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與感知的游移體驗-「繼承者」舞作及影音裝置展
发起人:眼镜兄  回复数:0   浏览数:2043   最后更新:2012/01/12 10:18:01 by 眼镜兄
[楼主] 小白小白 2012-01-12 10:18:01
来源:新浪微博

@坦徐:前天专门去看了提诺.西格尔的展示
1月1日 12:15


坦徐:展览后和几个人讨论提诺西格尔的艺术,有:沈瑞军,比利亚娜,王景,梁建华,Abby(旧金山)周涛。(比利亚娜由于要培训作品的执行人,提前离开) 讨论除了谈到参与者的特殊体验,谈论都集中在“去物质化”的议题上。

老卢1989:感觉如何呢?我在上海也看了

坦徐:那么,去物质化意义究竟是什么?近几年在国际(西方的)艺术圈不断能听到“去物质化”说法,似乎是专业界新倾向,作为“去物质化”突出人物,提诺 西格尔是今日世界艺术的耀眼新星,去物质化看起来是对现存的艺术价值的一种挑战

坦徐:作为专业艺术界的倾向,去物质化似乎同时挑战了资本主义艺术趣味的“恋物癖”现实,因为这导致没有物质作品可被收藏,但是即使无物可收藏,但是他依然成为资产阶级的艺术“金童”。

坦徐:事实上,所有的专业界内的新倾向,都和业外的社会变化紧密相关;“恋物”,是传统资本主义的癖好,现代资本主义对于物的看法已经发生变化了,金融,数字,数码,和一些诸如“铉”理论,已经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远见。

坦徐:回复@老卢1989:你觉得如何,我觉得不错,但是我以前看过他的这件作品,所以没有新奇感

老卢1989:回复 @坦徐:总体的感觉四个字:虚无飘渺!从未有过的虚无飘渺。

Abby_Chen_:提醒观众进行思维方式的一种改变,并经主流一线机构和策展人认可,从而推动一种新的艺术导向和价值标准。

老卢1989:回复 @坦徐:获得这样的艺术观看经验后,在"评论"的帮助下,我似乎也明白这样的一种

Abby_Chen_:回复@老卢1989: 哈哈。现在不提倡自我体验,提倡他人帮助你体验。

老卢1989:回复 @坦徐:给观众建构出一种新的艺术语境,这是任何时期的艺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纯粹依靠"评论"代替观众原有的思考,我对此表示怀疑

坦徐:事实上,所有专业界内的新倾向,即使包含了大量值得深思的哲学,或艺术创造价值,但都和业外的社会变化紧密相关;“恋物”,是资本主义的传统癖好,而现代资本主义对于“物”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金融、数字、数码,和一些诸如“铉”理论,已经体现了资产阶级新的、有远见的世界观和美学趣味。

坦徐:作为专业艺术界的倾向,“去物质化”似乎同时挑战了资本主义对艺术“恋物癖”的趣味和现实。在传统的艺术市场,一种物质性“艺术产出品”是交易所必须的,没有“物”——提诺•西格尔导致没有物质性作品可被收藏,但即使无物可收藏,他依然成为资产阶级的艺术“金童”

老卢1989:回复 @坦徐:"金童",我想这也是另一种物质化的存在,在恋物癖的环绕下如何谈去物质化呢?

Abby_Chen_:回复@老卢1989: 好像也没有吧,但是机构的取向对观众的确有非常大的影响。最终还是体验者本身经体验对自身感官和价值观的思考吧

老卢1989:回复@Abby_Chen_旧金山:在体验之前及之后,我尝试通过看评论的方式去了解这个艺术家,当然最终还是回归到体验者本身的思考,但他人对此作品的评论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体验经验了

Abby_Chen_:回复@老卢1989: 的确,我同意这个观点。在很多时候,评论是帮助我去了解作品的另一途径,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取舍。感觉好像在说废话,呵呵。但是,好的评论会提供另一种维度。其实和艺术的本质差不多,只是参照更明显。
[沙发:1楼] 小白小白 2012-01-12 10:33:08
@坦徐:近几年,在国际(西方)艺术圈不断能听到“去物质化”的说法,似乎是专业界的新倾向,作为“去物质化”的突出人物,提诺•西格尔是今日世界艺术的耀眼新星,他的作品不留下任何物质性制造物,也没有记录;“去物质化”看起来是对现存艺术价值的一种挑战。

