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甫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展示”和“表演”自己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794   最后更新:2015/02/27 20:44:21 by 陆小果
[楼主] wangxiaoer97 2015-02-27 20:44:21

来源:凤凰艺术

在当今社会,成为“历史”需要多久?曾经我们的博物馆和大学是历史的守护者,但如今它们似乎更注重当下。然而所有的新鲜事物,总有一天会无可避免地成为过去。一心维护历史的策展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彷如昨日、同时又似乎是远古历史时期的十年。

令人惊诧的是,自从车库摇滚和《甜心俏佳人》风靡全球,十年内,艺术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们陷入千篇一律,无法前行。——杰森·弗拉戈

▲ 《甜心俏佳人》海报

关于“何为90年代”的调查扑面而来,势不可挡。2013年位于纽约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推出了《纽约1993年:实验性喷气机,垃圾没有明星》(NYC 1993: Experimental Jet Set, Trash and No Star)和自从比尔·克林顿上台后的艺术品一起充斥着整栋博物馆。去年位于法国梅茨的蓬皮杜中心卫星空间站展出了《1984-1999:十数年间》,向一代人陈列了法国艺术落是如何落后于全球艺术的版图。最近,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艺术博物馆将推出《真我本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艺术》艺术展,这个预期会引起热烈反响的展览,将会对上一个千禧年中的最后十年做一次全面梳理。

1990年代变成了历史,或许让人感觉略有突然,然而这个重温的浪潮,标志着对于这个人们有时仍会将其称之为“当下”的1990年代,已经在一种令人赞赏的严谨态度下,被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在坚持区分当时与现在,将作品放入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克林顿与布莱尔、波斯尼亚与卢旺达、格郎基摇滚与《甜心俏佳人》——这些都清晰体现了1990年代艺术形成的路程。然而这些展览还表明:当年与当下的距离,或许并非如同所预想得那么大。至少在审美方面是这样。在1990年代过去了15年之后,它的审美观依然统领世界。


  • 90年代之梦


想理解1990年代的艺术,起点应该是出经济,而非美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十年中,以纽约为甚,在从科隆到东京这类大城市中,充斥着媒体轰炸以及疯狂的股市投机。反映在艺术界,最为典型的事例是巨幅画作卖出巨额高价。然而在1991年,艺术市场显著衰退,到处都是倒闭的画廊。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售价跌幅超过50%,艺术品平均价格直到2003年才恢复到崩盘前的水平(当然,现在的价格已经涨得更多)。1990年代的艺术,无论从经济学角度还是美学角度,都经历了一个紧缩与反思的时期。在80年代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品经纪人玛丽·布恩在艺术品市场崩盘中如此说道:“事物都有其价值的观念被质疑,80年代的心理是多即为美,到了90年代,则转为保守”那个时期的艺术具有哪些典型特征?在那个十年的最初,种族、性、多元文化引起热议,尤其是1993年备受争议的惠特尼双年展,展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一枚招生纽扣,设计者为丹尼尔·马丁内兹,上面写着“我无法想象为什么有人想当白人”。万维网的兴起对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影响深远的还有名人文化,尤其是在英国,青年英国艺术家冲击着画廊以及小报头版。主旋律是全球化,那不仅反映在当时的艺术作品之中,也反映在由此而生的体系当中:在1990年代,从约翰内斯堡到蒙特利尔,再到南韩城市光州,两年,成为艺术品创作及传播的一个周期。

1997年波兰艺术家派奥特里·乌克兰斯基创作的《舞池》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亮起。

▲ 尼古拉斯·伯瑞奥德((Nicolas Bourriaud)


无论是新当代艺术博物馆还是目前的蒙特利尔展会,都还只是着眼于美国本土的艺术。这无疑很让人遗憾,因为1990年代的十年里,可以用国界崩塌来描绘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在这个十年里最重要的艺术著作是法国策展人尼古拉斯·伯瑞奥德的《关系美学》(1998年),他声称:“艺术不在是收集物品,而是一种交流的状态,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其与世界之间关系的体现,由此引发其它关系,以此类推,永无止境。”这段话很好地描绘出在那个时期中法国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们的状态,同时也适用于英国的道格拉斯·戈登,泰国的里克力·提拉瓦尼,以及其他许多同时期艺术家。

▲ 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的个展现场


只有为数不多的在1990年代成年的代表性艺术家,还在使用传统媒介,比如伊丽莎白·佩顿,这位凭借精心描绘科特·柯本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声名远播的画家。大部分我们现在认为堪当1990年代的代表性人物都已经放弃了任何一种媒介,他们直接创作物品、事件、经历,与观赏的人直接互动。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堆积起几座山一样的吸吮糖果,供参观展览的人一个一个地吃。里克力·提拉瓦尼向参观者发放咖喱,派奥特里·乌克兰斯基将一个画廊的地板变成了闪亮的舞池。1997年,杰里米·戴勒在曼彻斯特协同一支军乐队,表演为大号和长号做准备的酸屋(单调的合成打击乐)。艺术家的反应是典型的1990年代的体现:“我意识到我不需要再做出实物,我可以就靠这些事件,让事情发生,和人们同作同乐。”


  • 重新倒退

▲ 《五十度灰》剧照


某些20世纪90年代的美术作品看起来确实很陈旧。网络美术作品则如《电子情书》一片一样发展。圆润、以数码方式修正的老式大型摄影技术也已经不再流行了;山姆·泰勒伍德(现已改姓泰勒约翰逊)彻底放弃了美术,现在他正在指导好莱坞的软性情色电影《五十度灰》。但是令人既惊讶又有些不安的是,许许多多的20世纪90年代的美术作品,完全也可能在上个星期诞生。它的主题不只属于上世纪90年代;从身份的含义到经济变革的冲击,它也都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它也是上世纪90年代所经历的格调与感受,如此强烈,让那些展出的90年代美术旧作给人一种仿佛“新鲜出炉”的滑稽感。


新泽西州蒙特利尔博物馆聚焦1990年代美国艺术,包括亚历克斯·拜戈的影像装置作品《无名秋日》。1995(亚历克斯·拜戈,团队画廊)

九十年代当然距今不远,但它是不是仍然流行呢?在那个年代流行起的画廊活动在现在仍然在全世界风行。在九十年代流行起来的在展览上加入影像的做法现在仍然是当代每个展览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新玩意?21世纪的表演风格有了显著变化,而抽象画又开始在市面上时髦起来。但虽然有这些小小的变化,90年代的风潮仍然经久不衰。人们仍然会在艺术博物馆排队领免费咖喱,唯一的不同只是他们现在吃之前会用手机来拍下咖喱饭的照片。


对政治理论家弗朗西斯·福山来说,1989年时所有历史就已经走到了尽头。所有的巨大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答,20世纪90年代是民主资本主义的最后一个朝代的第一个十年。当然,21世纪伊始,福山这一理论就遭到重创。涌现的无数危机使得历史重新开始了咆哮。但如果我们不能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以福山的说法,它是一种文化的尽头?艺术永远都会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这点毫无疑问。但那些艺术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周期也许已经全都轮回过了。90年代的意义也许不止是一个时间点,但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艺术停滞期的第一个十年。


注:本文为“凤凰艺术”独家编译,原文链接为http://www.bbc.com/culture/story/20150205-the-1990s-never-ended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