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项目启动展【现场】
发起人:artspy  回复数:0   浏览数:2199   最后更新:2012/07/31 23:38:47 by artspy
[楼主] 小脚丫丫 2012-07-31 23:38:47

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展览现场

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展览现场

 

“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于2012年7月21日下午3时在宋庄美术馆开幕。展览开幕当天,北京遭遇了60年一遇的暴雨,但参加开幕仪式的嘉宾及前来观展的观众丝毫未减。

 

此次展览以“生物•生态”为题,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角度探索并展现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之于艺术家的意义。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在媒介语言和材料使用上将给观众直观的感性体验,并通过运用视频装置等多种混合媒材展现环境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认识。少数的参展艺术家运用人工媒介表达此类感受,多数艺术家更多以自然生物作为材料表达生命存在的寓言。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希望营造一个使中国艺术家与荷兰艺术家在不同的艺术观点与经历上对话的空间。

 

此次展览也是中荷建交40周年艺术文化项目之一。展览将持续到9月9日结束。

 

陈友桐作品,生物艺术

陈友桐作品《物的墨》,生物艺术

陈友桐作品变化过程,生物艺术

王海元作品《鼠患·为鹰做的计划》现场

王海元作品《鼠患·为鹰做的计划》局部

王海元作品《鼠患·为鹰做的计划》局部2

高风作品《宠物的变异——古生物》

高风作品《宠物变异》(观众可自行观察显微镜)

高风作品《宠物的变异——古生物》局部

高风作品《宠物的变异——古生物》展览现场

刘斌作品《你好》现场,装置,2012

刘斌作品《你好》现场,装置

刘斌作品,局部

谭海山《汗水》/行为装置/材料:稻谷、跑步机、碗、照片等

谭海山作品《汗水》,行为装置局部,材料/稻谷、跑步机、碗、照片等

徐弘滨作品《《囊空间-Ⅰ》,装置,材料/原木,食品胶囊,植物种子,昆虫,玻璃罩等,2012年

徐弘滨作品《微-胶囊》,装置,材料/原木,食品胶囊,植物种子,昆虫,玻璃罩等,局部

苏柯作品《“漫”—仪式》展览现场

夏国作品《花草鱼虫》,装置,材料/花草虫鱼、仿真植物等,2012年

夏国作品《花草鱼虫》局部,装置,材料/花草虫鱼、仿真植物等

荷兰艺术家Ed Pien《迷惑之线》

荷兰艺术家Ed Pien《迷惑之线》局部

荷兰艺术家Karin Van Dam 《漂浮的市场》现场

荷兰艺术家Karin Van Dam 《漂浮的市场》局部

韩涛作品《无题》现场

韩涛作品《无题》局部

田龙玉作品《一路上》,装置,材料/透明管、老鼠、食物 

田龙玉作品《一路上》局部,装置,材料/透明管、老鼠、食物 

任芷田作品《一块以我为半径的地面被旋转了一个角度》

梁半作品《被复制的生命》,装置,材料/打印机、小动物、相片纸

梁半作品《被复制的生命》,装置,材料/打印机、小动物、相片纸,局部

梁绍基作品《蚕潺潺》,录像装置,2011

张琪凯《嘿咻 嘿咻》装置作品现场

张琪凯作品现场 


李山+张平杰《南瓜计划》2007

李山+张平杰作品《南瓜计划》,2007

田晓磊作品,风景三十六点五,影像作品

杨志超作品《种草》,行为影像

张小涛《迷雾2008》,动画 ,片长34’06’,立体声 

荷兰艺术家Dirk van Lieshout《客家画房》

荷兰艺术家Dirk van Lieshout《客家画房》展览现场

荷兰艺术家Zeger Reyers作品《硬水》——(天堂依然遥远)现场

张可欣作品《生态科学和人工生物车间》

张可欣作品《生态科学和人工生物车间》局部

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展览现场

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展览现场

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展览现场

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展览现场

左一馆长方蕾,左二为栗宪庭,左三顾振清,右二为展览策展人张海涛

策展人、中荷艺术家大合影

 

