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我们这种在政治哲学上的一无依靠
发起人:理论车间  回复数:0   浏览数:2110   最后更新:2012/02/14 10:34:25 by 理论车间
[楼主] 陆小果 2012-02-14 10:34:25
上双策展笔记3 群策群力形成方案

-转邱志杰博客

11月30日
11月23日上午我召集中国美院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策展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同学们开会,介绍情况并要求每个人针对“重新发电”分别撰写细化的阐释。会议现场的讨论大家提出了“Re-”系列词汇的方案。叶斯那家伙在一遍嘟囔:“Re”那不是“热”吗?哄堂大笑。
此后的一周中,截止12月1日,先后共收到展研同学15份方案,计有:
李逦菁 《蓄势 Momentum Strike》/谷仁明 《城市马戏团》 /唐晓林 《Re-热》/刘潇 《特斯拉-Be With》/袁文珊 《终结性与记忆》/吕豪 《“有电”符号》/宫林林《潜在文学工厂》/闵罕 《亚哥号舰艇》/韩丽 《悬疑案/阿基里斯与龟/候风地动仪》/刘景 《无所不能》/李艺 《接力棒》/谭彬 《 复数的城市:民间/偷猎/狂欢》/王芳艺 《风洞》,等。
与此同时,我根据11月23日讨论的思考,也形成了《Re- 热》和《重新发电:能量的新形式》两个版本。
学生们的策展研究中,比较牛逼的是晓林、刘潇和闵罕、谭彬几人的。此外诸人也各有亮点。比如刘景,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讨论能量和场所的关系。可惜他的文本太长,这里无法引用。
晓林的工作和我的“re”方案重合很多。晓林和闵是博士生,谭彬和刘潇只是硕士生,了不起呀!我想说,二十年后,到他们这代人来做双年展的时候,绝不会像我们这么捉襟见肘了。我这代人小时候训练太差了,全靠笨鸟先飞。
这十几份研究提案,帮我延伸了很多视角。学院作为思想者和学习者共同体的力量,为双年展提供了深厚的底蕴。下面是闵罕和刘潇、谭彬等3人的提案。

闵罕 《亚哥号舰艇》
2012上双主题阐释
关于双年展主题的阐释
• 概念:亚哥号舰艇(le vaisseau argo)
以金光闪闪的古希腊亚哥号为喻,隐喻双年展的系统。
古希腊时代亚哥号上航员不断一点一滴改装这艘舰艇,不断加以翻新,最后产生了一艘全新的舰艇,却从未想过要改变其名称或其形状。这艘亚哥号舰艇象征一种恒定不变结构的物体,如同双年展的结构一般。这时我们所做的是内部的不断变动,但名号永远不变;亚哥舰艇除了名字不改,除了形状不变,其他部位早已不是原貌了。

• 创造这种东西的不是天才,不是灵感,也不是决心或进化,而是两种平凡的行为:
1,更替(substitution)
(一块接着一块的替换)
2,定名(nomination)
(名字本身和各部位的稳定无关联)
与田忌赛马类似的观点,事实上是反对系统与结构、命题与观念成为稳定状态,或者说舍弃这种稳定状态。在2011年双年展体制牢固老套、甚至趋向崩解的时间点上,对其各个组成部分加以变动与巧妙置换,使其业已稳固的意义微微颤动,比推翻其系统更有意义也更有效,也可以说是对业已僵硬的肌体加以活化与更新(activation)。

• 说到让业已稳固的意义微微颤动,被罗兰巴特称之为“社会性的理想状况”:许多意义不断搅合着,各自不为一个固定形式的符码束缚,使其可以闪烁其光芒。
一般而言,在一个文本内容中,一个词的意义我们只能选择其一。
将带有双重意义的词、字眼为单位,对应以功能区分的舰船各个组成部分,用以命名(nomination)双年展的各部分主题名称,实现它们的“模棱两可”。(比如intelligence一词,我说出这个字眼,假装主要指的是“智能”的意思,但却要人听起来是“同谋关系”的意思)
以舰艇的各部分为例,各舱室按其功能分为航空舱室、发电机舱(这个generator room的部分可能可以与大烟囱原址发电站产生关联,呜呜)、厨房餐厅、住舱、作战中心、弹药舱、燃料舱、医院、舵机舱、动力机舱以及其他。

