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抛除历史包袱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2   浏览数:1338   最后更新:2014/03/28 16:11:53 by guest
[楼主] babyqueen 2014-03-21 17:19:16

作者:吴梓安 来源:VICE中国


一年一度的 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The Armory Show)在上周末落幕,每年到了这个惊蛰的时节,纽约的艺术圈就会像是被雷劈到一样,比平时更显得蠢蠢欲动又紧张兮兮 —— 因为就在这个周末,各个大大小小艺术博览会都同时启动,艺术圈的专业人士、藏家、投资客,还有不计其数的艺术爱好者(或是相信自己真心爱好艺术的人士)都会在这些博览会间穿梭。不论主流非主流,商业不商业,各家画廊都会献出他们的当家花旦,展示艺术节最新最热的 “军火”。

大家都说,去看艺术博览会等于观望艺术圈最新的潮流风向球,虽然不知道了解趋势之后要干嘛,但总之得去了解一下,这样才不枉身处人文荟萃的国际大都会的骄傲嘛!

虽然这个迷宫一样的地方有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但我不确定这里是不是约会的好地方。

军械库艺术博览会在美国艺术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1913年第一届博览会首次把欧洲艺术大规模地引进到了美国,从此美国当代艺术史的发展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一百年之后,军械库的地位依旧崇高;但同时,人们也常批评军械库是最保守、最商业化的博览会;再加上它的巨型规模,也常被嫌弃是最折腾人的艺术博览会。和同一时间发生的其他艺博会对手相比,军械库显然是比较不酷的那个。但仅管年轻人好像很少会说它的好话,大家似乎还是都去了;况且,艺博会本来就不是为了爱好艺术的年轻人举办的慈善事业(入场门票最少也要200人民币)。因此我总是不时提醒自己:这里的主角是在艺术家的专业精英与买得起作品的藏家。所以,我应该收拾起挑剔的心情,混进去大开一下眼界。

人家都告诉你了,和艺术对话的机会代价是很高的。

也许是聚焦中国的缘故,今年现场有特别多中国面孔。

每年军械库都有一个特别关注的地区或城市,今年聚焦的主题是中国。在中国艺术圈里,这件事成为了一个大话题。根据官方报道,这次中国主题特别有意义,因为凡是在所谓国际艺术市场上能见到的中国艺术家,往往都是已被西方认可的大师,而年轻一倍艺术家则尚未被国际市场看见 —— 而在这次军械库邀请的16间中国画廊中,据说有一半都未曾参加过亚洲之外的艺博会。国际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投资的热潮在金融海啸后渐渐沉寂,这次参展仿佛有一种除旧布新,卷土重来的气势。

乐观的画廊认为,这次中国焦点代表着中国新生代的艺术创作能被看见,将改变艺术市场趋势甚至艺术史的写法。这么伟大的事情,我不经历怎么能行。虽然说之前其他中选军械库的地区好像也没有在我记忆中留下什么深刻烙印,但艺术趋势这种东西,大概就跟核能发电技术或是空气污染来源一样,不是我这样在历史洪流中的凡人可以轻易领悟的。


貌似藏家的老先生认真盯着一个白色的作品看。

会场地图的 “焦点中国区” 。

走进会场,我在迷宫中绕了好几圈,终于找到了 “焦点中国区”。出乎意料的是,尽管有16间画廊,可感觉空间并没有很大,可能是因为各家画廊都采取重质不重量的策略,很多摊位都只有一件作品。而整个军械库有超过两千件作品,观众在一件组品前驻足几分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更别说停下来好好研究作品的脉络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这大概是观众的问题,因为当代艺术本来就是要观者好好付出代价去创造作品的意义啊!


两位白人观众认证研究写满汉字的作品 —— 希望他们看得懂。

中国好大,该买那一块比较好呢。

画廊员工被塞在展览一角的座位,他们并不是作品的一部分。

在 “焦点中国区” 的正中央,公园里的健身器材再度出现(这也是历届北京设计周会出现的花样)。理论上讲,这应该也是某种创作或是策展理念所推出的产物,虽然背后概念我不太清楚,倒是给逛累了展览或是作品看太多导致精神紧张的人们一个放松的方法,十分值得嘉许。

不亦乐乎。

拍照的姿势可以看出专业的程度。

忙碌又充满架势的画廊小姐们。

“焦点中国” 给我的第一印象显得有些零落,但来自双飞艺术中心的表演与展览倒是非常热闹。艺术家以夜市叫卖的方式,发送刮刮乐,同时有丢水球等花招吸引观众参与购买每件50美金的夜市玩具。热闹的气氛与青春洋溢的活力,招来非常多的观众一探究竟,加上许多人对亚洲文化的陌生,这个作品在现场俨然构成一种异世界奇观。

在这样世界知名的顶级艺博会,随便一件作品都要上千美金起跳。这种叫卖的方式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对于交易和资本主义深刻的批判(据说是这样)。在艺博会以买卖为核心的脉络里,双飞艺术很聪明地把买卖行为当成行为艺术表演,或许这件作品希望让购买变成参与艺术的方式 —— 也就是说,付出50元的观众同时也买到了作品的一部分,但又成为作品的一部分。然后,这个行动的整体会变成另外一个待价而估的作品,让这个热闹的作品产生更严肃的意义。

虽不知这种行为艺术该怎么被大家收藏,但希望他们可以获得一个好价钱,才不枉观众的热情与乐捐。


一件要50美元。

白女害羞地看着这些裸身亚洲男子。

伴随着中国焦点的主题,军械库举办了八场讲座,严肃地讨论各种有关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议题。其中一场中,美国学者以艾未未为例,提出了对中国自由与艺术挑战政治的质疑;而香港艺术大亨则提出反驳,对中国当局对艺术环境所做的努力十分肯定。而参与讲座的投资客更在乎的,是艺术市场发展的可能性,讲座则提供了许多例证,如美术馆的成立,表示中国艺术环境的快速发展,台下不时鼓掌,仿佛觉得前景一片光明。

提到艾未未,才想到他好像有一台自行车作品今年也参加了展览。我找了很久,路过了许多其他自行车,终于找到了:结果却令人不解和失望。


不是这台白色自行车。

也不是这些自行车。

而是这台插满鲜花的大作。作品重点当然不是花,也不是自行车,而是无法出国的那个人。

本来以为是画廊收款的刷卡机,近看原来是一个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而且还会 “呼吸”。

在三只联想手机上放的录像作品。

智能型手机是观众们最重要的配件 —— 没时间耐心看完作品,就干脆全部拍下来。再来,和作品合照大概是参与艺术做直接的办法。只是人潮汹涌,要找到时机自拍或被拍,你需要付出耐心和努力。当然,除了拍照的屌丝们,那些不停讲手机一分钟就几百万交易的生意人也大有人在。


不太确定对这个厕所擦手纸装置应该如何进行反应。

其实艺博会和时装周的概念也差不多。

一不小心就会被误认为是作品的垃圾桶。或者一不小心就会被误认为是垃圾桶的作品。

逛艺博会真的是太累人了。

逛了一圈,我有种 “其实东西没那么多,但总是被困在差不多的地方绕圈子” 的感觉,而且巨疲惫。有时不禁会怀疑,像我这样买不起作品,也非艺术专业人士的凡人,为何会耗费这么多力气来趟艺博会这摊浑水?也许是因为心里还有一种浪漫的想象:在千百件作品里,大概会有一件作品,是我只需要看一眼,就会被彻底折服、真心喜爱的。

[沙发:1楼] guest 2014-03-22 17:42:30
有点意思。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