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Artes Mundi奖入围名单揭晓
发起人:艺术眼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1350   最后更新:2013/12/14 18:14:32 by 艺术眼artspy
[楼主] self-house 2013-12-14 18:14:32


                   


\










[沙发:1楼] self-house 2013-12-14 18:37:29
黄边站项目实验室(第九期)
HB Station Art Project Lab(No.9)

展览题目:为何关闭黄边站?Why to close the HB Station?
展览地点: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与时代美术馆志愿者之家
开幕时间(Opening):2013年12月22日14:00
讨论会时间(Symposium):2013年12月22日15:30-18:00
讨论会地点(Symposium Address):时代美术馆一楼大厅
展期:2013年12月22日-2014年1月5日

策展人:李耀
Curator: Li Yao

参展艺术家:邓显雄、杜忠健、方亦秀、高元、何翊翔、胡向前、黄成、黄道明、黄河、
黄山、黄周妥、康甲、刘声、卢珊、莫希亮、魏然、文俊杰、熊秋悦、杨义飞、耶苏、银坎保、郑敏、Please钟、周玉谐
Artists: Deng Xianxiong、Du Zhongjian、Fang Yixiu、Gao Yuan、He Yixiang、Hu Xiangqian、
Huang Cheng、Huang Daoming、Huang He、Huang Shan、Huang Zhoutuo、Kang Jia、Liu Sheng、Lu Shan、Mo Xiliang、Wei Ran、Wen Junjie、Xiong Qiuyue、Yang Yifei、Ye Su、Yin Kanbao、Zheng Min、Please Zhong、Zhou Yuxie
[板凳:2楼] self-house 2013-12-15 09:44:32
“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策划案

文/李耀

在当前机构批判与艺术实践的语境中,“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致力于对黄边站这一非常规艺术机构的工作方式与维度进行梳理和试探,并对其自我赋予的乌托邦气质的属性与内涵进行重新思考和延展。
本项目立足于对以下三个问题的回应而展开:
一、机构如何开展自我批判与建构?
二、个体机制的生成、反思及批判如何进行?
三、如何避免乌托邦的有限性与贫乏性?
对于第一个问题,机构如何开展自我批判与建构,我的设想是机构只能通过对自身边界的挑战与突破,主动释放出作为一个实践主体的包容性与能量,才能实现自我批判与建构的超越和革新。
第二个问题,可以视为对第一个问题的逻辑顺延与回溯。当我们置身于机构之中,思考机构问题的同时,对于自身用以认知、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与工具的生成、反思与检视就成了我们能否进行机构(包括个体内部的机制)批判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个问题,从对历史上的乌托邦案例与当前黄边站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来看,我认为除了需要肯定乌托邦作为人类理想状态或彼岸世界之载体与园地,特别需要对其有限性与贫乏性保持足够的警惕。就历史的维度而言,许多政治哲学家提出的各种版本的乌托邦蓝图,最终却都令人诧异地导向了极权主义的窠臼。乌托邦的先天性缺陷问题的症结往往不是理论家们缺乏应有的理想主义情怀,而是由于他们普遍为过度的强制性与封闭性所累,使得其所建构的乌托邦欠缺对现实复杂性应有的考量与开放的结构想象力。封闭的系统最后只能造成其自身生命力的匮乏与贫弱,俗话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所以,我试图发起的“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不是着意于对黄边站的恶意描述,而是致力于如何在当下的机遇与困局中,以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寻找可能的突围与良性发展之道。
为此,我向黄边站的全体参与者、关注黄边站的朋友、艺术圈中对这三个问题及本项目命题感兴趣的人、对本项目感兴趣并有意参与的社区居民和公众发出邀请,你们的任何想法与方式都可能成为本项目的组成部分与推进动力。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评论家、机构实践者、媒体人、作家、学者、学生和公民,请选择你们自我赋予的身份与方式参与进来。
由于这是一个非常规的实验性项目,作为发起人,我无法预设项目的具体状貌,每一个参与者都可能成为破局者和赋予项目特质的创造者。若能以项目带出思考、批评、行动和创作,便已超出我所敢于期待的结果了。






“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1、作为一个处于动态变化中的项目,展览、工作坊、论坛、晚会、出版物等均可作为项目的构成随项目推进而展开;
2、参与者可在2013年10月17日---11月30日(45天)之内把参与方案或作品发送至以下邮箱:549761365@qq.com,或加本qq号进行登记及讨论;
3、除特邀人士之外,任何人都可以自愿自荐的方式参与项目;
4、我们目前确定可用的场地为:黄边站室内空间(1间约60平方米带夹层的房子);另:黄边站门口、黄边社区等都可作为现场作品的发生地;
5、对参与作品只有两个限定性要求:一是与本命题或题中三议题相关,二是不破坏空间的建筑结构;无论正反或中间立场,均可参与;作品内容、形式、过程均由参与者决定,有特殊要求者可向发起人提出;
6、主办方不提供作品的材料费,可在展示需要时争取美术馆的常规设备支持;
7、征集时间结束后,我们将根据参与方案及作品确定展览方式与布展时间,如果空间面积不足,我们将考虑分阶段展示;对于征集期间未及登记的作品,则视其与本项目的相关性进行选择;预计第一阶段的展示最快将于12月7日开幕;
8、由于作者们的参与方式并不确定,项目的具体分期与活动议程将在征集结束后公布;项目结束后将编辑与印刷相应出版物。

