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NOW 系列展 Silent Force 2014.12.19 - 2015.03.01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788   最后更新:2014/12/18 22:33:28 by clclcl
[楼主] 另存为 2014-12-18 22:33:28

来源:iArt 文:胡赳赳


蔡国强展览“九级浪”现场(作品《撞墙》)

徐冰展览“烟草计划”现场


设想一下以下场景:请中国最好的10位策展人来头脑风暴,最后诞生的案名会是什么?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后娘现代主义下的中国当代妈二代”。

要是将中国当代艺术策展的“案名”都搜集起来做一个策展,一定是个饶有趣味且富有创见的工作。这其中既可以看到“案名”作为策展人表述观念的一种手段,又可以看到它在公众面前的创意传播力,与此同时,也是当代艺术思潮变迁的有力佐证。

小小案名学问大。如何起好案名,也是摆在策展人面前的头等大事,要吸引头牌艺术家来参加策展,没有一个好的案名作为依托和“凭据”,是无论如何都显得有些师出无名的。

要做策展人,首要的功课不是与多少优秀的艺术家有交情,而是你能不能“憋”出一个好的案名来,围绕这个案名去实施策划,才是艺术家们感兴趣的题中应有之义。

艺术家刘小东和喻红共用的工作室在北京798一个僻静的胡同里已经好几年了,他们的作品经常是处在装箱与拆运之间。这也是许多艺术家工作室的常态,谁那里没几个大大方方的木头托运箱呢?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徐冰工作室里,那里的箱子更大而方正,因为他的不少作品是装置艺术,打包需要更大的空间。

大部分的艺术家工作室中少不了一台用来传递信息的传真机,策展人除了用诚挚的语气与多年的友谊来填满传真文件之外,一个响亮的案名才能使已被忙碌的展览弄得疲惫不堪的艺术家振作起来。

案名:当代艺术的一条隐性线索

艺术策展的案名,隐隐约约串起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线索。所有的思潮、流派、纷争以及受到学界、知识界乃至流行文化的影响与渗透,都可以透过案名的主旨来反应出一个时期的底色来。

身兼学者与策展人双重身份的高名潞和巫鸿,其策展的案名往往就具有学术性、历史性,而身兼美术官员和策展人双重身份的范迪安,其策展的案名往往就具有威权性、认证性;而以独立策展人身份亮相的朱其、冯博一、王明贤等人,其策展的案名注重对潮流文化的拆解、对亚文化的吸收以及对民间多元化思考的重视。

像高名潞2000年以来推出的案名有:“墙”美术展、“无名画会:一个悲剧而前卫的历史”、中国抽象艺术30年等等,都是以史料和学术为主,本着对艺术史负责的目的,是特别“正派”的案名,其反结果是丧失了趣味性。巫鸿2003年推出的案名叫“蜕变”,而“对展览的展览”也令人印象深刻。近几年又陆续与一些画廊、博览会及其他机构合作,但身份都是“请来的客人”,以挂名为主,真正自出机杼的东西反而少了。

再来看看范迪安策展案名所营造的词汇:中国·想象、生活在此时、都市营造、中国怎么样、东方既白、第二现实等等。在他的话语范畴中,行使着一种优越与忧患意识并存的案名学职责,也藉此对当代艺术的宏大叙事保持着指点的权杖。

朱其则向艺术界贡献了一些具有个人思考象限的案名,如:转世时代、东亚的位置、米变、青春残酷绘画、出神入画、语言的阁楼、低和浅的游戏、70后艺术、超限的中国等等。朱其的案名往往以课题式的面貌出现,字数比较长,在表达上而不是凝练上下功夫,里头融入了他的一些代际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思考。其中如“青春残酷绘画”、“70后艺术”等案名已经成为不断被转述和引用的术语。而这,正是一个策展人对案名追求的至境。

对于那些直接以个人名字和展览形式作为案名的策展则无法进入案名学的讨论范围之内,它们过于直白、过于自信,相当于一个作家在创作有10多册的作品时,每本书都叫“XXX文集”。

与别的策展人一样,冯博一早期也面临过这样的时刻,你看,“2000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就是这样一个案名。不过他很快改弦更张了,很快就在流行语“不合作”那里找到了能量,于同年办了一个“‘不合作方式’展”。此后又有诸多案名抛出:知识就是力量、北京浮世绘、重新解读、左手右手、东经116与北纬40的聚落等,直至最近推出的70、80后艺术家群体展被命名为“七零八落”,都表现出冯博一在案名之道上的智慧与机巧。

