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兴华:年度最佳阅读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4   浏览数:2300   最后更新:2014/01/31 19:18:00 by guest
[楼主] 小白小白 2014-01-28 20:54:02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谢媛


闫冰:作品是个过程 折射日常生活

【AAC青年艺术家的2014】


艺术家 闫冰

  编者按:AAC艺术中国评选已经历经七届,在这项中国艺术奥斯卡的评选中,新锐的青年艺术家代表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这些入围和获奖的青年艺术家正在成长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重新梳理他们的成长经历。站在新年之际,雅昌艺术网对历届获奖和入围的青年艺术家进行专访,以飨读者。

  他们的2014,会有哪些新的创作、展览和变化;他们的2014,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带来哪些发展指标;他们的2014,将如何影响中国艺术的轨迹?或许,这些青年艺术家的2014,正在酝酿着中国艺术的“蝴蝶效应”。

  闫冰,1980年出生于甘肃天水,2007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闫冰在早期创作中放弃油画的媒介,从最早使用牛皮做材料,到后来的泥土、丝麻以至生活日常之物,艺术家的问题意识始终聚焦并投射在人与物、人与社会,人的心理、情感以及物的质与性。2013年09月28日,“我的劳动Ⅱ——闫冰个展”在杨画廊开幕。展览作品以一种本源的方式,让介入者走进艺术家来自本能、引发沉思体验的作品中。

  作为“第六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的艺术家。近期,雅昌艺术网记者就2014年闫冰的创作及展览计划对其进行了采访。

闫冰《五头牛》之二,布面油画,280x160cm,2011

闫冰 《五头牛》之三,布面油画,280x160cm,2011

雅昌艺术网: 您如何评价与概括您2013年的整个艺术创作?

  闫冰:过去的一年除了个展外还参加了一些群展,作品主要以绘画为主,装置的创作很少。今年主要是绘画部分的表达比较顺利的展开。

雅昌艺术网: 2013年的个展是怎么样的一次时间点?会给您在2014年整个的艺术创作带来哪些改变与影响?

  闫冰:这个个展的作品全是绘画,是我绘画部分里专注于牛皮这个物体的描绘。通过这个展览,牛皮这个主题算是告一段落,2014年会呈现新的探索。

雅昌艺术网:2014年个人会哪些大致的展览与创作计划?

  闫冰:2014年1月底在美国有一个展览,5月会参加香港巴塞尔,9月在英国会有一个展览,目前确定的就这些。新的一年创作会偏装置多一些,同时绘画还会进行。

雅昌艺术网:哪些领域是目前创作上更为关注的方面?

  闫冰:我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会选择我感兴趣的切入点进行创作,作品是一个点,但其又会折射生活的很多方面。所以是最难描述出来的。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想要“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闫冰:有些东西在悄然变化中,我在这个过程里,也正在体验中,我只能以作品来回答。

雅昌艺术网:您对于参加展览的选择标准与考量?

  闫冰:很简单,能满足作品的展示条件,同时展览的概念是具体的,我就会参加。

《牛皮17》 布面油画 160x280cm 2013

《牛皮18》 布面油画 120x180cm 2013

《牛皮19》 布面油画 120x180cm 2013

《牛皮20》 布面油画 100x130cm 2013

《牛皮21》 布面油画 100x130cm 2013

《牛皮22》 布面油画 120x180cm 2013

《牛皮23》 布面油画 120x180cm 2013

[沙发:1楼] 小白小白 2014-01-28 21:03:16
作者:谢媛 来源:雅昌艺术网

徐渠:创作中会更加考虑作品的针对性

【AAC青年艺术家的2014】


徐渠  

徐渠1978年生于江苏,2008年于德国布伦瑞克造型艺术学院毕业,并获得绘画和电影硕士学位, 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作为“第五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的徐渠,近期,雅昌艺术网记者就其2014年的创作及展览计划进行了采访。

  雅昌艺术网:2013年11月,您举办了“徐渠:可变的形式和不可变的意识”展览,您如何总结自己这个展览以及在2013年的展览及创作活动?

  徐渠:这个展览其实在泰国一个很小的展览,其实是我为下一个2014年的个展做一些小实验的研究方向。

  雅昌艺术网:您原先设定的是什么样的一个实验?它现在带来什么样的反馈效果呢?

  徐渠:我想大部分观众他们也只能看到一些图片、或者网上的一些报道,所有的反馈信息估计我自己得消化,我的一些新的方向,从以前的一些东西里,到了新的一年里,包括这些东西怎么继续往深度去挖掘,从这一方面去研究的。

  雅昌艺术网:您说的是一些实验性的,在2014年的时候,创作会跟往年相比,有什么样的一个变化呢?能不能具体地聊一聊。

  徐渠:2014年,因为正常的安排计划本身,今年会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个展,下半年的时候,在国外有一个重要的展览,这些线索串在一起,工作量比以前更加重,时间也更加紧凑,包括博览会这些项目也越来越多。在时间的循环上,包括一些创作的流程,时间循环上面会变得越来越快,主要是这种感受比较多一点。

  雅昌艺术网:个展的时间跟地点有没有定下来?

  徐渠:是3月中旬以后,在北京的唐人。

  雅昌艺术网:它大概呈现的主题现在有没有一些构思?

  徐渠:它和2010年或者2011年的展览计划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整个里头的观点,包括一些形式都是很新的东西,基本上是这样。

  雅昌艺术网:能不能介绍一两件已经完成或者即将完成的一些作品,它在形式、材料或者想法上是怎么样的?

  徐渠:能透露的就是比如说偏传统一点的壁画形式,在空间里头新的使用,这一方面是新的研究方向,因为现在使用壁画更多的是商业空间,单从个体的艺术家去使用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雅昌艺术网:这些壁画的创作,那它会不会是您未来想要创作的一个方向和理念?

  徐渠:这应该是按照我个人的习惯,在一个新的展览的时候,总会推出一个新的形式,满足我之前一系列概念上推进的东西,所以这个展览当中可能会把这一方面,包括对壁画的形式上面,跟现在的这些东西结合更多一点。

  雅昌艺术网:这种壁画形式上的创作,它会给您带来哪些挑战?

  徐渠:挑战说不出来,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一个展览的空间架构的更加有意思,包括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可以思考的东西或者是研究的方向是不是可以更开拓,不一定要局限于某些具体的材料。

雅昌艺术网:有哪些东西是您在艺术创作中更为考虑的一些方面?

  徐渠:我可能更多考虑的是作品的针对性,比如说在展览当中无效的一些东西如何让它们变得更加有一些新的模糊的含义出来,增加这些东西的多义性,很复杂。

  雅昌艺术网:刚刚您说的展览中一些无效的东西,具体指哪些部分?

  徐渠:无效的东西,比如说大家看到很多很多的展览,其实我觉得当代艺术当中,很多的语言,很多东西的方式,其实大家的认知度都已经很高了,在很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表达出各种不满,觉得这个东西也没有意思,那个东西也没有意思,然后这种没有意思所带来的这种影响到底是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意义,是考虑的这一方面更多一点。

  雅昌艺术网:2014年,您大概会参加哪些展览?什么是选择参加展览的筛选标准呢?

  徐渠:筛选标准就是学术的更学术,商业的更商业。

  雅昌艺术网:您怎么区分学术跟商业两者之间的关系?

  徐渠:不区分它,而是比如说在一个项目针对的是具体的问题,比如说它研究的是商业问题,那我们就比较深入地把这个问题再往前推进一小步,如果它是研究的一个比较偏重当代艺术本身语言的话题的东西,那我们也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个语言更丰富,把这个事情做的更加有意思一点或者彻底一点,是这么一个观点。

  雅昌艺术网:学术跟商业是否也会干扰到艺术家在创作作品?

  徐渠:它始终是纠缠在一起的,它也有补充,也有动力,综合的一种东西。

  雅昌艺术网:我看到在2013年的时候,徐渠工作室项目推出了首展王芮和刘兆阳,未来整个工作室的一个创作计划会有哪些?

