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雷 | 流动性的经济学:水利技术与陆地中心主义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995   最后更新:2021/09/15 14:16:40 by 毛边本
[楼主] 开平方根 2021-09-15 14:16:40

来源:NOWNESS现在


他用艺术告别

我们消失的身体和文明


从工作室出发,艺术家刘韡开车带我们兜了一圈。车经过种着玉米的零星田地,也经过门脸简陋的小饭馆。葱绿的树木和密集的蝉鸣,似乎正挥霍着北京夏天最后的光阴。


疫情持续的这两年,这位艺术家的工作并未停歇,反而接连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和伦敦白立方柏蒙西空间举办了两场个展。多年来,刘韡一直以作品抽象著称,他对于作品的阐释亦谈不上轻松易懂。我们尝试与他在车上对话——这显然是他最为放松的时刻,并尝试将这一本艰涩的刘韡词典用相对直白的方式翻译出来。

01.身体的消失


如果将从家到工作室的过程看作“上班”,艺术家刘韡的上班之路,大致可以描绘为一段地理距离28公里、时间长度约40分钟的路程。

刘韡说,这段路程对于自己来说十分重要。不仅因为这是一段自由的、独自思考的时间,更因为从城市经过城中村来到郊区的工作室,一路上经过混杂的、泥沙俱下的现实,是每天与现实场景最直白的接触。无论是横冲直撞的摩托车、还是开着三轮拉着西瓜脸上写满疲惫的打工人,这些所见所闻都激发着艺术家对于现实的想象和思考。

现实不断发生着变化。城中村越来越少,街道越来越宽,公园和绿地代替了弯曲泥泞的街道。“一个被设计后的、像Windows开机界面那种漂亮的公园或者绿地,”刘韡亲眼见证着现实的变化,“现实越来越平滑、越来越被规划、被控制。”

除了景观上的变化,更多的变化在生活的底层逻辑。数码科技的出现和盛行代替了物理的接触,人们不再逛街,生活用品的补充则来自手机上的一个个APP。人与人之间不再产生物质层面的接触,所有的工作和体验从现实世界转移至屏幕之上。“当视觉变成数字化的时候,我们身体的感知就没有了。身体的丧失,会导致情感没有了,爱情没有了。”而对于刘韡而言,现实的改变、身体感知的消退则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现实被改变了,所有的作品也都会被改变。”

02.散场


2020年的疫情让世界的图景彻底改变,似乎也加剧了身体的消失。屏幕代替了现实世界,成为承载一切的平台。2020年11月,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的个展中,刘韡将“散场/OVER”作为展览的标题。

“刘韡:散场/OVER”展览海报


在艺术家的解释中,“散场”是对物质世界的告别。“我从来不认为文明是一定的,文明都是在我们不断斗争产生的,我们也只能产生今天这样的文明。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这个文明快结束了,来源于我们身体的消失。

而“OVER ”是一句话说完的停顿或中断。“一个停顿对艺术来说是一种美感。就像跳舞重要的不是每个动作,而是停顿的那一刻。”在展览“散场/OVER”的终结处的墙上写着一行字——“此刻一切静止,如雕塑般”,“OVER”同时也指向刘韡一直在做的一个中断的工作,向前可以追溯到他在2011年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三部曲:刘韡个展”,还有2015年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展览“颜色”。在之前的创作中,材料本身所代表的大部分具体社会信息被刘韡选择性消除,同时消失的还有材料上可辨认的形式痕迹。以清除材料和现实的固有关联作为起点,刘韡赋予它们新的功能性与意义。

上图《暗物质》,刘韡,装置,木板、铁、钢板、黑色涂料| 1022.2×1109.9×1010.6cm,每边长650cm,2020,龙美术馆,摄影:夏木。

下图《暗物质》,刘韡,装置,铁、钢|5.05×5.05m、3.5×3m、直径约6m,2016,南京四方美术馆。


“散场/OVER”的开场是一件被命名为“暗物质”的巨大黑色立方体。2016年,《暗物质》曾经出现在南京四方美术馆背后的山林里,三个绿色的支架支撑起方形和圆形的黑色装置,模拟着商业社会中巨大广告的极端显示性。2020年,当出现在龙美术馆(西岸馆)的空间中,如同对于展览的打开方式与序言,刘韡用木板、铁、钢板和黑色涂料根据龙美术馆的空间环境全新制作了一个更为庞大、更具立体感和压迫性的“暗物质”。

在刘韡看来,龙美术馆(西岸馆)的空间和结构为展览带来了相互次序, 除了《暗物质》和同名作品《散场/OVER》,他还创作了大型装置《1098.1吨沙漠》,玻璃聚拢沙粒,沙粒构成建筑,与龙美术馆本身的建筑呼应,更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发生联系——“就像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病理切片”。展览的其他作品,雕塑《王国》和《星象》,以及《散场/OVER》中散落的具象雕塑则来自不同系统的文化遗产,援引了文学、哲学以及艺术史的复杂视觉参照,构建了一个混杂了过去和未来的感知系统。

“刘韡:散场/OVER”展厅现场,图为作品《散场/OVER》,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

03.裸体


刘韡认为,在“散场/OVER”中,他更多在表达一种宣言和态度。“寻找身体的可能性,我觉得是我们所有人所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一种抵抗,也是一种解放,抵抗的是看不见的、越来越强大的数据和不断捕捉我们身体的算法。”

而在今年夏天于白立方伦敦柏蒙西空间举行的个展“裸体”(Nudità)中,刘韡以更具体的思考表达了对当下现实的感受,“讨论我们应该从哪个层面来思考艺术、思考社会”。

