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李青个人项目” 9 平米美术馆开幕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3   浏览数:1998   最后更新:2014/12/01 19:33:59 by guest
[楼主] wangxiaoer97 2014-11-25 09:38:21

来源:空间站

【艺术银行·对话】一条泥路的雕塑性——付晓东与梁硕关于《女娲创业园》的对话

一条泥路的雕塑性——付晓东与梁硕关于《女娲创业园》的对话

编辑|刘耀华 摄影|陈珊 图片提供|空间站

导读:2014 9 26 日下午4 点,梁硕最新个展“女娲创业园”在空间站开幕,展览现场由艺术家以中国园林的方式全部用泥土雕塑布置而成,展现了梁硕对雕塑语言在当代背景下的全新实践。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艺术家梁硕个人创作背后的思考,我们特别邀请了空间站艺术总监、著名策展人付晓东与梁硕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

图为:付晓东与梁硕在空间站

付晓东(以下简称“付”):泥是种比较传统的雕塑材料,2000-2004年做农工民系列以来,你一直具有对泥塑手头的功夫和良好的理解力。从2004年前庙会的作品开始,你对民间的渣美学保持了长期的关注。从5年前睡庙,你又对传统产生巨大兴趣。我希望你能够有一个项目,把你在不同时间段里感兴趣的三个线索拧合到一块儿。

梁硕(以下简称“梁”):这是一次实现整合的机会,我把它确定在泥塑的范围里。如果有泥就必须有水,所以泥和水是最基本的元素,剩下的是来怎么往里边填东西。一个是雕塑的内容,一个是行走的路线,这都是我最初考虑的因素。这条路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观展路线和雕塑不是分离的。传统、渣和泥塑,是三个很重要的线索。第四个是现场性,因情况,因条件,因限制,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二楼楼板承重最高不能超过20吨。我考察了具体的承重区域,四边和楼下承重墙能够受力。路线就确定为沿着边走,然后绕到承重墙的位置。雕塑大体量的东西,全是围绕承重力强的区域来摆放。

题材引入“渣”的概念,渣具有某种原始性。“做情节”很久以来被雕塑界忽视,对情节来说,雕塑是弱媒体,录像、文学、口述来叙述事情都是长项。做一个情节,是当代艺术抛弃的方法,但在传统艺术里,它是唯一方法。我一直关注民间的艺术生态,产业园的形式都是利用一个故事背景,来塑造一些景观,就用了这个方法。

女娲只是利用这个故事,她捏泥人创造人类世界,她炼五色石补天,这都是一些雕塑的原始概念。这个故事有很多情节,非常有利于转化成雕塑语言,比如天崩地裂,扔泥点造人。我选择六七个重要的故事情节,按照承重能力的顺序,摆在不同位置,最后用这条路串联起来。

:你说“原始性”指的是什么?

:没有被充分教育的,反复训练的,没有太多知识和能力的辅助。就是一个人具有了某种意愿之后,就去做了,本身不太行,但就做。精英总会以精英的角度去要求,认为品位不够,能力不够,修养也不够,但我不这么看。“原始性”就是在于不管有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条件,想弄就弄了,这就是有生命力的地方。

那些奇渣无比的东西,求的是利益和表面效果。我是利用里边运作的结构,然后形成艺术语言。一个是泥的材料,装置的现场性,还有叙事性,我把几种元素糅在一起,首先作为一个展厅的概念出现,而不是真正做一个创业园。

图为:梁硕 《费特8号》 现成品装置 303x103x303cm 2013年

:你在2002、2003年早期在学院派基础上进行语言性探索,然后出现一种对学院教育的反动。从2004年在长征画廊的个展开始,进入费特系列。第二次反动是离流行的国际化当代艺术趣味差别比较大。《女娲创业园》开始有了传统技艺,中国园林造景概念,你一直在不断蜕变的过程里。你完全按照自己对艺术脉络的理解和感知做探索,而你每次都属于比较早的自发开始,经历比较具有典型的特征。

:费特更明显一些,是现成品的拼接,造就一种混乱景观式的东西。《女娲创业园》语言相对单纯,只用泥。国画就毛笔、墨和水,几千年画不腻,一种单一的工具。泥是否还能搞出意思来?具体塑造语言也跟水墨画学习了很多方法。安排这些情节成为雕塑的主体,一个个雕塑之间形成了相互遮挡的关系。这些情节形成的体量共同完成一个空间,你身在其中,走在雕塑旁,可以看到不同的、不断转化的空间关系。对我来说形成一种语言转化,需要激活某种原来已有,但是很长时间大家弃而不用的东西,激活某种新的可能性。我还是挺符合对民间生态的理解:没有太多成见,哪个好用就拿过来用。罗马柱就放家门口。

:《女娲创意园》里你用了很多园林概念,比如说散点透视,移步换景,俯仰皆是风景,雕像的大小无规则地分布,从浮雕到圆雕的过渡,同时也有宋、元、明风格的造像特点,显示出一种和学院派雕塑趣味的融合。你对园林有兴趣也已经很久了,包括你画渣画,你跟画国画的人着眼点完全不同,用空间的方式去理解山水,建立一种复杂的整体构架。

:对园林的兴趣得益于我做装置的经验,我2005年的第一个装置作品《家无处》,就是把一张18米长的大画围起来,我在中间嗑瓜子。我考虑人怎么在一个房间里去看作品,在空间里怎么活动。当代艺术跟传统有很多冲突,我顾不过来想。我喜欢什么,一下就扎进去了,眼前全是共通的地方。园林风水完全是在玩装置。矛盾性可能还没来得及影响我,就已经消失了。

:《女娲创业园》具有非常明显的空间营造性,你在构建的时候如何考虑?

:展厅中的一条泥路很重要,是我一个长期兴趣点。这条路是人做的,但又不是人主观意愿去做的,是走出来的。它是人塑造的,人自然而然有别的目的,它介于人的造作和自然之间[l1] 。目的和意义是分离的,这是我长期的关注点,在追求目的的过程里,完成一些别的东西。

:这条路既是载体又是作品,同时让作品具有体验性。置身于这个雕塑场域之中,具象雕塑不断地逗引观众,路又不断让他们成为作品的参与者。路和具象雕塑不分彼此,都是作品的组成部分。

:对,这是在当代雕塑基础上考虑的。传统雕塑基本上都是用来看,用来叙事,满足信息性。当代雕塑要身体全方位体验,你要触摸,全方位感应,比如声音、气味,跟身体的关系。老隋做大铁球滚动,考虑雕塑的空间性,身体性。我在做泥塑的时候,怎么面对这个问题?你正在做,但是你没意识到在做,就是走路,走路跟身体发生关系,是被忽略的雕塑概念。我最初决定要有一条脚踩出来的土路,走路就是塑造,很原始,很基本。你踩在土路上的那种感觉,完全无法描述,任何照片都替代不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