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博物馆宣布曝光沃霍尔未公开影片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917   最后更新:2014/06/17 12:39:06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babyqueen 2014-06-17 12:39:06

作者:王丹艺 来源:Hi艺术

”中华廿八人“展览现场,李明创作的影像作品《艺术家之歌》
“中华廿八人”展览现场,李明创作的影像作品《艺术家之歌》
虽然半年内只有四五次,但顺应物以稀为贵的逻辑,相继在美国大陆展开的中国青年艺术家群展,似乎预示着西方人对中国青年一代的觊觎。
对“后毛一代”的追捧
去年12月,“中华廿八人-卢贝尔家族收藏展”展出了2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的年龄跨度为1954年至1986年;今年5月纽约非盈利艺术机构——白盒子艺术中心带来了“Now You See:迈克·雅各布斯收藏中国影像艺术展”,作品的作者多是八十年代前后出生的;而在6月美国坦帕美术馆则汇聚了27位七十年代末出生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以“我这一代:中国青年艺术家”命名,在这个展览中“后毛一代”被提炼为关键词,作为向西方观众介绍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切入点。
纽约白盒子当代艺术中心”Now You See“展览现场
纽约白盒子当代艺术中心”Now You See“展览现场
双飞艺术中心在”我这一代“中呈现的作品《双飞拯救全世界》
双飞艺术中心在”我这一代“中呈现的作品《双飞拯救全世界》
虽然在“中华廿八人”中有艾未未、朱金石、张洹等“老一代”艺术家的身影,但卢贝尔夫妇表示,展览的重心落在了那些文革后出生的,“完全年轻的一代”的身上,原因在于这批在二十一世纪崛起的新兴艺术家尚未被西方观众所熟悉。“我这一代”的策展人Barbara Pollack也有着类似的动机,她认为美国观众没有完全看清中国当代艺术,并且依旧期望看到涉及“毛”和文化大革命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而她希望集中展示这一批青年一代的作品,撼动美国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固有印象。

看起来,中国青年一代似乎给予西方藏家与机构新鲜感,给予它们跟多尝新、探险的机会,以及一个刷新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认识的角度。
2008年查尔斯·萨奇画廊新馆展“革命在继续”吸引了52.5万观众参观
2008年查尔斯·萨奇画廊新馆展“革命在继续”吸引了52.5万观众参观
喜新后厌旧?

然而,西方艺术界对他们的追捧不禁让人联想到2011年尤伦斯夫妇的大抛售。可早在2008年前后,中国当代艺术就经历了被西方藏家捧上天又摔入地的局面。如冠以“永久收藏,支持艺术”的仕丹莱收藏在2007年把2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藏品转手卖给纽约艺术经理人威廉·阿奎维拉,其中的108件藏品构成了2008年在香港苏富比举办的“仕丹莱专场”。而收藏家查理斯·萨奇虽然于2008年切尔西新馆举办了热捧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大展“革命在继续”,但他却在2009年按照以往以旧换新的习惯,在香港举办的“萨奇专场”拍卖会上,将180件中国当代艺术转手他人。种种事例不禁让中国艺术家对西方藏家心生失望。
收藏家迈克·雅各布斯
收藏家迈克·雅各布斯
如今卷土重来,是因为中国青年艺术家符合了西方藏家的口味,还是西方藏家看到了其中的升值空间?

虽然此次在白盒子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以“中国影像艺术”为切入点,但实际上这部分收藏只是迈克·雅各布斯影像收藏中的一角,瑞安·特雷卡、娜塔莉·杜博格、田中功起、马特·桑德斯、特丽莎·巴加、罗宾·甘玛伦、玛丽·里德·凯利、拉希德·约瑟姆和里兹·麦杰克·莱塞等国际知名影像艺术家作品也是他的囊中物。迈克表示,他从2011年开始接触中国录像艺术就相中了中国青年一代的影像作品。当然,除了被艺术家的才华打动,迈克·雅各布斯的动机更在于完善自己影像收藏体系,因为他在“试图以国际水准参与到艺术界中”。当然,不可否认,作品未来的市场空间也是考虑因素之一,迈克认为虽然影像艺术的市场份额很小,而且在未来也不一定能够赶得上绘画和雕塑,但这类别的艺术品必然在未来成为各大艺术机构与藏家收藏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块。
收藏家卢贝尔夫妇
收藏家卢贝尔夫妇
谈及萨奇抛售事件,迈克表示自己并没有听说过这个案例,他这样表述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导致藏家抛售藏品的市场因素与中国艺术的未来没有关系。”而从他个人角度而言,这类事件并不会左右他收藏中国艺术的决心。而从去年开始就不断在海外推动“中华廿八人”的卢贝尔夫妇则似乎很享受其中的参与感,他们在采访中强调,整个项目中的所有作品都将会是永久收藏。“这些人当中很多都是新锐艺术家,有的甚至没有办过展览。对我们来说,参观工作室的过程非常重要,从中可以窥见其生活和创作的核心之所,了解这些艺术家是谁、为什么要做这些作品。”

喜好问题、财政问题、人品问题等等似乎都不可用于判断,诺大个西方艺术市场到底对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打着什么样的算盘。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中国青年艺术家在海外的表现越来越突出。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拥有过人的才华,或许是因为他们打破了西方观众对中国艺术固有的印象,带来了新鲜的感觉。中国青年一代艺术家是会像他们的前辈一样,被西方藏家当作投资的筹码;还是否会像Barbara Pollack预言的那样“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引领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