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申伯格:我不想有比我更好的艺术家
发起人:老比  回复数:5   浏览数:2374   最后更新:2006/02/11 22:09:46 by
[楼主] 马甲之死 2006-02-11 09:55:19
 1975年11月1日,万圣节和万灵节之间的那个夜晚,意大利作家、“后新现实主义时代”的电影导演帕索里尼在罗马郊区被一个17岁的男妓用棍棒击杀,时年53岁。这位毁誉参半的大师的猝然暴毙震动了欧洲文艺界:教士们在他尸骨末寒时便开始驱除他的“邪恶魂灵”,而他的朋友、学生和崇拜者们(其中包括萨特、贝尔托鲁奇和罗兰·巴特)则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尊奉他为“圣—皮埃尔·保罗”。
  批评家们对拍索里尼的死的评论是:“死亡模仿艺术”。这位著名的异端人物一生桀傲不驯。他以其残酷、暴烈、令人惊怖的电影、文学作品,以其明目张胆的。犯上作乱”和传奇般的生活故事来颠覆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和“官方说法“。具有象征意味的是:他的被杀似乎是他的艺术作品的一个情节,一个自然的而且是必然的结局。
  帕索里尼称得上是一个混乱躁动的巨大的矛盾综合体;他的父亲是一名法西斯军官,母亲是一位反墨索里尼的敏感的农村妇女;他是战后艺术界员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意大利共产党在1949年以同性恋为由将他开除;他景仰神圣和主,但他14岁就放弃了天主教信仰并一生与教会公开对抗;以无产阶级左摄自居的他在60年代末的学生运动中站到了警方一边反对学生革命;他批评电视开创了一个享乐主义的时代,但是他在影片《定理》和《天方夜谭》中公开蓄意地表现色情;他的影片《软奶酪》因渎神而给他带来了四个月的监禁;而两年之后,他又以《马太福音》一片获天主教电影大奖;这位被称为“文质彬彬、具有深厚美学修养”、反对野蛮暴力的诗人、小说家却拍摄了据色情作家、臭名昭著的萨德侯爵的小说改编的影片《萨罗》(索多玛120天),在银幕上展现了肮脏、血腥、不堪入目的场面(这部帕索里尼绝笔之作在所有国家均被禁映);直到生命完结的前一天,他还在为同性恋者的平等地位而疾呼,而他却固执地视堕胎为法西斯主义行为…
  帕索里尼1922年3月5日生于意大利波伦亚。他在故乡上完中学和大学,战时被征入伍,战后他捣家人避难费留里这个贫困落后的北部地区,在中学任职,并以该地方言发表诗作。当时,以方言写诗,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称得上是一项创举。1947年他加入共产党,同时开始阅读意大利共产党精神领袖葛兰西的著作,1949年他被控“道德败坏”,被革除教职,遂与母亲赴罗马定居。50年代初,他任教于罗马邦区贫民窟学校。于是他目睹了一无所有的流氓无产者的被社会所遗忘了的生活角范:这里有骗子、窃贼、强
盗、妓女、妓男,有被污辱与被损害的,有肮脏、下流、背叛……他记录表现这些社会历史边缘人物的文学和电影作品屡道非议,但他声称:“真正的残酷来自事物本身,是生活的本质使人恐怖。”在此其间,他先后写了《生活的年轻人》、《激动的生活》等反映罗马贫民生活的小说,在当时是为人瞩目的新进小说作家。而且由于他的小说比较注重视觉,特别受电影人的喜爱,很多导演纷纷邀请他撰写剧本。他曾先后为马里奥苏迪特、费里尼、波罗格尼尼等人撰写剧本。其中费里尼的两部名作《卡比利亚之夜》和
《甜蜜的生活》就是与费里尼合写的。当时还年轻的贝尔托鲁奇对帕索里尼极为尊敬,并请这位亦师亦友的前辈为他写了处女作《死神》的剧本。
  50 年代末他出版了使他位居最伟大的当代文学家行列的两部作品:诗集《葛兰西之烬》和小说《暴力人生》,后者因描写妓女与皮条客的生活而被指为“猥亵堕落”。此时他已开始与索尔达蒂、费里尼等电影大师合作编剧。他第一部独立导演的影片是《乞丐》,改编自他本人的作品。第二部为《罗马妈妈》。影片以一个贫困暗娼为主角,描写她们悲惨无望的生活。影片再度成功,获得62年威尼斯电影节俱乐部联盟奖。在他的影片中,充斥着强烈的宿命感和悲剧性。他的影片《软奶酪》只放映一次即被永远禁映。他
