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瑞兹艺博会:欣欣向荣的艺术家
发起人:嘿乐乐  回复数:2   浏览数:3293   最后更新:2009/10/22 11:54:29 by guest
[楼主] 蘑菇开花 2009-10-20 16:32:00
来源:艺术财经 
图片来源:艺术眼


海外藏家改变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方向
中国藏家准备好了吗?
人物:唐冠科博士(Dr.John Tancock,前波画廊负责人之一, 原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北美和亚洲部资深专家)
赵力(资深艺术市场分析专家)
于天宏(《艺术财经》杂志出版人)
地点:前波画廊(北京)
时间:2009年9月3日
编辑:孙国胜
翻译:王姝





自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多来的全球艺术市场遭到了冲击,拍卖行和画廊的销售都受到影响,那么情况到底坏到了什么程度呢?目前有没有好转的迹象呢?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国际藏家目前怎么看?这些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所以在这期《艺财会客室》有幸邀请了原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北美和亚洲部资深专家唐冠科先生的参与,让他同艺术市场专家赵力以及本刊出版人于天宏一起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纽约切尔西的画廊

金融危机对拍卖业影响重大

赵力:目前纽约的艺术市场情况到底怎么样?我看媒体的报道,近期一些从纽约回来的人说纽约的画廊、拍卖市场都不太好。那么真相是什么?坏到了什么程度?

唐冠科:去年九月份开始,经济危机对艺术市场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艺术市场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出现了问题,其中拍卖行受影响最大。对拍卖行来说,这个时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很多艺术品的价格都空前下降。拍卖行不只在削减员工,还有一些画册和图录都大幅度变薄,以前就很薄的变得更薄,总之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
画廊也有很多关门的,这个倒闭和关门不仅仅是在纽约,在北京,还有其他的亚洲国家,画廊都有关门和倒闭的情况发生。但是大量的画廊还是能够经受得住风暴的冲击和考验的,依然还是有很多机构坚持下来。

美术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也在削减它们的一些展览和活动项目的开支,取消了一些展览或者把一些展览推迟举行。

于天宏:是因为它们的资金来源和赞助下降了。

唐冠科 :对于资金雄厚的画廊,虽然有削减,但是还没有至于到关门倒闭的状态,一些美术馆也还会有一些资金上的支持和赞助。

对于艺术博览会而言,它的数量在前几年来一直在上涨,但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对于举办者来说,运营费用非常昂贵,参展画廊的积极性又不高,所以博览会数量肯定会削减。

唐冠科:我刚说的是国际上的情况,我想知道,对于中国来说目前也是这样吗?

赵力:中国目前在艺术市场内部之间的情况可能不太一致。当代艺术方面和你刚才说的比较类似,市场在很大程度地削减。因为这几年中国当代艺术才刚刚开始有市场,所以地位不太稳固,有很大的波动,受到影响会比较大。

传统艺术品这边,中国收藏市场基础还是不错的。就我们听到的一些消息,包括苏富比和佳士得的一些数据所说,传统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市场情况还可以,是不是跟中国传统艺术的市场情况差不多?

唐冠科:在中国还有欧美其他一些国家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对于经济危机可能有一些过度担心或者说是过度估量。其实对于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日本的画廊和艺博会

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赵力 :你认为艺术市场最艰难的时候是不是已经过去了呢?

唐冠科:差不多,其实最艰难的时候是去年十月份到今年的第一季度这个阶段,那个时候对于画廊来说是最艰难的,因为它们的画廊在很长都关着门,也没有人再给他们打电话联系展览或者买画的事。对于画廊还有一些拍卖行来说,这一时期它们可以来重新定位自己,去经营一些现在价位比较低的艺术品,用低价位艺术品的成交来支撑画廊的日常运营,这样它们才不会倒闭。如果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还不改变他们的运营策略的话,那是不明智的。

于天宏 :在中国大陆,其实也有很多类似您说到的一些现象。在过去五年当代艺术的高速增长过程中,很多东西价格已经起来了,画廊也觉得气氛很好,所以他们也做起来了。但是现在他们在面临冲击,所以需要思考今后要走的路。

赵力:我最近听说日本、韩国的市场有恢复的迹象。最近艾未未在东京的展览挺成功的,听说有些日本的收藏家和画廊很喜欢艾未未的创作,于是也开始购买他的作品。你所知道的亚洲市场是什么样?