  徐渠:工作室的创作计划,我也有一个初步的构思,比如说每年工作室定期地推出一到两个项目,这个项目可以在更多不一样的空间里头去进行实施,这些空间的背景或者是商业背景,而是定期地把工作室的一些新的创作的理念,新的一些作品做一些展示,就是这样的一个想法。

  雅昌艺术网:您个人主要会在工作室里面承担哪一部分的角色?

  徐渠:个人在工作室里面带领着我的工作室的各个伙伴们,大家一起想尽办法去把各种主意做的更有意思,各种想法充分表达。

  雅昌艺术网:工作室跟您个人创作上的关系是个什么样子?

  徐渠:跟个人创作关系其实就属于一个创作系统,没有分个人或者是团队,去解决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或者是想法问题,在创作过程中间不停地可以想出新的东西,这个新的东西如何把它有效地进行展示,通过一些渠道让更多的人认识,我在里头起的作用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大家不停地促进,不停地沟通,然后去找到更多合理的方式,或者是一些资金来源,种种等等都有。

  雅昌艺术网:什么样的作品您会以个人工作室的名义来进行,什么样的创作您会以个人的名义来进行?

  徐渠:好像区分的也不是太多,我们更多的是针对展览的有效性。比如某一个阶段,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把这个问题暴露的更清楚,或者把这个问题解释的更清楚,就是这样的一个目的去做。

  雅昌艺术网:谢谢!

[板凳:2楼] 小白小白 2014-01-28 21:05:23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谢媛

徐震:不同的角度与感受 带来新的创作启发

【AAC青年艺术家的2014】



徐震

徐震 (1977年生于中国上海) 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对今天极尽庞杂交汇的全球信息有着强烈求知欲和独特的整合能力,广泛地吸收知识并从中生产跨平台和跨媒介的作品,是上海艺术界的领军者和出生于1980年代后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引路人。

  从徐震自1990年代末开始的早期个人创作,到2009年创立“生产当代艺术”的没顶公司并用此身份创作,再到没顶公司推出的品牌“徐震”专为本展创作的一系列重要新作品。综合来看,徐震的艺术实践反映了艺术家个体对于国际当代艺术系统和游戏规则的持续关注及深刻质疑,而“中国当代艺术”这一标签是最直接的例证。徐震反复地探测那些侵蚀观者的视觉经验的中介物,尤其当对象是异质文化时所产生的转译问题。

  2014年1月18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新春首展“徐震:没顶公司出品”展览在UCCA大展厅呈现,包括逾50件装置、10件录像、40件绘画、拼贴和多件行为作品。该展是对徐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创作理路的梳理:从徐震1990年代末的早期个人创作,到2009年建立“没顶公司”之后的集体身份创作,再到2013年“没顶公司”推出品牌“徐震”并发布一系列重要新作。

  作为“第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及“第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年度青年艺术家全场大奖的徐震,近期,雅昌艺术网记者就2014年“徐震的创作及展览计划对其进行了采访。

  雅昌艺术网:在过去的2013年,您如何评价艺术圈?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徐震:比如说汪建伟老师,倒不是具体说他参与了什么项目,倒是说汪老师一直关注艺术界比较尖锐或者紧急的问题,而且他身体力行很多事,所以就不只是今年关注,而是长期比较特别感兴趣。今年还有7.25艺术大火,印象比较深刻。当然它可能和艺术没什么关系,就是一个艺术圈的事儿。另外一个就是四方美术馆的开幕,陆寻他们做一个美术馆的群体,我们也有作品参加,就这个事我觉得是件比较好玩的事情。

  雅昌艺术网:2013年您的展览不断,这对于您自身的突破在哪里?

  徐震:2013年年初我们在长征空间做了一个个展、四方美术馆开幕展、外滩十八号“徐震”品牌“动荡 ” 公共艺术项目,除此之外,我们整个2013年基本都是在准备2014年初的这个“徐震:没顶公司出品”的展览,因为它是一个中期回顾展,规模比较大。我们基本上都是做这个展览。

《新》,《平静》及《香格纳超市》

  《新》,《平静》及《香格纳超市》

  雅昌艺术网:刚刚开幕的尤伦斯开年大展“徐震:没顶公司出品”反馈如何?

  徐震:倒没有太多,因为展览开幕一结束我就回来了,还没有和朋友之间、观众有过交流。但是从现场的反馈来说,基本上和我们当时预设的比较接近,大家的反馈都是说信息量很大。

  雅昌艺术网:您怎么给自己的此次中期回顾展作一个评价?

  徐震:我觉得这个展览是作品上带有回顾性质的、一个比较全新的展览,能够比较完整的体现我们自己的特点。

  雅昌艺术网:这个展览会会不是一次时间节点?给您在2014年甚至于未来的整个的艺术创作带来哪些改变?

  徐震:应该会的,其实不光是这个展览,你每做一个展览都会由这种期待。你看到很多人挺喜欢,你就会很高兴。这都是艺术家很朴素的要求。

  雅昌艺术网:保持创作的艺术推动力原因是什么?

  徐震:基本上就是你喜欢这个东西,你就会一直做下去。

雅昌艺术网:从早期的个人创作,到“没顶公司”之后的集体身份创作,再到2013年“没顶公司”推出品牌“徐震”您怎么看待从个人创作到集体创作再到品牌独立的过程?

  徐震:其实对我来说还是比较自然,其实不管是什么身份的转变,还是大家说有些地方比较针对性的创作,这些都是方法,不影响你目的呈现,这是其一。第二方面,没顶公司也好、还是作为品牌也好,他让你自己有一个看问题的角度,或者不同的感受,这些肯定也会对你的创作有一些新的启发。

  雅昌艺术网:您身兼艺术家、管理者多重身份,如何处理好创作与管理的多重关系?

  徐震:还好,其实做艺术也就是做管理,你要创作,你要有一个时间点,艺术本身你要实现它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你管自己也得管,管别人也得管。它像一个项目管理,但是其实比较难管的还是自己。你如果能管好自己,管别人也很容易。

  雅昌艺术网:2014年品牌“徐震”会有哪些大致的展览与创作计划?

  徐震:有一些海外的展览,现在都在陆续递交方案。国内可能在画廊会有展览,也在准备2015年的展览,大概有7-8个明年的展览,但名字我倒都记不住,反正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创作作品,消化展览。

  雅昌艺术网:每年会给自己设定展览数量么?什么是您对于参加展览的选择标准与考量?

  徐震:不会。因为你展览机会不少的情况下,可能拒绝会多一些。首先艺博会已经占了我们一块时间,我们还要腾出时间创作一些新作品,新作品肯定也要考虑到节奏。忙不过来的时候,你不能什么都做。你要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个展览,不能什么展览都参与。你肯定也希望你的重要作品在重要的展览上出现。

  雅昌艺术网:您现在也在担任青年艺术家评选的评委,什么样的作品会吸引到您?您的评审标准是什么?

  徐震:没有标准,就是看作品能否给你触动,这个触动是方方面面的。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创作和市场的关系?资本控制下市场是否有可能干扰到艺术家的创作中?

  徐震:没有什么是不会干扰创作的,不光是市场,并不是生活以创作为核心,但肯定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单要看市场的话,也是要看你怎么和市场保持一个很好的关系,这是看自己怎么去控制,没有什么太大规律。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目前整个艺术圈的环境?它给艺术家的生长会带来哪些影响?

  徐震:其实还好,大家都说现在总比以前好,但我们不就是从以前过来的么。我们都过来了,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大家都乐观一点、坚强一点就好了。这是挺正常的。

  雅昌艺术网:谢谢您!