以下是各个主题的名称(与各部分舱室相对应):
对应关系
Brûlé (有大火和拆穿面具两种不同的意思) —— 燃料舱
Exprimer(榨果汁和表达内在意义) —— 厨房餐厅
Intelligence(智能与同谋关系) ——动力机舱
Questionner(讯问与请求) —— 作战中心
Sens(方向和意义) —— 舵机舱
Propriété(财产与措辞) —— 弹药舱
Fiche(钉上或被制成档案) —— 医院
Activation (运动和活化) —— 发电机舱
Partir(离开或因吸毒产生幻觉) —— 航空舱室
Alibi(另一个地方和警察使用的不在场证明) —— 其他


• 另外,关于城市馆的一些想法:
概念:非场域(l‘atopie)的城市馆
城市馆以各城市为聚焦点与基本单位,有定位到某个地方的意思,同时包含“入档”的意思。与此同时,不知是否能加入“非场域(l‘atopie)”的观点(非场域有“不定的住所”的意思),这样,使得非场域与入档存在一种张力和内在抗衡的关系。同时也符合艺术家存在多重身份与多地居住的现状。
或者使用“Alibi(另一个地方/警察使用的不在场证明)”。

• 另一个关于双年展的概念:
由于展览时间是2012年,所以也顺便带上 “Eschatology(末世)”这个概念。“Eschato”是希腊语的 “last”,“logy”是“the study of”的意思。
与其相对的是“Futurology”(未来学)。
“Eschatology”带有双重含义: (1,The end of World)
2,The World to come
意味着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转变(the transition from one age to another),对于“我们所知的生活”的结束,以及一个全新现实的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存在方式(It ia usually a crisis that brings an end of “life we know it”an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way of living/thinking/being)。我们将活在明天。


《重新发电》案例分析突破点:
1.悬疑案:重新发电之前发生了什么?
2.阿基里斯与龟:后工业时代如何重新发电?
3.候风地动仪:重新发电之后?

理论支持:
1. 尼采 “一切价值重估”与“强力意志”
2. 黑格尔 “螺旋上升”
3. 罗兰巴特 符号学
4. 鲍德里亚 “后现代的命运”
5. 德勒兹 社会控制与生成


刘潇 《特斯拉-Be With》
利用特斯拉来进行“重新发电”的剖析:
1、“我将不再为眼前工作,而是为将来。”在七十年前的纽约特斯拉这样说。
*“重新”即为“重来”或“更新”。
2、特拉斯通常会在脑中详细的视觉化他的发明,这一视觉思维技巧所实现的交流电,让电力的远距离传输成为可能,也让城市的扩展成为可能。
*电力是“能源”的一种,如是能量,则如何释放与发挥。
3、特斯拉认为,带电状态是一种基于物质具有感知和意识特性的流动状态。
*个体的感知与能量,可以流动和传递。
4、作为一名现实主义方法的拥护者,特斯拉认为时间是物化的,并且应该被排除在物理学之外。因为时间是可以通过数学运算获得的真实之物,它产生于以太,这取决于物理系统的共振,又复归于以太。
*于是我们可以在剥离时间的段落来讨论“能量”的所在,复归于彼此之间的共振,复归到个体与个体的连接。
5、在被去掉了时间的特斯拉的发明中,不少都与能量相关,他发明的放大发射机能将微弱的能量进行放大,他认为可以利用地球获取能源,降水过程本身就含有能源,能源与信息都可以无线传输,还观察到了不断增加的人类能量,构想出不同的能量生产方式:空中取电、无线传电、死光、意识控制、天气控制。
*“重新发电”可以是新的生产模式的再构造,新的能量生产方式。

我们这些人
更新的生产模式不仅是“社会关系”在功能上的更新,它强调的是一种聚合,是超过现代的个体的凝结。同Jean Luc Nancy所言说的,根据内在的运动以及解构上的调整,从认同中的无限进行思考。也许能量不是聚合在一起的终点,而是通往发生之地的一种运动过程,一条通途。众多运动中的个体形成的是一种气质,于是形成了“我们”,这一气质所带给我们的义务,这种义务所固有的样式,可能是共同幸福的方式。
这一共同的方式可以摈弃时间的限制,让一种可能的能量能传递开来。聚合的存在,表明的是我们彼此的“共通”,于是可以说:我们这些人⋯⋯

