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英国雕塑’在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展出
发起人:lekker  回复数:1   浏览数:2321   最后更新:2011/01/31 23:18:26 by lekker
[楼主] ebear 2011-01-31 23:14:57

文/ 熊新君

从2007年以来,我一直在动画系开展实验动画教学计划,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为了更好的执行我们的教学计划以及和其他同行的交流,在此有必要把这些教学经验整理成系统的文字。



一. 开展实验动画教学的现实意义



中国动画,从万氏兄弟算起,将近百年的历史了。从中国首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到解放后“中国学派”的形成,再到今天各大院校的动画专业的兴起,我们经历了各时期各种节奏的发展模式。本世纪初,迫于国际动画发展的压力,国家开始大力扶持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从政策出台到如今,据不完全统计,近1000多所院校开设动画专业,10多个动画产业基地的建立(据说国家要花500个亿将要把原首钢地块建设成为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动漫产业基地)。动画似乎一夜之间成为社会文化的重大热点。在急速膨胀的动画发展道路上,出现众多的问题,比喻,耗费大量纳税人的钱,建立无数所谓的动画产业基地,大量动画专项资金只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忽略了人才的培养,结果成了一座“空城”。还有一些院校,在没有一个动画老师的情况下,竟然也敢招收上百人的动画学生,有些院校临时“抓壮丁”,把其他专业的老师抓来重新上岗教动画(有的根本就不进修直接换岗)。另外,还有很多院校把一些原来老上海美影厂和吉林美影厂的老先生以及改革开放后从事动画加工行业的资深动画师大量的请进学院,担任主导课程,更有甚者有的院校国画教授直接招收动画研究生等等。这样急功近利的动画教育发展模式,直接导致两个重要问题的出现:一,是绝大分院校的动画课程设置思想性严重滞后(大多课程设置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欧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三维动画教学技术虽是接轨了,但是艺术创新思维模式未得到开发。)大多课程设置偏向生产加工型的产业动画模式教学,忽视动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的原创性艺术教学。二,是学科建设及动画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匮乏,直接导致一些动画毕业的学生对动画艺术及现代艺术的无知,从而培养出大量的动画产业连中底层的被动的“熟练工”,而缺乏具有艺术创新精神的原创性动画人才。那么,要真正把中国动画长足的发展壮大下去,我们必须解决:一,不要只注重基础设施设备“硬件”建设,而是加强教学师资力量“软件”建设力度,二,是要多多的开设具有原创性动画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原创能力的培养,加强动画的学科建设。

我想,在目前动画教育背景下,开设实验动画教学具有的重大意义。首先,从学生层面来讲,开设实验动画教学,对其进行系统的实验艺术及动画艺术史的教学,使其了解动画不仅仅是“讲故事”,动画不仅仅是二维线条填色、三维模型渲染。而是可以具有更多的艺术创新手段,创作出更加丰富的动画艺术形式,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自由,使他们充分解放出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甚至抛开纸、笔、电脑也可以制作出优秀的动画片。同时可以开拓学生艺术视野,使其真正回到电影、动画、艺术本体语言上来。使动画的学生能真正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具有创新精神的动画人才。其次,从动画教育层面来讲,中央美院作为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动引领动画艺术从千面一律的产业动画上升到艺术动画创作的轨道上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原创性动画艺术人才, 甚至是独立的动画艺术家,也可为一些地方院校培养部分师资力量。从而带动整个动画及动画教育行业,向着更加有利于培养优秀动画人才、有利于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的方向上转变。



二. 实验动画教学的理论基础



谈到动画教学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我们就不得不联系到学院艺术教育;谈到实验动画教学,我们就不得不谈到当代艺术理论及精神。因为,我们的动画教学脱离不了当代艺术教育这个大的背景,实验动画教学本身就是建立在当代艺术(或称“现代艺术”,以下同)价值体系中实验创新精神之上的。著名艺术批评家北大艺术学院朱青生教授在其一本书中提到这样的理论:

当代艺术教育要成为世界一流,必须具备三个标志。

1.以现代艺术为基础理念

2.以新技术、新门类、新媒体为教学主导专业

3.以现代管理制度为组织形式

毫无疑问,我们的动画艺术教学,本身就是从属于当代艺术教育的范畴之内的。我们的动画发展及动画教育要与国际争锋,(我们的动画教育已经具备某种程度上的新技术和新媒体概念)必须要加上以现代艺术理论为基础,这样我们的动画教学才具备了争当一流的基本条件,而这些恰恰正是在我们学院艺术教育阶段中需要完成的。

他继续阐述到:“ 艺术基础教育理念不是传统的艺术、古典艺术史就可以完成的,而必须研究现代艺术。因为现代艺术中包含着传统艺术和古典艺术的一切理念和方法,又有传统、古典艺术所未能触及的部分。这些部分,就是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艺术和人的新的关系,它不仅反映社会的现实,反映着信息的爆炸,而且引发了人的原创性——人的这一基本素质和权利的发挥,也训练着作为一个艺术家对人生、宇宙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批判。因此,现代艺术作为理念基础的教育,严格有效的技术训练相辅相承,打开眼界,提升见识,给受教者自觉和发展个性的机会。艺术哲学就是“换洗脑子”,中国的一般性艺术教育已经给人准备好了太多的技术,手已经准备好,心在何处?现代艺术作为基础教育,就是在为未来的现代人准备心与手的再一次天缘地合!”

因此,我们的实验动画教学的理论体系,就是以现代艺术理论为基础,来研究、拓展动画教学的学科建设,实现当代实验动画教学独立的理论价值体系。



三. 实验动画教学的核心理念



说到实验动画教学,我们并不是要把现有的动画教学模式全盘否定,而是在现有的教学理论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是对现有教学体系的一种延伸和拓展;使我们的动画教学更加的丰富;为培养我们创新性动画艺术人才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格局。

实验动画教学的理念,我总结为一下几个特点:

实验动画教学的核心理念:学院动画的当代艺术化教学。

目的:从单一的产业动画教学上升到独立的动画艺术表达。

强调:一个“中心”,三“创”,六“突破”。

一个中心:始终以“实验创新性”作为执行标准,实验、实验、再实验;创新、创新、再创新。

当代艺术在今天的中国如火如荼,虽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所减缓,但是当代艺术实验性、创新性精神依然存在。拿中央美院雕塑系来说,中央美院雕塑创作之所以有今天的格局,是以隋建国、展望等为代表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实施的观念、装置雕塑实践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这样一批教师在当时中央美院以钱绍武、曹春生等老先生为代表的“苏派”写实雕塑背景下,吸取西方当代艺术的营养,实施教学改革和实践突破;可能今天的中央美院雕塑系,还停留在传统的架上写实雕塑体系上,而没有今天的丰富的雕塑观念和形式出现。还有吕胜中教授他们的实验艺术系就不用说了。

所以我们的动画教学,也应该吸取当代艺术的实验性、创新性的精神成果,着重强调动画创作的“三创”:创新、创意、创造。

另外,我们还强调动画创作从六个突破展开创新精神:从主题精神突破、从剧本结构突破、从画面语言突破、从动画形式突破、从声音效果突破、从展览形式突破。



从主题精神突破。我们的很多成年人,他们潜意识里总觉得动画片就是孩子们的事情,要么就是要求所谓的“寓教于乐”,搞一番枯燥的大道理;要么就是要求滑稽搞笑,他们所认为的好玩。还有,我们有些年轻的同学现在做动画,好像也有个潜意识,就是故意搞的很“玄”(连个片名都要搞一个看不懂的英文或生僻字)。花了很大精力做出来的片子,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要么是很晦涩的自己的个人意识,要么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生活故事。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想表达什么。如果让学生经过实验动画教学实践,他们就会知道,动画片创作可以很“人文”,或者说应该有“人文关怀”。不管你是从“社会现实主义”角度对于社会的批判和反省,还是从“形而上”的角度,对于人类精神文明、宗教、哲学、美学等问题的探索,这些都是在主题精神上对于我们动画创作提供众多的可能性,也是提高我们动画艺术表达的重要途径。其实动画片可以也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成为艺术家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而不是哄小孩的道具。