[地板:3楼] 小白小白 2014-01-28 21:08:14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谢媛

熊宇:创作是凭着直觉向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

【AAC青年艺术家的2014】



 

熊宇 

熊宇,1975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现任教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大学美术馆馆长。熊宇作为70、80的标志性艺术家,在他的绘画中体现了1970年代中后期一代人的许多特征,比如梦想,漫画的视觉风格,幻觉似的体验,形象和颜色的酷。他的作品画面常常拥有独特的舞台情景氛围、优美典雅的视觉符号,并通过象征、隐喻引发我们对成长和当下生存状态的思考。

  2013年7月13日《熊宇—时间的节点》个展在成都千高原艺术间开幕。在千高原艺术空间的一层和三层的崭新空间里呈现艺术家熊宇沉淀近三年的部分作品,22幅作品中有思考的延续,亦有新探索的呈现。

  熊宇曾获得“第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09)”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近期,雅昌艺术网记者就2014年熊宇的创作及展览计划对其进行了采访。

  雅昌艺术网:在过去的2013年,您如何评价艺术圈?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熊宇:整个2013年,艺术圈还是挺热闹的一年。比如像曾梵志的作品过亿、还有功甫帖都是挺大的些事。

  雅昌艺术网:2013年《熊宇—时间的节点》个展是您沉淀三年之后的一次重要个展,给您带来哪些影响?反映出您创作上的哪些调整与变化?

  熊宇:我之前做过挺多的尝试,尝试则需要有一个呈现,这个呈现不光是给别人看,也是给我自己看。一个作品需要到展厅展览以后,到一个空间里呈现出来才算是一个正式的完成,它相当于是你的作品和展览的完成方式。

  所以我在2013年个展的那些作品,一个是前几年作品的片断。艺术家他一直属于在发展的过程,随时都在思想。包括我现在都在慢慢的往前走、想一些东西、做一些事。“时间的节点”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做的一些事情,像一个时间的片断一样把它解剖开,呈现在大家面前,算是我对此前的试验尝试与总结。

这一刻我看不到尽头 xiongyu  2013  150cm--120cm  布上油画

穿越时空的冥冥之光   150cm--120cm  xiongyu  2012 布上油画

  雅昌艺术网:除此之外,2013年您还参加了哪些展览?

  熊宇:去年我参加了巴西的Curitiba库里蒂巴国际双年展,那是一个南美的双年展,中国艺术家比较少,之间和南美艺术家接触比较少,那次接触以后,感受到一些其实文化带给我的感觉。还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雅昌艺术网:我看到您办展览的频率不是特别频繁,这是不是您刻意为之的一个考虑?

  熊宇:展览的频繁与否是根据艺术家的状态,比如说这段时间展览特别多,特别活跃,展览就多些。而我这两年属于一个思考、自我发现与自我调整的状态,尝试的作品比较多,画的废的也比较多,只是很多时候在自己探索路上的画过的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属于很多时候不足以拿出来做一个展览。

  雅昌艺术网:您平时的创作状态是怎么样的?刚才您也提到有一些新的点,自我思考与考虑的过程?

  熊宇:艺术家很多时候是根据他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会有些发展,像我现在的状态就是不停有一些新点子出来,就会去做,但是有时候做了又不太满意,可能又会废掉,反复的一个过程状态。

  我也尝试过用一些新的材料、新的媒介来创作,比方说用墙上贴胶的方式来创作、也做过一些立体绘画的尝试、也想用玻璃来做一些作品,这都是一些尝试,但很多时候这种尝试不一定成功。包括在绘画上,也经常想过一些其它的画法的尝试。

  雅昌艺术网:这些新的尝试,是否会成为您未来艺术创作上的方向?

  熊宇:艺术家其实是一个摸索的状态,技术上的改变其实只是一部分,包括思想上,我自己有的时候一些想法,也需要想明白的一个过程。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个萌动的想法,想法变化了、技法和图像上也会产生变化,但是需要几个方面达成一致的状态,最后才能完全达到我想好的效果。现在很多时候画画都是在试,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个样子。

  雅昌艺术网:2014年您有哪些展览计划?

  熊宇:2014年我有一个个展,新展的作品正在准备中,名字还没有定,可能在明年中旬或者下半年。初步构想是我希望这个展览和2013年的展览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把一些近几年尝试的、每个部分的成品呈现出来,这样我觉得更圆满一点。

  下半年的时候会去日本进行一个艺术交流活动的计划。去年我到台湾、巴西,感觉换一个环境创作,会有不同的感觉。我比较喜欢你的工作室在一个地方,这像你一个基地,你可以做各种尝试。但是你可以时不时的,到其它地方进行创作,这种方法对我来说比较容易找到感觉,效果比较好。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自己创作上变化?

  熊宇:艺术家创作都会遇到很多问题,都是在白茫茫的未知世界探索的一种状态。这种探索里,你其实不太知道什么时候会走到路的尽头,什么时候会找到你的目标,反正就是一种懵懂的往前走,根据你目前出现的路,你来创作该往前走还是往什么方向。很多时候创作是凭你一种感觉或者直觉、或者是生活带给你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也是这样,我会有一些大的方向,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能够做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不太确定。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创作和市场的关系?资本控制下市场是否有可能干扰到艺术家的创作中?

  熊宇:资本会带给艺术家更多的创作血液,比如说它会艺术家更多的资助、创造更好的条件,帮助他完成一些计划,这些都是好事情。艺术家的创作是其自身的创作规律,这是没办法改变的。艺术家还是必须要遵循创作的基本规律,结合资本给他的这些,这样的话你会做得更好。这其实是看艺术家如何对待市场,艺术家可能没办法左右市场,但是他能够做到的是遵循自己的创作规律、遵循自己的内心,而这是可以做到的。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目前整个艺术圈的成长环境?它给艺术家的生长会带来哪些影响?

  熊宇:中国艺术圈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没有太大的变化,一个艺术家应该做的是,自己不受环境的影响,或者在这个环境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至于环境怎么样,问题不是很大。

  雅昌艺术网:您身兼老师、馆长、艺术家三重身份,如何处理创作与工作上的平衡关系?

  熊宇:我其实更想做的是一个艺术家的事,很自由、很愉快。工作上相当于是你的一种社会责任,你在学校里完成自己的责任以后,会带给你一些生活的体验和经验。我一直不太把老师的身份看得太重,面对学生的时候,我其实不太认为我自己是他们的老师,从最早当老师的时候就这种感觉,一个同学在我面前,只是比较年轻缺乏经验,我把我的经验告诉他,他如何成长与发展就是他自己的事情,我是这种态度。我相当于是提出我的建议,这样当老师也不会特别累,相当于周围有很多朋友,你帮他一起出出主意。

  雅昌艺术网:谢谢您!

[4楼] guest 2014-01-30 22:27:27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何妍婷

温凌:2014年,摆脱创作惯性



  温凌

被称为“中国第一摄影博客”的温凌,1976年生于中国北京。温凌主要通过摄影、绘画以及电脑彩绘,创作出一个理想化的、介于童年的纯真回忆与成年后生存现实之间的世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常稚拙、简单,有着某种家族性的联系,他们睁大眼睛置身于彩色、方向不明的未知空间。在《我的一天》系列作品中,他用看似潦草的笔迹记录了事无巨细地描绘一天中发生的许多具体的生活细节,以漫画的轻松形式观察现实中的残酷,用图像的形式作为写给自己的札记。

  2013 年,对于温凌而言,是一个相对艰苦的一年,这一年,他从自己已驾轻就熟的单色勾线连环画的创作,一头扎进入彩色画的创作中。“因为习惯性地以3—4年为一个阶段,以一种媒介或者一种形式作为此阶段的探索主题。对于单色勾线连环画的创作,在我看来,在2012年底已经创作出一些比较满意的作品,所以我希望在2013 年开始换一种方式,让我有新鲜感。”温凌说道。在温凌看来,彩色画是在单色连环画的基础上添加色彩,但两者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主观地对现实的传达,“是在我的脑子中的主观臆想,比如在我的脑海里,杨树可能是粉红色的,这与我个人的成长经验、潜意识、世界观有关,导致我个人意识对色彩感受具有鲜明的个人经验。但这些很主观的色彩感受精确的传达到作品中,需要一定的控制和把握。彩色画创作与单色画完成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媒介和表现形式有所改变而已,主要的创作题材和理念没有太大的改变,“创作的主要目的是复制和创播我的个人经历,精准地传达主观感受”。