生物·生态——中荷当代艺术展


学术顾问:栗宪庭 
策  展 人:张海涛/高一原/方蕾
开幕时间:2012年7月21日下午3时
展览时间:2012年7月21日——2012年9月9日
展览地点:宋庄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按字母顺序): 
陈友桐/Dirk van Lieshout/Ed Pien/Eleanor Grootoonk + Matthijs Herder/高风/韩涛/Karin van Dam/李山+张平杰/梁半/ 梁绍基/刘斌/Marjan Teeuwen/任芷田/Robbie Cornelissen/Sandro Setola/苏钶/谭海山/田龙玉/田晓磊/王海元/夏国/徐弘滨/杨志超/Zeger Reyers/张可/张琪凯/张小涛

 

主办:宋庄美术馆 
北京宋庄艺术发展基金会
协办:荷兰王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
GALERIE MAURITS VAN DE LAAR

承办:雪景观(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赞助:深圳市盈富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富德兴盛投资基金管理中心
北京昂泰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蜜蜂出版公司

支持:宋庄艺术促进会
栗宪庭电影基金 
荷兰国际文化活动中心
成都西村
北京欧德标识制造有限公司

 

行车路线:[公交]大北窑桥下乘808或809路车到宋庄美术馆下
          [自驾]大北窑上通燕高速到宋庄出口往北到小堡村宋庄美术馆

 

生物·生态
——中荷当代艺术展

 

文︱张海涛

 

荷兰留学的青年策展人高原联系我想做个展览,中国和荷兰艺术家进行展览对话与交流,她给我看了荷兰家方案“栖•息”,与我多年想做的“生物·物态”展方案有共同之处,作品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状态和环境。我们商榷了几次,定以“生物·生态”为题。我愿望多数的艺术家用生物(动物、植物)来做作品,这样在媒介语言和材料上会给观众以直观的感性体验,与后感性的尸体材料不同,在强调生物媒介的同时,材料不仅仅只是体现材料的功能;也不同于仅仅表达泛生态的展览,更为了生物表达良性的生态理想。因此通过这次展览也可系统以生物材料表达人类的生命启示。“生物与生态”对于我不是陌生的概念,2009年我策划了 第五届宋庄艺术节·青年策展人邀请展——“未来索引:自然•不自然”;2010年了策划了“自然?——龙德轩当代艺术展”;在2010年我为国内年轻的微生物艺术家陈友桐做了个个展“微·生·物”,2012年又在内蒙的沙漠里策划了“ 文化•沙漠——库布其当代艺术展”。同时在2006年我个人开始接触生物艺术,2008年写了一本书《未来艺术档案》,2012年正式出版发行,书中生化变异艺术(第二篇第三章),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章,大量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艺术领域的文献资料,生态艺术的当代特征越来越向人工化发展,现实中生物的格局目前为人工生物和自然生物两种。人工生物以转基因、克隆等科学技术改变了自然生物的部分特性,必然给人类带来伦理和道德的冲击,这个惊天的争议依然在进行之中。这次展览我们也有少数的艺术家运用人工媒介表达这样的新新感受,多数艺术家更多以自然生物作为材料表达生命存在的寓言,其实两种表达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即怎样让生物们更好的活着。如果生物是展览表达方式,生态危机则是人类在人工化时代越来越关注的生存困惑。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科技革命从认知上使人类文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种进步带来的积极意义是不容质疑的,但这些进步是以人类耐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破坏和道德伦理缺失而付出代价的。人类的巨变通过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发展了城市化进程;通过科技革命发展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物质欲望需求;还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体制的建立来促使人们的经济发展,然而世界文明价值的概念似乎是以西方空前的消费殖民来夺取话语权。后人类的症结是深知世界早已出了问题,但没有一个国家或联合国有能力改变现状。为了生活得便捷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减排、愿意停止城市化和开采能源。每个国家都在寻求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联合国也成了一个失控的组织。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如今,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然界的“生态”以追求物种的多样性关联,相互遏制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生态在当代艺术中出现是近两年的事,他也指艺术家之间和他与所生存的艺术群落环境的良性生态链,这个良性的生态的多元性也会滋生和促进了艺术本体现象的发展。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随之迎来了越来越频繁的严寒、酷热、旱灾、水灾、飓风、海啸、地震、土崩、泥石流、瘟疫、饥荒;大片土地沙漠化、农药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基因变异和传染;还有人类自身泛滥的享乐、乱伦、冷血等……如果说以前还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的话,现在霍金却揭示出了谜底:原来是缘于“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然后导致人和自然自我调节功能的失控和变异。