从剧本结构突破。在很多人看来,做动画就是要讲故事,所以现在我们的动画创作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故事动画片或叙事性动画的老路上,好像做一个动画,一定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才叫动画。即使要做叙事性动画,那么在叙事结构上也应该有很所探索和突破才是。叙事理论在西方20世纪60~80年代就经历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到“形式与结构的新叙事学”的转变(《新叙事学》戴维·赫尔曼/著)。如果上过编剧课的同学也应该都知道,关于好莱坞经典的“三幕结构”式的叙事方式,这个几乎成为今天美式电影横扫全球的制胜法宝。但是我们很多动画的学生对此也一无所知。我们很多学生动画创作依然在“自言其说”讲着没有结构、没有节奏的动画故事。我们也经常讲“剧本”和“故事”不是一回事,是有区别的。剧本可以不是一个叙事性的故事,可以只是一个片子的执行拍摄的描述性文字。换句话说,我们的动画剧本可以从根本上突破叙事性动画片,而出现不同形式的实验性的动画版本。你可以是意识流的,也可以只是视听语言或纯形式上的探讨,同样可以是借鉴经典叙事结构截取一个点来展开。也就是说我们学习那些经典的叙事方式,是用来突破的,而不是用来效仿的。当然,突破的方式应该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个是跟个人的阅历、经验、知识结构密切相关的。这样才会在动画的剧本上出现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而不是单一的故事性动画。



从画面语言突破。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大,动画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视听艺术,还是应该从电影这个大的范畴来探讨。动画的画面语言应该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画面的镜头语言;一个是画面本身的绘画性语言。从画面的镜头语言来说,我们已经有很多经典的电影理论书籍以及相关的电影镜头语言课程的设置,从理论上讲我们的学生基本具备这样的理论基础,知道推拉摇移等镜头的处理及其意义。如果说要在电影镜头语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突破性,可能又得写另外一本书来探讨,在此不加赘述。那么我在此要着重探讨的是第二个方面:画面本身的绘画性语言。当然我们探讨的画面语言也不是从画面的思想性上说,而只是从视觉效果上入手。比喻,我们建国后在著名动画导演特伟先生带领下研创的中国“水墨动画”,它是对于当时国际上单线填色动画的一种突破与创新,最终在国际上确立我们“中国动画学派”。这个是动画借鉴国画语言一个有力的佐证。那么在今天我们很多动画人又研究出电脑水墨动画的生产技术,也算是一种创新。但是今天中国的水墨动画已“烂臭于街”的时候,我们不能老拿水墨动画说事,毕竟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那么在今天,我们怎样在动画画面语言上做出我们的创新,才能对应我们的时代。我们经常说,日本动画风格,美国动画风格,法国动画风格等等。那么在动画画面语言上做出相应的突破,对于我们建立中国动画风格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强调,多借鉴其他学科的艺术语言,从画面形式到画面风格应一一学习和借鉴。如我们的油画、版画、壁画、雕塑等学科都有着完善的学术体系与经验,还有我们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甚至还有舞蹈、宗教艺术,有太多的东西提供我们学习和参照。如果我们二维动画画面(也包括三维动画画面)能像一张油画一样,对背景、人物造型、人物精神世界等严格要求。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动画画面语言也将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我们只有不断的实验,再实验,才能出现更多画面语言形式,才会具有不断的视觉创新精神。



从动画形式突破。提到动画形式,我们都知道,迪斯尼动画比较讲究动作的圆滑、节奏与规律。日本动画虽没有迪斯尼动画的圆滑,但是他们比较讲究动作与镜头的衔接达到效果。法国动画不太注重动作的准确性,而是注重角色动作的自由性和趣味性。其实动画的动作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可以是慢动作式的逐帧式动画,也可以是快节奏机械性动画,还可以是模拟真人的真人式的动画。比喻,我们有很多的动画就模拟皮影的动画模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总之动画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迪斯尼12条动画规律,也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我们可以从动画的形式和内容上做众多的实验和探讨。