的电影和文学作品因内容不良被起诉33次,而帕索里尼却说:“以保护他人道德为名禁止色情,是为禁止其它更具危险性的事物找借口。”他的最后作品《萨罗——或索多玛的120天》揭露现代消费社会残忍的虐待狂般的暴珍天物的力量,把“施虐狂/受虐狂”的称号送给所有的观众,引起轩然大波。影片成了这位诗人的凄厉绝望的呐喊。
  作为一位身体力行的革命家,帕索里尼的目光总是凝聚在生活在资产阶级世界之外的苦难者身上。他出身于典型的小资产阶级,但是他深入骨髓地自我憎恨:“我同莫拉维亚和贝尔托鲁齐一样,是个小资产阶级分子,也就是说,是个狗屎蛋。”他热爱一无所有的流氓无产阶级,他经常在影片中搬演、重现圣经中耶鲜受难的场面,而被他视为现世基督的人物往往是窃贼、抢劫犯之流。他以其特有的风格来“污染”神圣。但是他认为:真正被污染的是罗马郊区的贫民百姓和广大的被剥削阶级,正是包括自己在内的庸俗
油滑的资产阶级用虚伪透顶的教义来“污染”纯真率直的无产阶级群众。
  帕索里尼永远是矛盾和争议之源。他在1964年改编拍摄了《马太福音》,将圣经故事以次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搬上银幕,并以近乎纪录片的方式运用镜头和调度,在他看来,马太是基督众使徒中最入世、最具革命倾向的一位。但几乎遭到了当时所有“进步的”左翼分子的强烈抗议。
  在现代语言学与神话人类学之间微妙的关系影响之下,帕索里尼的创作开始偏离“新现实主义”的传统,转而关注神话和意识形态,同时继续构筑他的史诗宗教的认识体系。他改编拍摄了《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在前一片中,他改动了那些人所共知的情节,重新塑造了主人公借以表达他个人的观点:俄狄浦斯不是一个遭到命运诅咒的悲剧人物,而是一个拒绝理性地自我反思而走向毁灭的暴徒。他最终瞎眼、流浪,罪有应得(这正是盲目愚蠢的现代人的写照)。这两部影片进一步确定了帕索里尼对边缘文化
和前工业文明的依恋,他认为资本主义建立了丧失了神话感性的世界,使人们丧失了对神化身份的认同感,丧失了与大自然的和谐。于是在《美狄亚》中,美狄亚象征无产阶级的复仇就具有了新的含义:他们借助巫术神话的力量战胜理性与秩序,获得解放和自由。
  他晚期的“生命三部曲”《十日谈》、《坎持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谭》则更近于一种“狂欢”,一种大众神话。这些影片以精妙绝伦的奇观景象、轻松幽默迹近下流的色情笑话和精心编排的异国情趣获得了惊人的票房。这三部影片标志着帕索里尼中止了他对古老传奇的现代寓意的探究,脱离了神性的护佑,转而与民同乐。他深信“生命三部曲”在性爱上坦然不讳,正是对现代资本主义强加在人民身上的物化和异化统治的“政治抗争”手段。“身体始终具有革命性,因为它代表了不能被编码的本质。”归根到底,身体生命是不能被禁锢的。
  在1975年,帕索里尼完成了自己最警世骇俗的最后一部电影《萨罗,又名索多玛120 天》,将法国最“臭名昭著”的性作家萨德侯爵的作品搬上银幕。萨德侯爵在法国以致世界文学史上一向难登大雅之堂,他的作品以性风俗尤其是虐待狂的大肆描绘而著称。现代学术界在研究虐待狂这一现象和病例时,就采用萨德的姓氏命名。该作者最著名、最遭非议的就是这部《索多玛120天》。帕索里尼却将之更进一步,将时代背景定在法西斯统治时期。并使原作中狂乱的文字化为影像,实在是惊人之作。有人称这部影片是“
一部不可不看,却不可再看”的影片。
  帕索里尼始终在他的生命激情、性意识形态和政治两极之间摇摆撕裂,一边是美学、异教、隐逸,一边是现实、大众和革命;一边是弗洛伊德,一边是马克思。他不断地否定自身,超越自身,抛弃自身,直至死亡。
[沙发:1楼] hk-art 2006-02-12 08:07:18
这么好的贴!顶啊!
[板凳:2楼] 来世糠去世垢 2006-02-12 08:13:29
搂住来晚了,顶一下!
[地板:3楼] 马甲之死 2006-02-11 10:15:09
定 理 Teorema