唐冠科 :我最近就要去一趟日本。日本的一些画廊和艺术机构的运作方式,不是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式进行的,跟中国非常不一样。有一些画廊非常小,而且不像中国有这么大的画廊聚集区,很多的机构可以聚在一起,它都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

在日本的话,那些日本当代艺术家们生活大多不太如意的,收入不是很好,他们租赁的房子也是很多年都没机会换。而且很多传统日本艺术家一直都还是处在二十年前的一种状态。二十年前你去日本的时候,日本大概一百家画廊,现在几乎没有变,发展得非常的缓慢。

在日本,很多的美术馆在做一些国际的艺术项目,也有很多是关于当代艺术的。他们的项目做得都非常好,所以也非常受到世界瞩目,但是谈到收藏还是非常的少。

于天宏: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日本的艺术市场可能跟亚洲市场(比如中国甚至韩国市场)的不同,不仅仅是来自于这一次的经济危机,而是来自于日本经济整体上在过去二十年始终没有走出它低迷的阴影中,所以导致它的整个艺术市场还像二十年前这样的一个情况?

唐冠科:我还是认为二十年前泡沫经济的破灭对日本的收藏市场影响非常大。现在虽然有少数的收藏家也在买一些当代艺术作品和印象派作品,但是数量非常少。

于天宏:我有一个问题。我知道这五年日本有几个非常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在国际上的价钱越来越贵,也越来越有名,包括村上隆、奈良美智等少数的几个艺术家,但是这点是不是还不能改变日本当代艺术市场的现状,或者这些艺术家的买家是不是主要来自欧洲和美国?

唐冠科:虽然说像村上隆和奈良美智等日本艺术家是国际知名艺术家,但是他们的买家不是来自于日本内部,而是国际上的一些收藏家。日本当代的收藏家还是不能够承担如此高档次的艺术品。他们有一些非常好的美国顶级画廊代理,而不是日本本地的。




美国的画廊博览会

中国当代艺术魅力仍在

赵力:现在我听到一些说法,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在国际艺术品市场里面,大家好像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就是认为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就是一个泡沫,现在尤其变成市场下滑的替罪羔羊;还有一个就是目前的国际市场或者说国际艺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不太关心,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潮流已经过去了。那么你观察到的情况是什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全部都是这样吗?国际顶级的收藏圈对中国当代艺术是怎么看的?

唐冠科:中国当代艺术有很多人投资,还是希望有所获利,被过度投机了。像方力钧还有一些顶级的大牌艺术家6—10人,他们的价格在前几年都在几倍几倍的飙升,很多人在这里面获利。但是目前由于在中国当代艺术上面获利的程度降低了,所以它的吸引力也在下降。而这并不是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度减低了,也不是说中国当代艺术失去魅力了,而是获利的程度和吸引力下降。

目前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这种关注并不只局限于之前价格高涨的油画作品。像宋东在纽约的MOMA美术馆的一个展览非常成功,像艾未未在东京,并不都只是油画,说明世界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度和喜爱度还是一如往常。不是说每一个收藏家都喜欢油画,在纽约大家还是非常喜欢像宋东、洪浩这样非油画艺术家的作品。所以,对于地方上的那些收藏家来说,并不是只喜欢某一个人,而是喜欢一些人的作品。




中东艺术

美国的情况比中国更加复杂

赵力:最近我听说亚洲台湾的购买力增加,好像是目前的一个亮点,台湾的收藏家在收藏日本、韩国艺术家的作品。好像香港、台湾的市场也还不错。比如在目前情况下,苏富比现在不在纽约做亚洲当代的拍卖,而选择只在香港做。你以前在苏富比工作,对国际大型拍卖行来说,它的亚洲战略是怎样的?

唐冠科:台湾现在已经没有非常大的拍卖行了,因为对于藏家来说,拍卖行最好还是集中在一个地方,这样对他们来说更方便。在中国香港和台湾还是有对于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藏家的。

赵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画廊目前的情况,像刚才你说的,国际形势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关口,但是在北京、上海这些画廊,好像市场有点停滞。有个说法是:中国市场可能会最早复苏。那么你是不是也认同这样个看法?