关于“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的特别说明:
1、建议作者们在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方案,与主办方共同推进项目落实;
2、对于未在既定时间内提交方案的作品与现场临发的创作,我们将根据作品与本项目的相关性决定是否编入项目出版物;
3、本项目在启动之前与部分特邀策展人、评论家、机构实践者、媒体人、出版人、艺术家、设计师及跨领域实践者进行了讨论,欢迎所有朋友在项目启动之后的参与、批评和支持;
4、本项目作为黄边站项目实验室的系列项目之一而发起,由于项目的实验性与开放性使其具有不可预见性。
[地板:3楼] self-house 2013-12-15 20:04:20
@坦徐:接下来的问题: 黄边站是否乌托邦? 在今天,什么样的想法在中国艺术圈里能称作乌托邦? 机构批判在中国意味着什么,是否要展示批判者的基本社会立场? 有趣的是,我们为何对于“乌托邦气质”如此敏感,而对文化极权和艺术交易完全主导的文化环境不置一词?

CeYijie:黄边站不存在乌托邦,也不可能成为乌托邦。是现实的,是在资本的作用下存在的。乌托邦气质在我看来,只是一种自恋且自我安慰的表现,面对资本无能为力的证据。只有资本才能摧毁黄边站。可能“关闭黄边站”本身就成为了一个乌托邦,但是这个乌托邦不是黄边站。黄边站最远只能去到资本下的民

读典三分钟:道并行而不悖。没有“可信”的资本,黄边站根本开不了,又谈何关闭?没有“可爱”的乌托邦气质,黄边站又开又关谁会关心?

李耀11:对于徐坦的问题,我的回应是:就乌托邦的属性,从词源角度主要有两个意味:1、没有的地方;2、完美之地;其在思想史上的迁延无法在此展开。就“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而言,我隐含的意图不是关闭,而是批判性的建设,批判透过黄边站的载体和名义,指向的正是极权主义与消费主义双重笼罩下的中国语境。

李耀11:接上:反思“乌托邦气质”,批判乌托邦的局限性与规约性,所应对的不正是文化极权的强力统制与消费主导的欲望狂欢么?黄边站是否乌托邦是由每个人的认知与实践体认和阐发的,容许各自表达,这构成其民主实践的元素,至于资本是否决定性因素,起码对我不是。机构批判在此是对机构与个体逻辑的双重反思。

坦徐:李耀从词源的角度解释了乌托邦:1,没有的地方,2,完美的地方,“艺术”和黄边站都不在此列,因为他们都是实际存在的,也不完美。我举例:1,我们要把共产主义搞得更好! 2, 我们要把广州的艺术搞得更好!前者显然有问题,因为共产主义是不能改善的,因为它不存在,后者虽然有点250,但语义上是合理

坦徐:“艺术”要么是商品要么就是乌托邦?,李耀在这里选择了“乌托邦气质”这么个短语,由于其含糊不清,所以有很大的覆盖力,我觉得很有意思。我觉得这种“乌托邦气质”,也可以分为,真乌托邦,假乌托邦,和不是乌托邦的“气质”

赵子龙爸爸:依此,“艺术”要么是商品要么就是乌托邦。

坦徐:我想,“艺术品”都是商品,但不一定卖得出去,是不是商品不是由生产者决定的。但是艺术品都包含前面说的3种“气质”: 真,假,或者不是 乌托邦
[4楼] self-house 2013-12-15 20:09:55
坦徐:李耀提出的问题是:在我们的环境里,所有“乌托邦气质”的提议,倡导,或者要求,都是带着“乌托邦气质”的,使用的是美好的语句,但是,这都可能同时是极权“气质”的,这就是假乌托邦,凡是美好的,我们都要警惕。

读典三分钟:“艺术品”都是商品,@赵子龙爸爸 笑了,资本终于战胜一切,包括艺术家的心。然而,《流浪北京》里说“就算卖B,我也不买画”的那位艺术家哭了,如今B也买,画也卖,心也卖。

坦徐:艺术品都是可以卖的,但是如果“沉思生活”也能卖,那么艺术就全部能够卖了,(“沉思生活”一词,来自汉娜 阿伦特的书)

坦徐:“艺术品”都是商品,但是艺术品不等于艺术,要区分这两个东西,犹如苏格拉底的哲学不等于他的写作

读典三分钟:您说的我理解。虽然,我也巴不得《发生》大卖,但的确存在不愿卖作品的艺术家或作品(如我老婆的裸照)。不能进入流通领域的东西就成不了商品。

坦徐:在资本时代所有东西都是商品,艺术家不愿意卖不意味着它不是商品,我的态度是,“卖”是不重要的,我基本上不为市场工作。(基本上的意思是,超过98.5的时间)
[5楼] guest 2013-12-15 21:21:02
真正的悲观主义。
[6楼] guest 2013-12-15 23:59:54