導演:帕索里尼(P.P..Pasolini) 片長:98min 國別:義 年份:1968

 

經由一位天使般的郵差傳遞訊息,一個年輕人到了資本家的家中作客,全家不論男女老少都立刻愛上了他。他成了眾人的
執迷偶像、也成了啟發者。他走了之後,為了填補強烈的空虛,全家人忽忽若狂:主人解放自己、把工廠讓給工人、在火
車站脫個精光朝大漠奔去;主人的妻子發現性的美妙,與多位男工恣意尋歡,最後遁入教堂;主人的女兒失魂落魄;主人
的兒子發現藝術的自由,小便在畫布上完成新作品;女僕則感應了聖靈,懸浮在半空讓人膜拜,並施行神蹟。

以包括同性戀與不倫情感的「性」為中心,用一個簡明扼要的荒謬寓言,巴索里尼描述了基督離開後的世界,展示了宗教
給人世帶來各種層次的矛盾影響,並輕輕一戳就破中產階級體制的神話。大風吹拂荒漠的景象穿插出現在全片當中,更添
加了文明與野性對照的觀點。《沙漠妖姬》的英國演員泰倫斯‧史坦普年輕時的俊秀風采,及多次牢牢盯住他下體(雖然
穿著褲子)的鏡頭,則是本片的養眼「刺點」。巴索里尼將性與宗教大膽結合的觀點,引起強烈爭議,居然還為他拿下一
座天主教國際電影獎。巴索里尼聲稱,這位具有神性的訪客「不過是和上帝本身同樣驚世駭俗罷了」!

全片可分為兩則前言、三幕場景、及五段平行敘事,一如片名所示,結構嚴謹如數學邏輯,也暗示無路可出的終局。直言無贅的敘事手法,與其內含的複雜辯證,本片堪稱現代主義的經典。
[4楼] 霍元甲 2006-02-11 10:16:37
他的片子不错的!
回这个贴的目的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新签名图好不好看! [s:78]
[5楼] 马甲之死 2006-02-11 10:17:15
帕索里尼一些影片的介绍

Al_Pacino

  < 定理

  < 马太福音

  < 梅代亚

  < 啄豚屋

  < 乞丐

  < 大鸟与小鸟

十日谈

主演:弗兰柯·西蒂、尼内托·达沃利、帕索里尼(饰乔托)
  影片改编自名著《十日谈》,选取了其中的几个故事。
  快活又有点傻气的小伙子安德鲁乔被一个慌称是自己同父姐姐的女子骗了,掉进阴沟里,也失去了钱袋和衣服。随后,他又被两个盗墓贼骗去偷大主教手上的宝石戒指,安德鲁乔却瞒天过海,自己收起了戒指。
  马塞托假装哑巴进入修女院打工。一天,两个修女看到身体健壮的小伙子,就和他云雨一番,谁知后来整个修道院的修女都来了,连院长也抵受不住肉体的诱惑。但马塞托实在受不了9个女人,竟开口向院长求饶,院长不由大叫“奇迹”。
  一对男女正在偷情,忽然女人的老公回来了。于是女人急忙把情人藏到家中的一个巨大的罐子里,告诉丈夫有人想买这个罐子,情夫也借机跳出来抱怨罐子不干净。于是,丈夫跳进罐子打扫,妻子和情夫就在外面又继续作爱。
  一个恶棍在外乡病入膏肓,如果不忏悔,将无葬身之地。恶棍对神父做了一番做作之极的谎言忏悔,居然被信以为真,还被作为圣人下葬。
  乔托等一伙画匠来到教堂外,搭起脚手架准备绘制壁画。
  一个姑娘和情人相爱,为和情人幽会,告诉父母要在露台睡觉,小伙子就和姑娘在露台同睡。天亮时,父亲来到露台上,看到了一切。两位家长叫醒一对小情人,要他们当场成婚了事。
  一个富裕之家的女孩与情人罗伦佐相恋,为三个兄长不容。三人设计杀死罗伦佐,埋尸野外。罗伦佐托梦给女孩,女孩寻找到尸体,把头颅取下,埋在花盆里,放在窗台上,日夜做伴。
  一个老油条神父借宿乡间,吹牛说自己能把母马变成女人。贪财又愚昧的主人求他把自己的女人变成母马,好帮忙干活。神父答应了,但有一个条件:不准插话。神父让女人脱光躺下,一面抚摩一面念念有词,最后掏出自己的家伙,插到女人的两腿之间,说是尾巴。丈夫大叫“不干不干”,神父却正色对丈夫说,他的插话坏了大事。
  乔托(帕索里尼)完成了壁画,喃喃自语道:“如果光只是去梦想一件艺术作品甚至比创作一件艺术作品还更美好,那为什么要去创造它呢?”
 