温凌  《Potot Boys No.2》  水彩丙烯  52x38cm  2013

2013年,温凌参加韩国首尔Arko艺术中心“@What——中国艺术新一代”展作品

  在2013年的改变是在对自身的创作上的“设限”,“在2013年之前,我不给自己的创作题材设限,我的创作非常具体。但在开始尝试彩色画创作的时候,我开始进行抽象色彩的创作。那是理念上的稍微改变”。20114年作为2013年的延续,温凌仍将在彩色画上探索,“这个阶段大概持续三年左右”。

  但经过一年多摸索,温凌表示,他没有收获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在2013年,经过抽象色彩的探索,我觉得抽象色彩跟我想达到的方向有些不同,现在我又回到了具象色彩的创作上。有了这个认识后,在2013年底及2014年初,事情出现了转机,开始出现一些让我比较满意的作品。”

  对于2014年的规划,温凌谈到:“想把现在找到感觉的彩色水彩系列以故事性的方式完成。目前创作的是小幅的作品,如果故事性及面貌比较充分以后,我会尝试完成系列的创作。现在正在画的故事也是很琐碎的生活细节,比如坐公共汽车、去超市买绿茶、去麦当劳等,精力和着重点更多是在色彩上,故事线索不是特别重要,但通过线索串联起来的,在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景、色彩、感受是我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在绘画作品中传递的非常重要的信息。”

  在2013年,温凌参加过四个主要展览:“2013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渐——2013青年艺术家研究展”;“@What——中国艺术新一代”;“ON │ 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而刚踏入新一年的一月,他参加了在北京公社举办的“N12-第五回展”,而在三月,他将在北京星空间画廊参与一个双人展,作为近年创作的汇报。

[5楼] guest 2014-01-30 23:23:46
[6楼] guest 2014-02-05 10:26:23

作者:郭雯 来源:雅昌艺术网

 

赵要,1981年生于四川泸县。2004 毕业于四川美院设计艺术系,现居北京。他一直关注与对艺术与其观众的互动,每一次的展览都从过去的经验出发,以艺术本身所带有的惯性思考习惯作为工作基础,每次创作都以改造上一次来作为工作前提,通过“自我消费”实现再次创。赵要于2011年被提名第六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近期,雅昌艺术网记者对其2014年的创作进行了采访。  

艺术家 赵要

  雅昌艺术网:赵要您好,在过去的2013年,请大致介绍一下参加展览和您的新作品?

  赵要:在2月份佩斯伦敦的展览中,首次展示我2012年的新作《精神高于一切》,也是首次展示用背景图片叙事方法,通过这次展览,我是尝试着对各种经验进行反思,并且与对艺术作品精神而非形式的关注。后来在9月上海的“群岛”群展,这是一个行为装置,作品名称叫《皮肤》,主要是让一群人“披着”格子布,在龙蛇式的游走中,我是在创作中用图形与思维进行某种交缠。

  雅昌艺术网:佩斯伦敦的展览是您第一个海外重要个展,对于这次展览您的感触是什么?

  赵要:我希望人们的关注不要仅限于对绘画本身,这也是在作品中重复同系列图形的原因,把注意带到绘画形式背后的概念上。人们对展览的惯性理解,如何被文化、宗教、政治方面的经验所影响一直让我很感兴趣。我喜欢给作品提供一定的线索与故事,同时又不直接表态,为这个对话带来一个开放的平台。就像作品中借用的思维游戏图形一样,希望通过我的展览观众能挑战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对当代艺术的惯性理解。

 

  个展《精神高于一切》 赵要作品 展出于佩斯伦敦  

  作品《皮肤》 表演装置 赵要作品

 

  雅昌艺术网:在新的一年中,您有哪些展览计划?

  赵要:这一年尤其是下半年会举办非常重要的个展,可能会在央美美术馆举行,具体的安排还在计划中。

  雅昌艺术网:是否会有新的作品出现?

  赵要:今年主要还是表演类的作品,都是从去年9月《群岛》的那次展览作品中延伸出来,但在创作思路上会有一个推进。

  雅昌艺术网:今年的新作主要在哪里会有新的突破?

  赵要:主要在材料以及整个表演过程会有新的尝试。现在还很难说,因为一开始想的时候只是一个出发点,还需要我在后面的创作中不断的改进。

  雅昌艺术网:您的作品一直很注重表演装置的形式,那么在表演装置艺术的创作中,您关注的是什么?

  赵要:作为一个艺术家面对创作材料,首先要学会如何去面对它,处理它。因为开始使用这些材料或者媒介进行创作,它们同时也会成为你的一个障碍。所以我所思考的是如何去解决,超越它而不是被它所束缚。

  雅昌艺术网:好的,谢谢。

[7楼] guest 2014-02-05 10:27:29

作者:郭雯 来源:雅昌艺术网

 

叶楠,1984年出生于杭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他常以极具个性的作品引人入胜,更以独具匠心的观念征服观者。他擅于运用各种概念与不定的形式语言来诉说对未来的狂想。对艺术的观察和思考较之同龄人叶楠显得更加深邃和复杂。叶楠的创作自由地穿梭于摄影、绘画、装置和影像之间,总能熟稔地将不同的媒介信手拈来,其创作的面貌反而更能呈现其一定的系统性。叶楠于2011年被提名第六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  

艺术家 叶楠

  雅昌艺术网:叶楠您好,在2013年中,个展“冷光”让我们再次看到您用赤磷创作的作品,请谈一下您的创作的感受?

  叶楠:“赤磷”是我近几年多次创作使用的材料。我一直研究寻找出具有防风、防火、防水的材料,最后发现这种军用火柴,这种火柴燃烧时释放一种含二氧化硫的白色物质,当它靠近或“摩擦”涂抹了化学物质红磷的油画布时,油画布上就形式了各种图案和痕迹。这次作品主要想表现的是将思考、行动和反应直接而瞬间的记录在画面之上。

  雅昌艺术网:2013年,您还有哪些重要的展览及作品?

  叶楠:还有我们无关小组《与行走无关》的作品,这是一个系列作品。我们想做的是一个艺术游行,以一种搞怪的方式模糊跟社会的边界,每一次我们都会找不同的朋友,主要是在北京熟悉的同学和朋友,都是自愿参加。方式有很多,向右看齐,打着吊瓶游行,各种各样。

  雅昌艺术网:作为一名80后艺术家,你觉得现在青年艺术家生存状态如何?

  叶楠说实话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还是喜欢自由一点,有时候认真一点,有时候也没那么认真,因为你要做一辈子,无所谓某一次的成和败。但是,我有这份心,有那么点对艺术的热爱,也想往前一直走下去,关注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志向地把这个事情做好,这是最关键的。

  雅昌艺术网:新的一年2014年已经到来,今年您将有哪些展览计划?

  叶楠:今年主要有三个个展,将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展出,一切都还在准备中,还没有确定好。

     

  

叶楠作品 

 雅昌艺术网:今年会有新的作品吗?

  叶楠:会有新作,主要是综合性绘画和纸上水彩两部分作品,不再局限于用磷这一种材质进行创作。纸上水彩是传统表现方式,但是在表现内容上会有突破。我主要是通过对人体的解剖,展示人体各个不同的部分对现代生活产生的不同作用。人体的各个器官有不同功能,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也必然产生不同的影响。

  综合性绘画方面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不再局限于一种媒介,会更多的采用拼贴等各种方式,即兴表现材质与生活的关系。

  雅昌艺术网:您刚刚谈到将采用多种媒介进行表现,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叶楠:每种媒介都有其一定的特点,但是一种媒介很难产生更多的历史背景。如果我用多种媒介像酒、树枝、叶子等等放在一起,就能让人感受到更多的历史背景,能够通过各种关系产生更多的艺术之外的力量。

  雅昌艺术网:好的,谢谢。

[8楼] guest 2014-02-09 10:48:06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周雪松

胡晓媛:关于“相似,相续,非断,非常”之思


胡晓媛

  艺术家 胡晓媛

胡晓媛,1977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她是中国新锐当代艺术家。2007年时被邀请参加了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是中国迄今为止被邀请的第一位女性艺术家,曾两次入围AAC艺术中国青年艺术家奖项。她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装置艺术,录像艺术,绘画,摄影等。近期,她参与了2012年“不受控-纽约新美术馆三年展”;以及2013年初,在上海外滩美术馆(RAM)举办了与段建宇的双个展“醍醐”。