[7楼] self-house 2013-12-16 12:43:15
dakaji7:小型机构实践的重要性, 在于其能够在最大限度之内减低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受到的掣肘,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艺术这个领域得到最大的发展。

dakaji7:黄边站的民主实践,也使它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必须面对每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这些与之俱来的问题:契约精神是否会妨碍艺术家的创造力?没有契约精神的民主是否可行?这当然是政治,但也是自我建构。

dakaji7:我用契约精神是指Commitment的含义,里面也有承诺丶投入之意。即可指个人对艺术的投入,也可指个人对集体的承诺。

dakaji7:我们能否不停留在对"乌托邦"含义中"完美"和"乌有"的古典主义理解,而把它看成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驱动力?在一个𣎴正常的社会推动常识的重建是否也是一种乌托邦尝试?例如博尔赫斯书店,尽管西方也有许久同类型的书店。在此语境下,在地实践是非常关键的。

dakaji7:同样,黄边站也可以作为全球化反资本主义艺术网络的一个环节. 并非当代所有的艺术家都投入了权力和资本的怀抱,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存在. 特别在西方,这种张力体现在大量体质外小型机构的涌现并促成了体制的改变.

李耀11:回复@dakaji7:从康德到汉娜-阿伦特,对政治自由与自由意志之关系的讨论才被扭转,阿伦特让我们理解没有政治自由的建构,自由意志根本无法自我完形和实现,从这个角度讲,实践政治乃是自我建构的重要路径,也是通往自由意志的必经之路。

李耀11:回复@dakaji7:赞同,所以我想“再续启蒙,普及常识,活化行动,自我觉悟和社群联结就成了可为的道路之一吧。”个体自觉与文化自决,个体自决与文化自觉都是我们重建艺术和其他领域的重要路径(参见余英时先生的论述)。

dakaji7:贝克特意思是: 屡试屡跌, 跌得更好. 这是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中指出的人类存在的荒谬本质, 也可以引伸为今日的乌托邦内涵.

dakaji7:具体方案并需要付诸的行动:1.通过阅读厘清现代性所涉及的哲学基本概念,这是当代艺术讨论平台的基础; 2. 对契约精神的提倡, 这是一个当代机构建设和民主实践的基础. 这些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种常识重建, 也是一种乌托邦尝试, 如果我们认同在一个非正常的社会推动常识的重建也是一种乌托邦理想的话.

dakaji7:5工作室能够在体制内的恶劣环境下坚持那么长时间, 可能也是这么一点乌托邦的精神在支撑. 对于相对自由空间度更大的体制外机构建设, 我自然会抱有更大的期望, 这可能是我和中国社会的一种"错位"关系所致吧.

dakaji7:我认为李耀提出的问题很值得讨论, 但方案的思路本身缺乏按黄边站的实地实践碰到的具体内容来展开-比如说,日常行政工作运转的问题, 项目执行的情况, 机构建设和集体讨论的参与度等等...会使这一讨论变成一种表态, 而不是讨论问题最需要的理性分析,从这点来说, 数据很重要.
[8楼] self-house 2013-12-16 21:38:53
坦徐:多数乌托邦都是美好的,灿烂的,包括共产主义理想都是伟大的,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你在现实中推行乌托邦精神时,你会遇到什么情况,这是一个真正的实践问题,我们甚至可以摆出来100种可能性,这非常政治。

坦徐:我们如果一直讨论乌托邦是否有价值这么一个问题,将会是另外一个“乌托邦”气质的事情,你是否能指出,黄边站,究竟在哪些方面是乌托邦气质的,因而影响到了机构成长或青年艺术家的成长,

salil:我觉得po主说的不是乌托邦的事儿,而是对“极权主义”表示不满。

坦徐:回复@salil:是的啊,这就是以乌托邦作为借口的极权,所以,说乌托邦在这里就是讲美好的艺术理念,是否能够强制性推行,但是我不能直接点破是谁

坦徐:黄边站应该是,1,由本地喜欢当代艺术的青年,和青年艺术家聚集,表达,交流和进行创作的平台,2, 用国际当代艺术专业标准进行“洗刷”和教育的地方,我认为首先要保证的是第一点; 其次才是第二点,