俄狄浦斯

主演:佛朗哥齐蒂
他既是他母亲的儿子,又是他母亲的丈夫。他娶的女人曾经嫁给他的父亲,他是杀害他父亲的唯一凶手。
  温柔美丽的母亲,婴儿在母亲的怀里,望着另一个男人:那是他的父亲。父亲望着儿子,长久地凝视,如此严峻,此时此刻,他在聆听他自己内心的声音,一个响亮而庄严的声音,像是悲剧的独自――“他在这里,这个孩子将取代你在世界上的位置。是的,他将赶走你,他将取代你的合法地位。他将杀死你。他不是为着别的原因到这里来的。他知道这一点。他将从这儿抢走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你的妻子”
  俄狄浦斯就这样被父亲抛弃了。
  科任托斯的牧羊人听到了孩子的哭声。他们飞跑着绕过岩石,抱起赤裸着突啼的俄狄浦斯,他的脚都肿起来了。善良的牧羊人回到他们那城墙坍塌的小城,将孩子献给国王。国王波吕玻斯和王后墨洛璃一直为不能生育而苦恼,而今得到这个孩子,真是如获至宝,立即封他为科任托斯世袭亲王。
   
  俄狄浦斯这样成了别人的孩子。
  光阴似箭。眨眼之间,俄狄浦斯长成了一个小伙子。父母告诉了他事实的真相,他觉得恐惧。他想远行到得尔福圣殿朝拜,去祈求得尔福的神渝。父母同意了他的决定。
  
  阿波罗神庙里挤满了香客,庙里回响着说话声、祈祷声、哀哭声和歌唱声。女祭司以仇恨的声音说话了,她以神的名义宣布对这个年轻人的可怕的判决:“你小心!神渝说,你将来会杀死你的父亲,井娶你的母亲为妻。这是神的意旨,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

  俄狄浦斯惊呆了。
  可怜的俄狄浦斯离开家,他害怕预言的实现,他漫无边际的走着。形单影孤,风餐露宿。他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穿过一堆又一堆人群,面前的路伸向远方的地平线,仿佛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俄狄浦斯义无反顾,决不回首。在路上,他碰见了一个盛气凌人的老头,年轻的俄狄浦斯杀死了他。
  好多天过去了。他经过一个难民营,满目凄凉,死气沉沉。然而有笛声传来,笛声飘过空中,那是另一种声音。一个少年领着俄狄浦斯来到灌木丛中,见到了那吹笛的盲人。那是一个面如婴儿的老者。俄狄浦斯盯着他的眼,从来没有什么东西像这个老人这样深刻而神秘地触动他。少年用敬畏的声音轻声说:这是狄列西亚斯,他是预言家。

