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柏林双年展如何体现“全球性”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1   浏览数:1438   最后更新:2014/06/27 03:32:20 by guest
[楼主] 欧卖疙瘩 2014-06-26 09:13:59

来源:艺术界LEAP 文:茶壶


香格纳北京空间


作为一个像秦刚一样成熟的成年人,你应该远离摇滚乐这种噪音。4月30日挤在香格纳北京空间的人们并没有这么想,但他们也离舞台远远的。舞台最前方留下一块尴尬的空地,没有人会像音乐节上头脑发热的傻帽那样乱比和平与爱的手势,也没有livehouse里疯狂pogo跳水的暴徒—这让特意回家换了双球鞋的温凌感到沮丧。张鼎在接受媒体拍照时候行了标准的金属礼,他是今天的主角、导演、艺术家。他在艺术北京的头号展位上的作品《GOLD CAN MOVE THE GOD》的旗帜像是句真正的口号—“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确是艺术市场的真相,谁能比张鼎更清醒呢?香格纳贴心地包了巴士输送了一批真正的艺术圈观众来到画廊,那些高跟鞋和西装皮鞋们被博览会上的寒暄假笑折腾到口干舌燥,这会儿显然更需要先干上一大杯酒。


今晚这“一场演出”已经在社交网络预热一周,大家猜测着张鼎到底要干些什么。当年(1991年)的莫斯科红场演唱会到底有多少观众?有人说4500人,有人说50万,这场传说中的演出相传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最终促成了苏联解体,成为了历史中的悬案。而今天从政治舞台退下塞进白盒子的运动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像是艺术北京的After Party,社交场景不过从城中喧嚣的艺术北京延续到了五环外的草场地村。不得不提到颜峻,北京声音现场绕不开的人物,现在几乎也成为了“声音艺术”的代言人。他的牵线和介入直接影响了这一场演出的结果。颜峻曾多次明确表示过他对美术馆空间政治的态度,在维他命,在尤伦斯,他在个人演出现场对观众反馈的观测和借用,都反对着景观化观看和游客式的眼光。可在他为“一场演出”的撰文《金属不死(兼谈张鼎)》中,却首先自我否认了占领美术馆的意图,诚恳地示弱说要打破沉默不能靠摇滚乐,而是“把失败者送进画廊,让他们冷却掉”,这是要闹哪样?“金属不死。艺术永恒。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这可是我今年听过的最吓人的话了。于是几乎能想象出这个展览想法诞生的场景,啤酒瓶,塞满烟头的烟灰缸,一拍脑门,张鼎和颜峻,颜峻和军械所乐队的老刘(吉他手刘立新),黑暗中重温了演出的录像,意识形态解放,政治运动翻涌起荷尔蒙般的腥甜,“让我们重现一场演出,这将成为一件全新的作品,意味着当代艺术与摇滚乐的一次联手”,于是,台上台下有了今天这一幕。


“张鼎:一场演出”,演出现场


艺术家画廊主媒体藏家们占领了画廊的院子,穿着皮篓子画着尸妆的小妞还有邋遢的牛仔皮裤乐手们在干净的画廊排队上厕所。现场观众中一众上海和杭州专程捧场的艺术家,仿佛从桃浦空降草场地,张鼎的人缘可见一斑。“理论车间后门”陆兴华几乎从头到尾都在门口与人聊天,北京艺术圈最摇滚的尤洋早已经被无限畅饮的毛子烈酒兑雪碧喝晕,半开玩笑地说“张鼎该找我来演出”。


舞台灯光下的不是主角,摇滚乐不再是旗帜偶像,一场演出作为喧闹背景被我们共同消费。毕竟最后是艺术家碳化处理的吸音海绵(壁画)和舞台上的置景创造了价值。有人说演出的乐手们应当是快乐的,他们从回龙观西二旗涌来,代表摇滚乐重演历史,演出有钱赚,有免费酒喝。酒干散场后,一个金属胖子在画廊门口大喊,一瞬间我以为置身蓝旗营,香格纳爬满植物的外墙变成了曾经“D22”旁的13CLUB那张破烂的门脸。

[沙发:1楼] guest 2014-06-26 09:31:33
写的是什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