坦徐:我想后生艺术家们也应该意识到努力学习和思考,以及自我建构的必要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以西方当代艺术专业标准的进行“洗刷”,也是当代资本主义时代美术全球化的一个环节,本身并不怎么乌托邦,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学习它。
[9楼] self-house 2013-12-17 15:34:53
[10楼] guest 2013-12-17 22:05:07
[11楼] guest 2013-12-18 09:12:27
有些搞不懂什么意思⋯⋯
[12楼] guest 2013-12-19 09:02:58
无图无真相
[13楼] guest 2013-12-19 11:30:29
徐坦只能是一个二流艺术家了,这么使劲也看不到有什么意思。越绕越远。
[14楼] guest 2013-12-19 19:24:18
广州在搞事了?
[15楼] guest 2013-12-19 19:52:08
[16楼] guest 2013-12-20 10:34:01
*Deng Xianxiong 邓显雄 綜合材料/灯箱装置/2013年
停留在第二天晨早的陽光
每當回想夢中的事,總像酒醒後在寒冷中冒著冷汗去回憶。此時親密的物品與共性的場域中進行編輯,記憶安放在一個沙窩中,感知在 如此的激變中顯得粗糙而溫柔。那是一種在無常中進入不可預測的現實控訴,逃離這昏暗的洞穴躍進在在窗口天邊的煙花,散發微弱的 體味,使身體與它揉合,讓叢林極盡璀璨。那是我送給你的禮物,可在搖晃中失序墜落,腳上的灰塵相似女人般柔軟、脆弱,拼合出那 些記憶片段裏有著你笑臉的碎片。擁抱著你的軌跡,嘗試著超越個人的因素,搭建一個混雜的時間在虛幻的踐行與事發中壓縮在一起。 謙卑念舊恰恰締造出我被擠壓的理想,攜帶著你的絲襪填充城市中的黑洞,那將成為一個溫柔的縮影。
黄边站即将“关闭”。鉴于“黄边站”在推进广州当代艺术教育与民主实践中的突出“贡献”, 有必要让公众了解、认识黄边站。“黄边站景区”行为活动是组织公众到“黄边站”参观旅游,体验黄边站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艺术氛围,以求对公众 了解、认识当代艺术有所启发。杜忠健(作者之一)作为黄边站曾经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将在“黄边站景区”中充当导游,为大家介绍黄边站的起因、发 展、节点人物、事件和每个物件的功用。体验、探讨非盈利机构的生态现状和存在价值是《黄边站景区》的关键,工作小组将通过网络组织一个20~30 人的“旅游团”亲赴黄边站,通过组织、引导、解说等环节与公众一起完成作品并记录全过程。期待这次“黄边站景区”能让参与者体验到别样的艺术时 刻。本作品权属工作小组共有。
现生活工作于广东、香港,Untrou-art艺术机构成员。
* Du Zhongjian、**Fang Yixiu 、***Cai Suo
杜忠健、方亦秀 、蔡所 行为(公众群体参与)/2013年
黄边站景区
*1980年出生于广东阳江,200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2008年至今生活在广州。 **1979年出生于广东阳江,200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1979年出生于广东阳江,200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2009年举办个展 庆祝生活的日记。 1981年生,现生活工作于青海,2005年至今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和策划,2010年起兼做独立出版。
*Gao Yuan 高元 行为录像/2013年
液化空间:黄边服务站
我在这里支持李耀!
20130329
从市场买来半只羊,每天割去一碗肉(本人每天吃饭用的碗),直至肉割尽剩骨 头,作品结束。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艺术家、自媒体人、文化保育者、液态城市实验室发起人、蓝田计划成员。
*He Yixiang 何翊翔 标识牌/2013年
*Hu Xiangqian 胡向前 横幅标语/布面喷绘/2013年12月
在这个名为《液化空间:黄边服务站》的现场实施项目中,我试图消解“黄边站”和其周边社区的那种相对孤立的关系。透过在黄边站周边设计各种标识系统,将具有不同需求的人群引导进入 黄边站之中,例如寻找厕所的人(公厕)、需要WIFI上网的人(免费WIFI)、口渴希望休息的人(直饮处)手机没电希望充电的人(免费充电)等等。从而将黄边站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的功 能打散成由无数个具体功能重叠起来的复合空间,当这些周边的居民和路人,在没有预期进入黄边站的前提下,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相遇。
(物理)空间依然是那个(物理)空间,但是透过不同的命名,空间就改变了其在社区中的功能,从而被编制到周边社区的社会网络之中。如果说,只被称作“黄边站”的那个空间是一个固 体,它是属于某一部分固定的人群的话,那么被贴上不同的功能标识的“黄边站”就成为了一个液态的空间,化成液体,流入走遍的社会网络之中。
项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黄边站正门前安装各种功能标示牌来混淆周边路人、居民对于“黄边站”的认知,例如将黄边站开放为公共厕所、棋牌室、免费WIFI、直饮水处等等。另外一 部分是在黄边站周边的地区张贴各种指示标识,来将不同的人群引导到黄边站内部。
我在这里支持李耀! ——胡向前
你把这个文字打印出来,印在卡片或横幅上。这是我的方案。老胡
1983年出生于广东雷州,2007年毕业于广美油画系第五工作室,现生活及工作于北京。
*Huang Cheng 黄成 雕塑装置/综合材料/2013年
黄成,作为一个容器
我安静的存在其中,由于外观的原因大家又无视于我,我在那,但我不告诉大家,没人知道我在那,我是我的私密 的后花园,又是你的公共空间,在未完成自我批判之前,表面隐藏不出声息的静静的坐山观虎斗或许是我对《为何 关闭黄边站艺术项目》的一个空气态度吧。(在我发起的在self-house中研究自己的艺术项目:《认知自我与自我认 知:黄成——黄成中》遇到的问题应该和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相似。)
1983年出生于吉林, 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用于化解黄边站天花板的蜈蚣煞/手绘投影/2013 毕业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产品设计系。现为插画工作者,致力于地下出版物。
