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ssandro Facente:走向更独立的美学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154   最后更新:2021/01/22 13:19:30 by 毛边本
[楼主] colin2010 2021-01-22 13:19:30

来源:ArtReview Asia  文:Martin Herbert


几天前,当我企图回避新闻界的两大“恶势力”和各种预测2021年艺术界形势的文章时,我突然想起自己还没有想好什么新年决心。我对新年决心的反应一般是:管它呢,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年底。但那天,网上的各种清单文章和头条标题让我毅然合上了笔记本电脑。不行,我得积极地迎接新的一年。我脑海中浮现出若干年前和某位艺术家的对话,当时我们正在他的工作室里聊艺博会(天知道在未来的几个月中,这类饱受诟病的活动会不会重现江湖)。“会吐槽艺博会的人正是会参加艺博会的人,”那位五十多岁的艺术家说,“我就不会。我只去艺术家组织的空间。” 后来,我跟他在工场当代艺术中心(KW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的会场再次相遇,于是我善意地提醒他是否记得上次说的话。“这个机构是艺术家建的!”他为自己辩护道。我向他亮出了黄牌。不过,他之前的主张和其中想要自我改善的意愿,无论对错,都对现在的我影响深远。的确,艺术界中的人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自我重复——礼貌一点儿的话,叫作“专注于探索某个特定的领域”。

图源:imgur


可能你到了一定的岁数以后就会发现自己仿佛开了自动导航模式,在熟悉的画廊间徘徊,而避开任何在近三年——或近二十年——新开放的画廊。或者你会发现,一些到了一定年龄的艺术家(比如说45岁以上),特别是那些很早以前就建立了自己的美学领域并一直执着于在疆土花样翻新的艺术家,不会参观任何展览(除非是朋友的展览或者不得不看的伦勃朗大展)。他们觉得参观年轻艺术家的展览不会有任何收益,只会偶尔让自己感受到被淘汰的焦虑。你还会发现,有的展览开幕基本只有50岁以上的人参加,而有的展览开幕则基本只有25岁以下的人参加(或许你也不怎么看展览了)。你带着防卫意识安慰自己:你最能欣赏的艺术当然是同代人的艺术,或者努力一下的话你也可以看懂前几辈人的艺术,而那些小年轻仅仅是在挪用你根本没空去了解的大众文化,或效仿他们的前辈。这种想法是个极容易落入的陷阱,毕竟人脑有识别图案的习惯:我们总是在看到创新前先看到相似之处。举例说,几个月前,我(没错,我)在柏林威丁区的展览间游走时 — 那里的画廊几乎都是新生儿——就不禁会暗中叨叨:“后极简主义……抄袭Cady Noland……典型的80年代艺术……怎么又是后极简主义…….” 这里有任何新的东西吗,我想。我当时可是在威丁区啊!(来这里看展是别人的馊主意。)

以上所述基本是一种熵变。我想,无论你在艺术界的角色或地位如何,有提防或战胜这种惯性思维的决心总是一件好事。不过话说回来,代沟也可以成为动力,它让我们意识到每一代艺术家在上一代的眼中都是笨拙而肤浅的。对那些双鬓开始变灰的艺术守门人们来说,意识到这点可不简单,毕竟当代艺术总是喜欢找“过去”的茬,将其作为跳板。不过这并不代表——用Leonard Cohen的话来说——这些艺术就是垃圾(好吧,其中有些的确是垃圾)。况且一直走访同几间画廊,看那些精挑细选出来的作品,总是没有观察一个艺术家步步攀升来的有趣——从偏僻区域的狭小空间发展到双年展之类的。这还是一种练习呢。前一阵,我在去一个公园的路上注意到了一家小画廊,它在白湖,离我家还不远。我经过它时的第一想法无疑仰仗着自己的世界观:它来自白湖;它肯定是垃圾。结果我惊讶地发现这个画廊是只有预约才能访问的,而且还出现在了一些“柏林必看新兴画廊”的网红榜单上。如果你透过窗户窥视昏暗房间中看似乱糟糟的绘画,自然很难看出个究竟。不过对一些观众来说,即使在敞亮的画廊里也很难评估作品的好坏。艺术是一门进化中的语言:不小心的话,你可能忘得比学得快。

同时关注到艺术界的所有层级可能是种西西弗斯式的徒劳,也必然耗费大量的时间。我妻子跟我提过一位教了很多年书的高龄法国艺术家,聊起他学生的作品时,他告诉她:“从某一刻开始你会发现自己压根看不懂了。” 不过这一刻发生在什么时候,某种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你的。看看Calvin Tomkins,他在94岁高龄时仍然在评论当代艺术。当然,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新年的时候(或别的时候)好好照照镜子,并下定决心:与其屈服于惰性,还不如和“当代”划清界限,主动选择活在某个时代。那么,从今往后,你可能就会以艺术史学家或体制策展人的身份自居,或变得像Netflix节目《眼镜蛇》里的那个家伙,开着庞蒂克火鸟,听着80年代的长发金属(其实这也不赖)。如果不这样做,或暂时不打算这样做的话,那就要靠责任感来贯彻自己的决心了。所以说,拥有一个评论专栏可是帮了不少忙——我不用跟自己喃喃自语了,因为可以在这里表示我的决心:今年,我要探索艺术界的外围,而不是艺博会!我可以荣幸地向你们报告,2021年已经过去了一周,我目前没有参加任何艺博会,也没有错过柏林独立空间的任何展览。你可能会指出,其实因为疫情封城压根就没有任何活动——拜托, 你又何必跟我过不去呢。


翻译/吴楷文

编校/任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