案名学:以艺术的名义为消费命名

在中国,当代艺术是尾随思想史和诗歌史之后的“溢出物”,换句话说,它的先锋性有其“落后”的一面,它是慢半拍的产物。现代性还没完成,思路就被打断,就开始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寻找混乱而杂碎的存在。这些荒诞、光怪陆离、既对立矛盾专制又统一和协自由的现实处境,给艺术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媒材。

艺术策展的案名学也是如此。“中国”、“现实”、“现代”、“主义”、“时代”、“记忆”都是出镜率超高的指代词。直指当下中国,但这些面上的东西只是案名学的技法之一,不是所有的方式都能够套上这几顶大帽子。

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文字游戏以一种最机智的方式出现在案名学中,比如上文提到的:“出神入画”、“七零八落”等等,一语双关、歧义迭出引来注意力和产生趣味的同时,也因此形成一种庸俗案名学,把玩于遣词造句的拼贴、戏仿而自得,阻挠了对艺术本体的进一步探究和引导。

我们能记住的案名有栗宪庭“对伤害的迷恋”、房方“下一站:卡通吗?”、邱志杰“趣味过剩”、顾振清“各玩各的”、郭晓彦“未建成”和“余震”、王明贤“失踪的美术史记忆”、黄燎原“一次性消费”、卢杰“长征计划”等等。这些案名深谙传播之道,在命名的同时既具备融合艺术家资源的能力,又能使大众和媒体获得新鲜的感受。可以说,这些案名本身就是好的艺术思维,是比诗更精练的作品。

诗无法被贩卖,而诗意则可以贩卖。对诗意的贩卖产生了安妮宝贝、产生了周杰伦、产生了贾樟柯、产生了我们的一些现时艺术家。商品的属性之一是将科技和思想“转译”为生产力,只有兑水后大规模生产才能制造出商品。商品不是坏东西,也许用另一个名称更乐意被接受一些:消费品。

案名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如此,贴上一个招牌、一堆画册、N张海报,就让艺术家投“案”自首来好了。

在画廊都变成“墙上用品商店”的今天,哪个艺术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消费呢?

所有的思潮、流派、纷争以及受到学界、知识界乃至流行文化的影响与渗透,都可以透过案名的主旨来反应出一个时期的底色来。


2000—2007 艺术展览的拍“案”惊奇


语文课:


释义:当代艺术的语文课糅杂了几代人的复杂情感和语文教科书的通才教育,以及来自传统的儒教玄幻和自身历练的江湖语境,从而形成了案名语义上的“游戏文字”和“自言自语”状况。


代表作


我心我诉:青年油画家六人联展
“重新洗牌——以水墨的名义”当代艺术展
“融合·互渗”: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
“放大的道具”——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工作室“开放的工作室”展
“堆积情感”——抽象油画展
“炫”:当代艺术展
自言自语——2002年度《美术同盟》摄影提名展
游戏文字:徐冰当代艺术展
趣味过剩:当代艺术展
“重要不是玩”:当代艺术展示


哲学课:


释义:中国艺术家的两大思想库,一为西方文明,一为东方文化,国学假嗨、西学亦假嗨,艺术策展的案名采取的是实用主义哲学观,什么流派和思潮能为我所用,则尽皆拿来。


代表作


死亡档案——毛同强、宋永平作品展
“度”当代艺术展
“永久”:在加拿大使馆举办的当代雕塑展
“蘑菇云,或者乌托邦”当代艺术展
“存在·羽化”交叉艺术展
“禅花”:李磊抽象作品展
“不一样的一样”国际当代艺术交流展
生存的向度:广东美术馆馆藏中国当代艺术展
钟飙个展:无处不在
“未来佛”:王迈个展


诗歌课:


释义:诗歌与艺术是天生的结盟者,抄诗歌的近路从而抵达艺术现场,是最轻而易举又讨巧的事,永远不失为案名学的一种策略。但诗歌的破败不堪与形容枯槁又如何担当得起提纲挈领的重任,无良诗词的坏水难道不会坏掉有为艺术家的一锅浓汤?


代表作


张建波个展:迎向消逝的灵光(北京)
“霸悍的恣丽”林墉个展
愉快的粉红:当代艺术展
“没有人是傻子,也没有人伤害了谁”
虚幻:当代艺术邀请展
行为作品“有一袋米倒在中国,但却无人问津”
机会主义的秋天——2006限制与自由
幸福着生长——南方个展
喧嚣和寂静中出发:王念东作品展
我们常常无言以对:肖喆洛作品展


社会学:


释义:当代艺术的“当代”二字与社会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应该构筑一门“当代社会学”。社会学主义者的经典方法论是“社会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如此一来与艺术案名学一拍即合。