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艺术家资料工作人员,音乐 http://site.douban.com/hhhs/
第一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11月18日。当时“为何关闭黄边站”在网上的气氛令我心情紧张。第二张摄于2013年10月13日下 午的黄边站内!李耀在黄边站提出该项目,同时我在大家用作烟灰缸的杯子里倒了黑椒粉,在座吸烟人士都若无其事的继 续使用——当时气氛则相当闲散。
2013年是博伊斯的中国年,博伊斯的艺术遗产正被艺术圈重新研究和探讨。他的怀疑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他去世至今仍激励着艺术界与思想界的行动。2013 年末的独立艺术项目“为何关闭黄边站?”所提及的机构以及乌托邦批判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博伊斯的思想是相通的,是用带批判性的行动去抵抗 现实的压迫并践行艺术自由理念的鲜明案例。
我从博伊斯的作品《如何对死去的兔子解释艺术》得到启发,着意反其道而行之——让兔子(人偶服饰)复活过来参与这次“为何关闭黄边站?”的展 览。在这里,蒙受先知教化并满血复活的兔子将为在场的观众解释展出的每一件艺术品,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反串,除了活化艺术的场域之外,我还想把自 身代入艺术史并开启对其的离叛之旅。
1982年出生于广东阳江,200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乌托邦”的价值观是平等,自由、民主、共产,我在翻阅黄边站的资料的时候,看到在其语境中有把这个概念扩大化的现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可我们有 时候只看到乌托邦,缺忽略了我们认为的“乌托邦”所遗留的与“现代性”相矛盾的东西,我想这和传统教育有关,传统文化是没有个人的概念,你只有一个相对的位 置,而现代性”中,最核心的价值观是个人权利与自由,这就出现了启蒙教育与后期教育的二元对立不相容的观念。我重新再看《三个和尚》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这 种思想上的冲突,关于挑水,或者说是满足基本欲望的方式,这种状态下是能够被给予的,但对于多来了两个和尚或者说集体的出现,就必须要找到一个方法,或者说
*Huang Shan 黄山 风水阵
*Yellow River 黄河 胆小鬼01-剪纸、《人性的弱点》
胆小鬼02-烟灰缸里的黑椒粉
染色剪纸,《人性的弱点》英文版,摄影;黑椒粉,行为,摄影;2013
*Huang Zhoutuo 黄周妥 互动表演/2013年12月22日
去黄边•听兔说
......
*Kang Jia 康甲 回到开始
动画/22分钟59秒
1984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2008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综合美术专业。 一个秩序,来调和制度整体上的不均衡的。改变生产力,有了合作与分工来解决故事的结尾,可结尾完了,假如有和尚不愿意,怎么解决,这事情听谁的安排,是来满
足个人的需要,还是用来保护我们的需要,这就是制度问题。倒放这部篇子我其实是想有观众能耐心的看完,在回逆的逻辑中,重新进行一次自我梳理。
*Lu Shan 卢珊 封条 卢珊作品简述:这是这个项目的海报,我以设计师的角色介入到这个项目之中。封条直接反映关闭正在进行。 个人是不愿意关闭黄边站的,如果必须关闭还真希望是没有边框的继续前进。
海报/背胶/2013
1985年生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硕士
广东遂溪人,199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Liu Sheng 刘声 标图画廊——黄边站店
综合行为现场/2013年12月22日起/黄边站户外空间
~~
在这个名为《标图画廊——黄边站店》的现场行为作品中,我试图把画厂的流水作业模式浓缩并直接置换到黄边站的项目展览 中,通过空间漂移和体制重叠的方式,参与对黄边站的建构与批判。在这里,我以审美商品生产的行为对强调纯艺术与知识生产 的黄边站进行解构与戏谑,并通过该作品探讨商品生产的艺术潜能和多重属性。另外,我把从接待、生产乃至销售的全程挪借到 黄边站的户外进行,在这个艺术联接社区的交叉地带,将社区居民与艺术圈同行作为共同对象,也可视为对黄边站的公民教育使 命的回应。
!!!
1982年生于广东阳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作品以艺术家所代表的个体与黄边站所代表的非营利组织、画廊、美术馆等组织机构间形成的相互关系上来探讨强 制与自愿、封闭与开放等个中关系所存在的悖论性于相互间转换的可能性。 1986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雕塑系。
*Mo Xiliang 莫希亮 综合材料/2013年
*Wei Ran 魏然 现场行为录像/2013年12月22-23日
500个锤子
in&out
我们都需要一把锤子!
*Wen Junjie 文俊杰 寄居计划
互动行为/实施时间:2009.02.15-2011.03.05/作品图文档案 1980年出生于湖南永州,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Jiju Project (A) / 寄居计划(上)
实施时间:2009.02.15-2010.05.15
上:这是一个基于人际关系的行为互动项目,该计划从2009年2月15日到2010年5月15日为期455天,主要是通过网络来寻找同城 实施时间:2010.12.05-2011.03.05 或者异地愿意提供寄居的陌生人,力争每一天都跟陌生人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动态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进行适当的调整, 下:这是一个基于人际关系的行为互动项目,该计划从2010年12月5日到2011年3月5日为期91天,主要是通 最初是从身边的人开始的,逐步延伸到陌生人群。不会前往没有寄居的地方,只要有人愿意提供寄居就会考虑过去,不管是否去 过网络来发布消息为同城或者异地的陌生人提供寄居,将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拉拢在一起生活。这是一个动态