  胡晓媛的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是《木》系列。比如较近期的作品“根处无果”,她将一些捡来的木头废料仔细清理并打磨,覆上半透明的绡(生丝),用墨在绡上描画了这些木头废料的某些个面上的表面木纹,然后先将画好的绡取下,再用白漆将曾被描摹过的木头表面完全覆盖,最后用黑色铁钉将绘制在半透明绡上的木纹绷在这些木头上。

  胡晓媛的作品气质敏感、纤弱而又坚定,她偏向于使用视觉化减到最低限度的形式,却在形式的背后隐藏较为复杂的思维,使观者可能进入无限接近又总有差异的探讨。她思维的角度总有如同她常常提及的“相似,相续,非断,非常”的意象。

  近期,胡晓媛入围2013雅昌AAC艺术中国年轻艺术家板块,雅昌艺术网记者对胡晓媛的创作及今年的展览计划进行了采访。

胡晓媛

  胡晓媛 木——单

  雅昌艺术网:我们观察你以往的作品中,有一种材料似乎是你延续了很长时间的,就是木头。为什么你最开始选择木头来创作,而且能延续这么长时间?

  胡晓媛:我觉得艺术家选择材料的时候,这里边无法排除艺术家个人对材料的一些感知和喜好,可能你会比较清晰地察觉到你所需求的某一部分它能给予你。对于你来说像是有某种亲和度或者关联。

  我2008年画第一件《木》的时候跟今天稍有不同,当时选择了一块用得很旧的实木单人床板。床板上除了自然的木纹路以外,还有像是油脂或者什么东西浸透过的痕迹,很难判断是从人身上留下来的油脂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留下的痕迹。总之材质本身透射出很强烈的过程性,这种过程性给了我一些刺激,另外那些可能来自于人的痕迹也触动着我。于是有了第一件《木》,看似是在描画下所有能看到的木纹路和痕迹。其实是跟那会儿我对对时间、过程、人的一些认识有关。

  之后木系列一直在延续,到今天已经成了不特别拘泥于最初很具体化的情绪,更多的可能是以形式与思维互为生长和探求的基础,逐渐生长的那么一种状况。

 胡晓媛

  胡晓媛 木/漩底之漩

  雅昌艺术网:看你之前木系列的作品,你都是依据木头本身的某个形,比如一块木头的某一个面,然后用你的方法做成特别的效果。而在北京公社刚刚开展的“N12第五回展”上,的你拿过来的这件作品,好像是你有意做成的一个三角的形状,跟之前的不太一样。为什么?

  胡晓媛:公社这件是《木/漩底之漩》系列三件中的第二件。“漩底之漩”是我编造的词,都说漩涡没底,我说“漩底之漩”是在说一种周而复始,往复无止的的状态。这一系列作品中出现的铣的形式,是受了木头一些自有属性的影响。一块木头,无论你剖成多少层,每一层都差不多,但是每一层又都不太一样,这与木头的自然生长方式有关。这属性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让我想起“相似、相续、非断、非常”八个字,和那种一直在变化、流转不停的状态,当然这个变化的状态在过程里是有延续的,有来由,有去处的,特别有意思。

  《木》系列延续很多年,与木头这个材质跟我之间的互动生长有关系。比如这回做“漩底之漩”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别人可能觉得特傻但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事,于是一个铣的方式加进去,做了一个新的探索。

  雅昌艺术网:这个系列里三角这个形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铣的动作,以及对比前后木纹之间的关系。是这样吗?

  胡晓媛:三角这个形应该说来的既随性又必然,或者说是这块木头带给我主观的感觉经由判断之后决定出来的。你说的也很对,铣是整个系列里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系列里有三件,每件都使用了铣的形式。

  胡晓媛 冇

  雅昌艺术网:去年在蜂巢艺术中心你也做过一个个展,展览上你放的东西看起来比你之前的作品不太一样,好像是更随性或者说现成品的感觉。不知道这样的理解对不对?

  胡晓媛:蜂巢的那个小空间非常适合我的这个项目。实际上《冇》的想法早就有了,但一直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实施。蜂巢二楼看似过道的小展厅有点儿小奇怪,不太符合正常的展厅的结构。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不太白盒子,不太正式,但我却觉得特别适合我这个想法。“一个无法穿过的走廊,没有可以去的目的地,” 极适合我的《冇》。《冇》涉及到一个观看的过程,我又不想观众把观看的过程当成那么有目的性的行为,所以挺合适的。

  我当时确实在展厅里放了很多像你所说的现成品,而且这些现成品都是我精挑细选,又非常随便的,甚至可以说几乎是不易察觉的。

  大部分展览都呈现一种比较虚假的互动关系,艺术家努劲做出东西,放在一个空间里,期待着观众进入这个空间能快速地进入作品,了解艺术家的所想所知,不过我觉得现实几乎完全达不到这种互动,这种想要的互动被得到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所以能不能只提供发生这个过程的机缘,而不去进而控制这个过程呢。这个作品也跟观看的方式有点关系。

  雅昌艺术网:你精心选择的特别随意的东西?

  胡晓媛:是啊(笑)。我精心选择了那些随便、足够不起眼的东西,容易被忽略的类型。但人和人不一样,也许有特别细致的人,的确看到了全部。不过,到现在为止好像还是有人不太清楚那个展览里到底展了多少件东西。。因为他不关心,也不喜欢。这也正是我想探讨的“观看”的问题,观看的选择是有理由而且随意的。

  雅昌艺术网:今年你有怎样的展览计划吗?

  胡晓媛:现在有几个能确定下来的展览计划,4月,上海当代艺术馆的群展,题目还没最后确定;6月份左右芭芭拉.布洛克策的一个群展,在美国的Temple Museum,参加展览的人以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为主。6月份还有一个是香港M+美术馆跟瑞典UMEA市的一家公立的美术馆联合策划的一个当代艺术展。

  雅昌艺术网:这几个展览你会带去什么样的作品?

  胡晓媛:现在不太好形容,因为目前有的还在呈报方案的阶段,从方案敲定到实施完成,中间也许还会有些细微的变化,所以可能现在我们都还看不到完整的作品的样子。

[9楼] guest 2014-02-09 10:50:28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周雪松

孔令楠:2014年新作将更加抽象



孔令楠

  艺术家 孔令楠

年轻艺术家孔令楠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平面设计系,从毕业之后第二年就开始进行油画创作,并顺利地得到UCCA的展览机会,2011年起由杨画廊代理并举办个展。采用最为普通的油画颜料,秉持对技法的严谨态度和对线条编排的理性要求,孔令楠绘制每一条线的过程都似乎是在寻求一种客观而本质的状态。今年,孔令楠入围雅昌 AAC艺术中国青年艺术家奖项。近期,雅昌艺术网记者就孔令楠一直以来的创作思考及今年最新的展览计划进行了采访。

孔令楠个展展现场

  孔令楠个展现场

  雅昌艺术网:一直以来,你以黑暗中的霓虹灯一样的线条勾勒各种图像,并且将这个系列进行了很多年。最开始你是怎样将创作锁定在这个系列上的呢?

  孔令楠:一开始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都不合适,后来我开始画一些霓红灯的招牌,但不是真实的,是我自己虚拟的东西,效果还行。我觉得这个可以再拓展一下,就开始用这种语言画这个世界,然后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去做。

  雅昌艺术网:你用这个方式去画整个世界,我们看到你之前画的有各种图像,其中人的形象很小。这个世界很大,你怎样选择这些图像呢?

  孔令楠:我总把人画的挺小的,因为我特别讨厌人类中心主义,我觉得我们就是存在着而已,不应该以人类为中心的视角去塑造世界。当然要做到完全客观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场景我也没有特别刻意地去选择,只不过是正常的存在着而已,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

  雅昌艺术网:你的首次个展的展览名称就叫“只有她的身体”,别人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首先联想的还是人类,当时为什么给你的展览起这样一个标题?

