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卓越艺术空间诚聘设计师
发起人:joyartone  回复数:1   浏览数:2123   最后更新:2009/04/13 22:51:57 by guest
[楼主] wyp198793 2009-04-12 10:35:01
一日,在路上读书,确切说是在快速列车上,为了打发时间和避开周围极显局促、不得不聚拢在一起的人群的尴尬境地;当我读到一段:“围绕着图像的地位或观看者的任务而展开的那些辩论都不应当成为了适当地推动文化研究者们所依赖的理论因素而使时间停下脚步”的观点时,我深以为然,但也由于这个句子太长,或列车速度太快造成短时间的真空和剧烈的耳鸣,差点喘不过气来,而引发一阵恶心。略一回想,这种“恶心”是由来已久。

这本书是一本暂时填补某些研究领域空白的著作,就书中的某些章节:

“录像日记”

“眼与耳:时间的维度”

“摄影图像与公共空间”

“关于投影”,

又或“图像的消失:《波长》”

“从摄影到电影”

“给简方达的信”

“摄影机、文本、画格”

“录像身体与录像精神”等等等等,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而同样这些由具体经验而来的论调,又极具当下性和针对性;文章都极短,可读性强,和所有的学术文章大不相同,话题举一反三,案例清晰精确;就这样一本从各个角度都看起来没有太多毛病的书,我居然会到恶心的程度,心态值得怀疑。



我的主要知识经验来源途径是:

首先是电影(绝大多数是电视中看电影的经验,藏品涉及胶片、VHS、VCD和DVD等近3万部),视觉第一

其次是书(文学历史建筑音乐戏剧哲学等)或艺术画册(及杂志)近1万本,文本第二

再有是其他媒介,唱盘光碟卡带和CD-ROM等多载体,跨媒体第三

其中涵盖的种类不可谓不丰富,数量同样惊人;

比如每月有看掉至少20部电影或50部电影的片段,每月看掉至少20本书或60本书的片段的一般习惯,直到看到喜欢的电影越来越少,和看到喜欢的书越来越少时,知识就累积产生,即使是垃圾知识;还有一次,陆续看到倪海峰的“投影书”,或李宏辉的“AAA书籍计划”,或刘韡的“陨石书”时,恶心感都油然而生;依此推理,另有诡异经验、其实不幸例子也包括香港那位值得钦佩的去世的青文书店老板,整理书库时被书掩埋,数日才被发现。

由此结论是,书(知识)是恶心的一种根源。



电影会制造恶心感吗?极少。电影极容易造成一种自然的“浸入感”。具备的一种自大的、需要铺张的和强调周围具体环境的因素下;即使是所谓的日本地下影带或帕索里尼的某些电影作品、德国的某些恋尸电影,使人看到的都是文化中的一部分,一种象征物或礼仪符号的投射;

最近,我开始重新享受看起来很老的“电影”; 比如贾曼的死亡之书《蓝》,戈达尔的《电影史事》或法斯宾德的马拉松《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索科洛夫的一些早期纪录长片;包括本文开始处使我恶心的那本著名的书中,大量提到的约翰·范德·库肯Johan van der Keuken的一些录像和纪录片作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