武昌龚剑:你说的去物质化,让我想到,哈特说的非物质生产的无产者

坦徐:回复@武昌龚剑:即使在传统的资本主义价值上,艺术属于极限物质生产,最少的物质产出获得很高的经济价值回报,但是提诺要把它归于无,没有产出,但是这个无也是资产阶级的新价值

石青的文字小仓库:这种去物质化,也可以看成体制对物质概念定义的某种扩宽

董冰峰:工薪阶层的日本收藏家宫津大辅宣称,日后收藏方向,要更加留意那些“肉眼看不到的”、“非物质存在的”的艺术作品。所以,同时他将台北收藏展命题为“看不见之物即可见之物”。
[板凳:2楼] 小白小白 2012-01-12 10:43:23
@坦徐:时代美术馆的“这是交换”展开始当天一起讨论了提诺•西格尔的艺术,有:沈瑞筠、比利亚娜(比利亚娜由于要培训作品的执行人,提前离开)、王景、梁健华、Abby Chen(旧金山)和周滔。 讨论除了谈到参与者的特殊艺术体验外,谈论都集中在“去物质化”的议题上。那么,“去物质化”意义究竟是什么?

ruijuns沈瑞筠:转发此微博:去物质化的意义不但在于其形式,更重要的是其价值观

ruijuns沈瑞筠:回复 @坦徐:Tino的确没有动摇资本主义经济这个框架,不过提出精神交换的价值,很好

坦徐:回复@ruijuns沈瑞筠:值得注意的不是动摇了旧框架,而是呼应了新价值,而这种新价值来自新的科学发展,和其他民族文化的成就,而作为这种文化的原始拥有人尚在浑然不觉中

艺术家黄成:去物质化的意义与物质化相比或许更能使人直接的进入思考,而这种“直接性”或许是去物质化重要方面之一

@坦徐:所以,我不认为“去物质化”,或者提诺 西格尔是真正挑战了资本主义“恋物”的,市场的艺术价值,而是呼应了资产阶级的新的世界观和美学价值,并且感叹,资产阶级的精英,总是具有某种远见和容纳力。

Abby_Chen_:嗯。。。但是为什么资产阶级的精英能够转化这种远见为现实,并在文化前沿成就某种共识。。。

武昌龚剑:转发此微博:圣地亚哥在bbc的节目里面说,“如果没有艺术机构和策展人我就什么都不是..”

坦徐:回复@Abby_Chen_旧金山:呵呵,你比我了解,我觉得,正如你说,他们可以化所有挑衅为自己所用

Abby_Chen_:回复@坦徐: 我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这个还是那天我们谈到的核心和离心的关系,我妈的回答说,这就是文化。她认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的问题。反正我自己还没想清楚。

哪里哪里_哪里哪里:您觉得现在还有单一的强大的经典的“资本主义”么?我觉得资本主义基本上是一个元素了。

武昌龚剑:哈特提出的非物质生产的无产者也是立足于去物质化之上的

郑宏彬u:首先要质疑提诺-西格尔艺术所谓去物质化的定论,他的作品“这是交换”在美术馆空间中实施,占用“空间”已经是物质化的。再有他的作品虽然没有留下所谓的记录,但已经形成档案式的储存,这点从他的作品巡演方面既可以看出。最后,龚剑说的也对,一切非物质生产都是建立在物质化之上的。

坦徐:回复@郑宏彬u:你提的问题很大,即:对于艺术来说,什么是物质。我想,这里说的“去物质化”,是艺术专业内的一种说法,它是一种艺术活动的倾向,即:使艺术经验缩减对物质性的艺术品的依赖关系,而艺术经验和艺术品的混淆是存在于大部分人观念里的。

满宇:这里的关键恰恰不是因为恋物本身吧,而是这个东西承载的由符号秩序带来的意义,所以有没有物还不是关键,关键是那个秩序链条。不然做什么品牌广告?要狙击的是这个意识跟秩序链条之间的运作。

郑宏彬u:回复@坦徐:有意思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总是想在专业内讨论艺术,而又希望“艺术”能在专业外做更多的事。限定讨论的范围的必要性在哪?

