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巴迪欧教授首访中国行程
发起人:理论车间  回复数:2   浏览数:2382   最后更新:2013/09/02 14:58:24 by guest
[楼主] 叮当猫 2013-09-01 21:15:07

来源:艺讯中国 作者 李逦


第十届独立影像展宣传图片


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影展于2013年8月23日- 8月31日期间,计划在天津、成都、深圳、北京等地共九个放映点联合放映。然而从8月23日元典美术馆的实验片单元展映突然被有关部门叫停后,全国大部分放映点也取消了所有展映计划。只有天津的影迷幼儿园,深圳圆筒艺术中心,和北京的栗宪庭电影基金还在照常放映。而去年的第九届独立影像展也“被闭幕”三次。 目前栗宪庭电影基金的网站处于关闭状态。

此次独立影像展包括纪录片、剧情片和实验影像3个竞赛单元、1个纪录片展映单元、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同名项目“走进伊朗”单元、印度尼西亚特别放映单元,以及4个主题论坛。并从300余部报名影片中,选出90余部参加最终的评奖。点击这里查看独立影像展相关信息。

此次BLOUIN ARTINFO请栗宪庭电影基金的艺术总监董冰峰,同时也是此次影展实验片单元的选片人,和我们聊聊这次影展:

这次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大部分原计划的放映场地都被停掉了,只是深圳和天津有部分放映计划,为什么深圳的独立电影的放映相对宽松?

董冰峰:我想可能是深圳的政治氛围比较宽松吧。之前深圳也有规模较大的主题独立影展,也很顺利的举行了。

栗宪庭电影基金已经主办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了,今后电影基金对于教学、文献性的整理和研究有怎样的思路和变化?

董冰峰:北京独立影像展的特点就是每年都会有很多新面孔,并不完全鼓励成功的导演,而是强调发现新人的创作。每年的宋庄影展,都会有十几二十位各大电影节的选片人、国内国际各个大学的学者都会聚集在电影节,因为对他们来说,每年都会有新的发现。虽然电影节的整体质量和国际水准可能还有所欠缺,但发展空间还是很大。栗宪庭电影学校的教学则是另外一个常态,但之前的9届学员中,能成为导演或坚持创作的相对比较少。所以我建议学校的招生,以后可以有针对性地甄选学员入学,并作一些导演工作坊之类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教学试验。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影基金要加强出版和研究的计划。比如我们昨天在尤伦斯发布的三本新书:《蔡明亮:从电影到当代/艺术》、《杨福东:似水留影》和《Raqs媒体小组:动力沉思》就是去年到今年的研究和出版的例子。因为栗宪庭电影基金没办法注册,也没有官方网站,而它的持续性,必须落实在一个国内和国际之间的可持续的可能和合作之中。所以这需要有一个严肃和有价值的学术态度和工作方法。所以我们从具体的艺术家和导演的个案整理和研究开始做起。

今年影展的“实验单元”情况怎么样?

董冰峰:今年的“实验单元”的整体水平比往年都要高。今年的“实验单元”有当代艺术教育背景的人占到1/3,比如说杨福东在杭州的中国美院的实验影像工作室的学员的水平就很高,电影语言、电影技巧和声音处理都做得很好。所以今年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实验单元”在往当代艺术转型。很多导演开始介入多屏幕的装置方式。

这次“实验单元”获奖的有两部片子,31号会公布评选结果?

董冰峰:是的,今年“实验单元”获奖作品有一部是多屏幕的动画电影装置。今年的评委意见都非常统一,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论。今年的剧情片和纪录片相对没有水准非常突出的,所以就要相对选择一个倾向性的鼓励和奖项。

今年获奖的作者都是新面孔,他们都有学院背景么?

董冰峰:纪录片和剧情片竞赛单元很少学院背景的,“实验单元”相对多一些。

选片对年龄完全没有限制?

董冰峰:完全没有,这次影展参展导演最大的有六十多岁,是草场地工作站“村民影像计划”的作者,最小的九零年代出生的作者也有。影展对参展作者年龄没有限制,只是每年评委会有自己的评审方向。

中国的独立影像好像都是在艺术形态层面上采取一种对立的态度,是否有点偏离电影本身?

董冰峰:对于中国的独立影像的创作持续性来说,不可能完全靠题材吸引眼球。 要多回到作品本身来讨论,还要有一个对于电影语言基本的评判标准。我比较反对有些媒体只关注影展的政治性对抗性这一点,而忽略作品本身的水准和主题的表现。

独立电影的“独立”可能被妖魔化了。

董冰峰:中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可能让大家容易产生一个简单化的二分判断,但忽略了很多“中间地带”的实验和观点。

可能也是迫于传播的压力吧,因为这样才有看点。

董冰峰: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见到效果。

1984年科恩兄弟的独立电影《血迷宫》采用按股份成的形式来筹集资金,而中国的独立电影现何以为继?当然现在还有天画画天和各种基金的支持。

董冰峰:个人觉得,独立电影导演不应该将创作“职业化”,所有的电影基金和扶持计划,本身也都是非常制度化的一种操作,比如几乎都有固定的规则和年度主题,大家都会想象一种主题,它的视野和类型都是有局限性的,这样只能鼓励更机制化的作品的出现。如果导演/艺术家还认为创作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话,那就要必需时刻远离和警惕这种机制。“野生”的状态可能更重要。

实验电影和录像艺术的关系和界限?

董冰峰:举例,如果从影院和美术馆展厅这两种呈现形态,去讨论实验电影或录像艺术,对理论、写作和评论来说,观点可能会更开放和自由一些。重要的是,你的影像作品通过什么样的空间介质和视觉经验来跟观众交流。所以当代电影要被迫面对、选择各种传播的途径和媒介,包括网络的传播方式。艺术家也好,导演也好都要面对这个时代的传播方式的改变,而在这时,所谓电影史学和艺术史学的分类和概念,就越来越不重要了。

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于8月31号晚7点举办闭幕仪式,同时揭晓包括纪录片、实验片和剧情片在内的7项大奖。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