从声音效果突破。我们很多的动画创作者往往容易忽略动画的声音效果,所以出现众多的“默片”就不奇怪了。其实动画的声音(包括背景音乐)和电影的声音一样重要。因为音乐相对其他艺术,要纯净的多,它直指人的内心,起到不可替代的情感渲染作用。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动画先驱维京·伊格林就开始探讨声音与动画的关系,后来美国动画导演玛丽·艾伦·布特也对声音动画做了长久的研究,如她的作品《逃逸:托卡塔与赋格曲》,《图形波尔卡》,《色彩狂想曲》等都有很多的探讨。这一时期欧美出现大量声画对位准确眼花缭乱的先锋实验动画及MTV。所以足以见得声音对于动画的重要性。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对于影片的声音和音乐也有众多的学术研究。而我们很多动画创作的声音和音乐还迟迟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很多同学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是找一段音乐来匹配一下完事。其实我对于音乐的理解,有一个音乐家给我的触动较深,就是出生于山东的青年音乐家萨顶顶,她理解的世界万物都是有声音的特质,任何事物都具有独特的声音,对一棵树,一个人都可以用一种声音来诠释。她的音乐直指万物的灵魂。所以我理解的音乐是有生命的。对于动画的声音及音乐,和画面同样具有生命的特质。我们在指导《从一而终》学生毕业作品时,这个同学为了找到对于自己片子的独特声音效果,自己曾从网上下载一个音乐编辑器,自行编辑音乐和音效,而不是应用毫无情感表情的“罐头音效库”的音乐。当然,我们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自己编辑音乐,但是我们应该对于动画的声音效果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才会出现更高质量的动画声音及音乐效果。



从展览形式突破。当年杜尚把《尿便池》直接搬到展厅时,一下改变了所以人对于艺术的感观,几乎惊倒了全世界。他不仅仅是创新了一种展览模式,而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思潮。每年我们都能看到很多影像动画作品的展览,好一些的会专门做一个黑屋作为放映厅,其次的会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最次的一般就是一个电视或电脑显示器在那里循环播放。恰恰是最次的那种我们见的最多,这大大影响了动画作品的观感。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影像艺术家白南准在其作品中就对作品的展览形式做了很多的探索,在其后期的作品中愈发成熟。比喻《电视大提琴》、《亚历山大大帝》、《凝视佛祖》、《成吉思汗的复兴》等等(见图1)。有太多有趣的形式和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所以我们动画的展览形式或者说最终的作品效果,现在实在显得太单一、太枯燥。试想,如果一个片子不是很好的话,形式又不新颖,没有人愿意在站在一个屏幕前把它看完。我们只有在作品的形式上更加丰富我们的作品,才有更多可能吸引和打动观众。简单的说,我们动画作品的创作,也应该把作品的最终形式也作为创作的一部分,去借鉴学习当代艺术里影像、装置、雕塑、甚至是观念作品中一些精华的东西,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的丰富,更加的精彩。只有这样,我们的动画作品才不至于只是一个“平面”的影像作品,我们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作品。从而也大大的拓展了动画作品的最终形式。



综上,我们的动画创作如果能从上述六个方面加以深入和突破,我想我们的动画创作及教学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格局。



四. 实验动画教学推荐阅读书目



《西方现代艺术史》H· H· 阿纳森/著

《论艺术的精神》 康定斯基/著

《杜尚传》(或杜尚访谈录)王端云/著

《西方先锋派电影史论》 华明/著

《光和时间的神话》先锋电影视觉美学 威廉·维斯/著

《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朱青生/著

《非主流动画电影》薛燕平/著

《新叙事学》 戴维·赫尔曼 著

《白南准艺术》


2011年1月25日完稿于朝阳新城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动画系 教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edb2310100nq4t.html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