刘韡个展:“裸体”(Nudità)展览现场,White Cube Bermondsey 白立方伦敦柏蒙西空间。


“裸体”这一标题来自吉奥乔·阿甘本 (Giorgio Agamben) 的同名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这位意大利哲学家从基督教中裸体和衣服的关系出发,讨论了人的存在模式。

“裸体是人有所意识的东西,而衣服的缺席是未被意识到的东西。所以,只有在原罪之后,当人的存在发生了改变时,裸体才会被注意到,”阿甘本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换言之,必须有一种形而上学的转变来影响人的存在模式,而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的改变而已。”

刘韡将阿甘本“裸体”理论的意义视为一种转变的时刻,意味着感知和存在方式的转变,在他看来,“‘裸体’这个名字是一个关于人类事实的问题,是展览的一个背景,“在这样的场域中,能够构成人与人之间思想的振荡或是激情,而不是只是根据我们的统计学或者是实用的东西来进行我们的生活。”

04.寓言


疫情从2020年延续到2021年,人类似乎适应了新的生活和存在方式。刘韡对正在消失的身体的关注也从“散场/OVER”延续到“裸体”。相同的是,“它们都脱离了我们对艺术关于非常细微的,比如说关于个体,具体的个体或者更具体事物的描述和表达。”

“面对我们今天的世界,尤其在疫情来的时候,它好像加速了我们身体的消失。疫情使我们割裂、分离,在疫情中我们要戴着口罩,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各个政府下达的临时行政命令超越了所有的法律,更把世界割裂开来。”

作品《寓言》呈现的,似乎正是疫情时的城市景象,街道上没有人,呈现出了城市本身的面貌。空荡的街道、公共广场、空旷的建筑和独自伫立的雕塑……这些城市中的人造场景因人的退去而被抽空,呈现出它本有的抽象形态,只有随之降临其上的动物才赋予了它现实意义。“《寓言》,不是一个理想中的城市,而是此刻的现实。它是带出你身体内部的‘寓言’,而不是指向某一个已经设定好的,一个‘寓言’、一个故事。而这也是关于你知识的一个寓言,你对于这个东西的想象、那些超出现实的逻辑,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解放。”

Allegory《寓言》, 2021,Detail 局部

© Liu Wei

05.四重奏式空间


“裸体”中,《猜想》-《先锋》-《寓言》-《维》形成了四个并置的空间,同时发生,彼此裹挟,互相作用,把一条从古至今的时间线拉扯到一个平面,“像本雅明说的像星宿一样同时展现”。

雕塑作品《猜想》,卵形、菱形和狮子的部分形体被放置于一个空心结构之中。对于艺术家来说,在展览“裸体”所讨论的内容时间线中,《猜想》是一切的开端。《猜想》想探讨的是一个关于虚构与现实的问题,人们怎么建立自己对于文化的认知?

Speculation《猜想》, 2021,Aluminium, car paint, resin, fibreglass and stainless steel 铝、汽车漆、树脂、玻璃纤维与不锈钢,272 x 271 x 248 cm | 107 1/16 x 106 11/16 x 97 5/8 in.

© Liu Wei. Photo © 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先锋》借鉴了早期现代主义视觉形式,指向的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激进时代,将历史的那一刻与今天相联。“它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对那个时代艺术的描述。”

Vanguard《先锋》, 2021,Aluminium and car paint 铝与汽车漆,275 x 320.5 x 302 cm | 108 1/4 x 126 3/16 x 118 7/8 in.

© Liu Wei. Photo © 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寓言》展现的是当下,也是一种停顿和回望,但是它“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停顿,而是一个流动中的停顿”, “这是我想和观众、现场发生关系的一个机制和方式,提出一个我认为有意思的情况、景观、物体,这时候人是不存在的,但我想的通过这种状态,去带动你身体内部的感官。”

Allegory《寓言》, 2021,Detail 局部,Fibreglass and car paint 玻璃纤维与汽车漆,Dimensions variable 尺寸可变

© Liu Wei. Photo © 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作为刘韡近年来“微观世界”系列创作的一部分,《维》由铝板和亮黄色汽车漆组成的曲线,在形态上引向了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们》的浪漫主义想象 ,同时又像是用精准细微仪器感知到的某种有机生命器官。“《维》指向了未来,同时又如同一条线,将所有东西切成很多层面。”对于刘韡来说,这如同一种“解放”,而“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解放,艺术本身承载解放的作用。”

Dimension《维》,2021Aluminium and car paint 铝与汽车漆,250.1 x 801 x 231.7 c*****8 7/16 x 315 3/8 x 91 1/4 in.

© Liu Wei. Photo © 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06.美感与抵抗


四个异质化的场域同时呈现, 向所有人提出问题:“在技术不断发展的时候,我们如何抵御技术对自身的剥夺?在当下的世界,作为‘身体’的共同生活,将会有怎样的可能?

作为提问者,刘韡自己并没有得出答案。“我无法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这个展览想把我们带到当下来思考关于未来、关于过去、关于所有的东西。因为艺术很大的一方面在于一种抵抗,抵抗的是什么?抵抗我们本身所持有的东西。

刘韡经常在创作中谈到“美感”,对于他来说,艺术是无用的,而这恰恰是艺术的“美感”所在。“美感并不是说我们视觉上看到的,我们看到的东西是美的。我的美感是一种思考和判断。”而对他来说,“艺术本身是一种对抗,这种对抗脱离了效益,是一种人类独有的自由意志,这就是一种美感”。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