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名单公布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8   浏览数:2147   最后更新:2013/03/16 13:50:39 by guest
[楼主] 宁静海 2013-03-14 13:01:09

来源:第二文本实验室


回到电影领域来谈公共性的问题。

首先,我并非假设这个文化形态上叫“独立电影”的领域还有什么“秀”可作。我也甚是对那些自认拥有独立电影资深身份禀赋的人,保持强烈的质疑,我们谁都没有特殊权力来抽象地俯瞰这个领域。显然,目前的研究不会为这种俯瞰提供学理的支撑。有人可能认为这只是一个江湖。我可从未如此看待。这不是一个江湖,电影作者自我身份明晰的表达此领域的关切发声应被视作一种积极的、投入公共领域的建设行为。这当然不要被视作一种扭怩作态的秀。
其次,电影作者和电影评论等领域内的对话应可视作一个内生文本,包括《南京宣言》也仅一种政治学和诗学的讨论。现在,我们要来谈公共政治领域内“独立电影”这个亚文化生态如何界定?或者如何自我界定?经济学上它的表现可视作一种集体非理性。(用股市来比喻:既然在经济学上已然宣判此领域只存在极少的几只绩优股、几只暴涨暴利的热门股,也不排斥一批人投资人的非理性的行为,因为这行为似乎是在潜心做难有保障的长线投资。)在说到“集体”这个词时,我首先得质疑此词汇还有何种范畴的公共性行为。人的自利本性不可能创造一个所有人乐于贡献私利的集体。某种集体性行为或者某种共同性征的集约形态表征,本身没有组织的机理。这是某种公共性的现象。由此,不能将这种公共性现象视作一种理性的组织行为。显然,这个群集没有必然的共同的文化机制,没有必然的共同的话语向度。
其三,但是,这个领域被型塑的特殊政治社会属性,似乎创造出一些权力的代言者。在文化解释、传播路径、资本导向等多个方面,分布着多类形式的权力代言。而且,与我们这个糟糕政体一样,权力代言会很集中,会很私人情趣化,会很僵滞,也会越来越狭隘并固执己见。当然,权力及其话语行为是在何种领域都无法规避的,它或是一种本能的存在形式。(反对此种理解的,或者反对解构权力路径的,可以在格里芬或布坎南的努力中寻找建构性资源。)我在发声,我就在申述权力。如此叙述甚是无益,仅仅屡屡重复如此。
其四,需解构公共性中的权力代言制度。既然这个叫独立电影的领域不是以理性的话语来组织的,它就不可能以理性的形式创造一种理性的权力代言人。显然不能排斥逐利者(譬如某种类学院派的)的游戏规则,不能冀望于友谊、阵线联盟、共同体理念等。它是一个可充分逐利的市场,对谁都不存在合法约束。换言之,此种领域若有某些公共性原则,那也是某种市场自由主义的无私者的英雄行为。因为是无私的奉献行为,不可视作本能表达的制度需求。
其五,若要建设某种公共性,需要建设不少基础性条件:趋近的政治行为、趋近的边界识别标准、趋近的话语样式,等等。如此,这也就有了我的某种理想的假设:某些电影作者参与制定一套新的契约文本,并以此集约文本为其电影行为的基本精神,如此才谈得上是一种建设性的行为。这也是有必要在电影作者间建立这种认识的逻辑,因为空白,所以有建设的充分理由。当然,这个契约文本应该是基础于某种本能趣味的,同时不能放弃某种可能的无私行动。自利和无私当然不应存在任何道德谱系的优劣高低。
其六,补充:独立电影领域的内生文化制度在形成,此领域的对话交流活动等在生产它自身发展的一种内部对话。的确有一些独立电影作者在离开此领域的文化环境后,其作品缺失参照语境。犹如有些人要愤怒,因为这种文化语境训练了这种愤怒,这不应盲目地认为政治暴力促生了这种愤怒,而是一种愤怒文化的内部生产。

写这些,是因为觉得要参与组织写作并主动履行其契约内涵的《电影作者宣言》。我觉得很有必要,在目前这一糟糕的难以动弹也粥水难济的政治社会语境下,得对我们的困境有清晰的判断,需要发出声音,需要果敢地搏击一把了,以适当的形式、适当的语言发布一个参与人的共同电影纲领,构造激越的进取、主动地承担自由道路上应铺陈的痕迹哪怕血迹。此文本需要共同写作,应是理性的协商的组织。此刻,我内心难抑一种公共性的愿景,我需要参与到冲决政治强制的行动中,我还需要不断地解体此领域内部的隐性权力。我能何为?晚安吧这个社会。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