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军械库周艺术选择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064   最后更新:2015/03/04 13:37:22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艺术眼artspy 2015-03-04 13:37:22

董锐蛟编译      来源:artspy艺术眼

急速老去:2015新美术馆三年展 Pt.1

六年三届之后,新美术馆三年展是否已经进入中年了呢?这对于一个专门呈现“职业生涯早期艺术家”作品的三年展来说,无疑是个尴尬的问题。但是相比于之前的展会,此次名为“Surround Audience”的展会,老实说,并没有那么大胆。

当然,展会有很多东西可以看——由新美术馆策展人 Lauren Cornell和艺术家Ryan Trecartin策展的展览看似拥挤——但是实际上并未变成前几届中特点鲜明的热闹能量。这也许是策展重心的副作用——本届的策展重心为科技交互。
在媒体发布中,三年展说道:“我们被一种充满着生活的印象的文化所包围,视觉的、书写的、或数据的。我们在流的颤动中穿行,穿过图像和他人的生活,来构建我们自身的经验,同时我们所留下的数字痕迹被微观的捕捉着,跟踪着,储存着。”

这一发布将当代文化与现实割裂开(“充满着生活的印象的文化”),并强调使我们无法和艺术或者彼此达成真正交融的各种干扰。因此,如同没能打开由各种交织的概念所组成的表面一样,大部分艺术品似乎都处于一种边缘地带,包围着观众,但并未能够捕获他们的注意力。

本届展会上一种沉默甚至礼貌的氛围让人甚至觉得是有意要和之前吵闹的氛围区别开来,比如2009年的“The Generational: Younger Than Jesus”还有2012年的“The Ungovernables”。

(未完待续)
[沙发:1楼] 艺术眼artspy 2015-03-05 14:30:16

董锐蛟编译    来源:artspy艺术眼

 

急速老去:2015新美术馆三年展 Pt.2

 

这既是三年展成熟的标志,也是艺术家们成熟的标志(大部分参展艺术家达到了40岁的关卡),但这不意味着展览就一定会令人激动。

矛盾的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科技的深入作为策展的重点似乎和展览的前沿意向相互矛盾。不论年纪,科技已经是我们的一部分,因此评论其独特性多少有点过时和混乱。视频,摄影,数码设备也许在展览中非常丰富,同时也包括了大量的雕塑客体以及一些绘画作品,但是看起来和别的展览差别并不大。

这也是为什么展览已经步入中年的另一个原因。前两次三年展,因其对年龄的严格限制,更有一种发现和探索的感觉。而今年的三年展同样也有着很多新鲜面孔,但是作品看上去却略显普通,更像是出现在惠特尼双年展上而非新美术馆着力打造的三年展上。甚至连三年展的题目也有点乏味而难以捕捉,而不像前两届以艺术家为中心的展会。看似,展会的重点已经从个体变成了氛围,从无法驯服变成了冷静镇定。

其中一个例子便是 “The Island (KEN)” (2015) ,由艺术集体DIS创作,这一行为艺术作品中一个包裹严密的女子躺在水平的浴室中约10分钟之久,随后湿漉漉而轻悄悄地关闭水龙头。

这一作品也许是展览中最引人注意的一件,但是看起来更像是储云2006年更加前卫的作品 “This is XX” 的翻版,在那件作品中志愿者躺在床上安睡,在意识和下意识中创造了令人不安的有力的不平衡——一种来自窥视的美学体验。

(未完待续)
[板凳:2楼] 艺术眼artspy 2015-03-05 21:23:39

董锐蛟编译  来源:artspy艺术眼

 

急速老去:2015新美术馆三年展 Pt.3

 

“Not How People Move But What Moves Them” 

 

 

不过幸好的是,缠绕过去两届三年展的单调已经不复存在了。展会有着足够的多样性来维持参观者的兴趣,尽管这些分类并未很好地统一,更别提在整体上形成某种意义。

在更为躁动的作品中,Geumhyung Jeong的视频“Fitness Guide”包含了艺术家追寻日常枯燥的努力。Nadim Abbas孤立的空间献给了三位美国电影人: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和科波拉。Shreyas Karle的客体带有某种拜物情结;Juliana Huxtable咒语般的诗歌和半-神话的自画像,被置于Frank Benson细心排布的Huxtable的变性躶体雕塑中。

和前几届三年展一样,展会至少还是有一件作品脱颖而出的。如同“The Generational”中拉图亚·茹比·弗雷泽(LaToya Ruby Frazier)的火辣的摄影和Keren Cytter的视频“Der Spiegel”(2007),或者Adrián Villar Roja来自《The Ungovernables 》出众的科幻魔像一样,捷克艺术家Eva Koťátková的表演/装置作品“Not How People Move But What Moves Them”是个人和文化历史的汇集,将选择性的传统重新用作新的结构。

在展览册中,Rachel Wetzlet称Koťátková的艺术在共产主义失败和布拉格之春的背景下,融合了捷克先锋戏剧、原生艺术、超现实主义等多种元素。

“Not How People Move But What Moves Them” 有一堵带有门和架子的黄色大墙组成,上面挂着带有画框的拼贴画。架子上摆放了多种诡异而滑稽的客体,材质有绳子、钢铁、丝线、陶土、羽毛等等,所有这些在展览过程中不时会被表演者用墙上的文字来“激活”。这些结构的更大型的例子,全部都通过某种方式来限制身体,坐落在地板上。

(未完待续)
[地板:3楼] 艺术眼artspy 2015-03-06 22:59:22

董锐蛟编译    来源:artspy艺术眼

 

急速老去:2015新美术馆三年展 Pt.4

 

这些客体对于安静地摆出姿势的——在地上或站或卧——表演者来说既是附着在身体纸上的道具,也是一种时髦-极简主义式的雕塑作品。方形的拼贴画——虽然有点过于方形——用约翰·哈特菲尔德和汉娜·霍赫的方式,将痛苦而幻想的物件描绘于解构的人体之上。

展册条目称Koťátková的雕塑源自于“将规训系统作为出发点,有在家庭、学校之中的,也有在精神病院或监狱之中。”这些压迫手段和独特的艺术史进程结合,令人想起贾柯梅蒂在战前的一些作品,比如《The Cage》(1930-31),《The Palace at 4 A.M.》(1932),以及东欧超现实主义艺术家Quay Brothers改编自波兰作家舒尔茨静帧动画作品《Street of Crocodiles》(1986)。

Koťátková作品中最动人的地方是其不仅仅由表演者来激活,也由观者的想象力来填满。我们也许会问,这些陶土点会变成怎样?为什么起伏的绳子构成的大象会被塞在门洞里?为什么是一扇门靠在墙上而非一个窗格?一个问题跟着一个问题,就如同神秘的细节一样将我们吸引进作品之中。

“Not How People Move…”代表了一种独特的互动性——并非数码的,而是智力的、肢体的、情感的——而这正是三年展上很多作品所缺少的。它没有试图环绕观众;相反,它粗粝的材料和形式的优雅在观者的意识界限穿行,直入脑髓。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