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 | 另一种艺术界(一):艺术是天然排斥大众的吗?
发起人:脑回路  回复数:2   浏览数:1071   最后更新:2021/02/18 13:30:37 by 脑回路
[楼主] 毛边本 2021-02-18 13:25:22

来源:ArtReview Asia


写一幅画意味着什么?——评马克斯·波特《弗朗西斯·培根之死》

文/Ben Eastham


写一幅画意味着什么?马克斯·波特 (Max Porter)的《弗朗西斯·培根之死》(The Death of Francis Bacon)通过描述一间医院病房里的八个场景,展现了培根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书里的每个短章节均以一幅油画或是引言性的“素描”(sketch)作为开篇。这些章节的标题暗示了此书不是一本传统的培根传记,而是一次试图用语言模拟图像效果的练习。每个场景的基本构图相同:被“钉”在病床上的濒死艺术家,身穿制服的护士梅赛德斯修女(“下巴好似黏在脸上的饺子,脸颊像排骨”),和一把供不同来访者与艺术家谈话时坐着的椅子。

马克斯·波特 著,《弗朗西斯·培根之死》,2021年出版,80页

图片致谢费伯·费伯出版社


这些练习致敬了它们所描述的主题,有着表现主义和即兴的风格。马克斯将培根画作中的涂抹技巧、去语境化符号和令人窒息的浅层画境(“框架可以是床,洞可以是窗口,肉体可以是平面的”)移植到文本的小片段中,这些片段可见头韵、词间韵和碎片化的排版设计。病房的样子是通过卧病在床的培根的意识以及他与来访者的谈话构筑起来的,在培根逼真的幻觉和零散的记忆中呈现。书中指出,这是艺术家(或作家)将他累积的种种念头和相关的发散联想转化为超越念想的作品的过程。


小说每一章均以培根对来访者说“请坐”为开始,以修女坚称培根应该休息了作为结束。一切就在这个盒子般的病房中上演。修女为培根诵读一位殉难的英国国王的故事;培根在**的作用下产生幻觉;培根着迷于残缺的墨索里尼的影像。这些材料被一种来源不明的叙事声音串连在一起,迫使读者去区分这些材料哪些来自艺术家的狂热记忆,哪些是由病房里"此刻"的直接呈现。小说构图所依据的兴许是培根混乱的苏荷区工作室——都柏林的休雷恩市立美术馆(City Gallery The Hugh Lane)在培根去世后对该工作室进行了近乎掘墓式的重建(ghoulish reconstruction)——以及培根置身于多重图像,站在画架前将色情内容、自身的落魄处境和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融入到他极其优美的绘画中的形象。“我无法抗拒邪恶的表层结合,无法抗拒各种各样的引用……你知道我的意思,我就是这样让图画发挥作用的。”


小说叙事也以同样的方式展开。在书中,波特也是一位前来拜会培根的访客,他向培根解释了他正在写的这本书:它“试图对艺术史避而不谈,让画作自己说话”。唯有对培根的生平有所了解,阅读这本书才有一定的意义。在此前提下,尝试让画作自己说话本来就已很不寻常,更不用说波特还用有趣的韵律和雨点般的节奏赋予了培根发言权,使人最先想起他此前出版的那些小说中——尤其是2015年出版的《乌鸦在轻如羽毛的悲伤中》(Crow in Grief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这是波特写给另一位“过气”偶像特德·休斯(Ted Hughes)的爱慕之书——神神叨叨的骗子,而非画家本人挖苦式的回忆片段。不过波特还是尽可能还原了培根的语言(“噢,去你的瘾君子”)。

弗朗西斯·培根在都柏林休雷恩市立美术馆的画室
摄影:Antomoro


书中流露出波特对艺术史的态度,表明了“让画作自己说话”这一文化保守主义的号召是作者本人在自娱自乐抑或自嘲。他让读者知晓培根对毕加索的迷恋,但他既没有对画作进行巨细无遗的解读,也没着力于学术探究,而是另有目的。我的猜想是,这些暗示揭露的更多是作者而非培根的想法。书中不可避免地提到了委拉斯开兹(Velázquez),而我就此想到的不是被培根用画笔毁坏的教皇形象或他的皇室成员肖像系列,而是《侍女》(Las Meninas,1656)这幅画,以及画中复杂的人物视角和透视。此处,波特带着他的练习本与读者一同闯入画面现场;所以,究竟谁是肖像主?而又是谁在作画?

从这个角度来看,波特虽然未能说服我们他捕捉到了培根的声音,但却谈不上失败。《弗朗西斯·培根之死》与其说是在复述一位经典画家的想法,不如说是在探索为意识赋形的方式,从广义上而言,也是在探索的意识为生命赋形的方式。艺术的原材料,即我们个人的创伤,有些是私人的;有些则像培根的画作或爱丽丝·科尔特兰内(Alice Coltrane)的音乐作品,是公开的。梅赛德斯修女作为培根的告解者和拷问者,有一次为培根阅读了约翰·伯杰(John Berger)对他的评价。伯杰认为培根更像是 "出色的舞台管理者,而非原创艺术家",因为培根在画作中展现的是 "密集的、不顾一切的私人感情"。这让培根备受折磨。


波特用此书表露了不同于伯杰的态度。波特认为赋予私密痛苦以形式,就是在创造一个可以分享的空间。通过走进这个空间,通过深入逝世的艺术家的作品和思想,波特提出,即使是最私密的苦难也能经由艺术被他人感受到。换句话说,苦难得到了救赎。而培根是否会同意波特的这种看法就是另一码事了。


马克斯·波特(Max Porter)的小说《弗朗西斯·培根之死》(The Death of Francis Bacon)由费伯·费伯出版社(Faber & Faber)于2021年出版。


翻译/boho | 李婉莹
编校/任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