在上双提案中涉及到的多家以火力发电厂改建的美术馆,从中衍生出的也不是火力或能源而已。为了区别于小汉斯以及奥斯陆当代美术馆馆长Gunnar等策划的China Power Station——这是一个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展览,分别在伦敦、都灵和奥斯陆进行为期3年的系列展览,并配合小汉斯的马拉松24小时讲座——除了激发年轻艺术家对各种艺术问题的介入,也是一种激发彼此能量的方式,如同无手之握,无唇之吻。
展览架构:
一起Being-with (主题展)
这一部分还是依然需要大量优质作品及艺术家,需要有提供非常强的感受力的艺术家,例如Anish Kapor的作品《升华》一类。
建议艺术家:
Anish Kapor
Maria Eihorm
Matthew Barney
分享Self-organization, AUTONOMOUS
这一部分将主要涉及多个以自我设计,自主的团队及机构一类
WHW
Superflex
Anton Vidoke, e-flux
连通Commune城市馆(作为邀请展部分)
交托给各主要城市美术馆来做


谭彬 《 复数的城市:民间/偷猎/狂欢》
重新发电·主题阐释

面对这么一个主题,诸如这般问题顺然而来:如何为城市发电?为何要重新发电?我们要抛弃原来的发电站,还是要刺激原来的发电站?

城市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可供阅读的文本,而这个阅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投射的过程,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比时间还久远的文本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解方式,这样,我们的阅读也就成了写作,写作的过程也勾连这我们的记忆。曾经我们对于城市有着共同的记忆,而现在我们迫切的需要来自个体的差异性的记忆。原因在于,那份共同的记忆已被资本逻辑麻醉,已经成为城市资本运作的润滑剂,其结构已又被权力阶层改写,以至于不再具备当初的那种能量。这样一来,差异性的记忆使得我们城市的记忆成为一个复数的记忆,我们的城市就是一个复数的城市。我们必须抛弃那份共同的记忆,抛弃那座疲惫不堪的发电站。

一个复数的城市将不再能够从一个具有明确战略的权力中心发电,这个自认为可以持久供电的发电站最终力不从心,因为我们的城市太多了,每个人都在写作城市,都在构建一个自己的城市,一个人就是一个城市。复数的城市让个体的生命熠熠生彩,我们要重新发电!

能源——民间的能量——每个人就是一个发电站。民间的能量将诉求重新发电的可能,那是最原始的能量,被遗忘的能量,那是我们新的电源,昔日里个体生命在载歌载舞的欢愉中所逗露的那一丝创造力至今光彩夺目。

通道——丛林的暗号——每一个文本都是一个可供畅游的丛林,丛林是造物主的迷宫,在那里,除了守林人,任何人的手中都没有完整的地图,我们无法驻足,我们无法拉远目光,我们最终丧失了坐标中的点,只留下了一个没有尽头的抛物线。未知是我们创造力的暗号,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把自己抛向黑暗的远方,这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无止境的将自己抛向未知。

局面——偷猎的狂欢——我们在城市之林中偷猎,我们没有固定的目标,历史是一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共同体,每个人都在贡献自己的可能,每个可能都足以成为一个城市,每个贡献都足以成为秩序。个体生命的行为是偷猎,猎取时间、猎取空间、创造局面,每一次迫于情境的智慧都将贡献一次电力,生生不息。

我的两套方案:
A方案:《Re- 热》
如果新能源的寻求依然遵循探采、占有、分配、消耗的模式,也就依然是资本宰制的结果。能源战争只不过从传统矿物能转向了新能源,加上了环保主义叙事,并不能为资源的不平均分配免责。今天的人类生活所需的能量不应来自对于材料的消耗,而是来自共同体意识。我们的能源就是他者,也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在冬天不是靠烧柴火取暖,而是互相靠近。
同理,创造力来自民间,而不是设计者,来自相互启蒙的交往方式。
能量不是等待被发掘的秘藏,(藏宝图总是掌握在老大哥手里),而是积极勇敢的日常生活。能量是日常修炼,也就是自我启蒙
如果从今天中国思想界的左与右来看,左派要求平等和公正,右派要求自由和宪政。他们的共识是都看到了社会不公正和官民矛盾。左派认为这是私有化市场化的必然问题,必须加强政府监管,警惕资本的无孔不入。右派认为这是权力集中的中国特征,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市场化来消除。左对于“中国模式”比较捍卫,右对于“普世价值”比较推崇。右派的民主论反映在艺术上就是对于个人原创能力的迷信,例如近两年威尼斯双年展对于艺术家中心论的重提。这个我当然不相信。但是反过来,也不是要主张集体主义,更不是以集体为名的集权。共同体关系在这里需要重新出场。集体主义的目标是“同”,这并不是共同体。共同体是“差异者联合体”。在苏轼和黄庭坚秦少游的关系里面,他们的差异成为他们亲密亲近的前提。同时,他们又不是互相分割在individuality 的抽屉中的个人。