Jiju Project (B) / 寄居计划(下)
过这个地方或者对这个地方是否感兴趣。
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不论职业,都可以报名参与进来,只要是 一个陌生人。 >>>>
*Xiong Qiuyue 熊秋悦 现场行为表演;/2013年12月22日
黄边站公共广场舞
广场舞,本来只是一个健身活动,一项娱乐活动,即兴,开放,公众参与度高。但是它的公开性也渐渐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和社会政治意涵。有时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有人认 为它是集体主义时代的残留,群魔乱舞 ,还有人指责它的音乐低俗聒噪。不管怎么看,广场舞都已成为了时代的一个切面,围绕它产生的公共场域和话语权争夺不断。有娱乐的最 炫民族风,有鸣枪泼粪驱赶的市民,也有雾霾天自强不息的舞蹈队,还有我们身边每一位被成为大妈的街坊邻里。。。无论您怎么看待它,赋予怎样的意义,都可以来这里,我们 给您一个乌托邦式的公共空间。您可以领导,自创或者跟随大家,跳一次与众不同的广场舞。让大家自由解读去吧!
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国际经济双专业,传播学硕士在读,辅修油画。
出生于1982年,现生活工作于广州。
*Yang Yifei 杨义飞 摆设
首先此作品的材料会全部使用现成品,同时会具有时间性。作品主体由水果(易腐)及日用器皿(易碎)构成,水果 在下,器皿在上。作品设想随时间的进行,下方看似安全稳定的水果终将腐败,而上方的器皿终将坠落。这或许就是 我对乌托邦的看法。但这个过程有多久或许没有人知道。这个作品或许就是一个关于乌托邦的日常模型。
《油历扑克》的花色并不容易被看出有什么特别,而实际上红色与黑色相反。我想提示的是规 则有时候并不变化,变化的仅仅是外部的呈现方式。而例如扑克这类历史悠久的棋牌类游戏, 由于内部的规则使得它拥有持久的粉丝。在黄边站这样一个放松交流的地方,来上几局扑克, 也不妨。在我看来黄边站是否关闭并不是一个物理问题,如果它有持续的交流竞争,就如同牌 局一样,那么,这类活动可能带来一种释放与碰撞,而非关闭状态。
水果、陶瓷/装置/2013年
*Ye Su 耶苏 油历扑克
现场参与/2副特制扑克、桌椅、纸张、塑料 198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毕业于广美油画系第五工作室及央美实验艺术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1982年出生于湖南道县,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及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Zheng Min 郑敏 OUTING 关于这个作品和李耀这个项目的关系,我想很容易被理解为我是通过这个作品从实物上阐述乌托邦、封闭
聚氨酯泡沫,现成品/实验雕塑,现场实施/ 由于材料会膨胀,尺寸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变化。
*Please Zhong Please钟,发廊洗头巡视员 please幼儿园
文本解构/文本共四个,已编成a4jpg图,直接打印即可. 生于杜尚死的那年,此时可能居住在广州,偶任发廊洗头巡视员。
性、公共性、理论溢出等等学术上的概念。我当然希望能够朝这上面解读,然而我关注的是这种材料对雕 塑家在雕塑创作中的主体地位的颠覆。它是泡沫,和那听话的雕塑泥不一样的是,它不受控制,它具有无 孔不入的特性,因而具有某种自由品质,它的扩展是化学的,没有受任何社会化意志的干扰;它开始膨胀 是虚无的泡沫,凝固时却占有实在的空间。和博伊斯的社会雕塑不一样,我的创作意图是从雕塑的立场出 ? 发的,用雕塑的方式,解决雕塑的问题。
*Zhong Weidong 周玉谐 录像/尺寸可变/4分钟与12分钟
父亲与小红
,, ,,
艺术家从小生活在南中国一个比较落后的农村,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农民耕田,水牛自然是最好的助手,放牛 成了艺术家儿时必不可少的事。我对童年时光的很多记忆都与父亲、水牛、农村、农民等形象紧密相连,这是作 品最直接的纽带。水牛本是一个动物、畜生,但在我的世界里,它是一位家人,是儿时的玩伴,在这里我给它制 作一个盔甲改变它的形象,使它变成小红,小红的可爱、幽默、引人注目和父亲形成对比,在观看者的眼里父亲 只是一个照顾小红,带着小红出现在大家视野的牵牛者。
黄边站项目实验室(第九期)
HB Station Art Project Lab (No.9)
展览题目:为何关闭黄边站?Why to close the HB Station 展览地点: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与时代美术馆志愿者之家
开幕时间:2013年12月22日14:00 讨论会时间:2013年12月22日15:30-18:00 讨论会地点:时代美术馆一楼大厅 展期:2013年12月22日-2014年1月5日
策展人:李耀
Curator: Li Yao
参展艺术家:邓显雄、杜忠建、方亦秀、蔡所、高元、何翊翔、胡向前、黄成、黄河、 黄道明、黄山、黄周妥、康甲、卢珊、刘声、莫希亮、魏然、文俊杰、熊秋悦、杨义飞、 耶苏、银坎保、郑敏、Please钟、周玉谐
Artists: Deng Xianxiong、Du Zhongjian、Fang Yixiu、Cai Suo、Gao Yuan、He Yixiang、 Hu Xiangqian、Huang Cheng、Huang He、Huang Daoming、Huang Shan、Huang Zhoutuo、 Kang Jia、Lu Shan、Liu Sheng、Mo Xiliang、Please Zhong、Wei Ran、Wen Junjie、
Xiong Qiuyue、Yang Yifei、Ye Su、Yin Kanbao、Zheng Min、Zhou Yuxie
1988年出生于广东雷州,201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Huang Daoming 黄道明,Yin Kanbao 银坎保,未知现场作品
1978年出生于广东阳江,现生活及工作于北京、广州。
1978年生于湛江,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广州。 )
)