坦徐:回复@郑宏彬u:是的,任何讨论都要限定范围,比如,你说的“物质”这个词的意思,究竟是在社会常识范围,科学范围,哲学范围,还是艺术范围里谈,意义在这些不同范围都有交叉,但是有很多时候必须说明范围,便于沟通

郑宏彬u:回复@坦徐:这问题更有意思,讨论艺术要在艺术范畴内,那么艺术的范畴怎么界定?您对艺术的边界一直都很有见解,还望指教。

坦徐:回复@郑宏彬u:很多艺术的问题可以在艺术范围外谈,但你前面提到的美术馆现场是否“物质”问题,是很有意思而且很不简单的问题,“物质”一词确实很关键,所以必须双方说清楚,你究竟在哪个意义上说,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说清楚这个事情,但是可以聊

坦徐:回复@郑宏彬u:比如,我们社会里经常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世界是物质的”说法,但是我们能够理解这是指的什么东西,比如“端午节”,“西门庆”,当你发音“西门庆”的时候,物理学认为发音器官振动,音波在空间里传播,依然和物有关。这就是分类讨论的意义

郑宏彬u:回复@坦徐:在你们讨论中,我猜想你们应该是讨论艺术的“去”市场化、收藏之类的问题,也认同这种做法迎合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美学价值。那么,我们现在终止刚才的讨论。换个角度,艺术的生产物--观念、精神、品格能不能成为物质性的东西?你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或许就证明了艺术遗产也可成为物质?

坦徐:回复@郑宏彬u:我在前面已经说过,我不觉得在艺术里去物质化有什么意义,主要要把一些问题说清楚:艺术品不等于艺术。另外,物质是什么?我要先解释的是,我不能接受“世界是物质的”说法,我认为世界首先是意识的,之后我们才能讨论“物质”

郑宏彬u:回复@坦徐:那我就想问您所理解的“艺术”包括不包括艺术生产的--意识、精神、品格等?如果包括,这些生产的东西(也就是艺术)就会成为遗留/流传性物质,以致也可成为“非物质艺术遗产”。既然艺术可以作为“非物质艺术遗产”,也比可以被市场化。我一直想讨论的是艺术到底可不可以去物质化。

郑宏彬u:回复@坦徐:要说清楚艺术品不等于艺术,这已经是艺术是不是物质的问题,即也是我们需要讨论的艺术到底能不能去物质化的问题。

坦徐:回复@郑宏彬u:还是一个旧问题,你要讨论任何问题,必须有范围,和语境。去物质化的语境是,一些艺术家强调的是艺术体验的现场亲历,任何物质性的媒介转载,都可能无法有效表达和不曲解,提诺 西格尔强调了这种“亲历”,排除物质作为中介,这个意义上,艺术可以去物质化。
[地板:3楼] guest 2012-01-12 13:55:43
我们只能承认由评论漂洗过的观点和事件,它们就像摆在银行密柜中的黑钱。——鲍德里亚《冷记忆5》
[4楼] guest 2012-01-12 14:50:56
讨论问题还是有帮助的对于作品的理解,楼上这样说没意思。
[5楼] guest 2012-01-12 21:40:41
讨论问题很好,在西方的当代艺术里去“物质”化是个常态,徐一上来就被这个常识问题绕住,一致讨论根本没有展开
[6楼] guest 2012-01-12 22:13:01
去物质化是在一个语境里的语境里的一个很微妙的问题,不谈也行,谈当然也可以.
问题是徐老师试图质疑西格尔还是存在服务对象的问题,这不是明摆的事情吗?反体制也是策略的一种,如果大家还是停留在这种层面的艺术问题上纠缠不清,那真的是井底之蛙了.
ps:西格尔本身也就是这么回事儿,不要太较真儿.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