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个社区博物馆“我们的博物馆@达曼裕廊”开放
发起人:灰常灰  回复数:0   浏览数:1926   最后更新:2013/01/17 13:46:26 by 灰常灰
[楼主] 小白小白 2013-01-17 13:46:26

来源:豆瓣汉雅轩小站


「謠言」電影
"Yao-yan" Films 

陳界仁

「謠言」一詞在當代中文裡,常被理解為──藉由惡意編造的故事,去毀謗他人或破壞某件事物的正當性。但「謠言」在中文的最初意涵是「民間流傳評議時政的歌謠或諺語」﹝註1﹞,同時「謠」字原是指「無音樂伴奏的歌唱」﹝註2﹞。而真正具毀謗意涵的是今日已很少人使用的「謠諑」一詞。

以當代的口語方式來說,「謠言」是指──人民以虛構的敘事策略,對掌握統治機器的權力者和具體的社會問題,進行社會介入與干預。或者說,「謠言」是將「人民想像」藉由詩性式的語言,去創造不同於主流觀點的異見與生產人民記憶的方法之一。

如果從台灣的現代化歷程去檢視──「謠言」對於統治者的規訓與治理政策所具有的質變能力,以及「謠言」如何將人民想像不斷擴延下去的可能性;那麼, 1921年﹝日殖時期﹞由蔣渭水所創立的「台灣文化協會」,無疑具有著關鍵性的位置。

在電影還是默片的時代,戲院內都會有辯士﹝解說員﹞對電影劇情進行解說。在日殖時期屬於台灣人經營的戲院內,通常都會有日本警察與消防隊員坐鎮於觀眾席的最後一排,監控、防止台籍辯士藉機鼓吹反殖民運動。1925年「台灣文化協會」第二任理事長蔡培火,成立名為「美台團」的電影巡迴放映隊,而台籍辯士即於電影放映時,藉由只有台灣觀眾才能聽懂的俚語或暗語,將原本不具反殖民色彩的電影「曲解」為具反殖民主義內涵的「劇情」﹝註3﹞。從這個歷史案例中,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很可能發生的情境──當觀眾在經歷這種音畫分離的特殊體驗後,他們腦內必然會被激發出某種新的想像,而這些想像又會隨著他們向其他人轉述這個經驗時,不斷地擴延下去。

如果我們不將電影的意義,只局限於物質性的部分,而是包含著與電影有關的整個生產關係,那麼台籍辯士對電影劇情的「曲解」行動,既是台灣電影真正誕生的時刻,亦是另一種現代性的發生之時。


註一:參閱《辭源》,台灣商務印書館,P 2913。
註二:同上
註三:參閱《台灣電影百年史話》,黃仁/王唯著,中華影評人協會出版,P 36-42。

《幸福大廈I》搭景工作照(攝影:陳又維)
《幸福大廈I》搭景工作照(攝影:陳又維)

[沙发:1楼] guest 2013-01-17 13:56:45
@資深杜撰:以當代口語方式來說「謠言」是指人民以虛構的敘事策略,對掌握統治機器的權力者和具體的社會問題進行社會介入與干預;去創造不同於主流觀點的異見與生產人民記憶的方法之一。

@鲍栋:千里艹,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这种谣言其实很主流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