  孔令楠:其实这句话是艾柯说的,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没有美与丑、没有善与恶只有她的身体而已。”为什么是女性的她?在我看来这些人只不过是存在着,所有我们认知的一切都是被定义出来的,但是真实又是什么呢?又比如说审美这种东西,每个时代都会改变,包括道德以及各种各样的思想,其实都是不停地变化的。

 

孔令楠作品

  雅昌艺术网:在你的作品里边大多数人物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你都会用一个跟风景相区别的一个颜色来画出来。为什么呢?

  孔令楠: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完全属于视觉上的考虑。

  雅昌艺术网:你还有一幅画上面有很多像星星,光斑一样的作品,跟其他的都不太一样。

  孔令楠:那个是09年画的,是天空真实的星盘图,是一个平面的星空。

  雅昌艺术网:你是从那个系列开始思考这个世界,用这种发光体的方法去描绘这个世界,但是星空一直都是你作品里面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孔令楠:因为星空就是宇宙,我们所在的就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

孔令楠作品

  雅昌艺术网:上次你的个展中还展出了一些装置,从视觉上来说跟你的绘画差别还挺大的。创作这些装置你当时是怎样考虑的呢?

  孔令楠:是,其实内在思路都差不多。那个装置其实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后来就用视频显示了这个过程。作品里呈现的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变化的规律。蜡点完之后会熔化,以另一种形式凝结,另一个是一个铜球卡在圆环中间,它会热胀,而凉了之后它会突然掉下来。

  雅昌艺术网:似乎你一直关注客观的物理形态,以及你和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

  孔令楠:差不多。

  雅昌艺术网:2014年,你有什么新的创作和展览计划呢?

  孔令楠:主要还是延续之前的创作吧。会在杨画廊有一个新的个展。年初的时候就最近在关山月美术馆的群展也有参展。其他的目前都在谈,还没确定。

  雅昌艺术网:绘画上是延续你之前霓虹灯的系列吗?这次还会做装置吗?

  孔令楠:对,还是延续这个系列。装置也会有,跟我绘画的联系比较大。

  雅昌艺术网:你近期准备的比较重要作品跟我们透露一下好吗?

  孔令楠:新作会比以前更加抽象一点。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做这样的调整?

  孔令楠:我觉得怎么说呢?就是一步一步地创作发展需要。

[10楼] guest 2014-02-09 14:27:22
赞~


[11楼] guest 2014-02-20 23:21:28
傻呀,都在谈一个比一个差,还真是碟片
[12楼] guest 2014-02-26 10:10:38

作者:徐婉娟  来源:雅昌网

 

黎薇:对人类本身重新提问

 

黎薇

  1981年生于北京的黎薇,有着北京人特有的爽朗劲。2002-2007年就读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获学士学位。作为曾在“第六届AAC艺术中国”提名年度影响力青年艺术家的黎薇,从2009年举办的个展《空心人》到前段时间在北京杨画廊举办的《感谢上帝》与巴黎A2Z艺术画廊举办的《忏悔室》,黎薇的作品中对事物与现象一直保持警觉,并提出怀疑的态度。

《忏悔室》现场

《忏悔室》现场

  雅昌艺术网:2013年你分别在北京杨画廊举办的《感谢上帝》与巴黎A2Z艺术画廊举办的《忏悔室》两个个展,相比往年来说,你的作品亮相比较频繁。对于2013年,你的创作与生产,你如何评价和总结自己?

  黎薇:我觉得这两个个展是对人类本身重新提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延续性的,涉及人类最大最宽泛的问题,就是宗教。从表面上,人们印象中的基督教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和形式感,就像人类相信自己已经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规矩一样。从表面上看,大家都认为我的这两个作品是针对宗教,实际本质上我不是针对宗教,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虽然表面上跟宗教有关,因为在巴黎的个展中,运用到了教堂里最常见的忏悔室,其他的没有出现任何教堂元素。只是做了三根典型哥特式的柱子,然后再做了一点场景。大家都认为与宗教有关是别人的事,跟我没有关系,实际上现场的宗教感就是我通过这些东西塑造出来的。

  宗教对我来说就像人类说的所有的谎言,比如人类给自己制造荣誉、权利、悲哀等等,其实全是人类自己的行为,跟宗教本身没有什么关系,我一直认为宗教和信仰无关。人真正的心灵还是需要自己悟,真正的信仰应该是人的内心出发,不代表任何教派。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看法?

  黎薇:大多数人活着且追求的都是一种普世的价值结构。大家遵从大多数人的观点,而所谓大多人数的观点源头往往又不是很清晰。就像“说的人多了大家就都信了”,上一辈人如何,下辈也是这样。我开始怀疑这样的观点。

《感谢上帝》现场

《感谢上帝》现场

  雅昌艺术网:在《感谢上帝》的展出现场,你用一只假的死老鼠是否是去佐证人们对于表面事物的一种盲目判断?

  黎薇:这个当然是别人的说法,我在做一个老鼠的时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老鼠。因为我看到所谓的生灵涂炭并不是说一个国家发生战争、死了多少人,或者是一个屠宰场杀死多少鸡、狗、猪、牛、羊。而是生活在地球上每一种生物都应该是平等的。

  老鼠被人类妖魔的故事演化成细菌携带者,实际上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可以真正检测出鼠疫的病毒到底是来源于老鼠,还是因为人类的卫生习惯很差。这种动物在白垩纪时期就已经生存。最早老鼠的化石很大,然后恐龙都灭绝了,老鼠也没有灭绝,一种生物能够活下来,留在地球上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有它的道理。所以十四世纪著名的瘟疫“黑死病”,后来欧洲科学家证明是因为人类生活习惯太差所造成的。

2009年《空心人》个展现场

2011年《英雄》个展现场

  雅昌艺术网:从《空心人》到《英雄》再到去年的《感谢上帝》,你一直在尝试对人类思考方式提出疑问,2014年你会有哪些新动作?

  黎薇:我现在正在准备3月底在米兰的个展。

  雅昌艺术网:能给我们讲一下新的个展吗?

  黎薇:我觉得给观众观看的时候不能设置任何障碍,但也永远不要希望所有人能真正明白自己所想要表达的。就像2007至2008年期间,我最早做的那些雕塑,《空心人》整个作品一直被人在误解,大家认为就是一个胸像,实际上从来没有人真正关注过展览现场。我觉得装置的展览现场特别重要,没有把整体性放在一起去理解的时候就会理解成雕塑,当然也没有关系,每个人怎么想这是别人的事情。

  雅昌艺术网:创作的形式只是外在,而创作的概念是你要强调的。

  黎薇:这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做作品,为什么有艺术家,这就变成一个特别俗气的话题,如果说我觉得我能用嘴说清楚,我不如去加入德云社,我用说的就行了。就好像装置,它不是一个加入声、光、电等等就是装置了,当然不是。有很多很烂的展览声、光、电都有,但还是很烂。真正特别先锋的艺术还是来源于思考本身,并不是你做什么样的形式。比如我今天想用影像表达,我一定想清楚为什么用影像。

  雅昌艺术网: 2014年除了你在3月底在米兰有一个个展之外,2014年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展览和计划?

  黎薇:目前也是欧洲的两个展览,是两个比较大型的群展,因为主办方的原因不方便透露,已经定好了,应该有两至三个群展,一个米兰的个展。

  雅昌艺术网:2014年你会在海外的活动比较多?

  黎薇:对。

  雅昌艺术网:感谢接受雅昌艺术网的采访。

[13楼] guest 2014-03-10 10:06:58

作者:谢媛 来源:雅昌艺术网


程然:保持未知的创作是我的态度


程然

  程然,1981 年生于内蒙古,目前生活和工作在中国杭州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目前,程然正在参加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视觉艺术学院的艺术家驻留项目。

  他尝试电影,诗歌,戏剧,小说,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但并不拘于某一种专用材料的使用,他尝试电影,诗歌,戏剧,小说,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但并不拘于某一种专用材料的使用,跳跃的,抽离的,更具实验探索的精神,在作品中他改变了原有物质的空间,结构与感知。知识分子气质让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很难得的在做着自己的尝试,如一个行者。

潮汐交谈(局部),装置,2013

如果没有空气食物和水,单频道录像,2013

  雅昌艺术网:我看到你去年的展览经历,有两个展览,麦勒画廊(北京) 的“程然——最后一代”和麦勒画廊(卢森)的“如果没有空气,食物和水——程然个展”对于2013年,你如何评价与总结自己的创作与生产?

