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艺术家这个职业,老艺术家永远不会死
发起人:弥撒  回复数:0   浏览数:2311   最后更新:2009/02/16 11:41:57 by 弥撒
[楼主] ZHOUBIN 2009-02-16 11:41:57
QQ访谈
时间:2009年2月6日
访问:倪昆
被访:周斌


倪昆:我们先从上次三峡计划开始吧。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计划的构思的,

周斌:2007年的元月

倪昆:之所以有做这个计划的冲动,有具体的原因么?

周斌:三峡的是个被谈的泛滥的话题,我2000年前后曾动过念头去拍个片子,摄象机也买好了,准备春节动身,最后被家人拦阻,原因是许多关注的记者被打。后来就一直没去,那时为养女儿需要打工上班,平时也没时间。07年我在新加坡参加一个行为艺术活动,认识了ANA艺术基金会的人,他们后来给我一个基金申请表,勾起了我这个念头。

倪昆:恩。我想问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行为艺术结构形态的。我知道,这几年有不少行为艺术节这样的活动,通常都是一群行为艺术家大家在一起,集中创作实施作品,类似Workshop。三峡计划,有点差异,你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周斌:把艺术家投放到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环境中,去感受和创作,和那个现实中的人和情景发生关系。而不是一个预设好的具体作品拿去实施。每个人的状态都处于积极的感受、思考和创作的状态。

倪昆:那具体在实施过程中,你的体会如何呢

周斌:整个的创作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选择了万县、巫山,每个地方停留5天,前些天大家各自去瞎转,也找当地人给大家讲当地的变化、听民歌,后些天陆续的有艺术家开始告诉我他啥时在哪儿要做作品了,我们就安排好时间大家去看。

倪昆:也就是说艺术家每人在每地都做了作品

周斌:我不要求艺术家必须做作品,他要没感觉就不做。现实情况是不但艺术家在每个地方都做了作品,而且很多人不止一个两个。连我们的摄影师、摄像师、翻译都做了行为作品。

倪昆:计划实施已经有段时间了,回头看,你觉得有何可以延续下的东西,不管是关于项目组织的,还是对于个体创作的,想听下你的体验

周斌:组织上可以做的更好,虽然我出面组织了不少活动,但都是客串,现在那些策展人不干这不打粮食的事。我们得到了可贵的经验,到现实生活中去,到问题中去,感受、体验、表达。

倪昆:可以这样说么,这是不是代表着你对于行为艺术这个媒介在理解上的一些转变。

周斌:在对行为语言进行思考的同时,我强调的是有感而发,我不肯定行为一定是怎样做的。

倪昆:现在我想直接谈下你的艺术实践。就我对你的了解,你在行为艺术的探索上,有几个阶段性的状态,90年代你的行为创作的本真状态;2000年左右,建立了你个人对于行为作品创作方法论的时期;还有就是近一两年,你的转变,按照我的看法,就是多元方向的实践,有进行行为创作的组织工作的,有反思行为作品表达内核的,还有个人在创作关注点的内心化,,你怎么看自己的这些转变的?在我看来,这些代表了你对于行为创作这个媒介在不同阶段的理解。

周斌:哈,我对自己的工作梳理的都没有这样清楚。可能做为一个实践者,我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包括对表达的主题选择和行为艺术语言的选择。
从创作开始阶段的认识和学习者到经过多年大量的创作实践和阅读后的熟练工,自然就开始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行为还可以怎样做?这集中在对行为艺术语言的思考上。
目前我进入了一段混乱和迷茫的阶段,我不满意自己之前的工作水准和方向,但又一时没找到新的方向,除了用一种不同于过去的方式把前期的方式搅乱,就只有思考和等待。
作为有创造和表达欲望的实践者,有时也不能想得太清楚,要相信自己的积累和直觉,然后勇于去实践。

倪昆:是的,这点很重要。上次的文献展上,你现场实施的作品,是我看到的,我个人觉得你最棒的作品之一。我先想谈下对于这个作品的看法。

周斌:洗耳恭听

倪昆:首先,它非常的单纯,这种单纯不是强迫性的,它一直处在艺术家和观看者横向交流的状态,是诗意的,也是审美的。这里头有一种气场,看得出艺术家对于作品控制得非常好。另外,就作品的表达内核说来,它有一个主体的跨越,就是抛弃了很多行为作品惯常选择的政治性表达(在我看来,很多这样的作品,还缺少表达的审美和技巧),我觉得这个作品是一个跨越,艺术家从直接的话语表达进入了个体的精神表达,我很喜欢。它应该就是你创作上的分水岭。

周斌:你提到了几个词:单纯、交流、诗意。这是我那个阶段思考的几个点,另外还有意义的模糊化。在阅读了大量了现场作品后,我很抵触那种主题宏大,语言粗糙的作品,许多的作品复杂而庞杂,就为了去说明一个话题,而这个话题在我看来根本没有必要用行为去折腾,说出来就都明白。作品过程是一种描述的状态,语言又无吸引人之处,就象坏人一出场就被认出侦探片。文献展上的这件作品是2005年在日本做的一个作品的改进版,思考的方向正如你所说的几个点。我个人认为能充分体现我此类思考的作品是《逐日》。但文献展上的作品有了与现场观众的互动。

倪昆:创作必须有技术含量,这个是本质的。但是行为作品确实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它天生就是“反叛”的,“直接的”,这也是它一直被大众诟病及误解的一个原因。

周斌:关于技术含量,我的体会是行为越做越感到难做。行为的技术含量体现在行为的整体过程和全部细节中,场地的选择、材料的选择、现场环境的控制、服装、身体细节的速度、强弱、冷热、互动的时机与节奏等等等等。而且许多技术是只能通过实践去体会与掌握,无法言传。如同三岁孩子就会画画,但要成为有水准的创作者,难!
而作为一个行为艺术家,在现实环境中还需对自己的工作拥有基于理性认识上的强大的自信心和对自己工作的热爱。

倪昆:看来你现在已经整理出自己对于行为的理解了,这很重要。

周斌:有些认识,但不系统。

倪昆:请谈下你09年的计划吧

周斌:除了预定好的操办6月份的中日行为艺术交流和10月份的第2届UP-ON向上现场艺术节,我自己的作品计划就是3月份的六人现场,是三个行为艺术家和三个实验音乐人的90分钟的合作现场,我期望很大,希望有些新的东西整出来。今年的主要状态是思考和等待,放慢创作的节奏,为此也推掉了几个艺术节的邀请。另外,对今年做一个个展有些兴趣,也同样是为了有助于梳理前期的工作。

倪昆:恩,非常的清晰

周斌:到这个年龄了,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作什麽?为什麽要做?是不是一生的工作?这是首先要确定的,至于其他,爱谁谁了。

倪昆:我想,这对于所有创作者说来,都是应该追问的一个问题。那等3月的计划完成后,我们再进行新的交谈啊

周斌:好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