唐冠科:相对于中国,美国的形势更加复杂,像美国的房地产问题,还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巴基斯坦等等很多麻烦。当然每个国家肯定都有麻烦,但是中国的麻烦跟美国的麻烦还是不一样的,没有这么多的负担。所以中国来说,虽然有问题,有困难,但是比美国要好得多。

于天宏:我觉得是这样:虽然从整体经济或者国家状况而言,可能美国的麻烦多一点,但是因为我们谈到的是艺术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基础和资源,包括它的画廊的基础,整个的市场的基础,还有收藏家的基础,整个比中国要雄厚得多,这样中国和美国的艺术市场恢复起来状况是不一样。

唐冠科:我同意这种看法。对于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而言,艺术市场的操作有很长的历史,他们的状态也非常好,有很多机会,对艺术运营也有很多经验。但是中国还是处在一个建设初期的阶段,最重要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现在还有很多的激情。

于天宏:可能不太一样的地方是,美国大量购买艺术品的这些群体,收藏本身是他的一种消费的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它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停止,但是一旦这个灾难过去了,他们生活还会继续,所以他这个习惯是停不下来的。可能对于中国来说,更多的人是基于投资或者是投机,当然也有很少一部分是基于收藏,没有形成一个习惯和生活方式。所以,市场在刚刚恢复之时,可能恢复的状态会更慢一点。但是中国可能会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特点,就是中国经历了很多次股票市场的灾难和经济上的困难,但是中国人的一大特点是对灾难的记忆期比较短,很快会忘记刚刚过去的危机和灾难。因为很多投资浪潮是全民互相影响的一个快速过程,它不像美国,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人会记住危机时悲惨的生活,就像现在很多人对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还会心有余悸,但是中国好像没有这样一个长久灾难记忆的经验,这样中国会很快有热钱流入到市场中来,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

唐冠科:美国很多人都非常有钱。哪怕一个学校的老师,他也可能是一个百万或者千万富翁,所以说大量的人,他们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所以他们对于危机是非常恐惧的,不像中国人这么乐观。

于天宏:我觉得这个可能跟两个国家的人群在财产的态度是不一样有关。因为美国是金融产品非常发达的国家,所以他们的储蓄比例是很少的,他们大量的钱都用于各种金融理财产品投资,所以当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个人财产的损失远远超过中国人的损失,因为中国毕竟金融产品没有那么发达,所以他的损失比较小。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储蓄的比例比投资财产的比例要高很多,所以这种损失不会影响生活,而美国的很多人是直接个人破产,没有任何东西了。金融危机来临前后对于美国民众的生活影响巨大。而中国人可能在生活上的反差并不大,他可能是失去了公司相当大的业务,不再挣钱了,但并不是没有钱花。这可能是一个大的区别。




威尼斯双年展

新兴市场无法长期支撑艺术市场

赵力:2002年以后,美国购买艺术品的人群主要是像金融业或者像房地产这些增长比较快的财富人群,就目前来说,购买艺术品的人群结构有没有发生变化?会不会有新的职业上的变化,身份上的变化?

唐冠科:过去这些年,很多人在房地产或者金融投资这些领域赚了大钱,他们可能是过去几年的全球艺术市场的主要的力量,现在发生变化了,不少人失去了原有的财富。现在艺术市场的买家不光是集中在美国,世界各地都有,像俄国、乌克兰、中东地区的一些其他国家都有,所以对于收藏家的范围来说是扩大了的,并不是单单指的美国这一个地方,地区购买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个就是美国过去几年,主要是对冲基金、投资基金这些领域的资金进入艺术市场,但现在艺术市场不再高速增长,逐渐地这些资金也会撤离出来。

赵力: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来自俄罗斯、中东等新兴市场的购买力,大家觉得不可靠。本来觉得能支撑住这个市场,但是现在感觉不能支撑这个市场了,而且它的购买力实际上不稳定。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的购买力又会在哪呢?

唐冠科:从地理角度来说,收藏买家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像中东和卡塔尔、阿布扎比,它的购买力还是在上升,但是它们持续时间可能也不是非常长久的,像赵力说的,不能够完完全全主导这个收藏市场。

像卡塔尔的美术馆,它们虽然发展非常快,但是它们没有一个长远的系统收藏计划,所以它们不会稳定,都是一些临时的购买决定,还是不能够完全依靠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收藏家。因为对于拍卖行而言,他们有自己固有的客户网络,不是轻易能够跟这些机构达成共识的。

赵力:从苏富比来看,这些稳定的收藏人群现在有没有回来?他们还有没有购买力?这些人会成为现在市场的主要支撑吗?

