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百人聚集派出所讨说法 称民警打人(图)
发起人:老武搬运  回复数:1   浏览数:2453   最后更新:2010/07/27 13:29:09 by guest
[楼主] oui 2010-07-27 12:53:15
教学札记(三)结束语:给学生推荐的书

短暂的三周“自由创作”课就课堂教学层面上已经结束了。每个同学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可以去实施的方案。我已经离开了杭州返回北京了。假如,9月份学生展览的进展顺利的话,我会再到杭州,看看方案最终实施的效果。

这次所带的新媒体的学生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他们的确是在“求学”与“扩展自己”。我本来教学的设想是与学生就近交流、直面谈话。因为我深知,要在三周的时间里,叫学生做出怎样惊人的想法,这完全是不现实的。但通过交流与谈话,至少学生可以感受到:有一种思想是可以用来说的,形式的背后有可以用来开发的思想。其实,这三周时间我想做的也就是这样的事情。课程结束之后,我整理了一份学生方案一览表,在这表格前面我写上了一小段“教学目的”,这小段文字是这样的:



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基本清楚当代艺术作品创作的大致思维方式。课程涉及到的内容:1、在“说什么?”(内容)与“如何说?”(形式)之间如何把自己的身心以及思考介入其中;2、追问在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性;3、实验艺术的两个部分(思想实验与形式实验);4、通过理性(工具)说通自己的方式;5、做方案实际上就是在做自己。通过三周时间的讨论与辩难,每位学生基本完成一个可以进入实施阶段的方案。



我自己觉得教学目的基本还是完成了。也许学生在制作作品的时候还会有更为具体的麻烦,他们还会通过邮件或其他方式继续保持我们之间的沟通。也许学生已经觉悟到,我用心良苦的挑剔,其实是有意在规避掉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一度转换”,比如说“学生的作业化倾向”。当然,这些问题在学生的思维中是极其正常的,但我们既然进入了“自由创作”这门课程,我们就要警觉这样的“正常”,因为这样的“正常”无疑会成为我们身心开发的“阻碍”。教学现场中,我实际上也没有正面提出类似要规避的东西,但交流以及对学生方案的评述过程中,我想学生已经感悟到我的用心了。我这样说,是想表达,我们的教学其实是两条线同时在展开着,一是我们的现场——说、交流、辩难;二是我们的心理——感应、移情与猜测。也就是说,一是面上的,二是心理的。有时这心理中不说的部份也许能把我们彼此带向更为遥远的地方。

许多学生要我开一份书单,这里就我读过的一些书,推荐给学生。我读书有两个嗜好,一是反思自己,二是挑书中的毛病。我想推荐的十本(套)书如下:

1、首推Art-Ba-Ba超级资料。

推荐理由:此“书”非书胜于书。

2、邓晓芒的《康德演讲录》。

推荐理由:非常口语地把康德的三个批判做了介绍。

3、玛格丽特·杜拉的《物质生活》。

推荐理由:读王道乾的译文是一种享受。

4、阿多诺的《美学理论》。

推荐理由:我个人觉得是当代艺术最为前沿的理论。

5、《鲁迅全集》。

推荐理由:一个孤独者是如何呐喊的。

6、《艺术史的方法与理论》【美】安·达勒瓦。

推荐理由:当代艺术理论的启蒙教材。

7、易中天的《先秦诸子》。

推荐理由:用最为干练的口语述说中国古代思想的各个流派。

8、王瑞云翻译《杜尚访谈录》

推荐理由:用艺术思维来反映问题的入门读物。

9、陈嘉映的《思远道》

推荐理由:文字的精致是如何逻辑且诗意地贯穿在思想之中的。

10、邱志杰的《自由的有限性》、《重要的是现场》、《给我一个面具》

推荐理由:我们所熟悉的艺术家中的才情之作。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