“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策划案 文/李耀
在当前机构批判与艺术实践的语境中,“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致力于对黄边站这一非常规艺术机构的工作方 式与维度进行梳理和试探,并对其自我赋予的乌托邦气质的属性与内涵进行重新思考和延展。 本项目立足于对以下三个问题的回应而展开:
一、机构如何开展自我批判与建构?
二、个体机制的生成、反思及批判如何进行?
三、如何避免乌托邦的有限性与贫乏性? 对于第一个问题,机构如何开展自我批判与建构,我的设想是机构只能通过对自身边界的挑战与突破,主动释放 出作为一个实践主体的包容性与能量,才能实现自我批判与建构的超越和革新。 第二个问题,可以视为对第一个问题的逻辑顺延与回溯。当我们置身于机构之中,思考机构问题的同时,对于自 身用以认知、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与工具的生成、反思与检视就成了我们能否进行机构(包括个体内部的机制)批 判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个问题,从对历史上的乌托邦案例与当前黄边站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来看,我认为除了需要肯定乌托邦作为 人类理想状态或彼岸世界之载体与园地,特别需要对其有限性与贫乏性保持足够的警惕。就历史的维度而言,许 多政治哲学家提出的各种版本的乌托邦蓝图,最终却都令人诧异地导向了极权主义的窠臼。乌托邦的先天性缺陷 问题的症结往往不是理论家们缺乏应有的理想主义情怀,而是由于他们普遍为过度的强制性与封闭性所累,使得 其所建构的乌托邦欠缺对现实复杂性应有的考量与开放的结构想象力。封闭的系统最后只能造成其自身生命力的 匮乏与贫弱,俗话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所以,我试图发起的“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不是着意于对黄边站的恶意描述,而是致力于如何在当下的机 遇与困局中,以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寻找可能的突围与良性发展之道。 为此,我向黄边站的全体参与者、关注黄边站的朋友、艺术圈中对这三个问题及本项目命题感兴趣的人、对本项 目感兴趣并有意参与的社区居民和公众发出邀请,你们的任何想法与方式都可能成为本项目的组成部分与推进动 力。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评论家、机构实践者、媒体人、作家、学者、学生和公民,请选择你们自我赋予 的身份与方式参与进来。 由于这是一个非常规的实验性项目,作为发起人,我无法预设项目的具体状貌,每一个参与者都可能成为破局者 和赋予项目特质的创造者。若能以项目带出思考、批评、行动和创作,便已超出我所敢于期待的结果了。
“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1、作为一个处于动态变化中的项目,展览、工作坊、论坛、晚会、出版物等均可作为项目的构成随项目推进而展
开; 2、参与者可在2013年10月17日---11月30日(45天)之内把参与方案或作品发送至以下邮箱:549761365@ qq.com,或加本qq号进行登记及讨论;
3、除特邀人士之外,任何人都可以自愿自荐的方式参与项目; 4、我们目前确定可用的场地为:黄边站室内空间(1间约60平方米带夹层的房子);另:黄边站门口、黄边社区 等都可作为现场作品的发生地; 5、对参与作品只有两个限定性要求:一是与本命题或题中三议题相关,二是不破坏空间的建筑结构;无论正反或 中间立场,均可参与;作品内容、形式、过程均由参与者决定,有特殊要求者可向发起人提出; 6、主办方不提供作品的材料费,可在展示需要时争取美术馆的常规设备支持; 7、征集时间结束后,我们将根据参与方案及作品确定展览方式与布展时间,如果空间面积不足,我们将考虑分阶 段展示;对于征集期间未及登记的作品,则视其与本项目的相关性进行选择;预计第一阶段的展示最快将于12月7 日开幕; 8、由于作者们的参与方式并不确定,项目的具体分期与活动议程将在征集结束后公布;项目结束后将编辑与印刷 相应出版物。
关于“为何关闭黄边站”项目的特别说明: 1、建议作者们在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方案,与主办方共同推进项目落实;
2、对于未在既定时间内提交方案的作品与现场临发的创作,我们将根据作品与本项目的相关性决定是否编入项目 出版物; 3、本项目在启动之前与部分特邀策展人、评论家、机构实践者、媒体人、出版人、艺术家、设计师及跨领域实践 者进行了讨论,欢迎所有朋友在项目启动之后的参与、批评和支持; 4、本项目作为黄边站项目实验室的系列项目之一而发起,由于项目的实验性与开放性使其具有不可预见性。
鸣谢:
陈侗、陈晓勤、陈晓阳、陈颖、陈定乾、邓国皇、邓丽雯、方立华、冯俊华、房砚、樊林、黄小鹏、 韩飞、黄河、黄山、何翊翔、胡斌、何小特、华代娟、姜科亮、吕佩怡、浪子、卢珊、林欢晓、黎毅贤、 李嘉欣、刘南茜、刘威、梁建华、蓝海琪、覃岛、Stephanie LU、沈致中、申舶良、王敏、伍思波、 翁子健、徐坦、赵趄、钟卫东、曾伟峰、郑宏彬、张立
特别鸣谢:
广州市美成印刷有限公司 同心会 新设致尚 和木居家居