艺术家表现生化变异现象多是对现实中科学家实验案例进行强化式虚拟的转换(如通过绘画、标本、装置、网络虚拟)。他们的艺术样式、表象只是体现一种争议性现实状态,艺术家表现这一现象时不一定是鼓励这一实验的观点,更多的是提出这一困惑的话题,唤起大众对这些现实、未来新事物的关注和警示,而科学家更多的是真实试验的实施者,他们见证着人类发展的变化;艺术家给他们提供的艺术想象空间,可能改变科学家的认知、行动,引起国家社会的讨论,这是艺术的力量。物种如何自然生存、变异、基因转变、克隆有机生命是人类讨论的焦点,对于这些焦点争论中物种变异后医疗上的实用性是有意义的,然而对人类冲击最大的是伦理、心理的影响。

 

中国目前的艺术处在多元的发展期。从形态上说国内的艺术类型和媒介也更加多元化,沉稳化。当然,精英艺术依然潜隐在其中,这些年宋庄品牌的艺术更多地关注生存、生态特征:重视情感、良知、心性、公益、朴素纪实和社群的现象。这些特征都与宋庄相对完整的生态及艺术家对于群落的情感分不开的,也和其它地区艺术现象的不同之处:关注做为人本身的永恒价值的转换。在宋庄让我记忆深刻的生态艺术现象打破当代艺术中点子化、概念空洞的观念表达。

所谓“生态艺术”,应该包涵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三组相关的内容和探讨话语。在此三组逻辑关系中,社会生态受文化生态的意识制约,进而影响并改变自然生态。倘使人类不去改变文化生态观和相关的社会生态观,仅仅依赖科技的外在进步和法制的何等完善,对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有所改变。

回首西方大国崛起的几个因素中,除了经济市场化、体制制度、素质教育之外与殖民侵略、科技人工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关系,这样的革命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文化,然而也带来了利润垄断、利益民主、伦理关系、世界格局的不平衡,生态环境、文化沙漠化的危机也越来越严重,不是国家经济强大了世界就会良性发展,重复利润和机器的冰冷使这样人类不会长久,人的文化出了问题,人类所在的生存环境都会发生变化,精神空了人也就没了。我们近几年想做的展览,更多是希望从人类学、社会学和生态学视角关注群体生态并且积极植入社会发展。展览里群体生态现象的意义重于每个艺术家的作品意义,把艺术作品个体纳入大的群体生态之中,让整个群体生态“活”起来,给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建立一个实际生存的机遇。

民族的差异与多元就像一个自然的生态圈不应建立在利益冲突的基础上,生活在世界上的人的相互挟制和丰富,应该以“地球人”的利益和眼界来关注未来。经济带来的文化精神支点倒塌,必将又带来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一切都在失控状态,“面对危机刹不住车“这才是最可怕的症结,我们应该先搁置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问题,才能保证各“地方”的生存安全。良性的自然物态是我们自然人向往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类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因此这时我们谈生物时与生态的意义是分不开的。

 

2012年5月7日于宋庄美术馆

[沙发:1楼] 小脚丫丫 2012-08-01 02:22:05

验证码几次木算对。。。害重新传所有滴图片。。。数学差滴人伤不起丫。

 

 

 

[板凳:2楼] 艺术档案 2012-08-02 21:39:09
艺术档案,注册成功!
[地板:3楼] guest 2012-08-09 17:15:59
生物展国内少,也是一个视角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