寻艺术创作中矛盾性是她创作的主旨。她在生前从没有看到过这些粘过乳胶的绳子被挂起来,但她去世后,这些绳子挂起来展出时候的形态每一次都不同,变化和无序是她的追求,这些绳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得越来越脆弱多变,要求人们在组装的时候小心发挥,亦是作品的意图之一。

Donald Judd, Untitled, 1966

Photo by Architectural Digest


在展览最后的章节里,新世代的艺术家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的创作占了主要位置。陈佩之(Paul Chan) 的影像作品《第一道光》被归在“帝国的形成”一章节中,实际上在这一章中这个作品最不直接和社会现实与政治相关的,但却能勾起人们关于政治事件和宗教的联想。而在另一最后的章节里,R. H. Quaytman的作品《章节》中的一幅摄影为基础的木版画,这幅基于拍摄女艺术家模特裸体面对在Marcel Bruer设计的旧馆门口拍的照片创作的木版画,模特模仿的是霍普《窗前的女人》中的姿势,这组绘画在2010年惠特尼双年展展出,这样的挪用和重新创作,对惠特尼历史和代表性的艺术品的致敬和回顾。

R. H. Quaytman, Distracting Distance, Chapter 16, 2010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 R. H. Quaytman


在展示最当代的章节这层的露台上,是开幕展系列里的另一个巨大装置,艺术家玛丽·海尔曼(Mary Heilmann)在惠特尼面向下城的一面墙上画了装了两个巨大的粉色色块,配合一起的她设计是一些可以供参观者休息的彩色方形椅子,这让惠特尼的外观有了变化,也给了人们除了从八层往下的几层露台之外,更多的理由结合周围的环境来体验这个新馆。

展览现场。摄影:Ronald Amstu

Courtesy of the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Nic Lehoux.

Chuck Close, Phil, 1969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 Chuck Close


新的惠特尼在切尔西区的西南角的哈德逊河边,属于著名的肉库区,之前这一区新鲜的去处只有市场,时装店和Standard 酒店。但惠特尼回归它最早发祥地带来了这一区的完整。


下城东南有新美术馆,西南有惠特尼,毗邻切尔西的画廊区。站在新惠特尼的露台往北看,可以看到帝国大厦,往南看可以看到哈德逊河下城。惠特尼门口则是高线公园结束的地方,伸展出的露台和馆内的露台呼应。


这样的新址,与城市的景观和历史融合,在此回顾和延续对美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再合适不过。在这并不美国化却聚集着最多关于美国艺术品的纽约一隅,人们探讨了艺术和时代的关系,以及艺术家对于政治和历史的回应,并通过这一理念呈现了一次美国现当代艺术史。


也许,这真的只可能在美国如此坦白地发生。


特约撰稿 / 龙荻 编辑 / 茶一峰 图片提供 /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龙荻

原文刊于《艺术商业》2015年7月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