[17楼] guest 2014-01-03 10:32:31

 

 

[18楼] guest 2014-01-03 11:18:38

 

 

[19楼] guest 2014-01-03 17:04:27
一帮研究型傻子
[20楼] guest 2014-01-06 09:36:35

 

 

[21楼] guest 2014-01-06 09:48:55

 

 

 

[22楼] guest 2014-01-06 09:52:51

 

 

[23楼] guest 2014-01-06 09:56:40

 

 

关于这次活动

 

话题缘起于最近的多则新闻,广场舞大妈在跳舞时被小区业主从天而降泼粪,还有人甚至鸣枪驱散人群。这个不禁让我开始反思,广场舞真的有那么罪恶滔天吗?我记得小时候,我也曾经跟着广场舞老太太们一起跳过舞。我很喜欢这种简单易学的舞蹈,还有那些朗朗上口有些俗气的音乐。你只需要默默站在最后一排,加入舞蹈就可以了,每个人都不是专业的舞者,只要你想加入,这里没有门槛,也没有人会给你打分或者为你鼓掌。

 

我当然也理解那些被震天价响音乐侵扰到的居民的愤怒。这些年,很多公共性的问题都引发的是对峙性结果。解决的方法总是一种敌对和偏激的压制性态度,而这种态度,在我看来,和几十年前的东风压倒西风的对抗性思维都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当有人指责广场舞是红卫兵式集体行动的体现时,我认为这种指责的声音本身也是一种对抗性思维的体现。当两者都没有思考公共利益的时候,这种对抗性思维所占据的双方,没有一方可以证明自己的优越性。

 

所以,我认为,一种开放性的换位思考尤其重要。我们需要的是在二元对立之外,衍生出一种第三性的思考,这就是公共性,或者可以简单称为共赢的思路。这也是我所认为的乌托邦式的解决思路,当争议产生时,取一个公约数,用公共性思维来取代单一性思维。而这种公共性的产生,其实可以从开放的参与方式展开,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碰撞出一种非公式的,具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法。

 

就比如这次黄边站公共广场舞活动的筹备与展开,都是以一种充满想象没有预设结局的思路展开的。从东京回来之后我就直奔广州,而广州连日的阴雨,让我一直担心找不到广场舞的领队。另一位艺术家建议我直接在黄边站附近社区寻找,luckily,两天的蹲守后,我真的如愿以偿找到了后来一起参与作品的广场舞领队大姐和阿姨。

 

说服她们加入这样一个活动也是充满不确定与波折的。领队的大姐问过我所有的信息,包括父母亲的工作单位之后,略带犹豫但又十分坚定地答复我,我一定会来参加这个活动。直到她们三位推着音响按预定时间来到广场之前,我都不确定这个作品是否能以完整的形态出现。

 

在跳舞之前,三位领舞反复和我强调的一件事就是,我们一定要在广场上跳,声音不能太吵。现场参与的男青年们我不太熟,但我很高兴看到他们抛开了旁观者的羞涩,热情爽朗地加入了舞蹈。每个人跳舞的心态都不尽相同,围观者的态度也不会完全一样。正如我对公共活动所理解的那样,参与者能体谅他人权益,围观者抱持宽容态度,管理者开放更多公共场域。这幅画面,看起来既乱糟糟又喜庆,这样才叫乌托邦。

 

图片:前排三位为社区领舞

      后排从左至右为热心肠的黄老师,作者,李耀,上海小伙伴苇如,热心观众蔡所。

      周围:跃跃欲试又羞怯的围观群众

 

熊秋悦

2014/1/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