  少年领着俄狄浦斯走向更荒凉的地方。在这里,他杀死了狮身人面怪,成为了小国的国王。
  在瘟疫流行的时候,大家奔走相告。这是神的诅咒。武拜城受到了神的诅咒。到处都是垂死的人群,到处都是死亡的哀号和送葬的歌声。俄狄浦斯王对众人说: “必须扑灭使贰拜人痛苦的瘟疫。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放逐一个病人膏盲的人。这就是我听到的神渝。而他是杀害前任国王的凶手!”
  追查就这样开始了。俄狄浦斯决心找出真正的凶手。克瑞翁说,先王拉伊俄斯是在去阿波罗神庙的路上被人杀害的,杀害国王的是一个旅人。俄狄浦斯有些惊惮,有些莫名的兴奋。他要搞个水落石出,要为这片国土复仇,他发誓决不放过任何线索。
  狄列西亚斯的笛声传来了,如此神秘而又神圣的音乐。这音乐飘过火红的天空,冉冉而来。这是狄列西亚斯,他的洞察力像神一样,预言者狄列西亚斯,他知道一切。
  “你有眼睛,但是你看不见自己在什么地方,看不见自己同谁生活在一起。你知道自己的生身母亲是谁吗?你知不知道你的那些已经去世和那些仍然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祖先正在诅咒你?有朝一日,绝顶的恐怖将把你从这个地方赶走,黑夜将成为你唯一的领路人。命运的儿子,等到你终于知道你怎么结的婚和娶了谁的时候,你将会嚎陶痛哭!”
  “滚!”俄狄浦斯暴跳如雷。
  “我会走的,当人们将会发现,有一个人,他既是他母亲的儿子,又是他母亲的丈夫。他娶的女人曾经嫁给他的父亲,他是杀害他父亲的唯一凶手时,我就走”
  俄狄浦斯古怪地微笑了。他并没有在听。他听到的是内心深处的另一种声音。他内心深处,真相已经使他迷醉。
  王宫后院,泉水叮略。王后伊俄卡斯成和侍女们在纺线。一个姑娘在唱歌。一支纯朴的歌。俄狄浦斯站在阴影里,默默地凝望着他的妻子,那个拥静的美妇人,她的整个神态都显示出十足的母性:她的手势、她的雪白然而不再娇嫩的皮肤,还有她那没有扣上的衬衣,只有做了母亲的女人才会大意地忘记扣上……俄狄浦斯的眼睛看到她那裸露的乳房时,再也不能克制自己......
  王后终于开口说话了:“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扮演不了先知的角色,谁也不行!一度有人向我的丈夫拉伊俄斯预言,说他将被我和他生的儿子杀死……但是,他并没有被他的儿子杀死,而是被一个经过这儿的旅人杀死,地点是河谷边的一条小道……我还应当告诉你,拉伊俄斯曾经下令把我的儿子扔掉,捆着孩子的脚,扔进了荒山野岭,死在那里。由此你就可以判断,预言向来是多么靠不住!相信我吧,用不着担心 ―….”
  但王后的话把俄狄浦斯摧垮了。他的脸上出现了恐怖的神情。
  他疯狂的拥抱着她,用爱的眼神爱抚她,亲吻着她,忧郁地想起他的父亲科任托斯国王波吕玻斯,母亲墨洛蹈,说起童年时被人们骂作“野种”的愤怒,想起去阿波罗神庙的经历,想起那杀父娶母的可怕的神渝,想起他在路上杀的人……
  俄狄浦斯仍然心存一线生机,因为他的母亲还活着。然而老信使说:“波吕玻斯不是你的生身父亲。”“那么,他为什么把我叫做他的儿子?”俄狄浦斯绝望地叫喊着。这弯腰驼背的老人,正是当年那个救起俄狄浦斯的牧羊人。正是他在喀泰戎山上发现了奄奄一息的俄狄浦斯,那时候,他的小脚都被绳子捆烂了。正是这牧羊人将俄狄浦斯献给波吕玻斯王的。
  现在,是弄个水落石出的时候了。
  俄狄浦斯沉浸在一种病态的激情中。他下令派人去寻找当年那个将他抛弃在荒山上的奴隶,他要弄清自己是谁。可怜的王后,她的阻挡是无用的。她紧闭着嘴唇走开了…

  市民们再次聚会在广场上。
  广场中央是那个老奴隶。他就是把婴儿时代的俄狄浦斯背上喀泰戎山的人,也是先王拉伊俄斯遇害时那个死里逃生的人。他是最后的证人。俄狄浦斯咆哮着逼问,老奴隶终于说出了真相。
  