主体展板块
Resource 资源 重新发电,激活 重新寻找源头
能量不是来自资源的消耗,而是来自共同体的存在,保存它者的安全成为自身安全的前提。
可持续发展模型,从自身的活动中寻求活力的源泉,而不是向外搜寻和掠夺生存所需的资源。
生物能源, 未来学,《二十一世纪地图》
Relive&Renaissance 复兴 再体验 重新去过某种生活;废墟的再生,社区的复兴 工业遗址 手工艺的保存,乡村建设
Review &React 回访,评论 反省 反应
传统的重新解释:中国文化,阿拉伯书法/ 思想者们,国际共运的遗产,启蒙
今天的现实,反应关系
Republic & Reform 共和国 共同体 组织的重建
认同与交往,学园精神,中山公园,社会的重新组织

特别项目:
回家计划--中国各大院校学生编撰家谱与地方志
中山公园计划--闽台互动
二战犹太人拍摄的上海

城市馆:城市和它的思想者
贝鲁特-瓦利德.拉德 Walid Raad
博洛尼亚-翁贝托.艾柯
伊斯坦布尔--帕慕克挑选的细密画或纯真博物馆
德黑兰—清真寺中的穆罕默德书法
巴黎和戈达尔
⋯⋯

B 方案《重新发电:能量的新形式》
从各种各样的隐喻性的知识“工厂”出发,也能组织成一种叙事,覆盖从传统工业到知识经济的变革,同时把知识分子之间自我组织的共同体描述成社会转型的发动力量。
能量,乃物理学中描写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一个量,就是使物体动或变的力所做的功。一个系统的能量可以被定义为从一个被定义的零能量的状态转换为该系统现状的功的总和。能量是一个非常常用和非常基础的物理概念,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抽象和非常难定义的物理概念。事实上,物理学家一直到19世纪中才真正理解能量这个概念。在此之前能量常常被与力、动量等概念相混。有一段时间里,物理学家使用过一个称为“活力”的、与能量非常相似的概念,其意思是一种使物体活泼起来(动起来、热起来)的力。英语中的能量一词energy是两个希腊词的组合:εν是“在……之中”的意思,εργοs是“功、劳动”的意思。加在一起 en-ergi 就是“加进去的功”的意思。
这个计划应该用能量生产、传输、分配的各个环节的具有工业感的
generator 生产 劳动 创造
如何成为贫困者 匮乏/尊严和生活工程学
adapter 适配器,电源插座,各国电源插头的差别,转换头,视频格式战争
组织模式作为能量,共享的条件和公地危机,文化差异
channel 转换 通道: 艺术教育 启蒙
如何成为无知者,如何成为失败者
电脑系统崩溃后的重启,软件更新之后
accumulator 储存:电池、电瓶,社会记忆的组织方式
资源的平等,石油战争,
resonance共振:共同体思维和接力棒思维,自我组织与民间交流 个人和社会语境的互动,能量的放大,小的对大的影响。
发电厂建筑本身很值得研究。从运送煤进来的程序,到锅炉,再到蒸汽驱动汽轮机,汽轮机驱动发电机,再到冷却和煤渣处理的整个系统。每个过程都可以从隐喻的角度来理解成精神能量的激发。我知道很难做到用作品在物理空间上一一对应。但是概念上的对应,依然是很吸引人的。

[沙发:1楼] guest 2012-02-14 21:38:55
学生们的方案都比邱老师的牛逼,鉴定完毕!
[板凳:2楼] guest 2012-02-15 10:36:12

[quote]引用第1楼guest于2012-2-14 21:38:55发表的:
学生们的方案都比邱老师的牛逼,鉴定完毕!...[/quote]

那说明老邱的教育方法有效果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