  程然:去年是不可思议的一年,做了二十个展览其中包括三个个展,在作品上做了很多录像装置,写了一本小说以及和朋友合作做了一张唱片。对我自己来说是没有停止的一年,我喜欢这种方式,其实没有计划也没有目的,只是顺其自然。

最后一代,羊毛地毯,2013

  雅昌艺术网:这两个展览的作品有没有哪些内在联系?表达你个人哪些创作上的思考?

  程然:你提到的两个展览分别在北京和瑞士卢森,两个展览分别以两件作品名为题,《最后一代》以一本小说的方式去呈现文学和视觉的关系。《如果没有空气食物和水》这个展览借助同名的录像希望呈现一些物质生活之外的生活。

  雅昌艺术网:目前你正在参加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视觉艺术学院的艺术家驻留项目,这个项目的日常工作怎么样?你自己目前的状态是如何?

  程然:在荷兰的驻留正在进行中,在两年的时间里rijksakademie提供工作室和各方面的技术支持,以及来自全世界策展人学者以及艺术家等身份顾问的定期访问。对我而言这给了我一个机会在欧洲工作,改变了很多想法和工作方式,前所未有的经验。之所以选择到荷兰做这个漫长的驻留,初衷是希望改变自己,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重新开始,这很难也很有趣,带给我新的活力。

  雅昌艺术网:你之前参与过其它地方的许多艺术家驻留计划么?这些经历会对你带来哪些影响?

  程然:在最近几年里陆续参加过在位于非洲的法国海外省留尼汪岛的双年展驻留了三个月,以及在蒙古乌兰巴托的驻留,这些遥远而陌生的国度和城市非常好玩,远离大都市,远离世界的中心,野生状态像一场探险,我通常会更多的选择这些特殊的驻留,除了作品之外能带来更多的生活经历上的不同体验。

  雅昌艺术网:不同文化情境下的作品的映射会有很大差异,你认为国内国外对你的作品的解读会有差异么?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哪里?各国的机构与藏家,你感觉来自何种文化背景的人对你的作品理解度更高?

  程然:通常我的作品中涉及个人情绪和感觉,在这一方面来说并不会因为国家和文化的不同而有太多的差异,这也是我希望去一直做的,不需言语表达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是个人化的,而并不是仅仅因为一个中国话题。我更希望能有普通的观众来看作品而不是为策展人美术馆和画廊或是藏家来做作品,没有投其所好。比如最近我拍了一组儿童故事为题的录像。

入睡之前(儿童故事),超级16毫米转高清录像,2014

  雅昌艺术网:能否具体解读下新近创作的这组以儿童故事为题的作品?

  程然:最近的新作儿童故事在荷兰用十六毫米胶片拍摄,四部以儿童寓言故事为题材的短片,分别讲述关于哲理的隐喻故事,首展于刚刚结束的荷兰皇家艺术学院开放工作室,也将会在2015年在北京麦勒画廊的个展中呈现。

  雅昌艺术网:2003年时你停止绘画开始接触影像,成为一个在艺术家影院工作的演员,也是一个录像作品的导演,能回忆下当时为什么会考虑做这样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又给你带来了哪些变化?

  程然:很多选择会改变一切,也会付出代价。到现在看来我很庆幸我选择抛弃一些所厌恶的东西,没有选择就没有个人。我觉得这种改变不仅仅是来自所谓艺术媒介的选择,无关绘画或是装置,而是选择自己认为对的态度。

  雅昌艺术网:你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些?每一时期的艺术作品是否都有一个贯穿不变的创作主线?有哪些元素是你创作中在强调的?

  程然:通常我从经典电影和文学以及音乐中获得灵感,我也喜欢思考个人的情绪,经验化和模式化的状态,有时也漫无目的,毫无方向。

  雅昌艺术网:哪些现实领域是你最感兴趣并且非常乐于通过作品去表现的?你的态度又是什么呢(批判、讥讽、或其它)?

  程然:可能每个个体都值得被尊重无论他处于怎样的环境和状态,都是身处的这个时代的代表,所以无所谓去想到底应该为何创作,保持未知对我而言很重要,这是我的态度。如同你的提问,“批判,讽刺或者其他”,我希望永远保持思考“其他”的状态里。

  雅昌艺术网:你尝试电影,诗歌,戏剧,小说,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但并不拘于某一种专用材料的使用,这种反而更具实验探索的艺术精神,是什么构成了你作品中多元化的创作尝试?

  程然:我试图做一些在我经验之外的尝试,比如小说,我喜欢在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思考。

昼夜之渐,小说装置现场,2013

  雅昌艺术网:《昼夜之渐》这本小说是你尝试第一次写的小说么?对你来说,文字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文字作品题材你是阅读时更为感兴趣的方面?

  程然:写这本书的想法更像一个装置,对阅读的想法,去呈现书和阅读时的空间时间的关系,这是我想做的。某些时候比如在旅行途中,火车前行,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广播中的流行歌曲就这么放着,在这个时候看一本小说的经历和感觉美极了,但这并不代表这真的是一个好的故事,而是所有因素所构成的气氛和感受。如同睹物思情,若干年后同样的环境会重新在脑海中出现一个记忆和情感,这是我想通过这个小说计划想说的。

生于狂野,装置局部,2014

新作展览现场,荷兰皇家视觉艺术学院开放工作室,阿姆斯特丹,2014

  雅昌艺术网:今年还会保持去年的“高产"状态么?

  程然:在今年仍然有许多新的作品计划也有很多展览在筹备中包括与leo xu projects在香港巴塞尔的个展展位以及在九月其画廊的个展,出自之外也在筹备在阿姆斯特丹,巴黎和比利时等欧洲的展览,今年年底在波兰的一个美术馆也会做一件与文字有关的大型装置。

  雅昌艺术网:你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程然:接下来有很多想法想去实现,也在筹备之中,包括一个长片电影,以及在荷兰的胶片录像和一部新的小说,也许会做些更疯狂的事。

  雅昌艺术网:更多新媒体技术、跨媒介的尝试的运用会成为你未来的发展方向么?你认为技术的运用对于艺术家来说重要吗?

  程然:新媒体,科技会改变每一个人,有好有坏,对我而言媒介并不是最重要的,经常做录像和摄影,但我其实不会用相机,个人无法学会所有的东西,潮流永远比个人汹涌,尽量保持自己不会随波逐流吧。技术非常重要,但也许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雅昌艺术网:你觉得青年艺术家在艺术生产方式的独特性是什么?