唐冠科:在过去五年当中,这种老牌的收藏家还是不能够与俄罗斯或者其他的新的财富力量抗衡,因为它们的价格太高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也在停止购买收藏这些艺术品了。
于天宏:是不是在经济繁荣之前,在欧美有一群强大的、一直有长时间持续收藏习惯的重要收藏家群体,他们一直是过去全球市场上主要支撑的一个结构群体。这个群体在经济繁荣的近几年中,被一些拥有新的热钱和快钱的新贵人群所冲击。因为老牌收藏家认为,有一些他们不觉得有这么大价值的艺术品被很多人把价格抬得很高,所以他们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一个边缘的角色,因为他没办法去竞争,或者他认为是和他收藏价值理念相悖的,所以他们在艺术品购买行为中可能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但是,可能经过这段时间,那些热钱、快钱出去以后,他们酒会觉得这个市场接近他们想要的市场状态。我想今后支撑市场的会是两部分人,一是老牌收藏家,二是在过去五到十年,在亚洲包括俄罗斯和中东那些虽然可能曾经出于投资艺术品但是慢慢成熟的少部分人,他们也会逐渐变成那些传统的收藏家群体,比较有系统,比较成熟,比较稳定。这样,一部分新兴市场的少数成熟的收藏家和原来传统市场那些收藏家就会组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艺术市场的主体支撑。





阿布扎比卢浮宫

绘画收藏不再一枝独秀

赵力:对欧美市场来说,到底什么样的当代艺术更有价值?因为今年关于威尼斯双年展批评也很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大家对于当代艺术的价值本身的看法还是没有得到很大的统一。

唐冠科:也许可能也不太会被统一。

赵力:方向在哪里,这是一个问题。另外比如说宋东、艾未未等很多非油画作品受到了关注。看似是油画收藏的方向有所改变,但是在新兴市场或者在中国的收藏体系中很少有这样的收藏家。这样的情况下,换了新品种也未见得有什么样的好的结果。

唐冠科:当代艺术这个概念还是非常宽泛,里面也不乏一些实验性的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作品,存在挺大的可能性的。对中国当代艺术来说,艾未未、宋东这些人作品受到国际藏家喜爱,可能代表新的收藏方向。

于天宏:在中国的很多收藏家在过去这些年,都是习惯于收藏架上绘画,这种改变,会不会对中国的艺术市场的复苏有影响?因为原有的这个群体大多数是习惯于收藏架上绘画,现在这种所谓新的潮流——当然其实这个潮流本身,大家也有异议——现在这种新的方向,会不会使一些人观望或者等待很长时间。在经济危机前,这些收藏群体以收藏架上绘画为主,那么,现在全球对中国当代艺术这种新收藏方向的变化会不会不太适应或者是观望,会不会也就由此影响了艺术市场的恢复?

唐冠科:对于收藏油画来说,其实方式上还有理解上都比装置或者雕塑在理念上更加容易理解。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他们创作油画还是为艺术市场创造,而不是为自己创造的,很多人清楚画什么样的画在市场中好卖。在美国有很多的收藏家不论油画和其他形式的艺术品都会收藏,可能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收藏类别的变化并不是很大的问题。这种全球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这种方向上的变化,肯定会对原有的很多中国收藏家有一定影响,是挺大的一个变化,这种变化,虽然以前已经开始发生,但是现在变得更明显。这就会让他们进一步把收藏速度放下来,因为他们要观望,要学习,要研究,要打听,然后可能会影响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重新复苏的脚步,这也是正常的。举例子来说,也许在过去的时候,比如张晓刚,他的不同的门类,早期、中期以及新近的作品都能很快的就卖出去。那么现在来说,需要的是知道每个艺术家,他每个时期甚至具体到哪件作品是好的、是可以买的,那么这跟以前的市场就不一样了,就更加专业了。

藏家大量售出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处置妥当

赵力:最近尤伦斯夫妇在出售他们的藏品,还听说萨奇等一些大收藏家也准备出售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而且数量挺大。他们售出的这些作品,谁有这个能力来进行买单?整个艺术市场能不能吸纳这样的作品?是不是有好的成交价格?成交结果不好的话,会不会进一步打击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

唐冠科:很多人的收藏历史是不同的,乌里-希克是最早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收藏的人,他现在手上有几千件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对于尤伦斯来说,他们售出作品是为了他们的资金后期的一种运作,基于不同的目的。但是萨奇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是最晚的,他还是比较关注中国年轻艺术家的状况。萨奇主要是一个画商,他会做生意,但是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大概5年前才开始,量也不大,他买作品是很正常的,但是他本身并没有很多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所以对市场影响不会很大。希克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方面在全球都很有名,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出售手中藏品的话,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我还没有听说希克出售他的藏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