  “为什么这么残忍?为什么自己的父亲要杀害我?”
  “他害怕不祥的预言。”
  现在终于真相大白了。
  俄狄浦斯哺哺自语:“现在一切都对上了……”
  知道真相的王后吊死在屋顶的横梁上。
  俄狄浦斯又遇到了找到他的少年,在寂静的深夜里,他们穿过荒凉的原野,穿过陌生的城市,这永远的流浪者,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苦难的世纪,终于来到20世纪的广场上:这里有教堂、鸽子和警察。他们来到烟囱林立的工业区,来到一片广漠的田野,这是俄狄浦斯童年的田野……古老的微风,使这片田野有了生命,同一种音乐,同一个主题,这是永恒的悲剧。
  “在《俄狄浦斯》中,我叙述了我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故事……”导演帕索里尼曾经这样说。俄狄浦斯情结”,按弗洛伊德的定义,就是“恋母情结”。俄狄浦斯,命运的儿子,他以巨大的热情追查杀害父王的凶手,最终却发现凶手正是他自己。这是所有故事中最有想像力的故事。我们无法知道帕索里尼有过怎样的预感。1975年11月的一个星期日,他在距罗马24公里的一片荒野里遇害,我们无法知道他的真正的死因,仿佛冥冥之中具有某种东西存在着。这也是命运吗?
 

爱情集会

这是帕索里尼在当时“真实电影”刚刚开始起步阶段“实况采访”理念支持下的一部探讨意大利人爱情与性观念的带有社会学性质的纪录片。影片向意大利各地、各种阶层,各种行业、各种年龄的男女们询问关于爱情和婚姻生活、性生活方面的各种问题,甚至采访孩子们“孩子是怎样生出来的”。长达90分钟的纪录片,展示出导演的宽宏视野和以此展现意大利性风俗的野心。在编辑这些现场采访的同时,帕索里尼还编进著名作家莫拉维<
[6楼] 马甲之死 2006-02-11 10:19:23
惊世骇俗的皮尔.保罗.帕索里尼



生于意大利博罗尼亚的贫民窟,父亲是来自拉文纳的没落贵族,母亲则是农家女,由于家族血缘的复杂关系,皮尔.保罗.帕索里尼一家几乎包有亚平宁半岛所有的族群,而他也认为自己的家庭是典型的意大利家庭。因为父亲的工作关系,他小时候辗转各地。大学时读文学系,在19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如《格伦姆西的遗骸》和《我们这时代的宗教》等,很快就在文坛上以诗人成名。其后写了《生活的青年人》和《激动的生活》等描写罗马贫民生活的小说,是当时相当受人注目的新进作家,他的小说和诗集中较常使用方言,而这却是当时执政的法西斯政权所不容的。

他的小说比较重视视觉和映像,因此受到电影制片人的赏识,一般电影导演纷纷请他写剧本。他第一部电影剧本是马里奥苏狄特导演,索菲亚.罗兰主演的《河孃泪》(La Donna del fiume, 1954),以后相继写了许多名导演导演的一级剧本,也因此与电影界产生了深厚的关系。1961年他导演了第一部片子《寄生虫》(Accattone,1961),承继了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的风格,真实地呈现了罗马的边缘阴暗面,映像构成极为出色,在威尼斯影展上获得了热烈的赞赏。接着又导演了一部描写私娼的电影《Laviamoci il cervello,1962》,较之前作更是成功,在1962年的威尼斯影展中获得意大利电影俱乐部联盟奖,但是因为题材尖锐,风格独立,被保守势力认为是亵渎神明,以至于当局将他逮捕并缺席审判。

1964 年的《马太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1964)以现实主义风格讲述了这个广为流传的圣经故事,虽然手法一如继往的狂放,但这部影片却被认为是最忠于基督精神的宗教影片而获是广泛认可,它也获得威尼斯影展审查员特别奖并获得1967年三项奥斯卡提名。基于自身文学的素养,他的作品也习惯于向古典名著,特别是一些民间故事的寓言取经,比如《十日谈》 (The Decameron, 1970),《坎特伯雷故事》(Canterbury Tales,1971) 等,在这些影片中,他通常采用自然光线,以及非职业演员来演绎作品,虽然片中性爱暴力场面露骨,但由于寓意深远,影像出色,又合乎七十年代的反叛精神,《坎特伯雷故事》(Canterbury Tales,1971)获得了1972年的第二十二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而他最为震惊世人的作品是1974年的《索多玛120天》(Salo),这部寓意反法西斯的影片改编自18世纪备受争议的法国作家萨德的小说,讲述了二战末在纳粹占领的意大利北部某城,四位高官以极其野蛮的方式性虐待和残杀16位男女少年,而这一切还在专门请来的钢琴师的伴奏下进行。影片一经播放可说是令人目瞪口呆,此片在包括意大利的许多国家都被禁映。

