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之匙”到达柏林
发起人:弥撒  回复数:1   浏览数:2750   最后更新:2012/05/02 14:57:54 by guest
[楼主] 布拉布拉 2012-04-27 16:33:22
张慧——“空地”
策展人:秦思源
2012.04.28-2012.06.17

长征空间画廊

由秦思源策展,艺术家张慧个展——“空地” 于2012年4月28日在长征空间展出。本次展览是张慧继2009年长征个展“二十一层半”之后历时近三年创作的展示。“空地”的展览结构围绕“围观”、“霓虹灯”、“救生圈”、“听及对话”等关键字展开。

海德格尔说,艺术品要“建立起一个世界并让它成立”。这句话可以用来描述“空地”的创作过程。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艺术家张慧不断否定对已存在物体的自身属性,为物的本体赋予了新的可能。张慧通过丙烯颜料将救生圈、耳朵、鞋子等这些习以为惯的事物在黑背景上透以真实的存在感。主体的浮离与黑色背景的空洞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妥协的矛盾,在这样的集合下,主体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张慧看来,视觉经验不仅仅是美术的经验,而是被视觉“训练过”的经验,它常常给人思考以暗示,进而左右着人们观看世界。他试图在绘画中尽可能地去检讨这种假设前提下的经验,检讨这种暗示与被暗示的关系。那么,他的思考就是,什么决定了视觉经验?——推导出两个有递进关系的问题,“怎么干决定干什么”和“怎么看”:前者的重点在问“你有何种认知思维?”。张慧的绘画既不是看见什么画什么,更不是靠技术来弥补、修饰“看”在智性层面上的缺陷,而是关注如何去“看”这个世界,追求“看”的境界。所有的文化现实、所有的知识积累、知识储备经过提炼、筛选后才决定每个作者看世界的方法。掌握了这样的语言,才能决定做什么。推进这两个问题,个人在社会中的现实存在、带有个人角度发现的现实,也就变成了作品。

在“空地”中,张慧去除了对作品本身提供阐释和象征意义,向“物之物性”的理解进一步迈进。当作品不需要任何人为其代言时,它就开始变得比创作者本人更加有力。

策展人秦思源说:“张慧在长征空间的个展题目“空地”指向了一种基础的缺失,一种理性根基的不在场。现实是确凿可触的,但同时也是人为建构的。一切虽然真实,但却不一定非要你相信。我们无法心安理得地认为事物的现状都有根有据,而且对这个人造世界的结构审视越多,你就越怀疑其基础。革命失败,传统已死,废墟之上只剩空无,而超市、公寓楼、社会结构以及人们三心二意相信的一切似乎都只为填补这个虚空存在。那么,艺术家又该如何描绘这样一种意义被完全掏空的现实?这是张慧在创作中考虑的核心问题,也正是在这个问题驱动下,他不断翻过去的自己,只为建立一个不依赖于眼前人造现实的世界。”


[沙发:1楼] guest 2012-04-28 11:22:58
如何看?看整体,看局部。变变色,变变形。还有什么?观念站不住,画也立不了哦~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