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与众筹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119   最后更新:2014/07/25 15:12:18 by clclcl
[楼主] 宁静海 2014-07-25 15:12:18

来源:艺术财经 文:上上


苏珊·菲利普斯 X 逝影

SUSAN PHILIPSZ X THE LOST REFLECTION



故事在世界这边戛然而止,却在那边悄然开始,分不清身处过去还是未来,只知道身处边界。双手不由自主接触闭合的双眼,而另外那张面孔却窥视着赤裸的自己。这样的边境,图像是静音的,声音却无限延伸——苏珊·菲利普斯驱使我们走向自己的幻影,直至消逝。


苏珊·菲利普斯(Susan Philipsz), 1965年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现工作和生活于柏林。 2010年凭借其声音装置作品《远方的低地》(Lowland) 获得该年度英国特纳艺术奖(Turner Prize),她成为特纳奖有史以来首位以“声音艺术”获奖的艺术家。


  灯光昏暗,无伴奏低吟仿佛从天空而来,一种未经雕琢、原始的暖流开始游荡于苍白冰冷的四壁之内。西装革履和脏辫铆钉,有的闭目静驻,有的缓缓踱步,或好奇,或感动。6个黑色的音箱以及墙上一幅再普通不过的照片是苏珊·菲利普斯在三潴画廊北京空间内呈现的所有物件,同时也是最不重要的物件......



  对于专注于声音艺术十几年的苏珊来说,2010年特纳奖之后的一夜成名只是在特定时刻遇到了最好的自己。受益于邓迪大学艺术学院严格雕塑训练的苏珊·菲利普斯称自己的作品为“声音雕塑”(Sound Sculpture)。无论是在画廊里,还是通过曼彻斯特特斯科地铁站里的公共广播系统,她的歌声总试图“让听者改变对所处空间的反应和态度,同时,这些声音诸于情绪与心理的影响也强化着这种认知。”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她将“Oh, Willow Waly”演绎得如同一首摇篮曲,然而性与死亡的暗示却充盈着觥筹交错的圆形大厅;在里斯本古尔本金安基金会的花园里或者伦敦最繁华的金融区,她又以清澈的歌声偷袭奔波穿梭的人们,来无影,去无踪;在斯洛文尼亚卢布亚尔那市中心的地下通道突然响起的“国际歌”,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战时的集结号还是对过去的挽歌,充满政治讽刺意味……


菲利普斯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中部的玛丽丘,小时候每天上学时总会被一群修女追赶,并像虐待狂一样揪着她的头发。然而,她却从那时起迷恋上在教堂里唱歌,并与两个姐姐一起加入天主教堂唱诗班。


  2007年苏珊·菲利普斯受十年一度的明斯特雕塑大展(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之邀在这座德国西北部的艺术名城呈现声音作品。主办方为她留下一张地图和一辆自行车,以及无限的想象和发挥。她骑着自行车在小城转了几圈之后,最终来到位于市中心人工湖的大桥下。她发现当行人从桥下通过,瞬间身处阴影又重新回到阳光下的过程和声音渐行渐远极其相似。站在桥底正中央,两边的景象近乎对称,仿佛湖面上矗立起一块儿巨大的镜子。她甚至怀疑河对岸的一草一木也是否镜像。于是,她联想到一首由德国作曲家雅克·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创作的威尼斯船曲。这首曲子是奥芬巴赫晚年为歌剧《霍夫曼的故事》(The Tales of Hoffmann)倾心谱写的曲子。该歌剧的脚本由霍夫曼的三部短篇小说改编而成,其中《在镜中遗失的影子》(Das verlorene Spiegelbild)讲述了一位妓女通过施有魔法的镜子勾引主人公镜中的影像,从而偷走恋人的灵魂,捕获芳心。最终,苏珊也以这部小说名来命名这件声音作品。


“霍夫曼的故事”在1951年被迈克尔·鲍威尔和艾默力·皮斯伯格搬上大荧幕,名为“曲终梦回”。此为电影剧照,女主角正与水中的倒影一同哼唱着那首著名的威尼斯船曲二重奏。


  苏珊将音箱设备放置在桥墩附近,由于离水面很近,声音好似来自水中倒影。她录制了女中音和女高音两个无伴奏版本,同时从桥两端播放,两股声音一唱一和,并横跨水面最终相遇。午后时分,阳光仿佛漂浮在水面的氤氲,宛若梦境:“空间被重新定义,同时也预示着未知的危险。”


在镜中遗失的影子, 2007

两声道声音装置

时长:2分05秒

明斯特雕塑大展(2007)


  “当歌声像氢气一般慢慢升起,然后从四面八方汇聚的瞬间是魔幻的。”当你从画廊的展厅移步、离开,减弱的歌声像是跟在身后的梦魇,不愿让你离开。故事在世界这边戛然而止,却在那边悄然开始,分不清身处过去还是未来,只知道身处边界。双手不由自主接触闭合的双眼,而另外那张面孔却窥视着赤裸的自己。这样的边境,图像是静音的,声音却无限延伸——苏珊·菲利普斯驱使我们走向自己的幻影,直至消逝。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