  程然:青年艺术家没有什么独特性,就像每个人都不会永远是青年一样,独特是存在的,有点像时尚,为了独特而创作会非常累,不如保持平庸,当所有人都期待与众不同的时候。

[14楼] guest 2014-03-10 17:29:41

蔡广斌:以当代水墨绘出都市人的心理诉求

作者: 彭菲    来源: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蔡广斌


  3月1日,蔡广斌个展《再造新墨韵:蔡广斌当代水墨艺术研究展》在上海华府艺术空间展出。本次展览主要展示了其近年所创的《自拍》系列。10多年前,蔡广斌以《窗》系列备受业界关注,那些窗格里的脸孔流露出让人难忘的孤寂与彷徨。之后,他通过研究网络图像,探寻出影像与水墨“并置”的融合方式。《他拍》与《自拍》系列,使他对当代水墨的领悟达到了新的高度:局部放大看似变形的五官、愈发严重的雾霾,都走层进了他的画中。他说:“当代水墨的趋势,是你要善于把真实的事件表达出来,而这种真实,反映在个体的心理上,而心理因素是以前不被关注的,现在却越来越重要。“


  今年,蔡广斌入围了“2014AAC艺术中国”年度当代水墨艺术家奖项。日前,雅昌艺术网采访了蔡广斌。


  雅昌艺术网:蔡老师您好,首先还是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最新的个展《再造新墨韵》。


  蔡广斌:这次的展览已筹划了一年了。展览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自拍》、《他拍》系列,以《自拍》系列为主。其二是做了一个文献的展厅,墙面的四周以时间线的方式来梳理我的作品脉络,时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至今。因此,我认为这个展览具有一定的文献意义。我们想通过这个展览,向观众展示,当代水墨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变化,如今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


  雅昌艺术网:您这次主要展出的作品是《自拍》系列,不少作品都以iphone表壳为背景,画面中呈现着一张张面孔的布局特写。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题材?它对您对于当代水墨的全新理解,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蔡广斌:自从智能手机不断频频出新,“自拍”这个动作,已经从表现自我的方式,演变成一种社会的文化现象,它值得我们去关注。当一个人想要自拍时,他一定是想要展示真实的自己。自拍过程中,手部的细微晃动会导致照片失焦,使得作品有“重影”。我的作品《自拍·iphone·No.A01》就是以绘画的方式记录这个现象。在我看来,手机晃动的过程中,其实表现出自拍者思想不定,意识不定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很个人的,但自拍的人多起来,它就反映了一个现代人的心理共性。


  在没有iphone之前,我们大多用相机来拍照,那时的构图是很四平八稳的。如今,人们自拍时喜欢彰显局部。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都该知道,对准镜头自拍的画面透视感很强,它能够直观地表达出自拍者的神态、眼神,并且说出个人的内心世界。



蔡广斌《他拍》系列


  雅昌艺术网:不少评论家一致认为您的作品有很强烈的时代感,其中一个原因是您对数码图像、网络图像的运用。有不少作品采用将水墨与图像“并置”的方法。您如何看待这种结构和方式?


  蔡广斌:这个很有意思。“并置”这个现象,我曾经在自述性的文章中提到过。2008年,我去上海崇明岛弄了工作室。我们经常白天去,晚上回来,崇明岛的夜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也给了我启示。我当时就想,这样一个自然的空间,和我的艺术、水墨的表达能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我该如何表达出这层关系,就该慢慢摸索了。因此,我开始了影像和水墨“并置”。对我来说,影像和水墨的并置方式,是一种互补关系:水墨表达不出的内容,影像绘画可以对它进行补充;影像本身只是记录一个大的环境,但作品的整体性与细节处理还无法展开。因此,当我将两者并置时,我常常有一种复杂的心态,而这种无法言明的复杂心态,就是我想要表达的情感。


  雅昌艺术网:除“并置”这一方式之外,还有一些作品直接水墨和影像结合的。这其中的制作过程和理念,与纯水墨作品有哪些不同?


  蔡广斌:是的。不少理论家谈到我的作品会提到“数码艺术”、“影像艺术”。通过手绘和影像手段的结合,首先能使作品更真实地表达出某一种姿态,它的“当代性”也会更强。要完成一件这样的作品,要经过拍摄、手绘、再拍摄、再手绘等多步骤。我觉得它能真实地接近当下社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数字化的作品会在未来占据主要的位置,对于当代水墨领域也不例外。


  雅昌艺术网:您这些《自拍》系列几乎看不到“线”。


  蔡广斌:大家以前谈到水墨,都是以“线”为主,墨只是做部分的渲染。到了今天,我首先会考虑切合当今社会的主题,而不是用以前既有的一个方法来完成作品。如果照搬以前的技法,那么这种水墨不具备当代性。


  雅昌艺术网:不少水墨艺术家在二、三十年中不断摸索水墨的当代性。那再90年代末,抽象水墨兴起时,您当时并没有特别看好它。让人印象最深的是《窗》系列。能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蔡广斌:其实从上世纪89年代到90年代,都是中国都市化进程加大步伐的时候,中国每一次转变都伴随着人们内心世界的转变。好比彷徨、孤寂、压力等不稳定的情绪是可以在每个人身上找到踪迹。因此艺术家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份情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有些作品笑容满面,但还是感觉到不安全。我当时也画过看似很痛苦的作品。


  到了2000年,我从哈尔滨到了上海,这对我来说是个转折点。当时哈尔滨的住宅区,10楼就算高的了。我刚来上海的时候住在浦东,在杨浦大桥附近,一直往前走就是小陆家嘴。当时我参加上海画院办的活动,每天晚上车在小陆家嘴停下,往外看就觉得楼太高了,一件件窗口亮着,里面是一个个家庭。当时在上海除了老同学以外也不认识什么人,孤独感很强。我画窗格子里的人,觉得特别真实,很能表达我自己。这就是《窗》系列的开始。


  从技法上来说,《窗》系列是过度的阶段,主要骨架以“线”为主。后来04、05年开始觉得应该有所改变,06年之后,《窗》就几乎不画了。我开始对影像产生了兴趣,也在想怎么把影像和水墨结合起来。


  对我来说,从哈尔滨转移到上海,最大的感触是思考的问题发生了变化。以前只想着“生存”本身,之后开始想着“文化”问题了。



蔡广斌《自拍》系列


  雅昌艺术网:前面提到,您在90年代也尝试过其他的画种类,那您在水墨材料、手段上经历了哪些变化?


  蔡广斌:我之所以选择水墨,是因为它能够准确地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用单色来绘画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它完整了我对传统的理解,对材料(宣纸)的理解。虽然我受西方影响大,但我还是更偏爱中国文化本身,水墨代表着我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另外,我认为越单纯的东西,我越能够直接地表达出来。比如我就对夜晚的皮肤很感兴趣。


  比较深刻的转变,比如我开始尝试水墨结合影像。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在宣纸上做了很多实验,也看了很多资料。刚开始用毛笔,后来慢慢把它“扔掉”了。后来我就用羊毛刷。刚开始用羊毛刷的时候,下面垫着画毡。画毡刚买,水墨一上去就废掉了。我倒福州路一下子定了20个。搬家的时候也不舍扔。有一天,我的画毡黑乎乎的都是墨,我就想算了,直接把宣纸铺在桌子上,慢慢尝试在上面画,效果算是前进了一步。刚开始水不敢那么多,后来越来越敢于创作。之后我还到福州路定制我的刷子。用这种刷子能很好地与照片融合,同事又保留了水墨的传统。我认为,目前这样的技法已经比较成熟了。



蔡广斌《自拍》系列


  雅昌艺术网:得益于这样的技法,使得您的作品上看不到“线”,您前面提到特别关注夜晚的皮肤。您的作品也有不少背部的特写,如何以水墨来处理皮肤?


  蔡广斌:油画这块处理皮肤写实、现实、超写实、超现实都出现了。美国一些艺术家把毛细血管张弛的呼吸干都能表达出来。我的概念和他们不同,水墨这个材料,当你驾驭得好,它表达的东西,有很多自然性在里面。不像油画绘画,多为理性的产物。用水墨来画皮肤,是画出一种感觉。油画会感到一种真实,水墨可以感觉出里面有很多意象化的东西,在精神上的依托会更加重要、更加到位。


  雅昌艺术网:最后想请教您,您认为什么决定了当代水墨的“当代性”?


  蔡广斌:我觉得当代艺术无论是什么画种,一定要和当代现实紧密结合。如果不契合的话,那么这件作品就无从谈“当代”二字,它的当代意义甚至是无从可谈。如何紧密结合,是我今后探索的方向。创作作品时,我考虑的第一件事是根据自己的艺术观念来确定艺术形式,我是想要让这种艺术形式来最大限度地和我的艺术观念协调起来。


  当代水墨当代的趋势,就是越来越把你今天发生的事情,把它最真实地表现出来,这种真实是越来越个人心理化,以前的真实可能在心理因素上并不占主要的成分,在今天,心理化是占主要的成分,这种成分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将来不论艺术也好,和其他方面也好,只要谈人本身,更多谈的是人的一种心理上的反映,甚至是在心理背后,背后这样一项一项去研究,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