代表作


“身体资源与物”当代艺术展
“重塑社会·2001年中国艺术家观念反思活动”
“少数服从多数”当代艺术展
“长征行动”计划——红星照耀欧洲
面对现实:王世龙、韩磊、张海儿摄影展
二手现实:今日美术馆当代艺术展
“烟草计划”:徐冰个展
“中国家庭”:艺术计划(昆明)
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延迟与革命
不动声色——后娜拉时代的女性态度与现场


历史课:


释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甚至考古)正在进入当代艺术的视野,并为艺术提供按摩服务。


代表作:


“随意的历史”:蔡国强里昂个展
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大展
装置、行为作品:有限制权力讨论(上海)
“一万年”:当代艺术展
“三十六计”系列当代艺术展


财经课:


释义:艺术家乐意制造“反消费”,艺术爱好者乐意消费“反消费”,反消费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既痛苦又活灵活现,艺术家面对的一个赤祼祼的现实境遇是:艺术品所嘲弄、反讽的对象正在成为购买者,因为只有中产阶级既有读画的教养又有出资购画的能力。


代表作


“感受金钱”当代艺术展
“超消费景观”当代艺术展
“自动购物机器”当代艺术展
“消费时代”萨特空间开幕展


地理课:


释义:地理意味着地域、地区、地位,案名学需要玩转地理方能一通百通。


代表作


海上·上海:上海双年展
风化与凝聚:丁方艺术展
“太阳和他的好友”蔡青虚拟网络艺术展览现场
“打开天空”多伦美术馆当代艺术展
“两个亚洲,两个欧洲”当代艺术展
“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
“游山玩水”南超绘画作品展
《花间记》——周春芽绘画雕塑作品展


生物课:


释义:生物课与身体课同源本义。在表达策略与修辞格中,个体与个性化的情绪、情感乃至命运的展示始终具有先锋性,因此尤受案名学的青睐。问题是案名能涵盖画家的一切可能性吗?


代表作


复眼——中国当代录像艺术巡回展
体检:21位艺术家工作展示(上河仓库)
“跑跳爬走”当代艺术展
“身体的限度”当代艺术展
“异形”艺术展
刘小东个展:三峡大移民和三峡新移民
“人·人”:吕胜中&彭克展
被禁止的感觉: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情色语话
“身体的权力”:绘画作品展
“张开嘴,睁大眼”:赵能智个展


数学课:


释义:从案名中仍能感觉到数学是艺术的远方表亲。它出现的频次不高,但所制造出来的效果却相当科学。


代表作


“抛物线”——2001成都当代艺术汇展
“绘画的12次方”:油画作品展
“N的12次方”绘画展
“2+1”当代艺术展(西安)
“N’艺术展”(索家村最后一个展览)
“玖佰贰拾公斤”:展览计划
七零八落艺术展



交通课:


释义:案名中出现了交通实质上是“碰巧的杰作”,没有人去办一个交通展,这可能要冒着被交警开罚单的危险。


代表作


“出口、入口”——爱国、何杰作品展
郑连杰行为与装置作品展:再现的出口
“里里外外”中国当代艺术展
下一站·系列当代艺术展
“轻装上路”香港、重庆艺术工作交流开放展
“错轨·并轨”东站艺术工作室开放展
越界行动——2007当代版画交流展


物理课:


释义:《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不亚于思想著作,照亮了艺术家的从业之路。


代表作


“0℃”当代艺术展
“零点”材料艺术邀请展
“物象营造”当代艺术展
空与间——2003广东美术馆建筑文化系列
“造境: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重叠”浙沪当代绘画艺术展
“四维与境”:高峰个人作品展
“重构互补”:周长江个展
“线索”:方力钧、王音、萧昱、杨茂源作品展
“瓷变”马军、黄敏作品展


计算机课:


释义:从计算机和新媒体那里淘金、淘术语、淘逻辑,都不失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案名学。


代表作


“浦捷.com”画展
三回合展——“格式化”
“重新启动”成都双年展
虚拟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展
“Ctrl+Z”当代艺术展
王能涛个展:奔腾“e”年代(香港)
“超级链”数字设计艺术作品展
共享·刷新:西安现代绘画展
即插即用:接口中的展览
“芯的图片”:小型图片系列邀请展
“电子园林”:国际新媒体艺术展


城市课:


释义:城市是一门显学,但没有一个艺术家在生成这样的能力,用所有的才情洞穿日夜轰鸣的城市。案名学能做到吗?


代表作


欲望之城——观念摄影四人展
城市俚语——珠江三角洲的当代艺术
“中国肌理”洪磊作品展(北京)
“新都市主义”艺术展
“城乡结合部的艺术”展
五四特区:深圳本土青年艺术展
“城市的皮肤”当代艺术户外展
“城市之光”当代艺术展
广州三年展“自我组织”:造城运动
“都市里的村庄”:李占洋、陈卫闽联展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