影片完成不久,皮尔.保罗.帕索里尼就离奇死亡,据报道是被曾和他有染的同性恋少年杀害,但很多人都认为是由于皮尔.保罗.帕索里尼深受马克思主义及基督教义影响,他的影片也往往带有极强的政治倾向而受到指责,因此包括意大利名导贝托鲁齐在内都认为他是因政治原因而被害的。
[7楼] 马甲之死 2006-02-11 10:27:42
啄豚屋
导演: Pier Paolo Pasolini

主演: Pierre Clementi   Jean-Pierre Leaud

片长: 99分钟

出品时间: 1969



又译作《猪圈》。

帕索里尼的这部政治讽刺作品由两个并行的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食人者在一个中世纪被战争毁灭的乡间流浪,吞噬着弱者。后来他被判以野兽分尸。第二个故事,一个战后德国工业家的儿子Julius打算和农场里的猪们生活在一起,因为他讨厌人类之间的关系。最后猪把他吃了。
[8楼] 马甲之死 2006-02-11 10:35:16
愤怒 (意大利)

导演: Pier Paolo Pasolini

片长: 66分钟

出品时间: 1963

这部电影分为完全独立的两部分。导演分别是左翼的Pier Paolo Pasolini和保守的Giovanni Guareschi。第一部分,也就是Pasolini导演的这部分,是对西方文化罪行的谴责,尤其是对那些非洲殖民地。
[9楼] 马甲之死 2006-02-11 10:41:55
乞丐 (意大利)

导演: Pier Paolo Pasolini

主演: Franco Citti   Silvana Corsini   Franca Pasut

片长: 116分钟

出品时间: 1961


又译作《迷惘的一代》或《寄生虫》。

这是帕索里尼的第一部电影,根据他自己的小说改编,它以现实而冷漠的眼光审视了罗马的穷街陋巷。

电影详细展示了一个无情的皮条客怎样想摆脱暴力犯罪生活,却又无能为力的。Accattone 是贫民窟里的一个无能的皮条客,生存环境使他无法过上正常诚实的生活。他曾经爱上善良的乡下姑娘Stella,试图改变她却没成功。他又找了个工作,希望以此打动自己的情人。然而,不久Accattone就把工作和Stella都放弃了。当他认识到偷盗是自己唯一的出路时,他的悲剧命运就不可避免了......
[10楼] 马甲之死 2006-02-11 11:25:39
马太福音 (意大利 法国)

Il Vangelo Secondo Matteo

耶稣生平
    

导演: Pier Paolo Pasolini

主演: Enrique Irazoque   Margherita Caruso   Susanna Pasolini

片长:135分钟

出品时间:1964

帕索里尼抛弃了那些圣经故事中大量的无关紧要的琐碎细节,而抹上了他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色彩。电影避免了象好莱坞一样把宗教故事拍得充满敬畏感,它使用了非职业演员,选择了近乎纪录片的形式。

耶稣和他的追随者被描述成反对不义的罗马权力集团的有教养的激进分子。除此之外,影片的其余部分都比那些直接使用原始材料的电影更能在精神上忠于原著。典型的帕索里尼风格还体现为撒旦伪装成了一个神父,以及选择了导演自己的母亲出演圣母玛利亚。
[11楼] 马甲之死 2006-02-11 11:28:01
梅代亚 (意大利 法国 西德)

Medea

金羊毛与美女
    

导演: Pier Paolo Pasolini

主演: Maria Callas   Guiseppe Gentili

片长:118分钟

出品时间:1970

又译作《美狄亚》。

根据欧里比德斯的古典名著改编。帕索里尼的Medea讲述了一个女性的故事,她为丈夫所伤害,为了报复杀害了自己的孩子。帕索里尼向人们展现了基督诞生之前人们的性、爱、欲,描写了地中海地区种族及文化的冲突。
[12楼] guest 2009-07-21 01:31:19


[13楼] dangerous 2009-07-21 18:22:18
最喜欢的一位导演
[14楼] guest 2009-07-23 19:00:06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