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轩关闭旧金山空间,接手洛杉矶前马奇亚诺博物馆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021   最后更新:2021/01/12 09:33:08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宁静海 2021-01-12 09:33:08

来源:雅昌艺术网


2021年1月11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布讣告:艺术家、石节子美术馆馆长、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靳勒于2021年1月11日不幸逝世,终年56岁。

讣告称,将于2021年1月13日上午10时30分在兰州华林山殡仪馆怀恩厅举行追思会。

靳勒,艺术家,石节子美术馆馆长。靳勒出生于甘肃,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近些年来,诸多长期的当代艺术项目,从北上广等大城市开始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向乡镇转移的现象,是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闹生活,希望开始恢复新的农业生活方式相呼应的“逆城市化”现象,而石节子美术馆是一个典型案例。

关于靳勒与石节子美术馆,在此刊发雅昌2016年对话靳勒村长的一篇旧文,以表纪念:

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叶堡乡石节子村土生土长的艺术家靳勒,是80年代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从2007年召集石节子村4名农民去德国参与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始,在2009年正式创建了石节子美术馆,他想用艺术改变乡村,一晃已经多年。这个村子有十三户人,也就是十三个分馆。他被村民看作是能人,被村民选为荣誉村长。在靳勒看来“改造农村,不仅仅是扶贫”。在靳勒的努力下,艺术到底有多大的作用?给村民们带来了什么?这些年的实践和最初的想法发生了什么变化?雅昌艺术网对话靳勒。

被采访者:艺术家、石节子村村长 靳勒

采访者:裴刚

让艺术与村庄发生关系

雅昌艺术网:在您看来能够形成艺术对乡村关注的社会背景条件是怎样的?

靳勒:这么多年,政府一直在关注农村,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精准扶贫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很缓慢的,还没有从文化艺术上去研究及实践,这样艺术家才有了机会,艺术家自身也在不断的反思,艺术还能够干什么,让艺术与村庄、艺术与村民才有可能发生关系!

雅昌艺术网:像“石节子美术馆”,“碧山计划”的工作有类似的地方,在中国可以形成多样化的方式对乡村建设产生影响,您看来形成这样的关注与日本的“越后妻有”这类对乡村的改造出发点不同在哪些?包括社会对这类计划的赞助支持的情况有哪些差异?

靳勒:“碧山计划”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内容,尽管不是特别清楚,我为他们的行动而点赞。在今天,能够为村庄、为村民做事的艺术家太少了,石节子村的情况与他们最不同的是我是其中的一份子,我要了解他们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要融入其中。“越后妻有”毕竟不一样,国情不同,体制不同,人口不同。做事的易难度不一样。对日本的了解只是书本上、网络上的片段,我想日本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不会比中国的差距如此大,日本的社会企业资助可能更愿意,我们的介入更多的是艺术家自己,还没有更多企业家愿意参与其中。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媒体已经在关注,政府也开始加入进来。

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叶堡乡石节子村

2010年村民安装《鱼人》雕塑

石节子美术馆里的《鱼人》雕塑

石节子村里的雕塑


雅昌艺术网:石节子村美术馆,当时的想法和现在的想法 是怎样的 有不同吗?

靳勒:2000年来回奔波于北京、兰州、石节子三地,热闹的都市与安静的村庄反差大,艺术跟村庄没关系,当时想着发生点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发生没想好。2008年决定成立石节子美术馆,把整个村庄作为美术馆,每年不定期举办艺术活动,请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来村庄与村民交流,有机会让村民走出村庄,了解城市。通过近8年的实践,与当时的想法有所变化,村民们热爱艺术的同时,还要听听他们的声音,意见、建议想法。除了艺术之外,希望能够建设村庄,改变村庄,如修路、引水进村等基础设施。

雅昌艺术网:在艺术介入乡村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你关注的,并延续到现在?

靳勒:艺术和村民的问题一直延续的。村民与艺术发生关系,他们的自尊、自信、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

2010年举办了“石节子电影节”受到了媒体的关注,乡政府主动为村里拉来了3车水泥,踩了百年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2014年村里拉上了自来水。我们尝试把村庄里的东西作为材料制作作品。2012年把花椒树枝、花椒籽、花椒、土块组合在一起创作了《石节子山水》。去年把村里的红土、黄土、果树枝、村民的毛发、衣服布条通过泥浆揉合在一起制作了《基因棒》作品,同时获得了收入。

雅昌艺术网:从你自己的体验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直接触摸这些问题?

靳勒:小时候还好,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自己吃不饱还惦记着能给台湾小朋友留一口,贫下中农最光荣,相信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你的眼睛看到的就是这一片山,这一条小路,你根本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的世界。出生在农村的人,到了城里,或多或少会有自卑感,你知道你是农村户口,你与城里人是不一样的,你穿的,你吃的,你住的都有区别,你会很敏感,很在意别人对你的一举一动,这种认识直到结婚生子了才会慢慢会好转。不知道是环境还是其他什么决定了这种不平等,你喝水不方便,你走路不方便,你上学不方便,你没有机会挣钱,吃不好、穿不好,没有钱盖好房子,你看不了电影,也看不了美术馆!你不可能有自信也不会有自尊,你也不知道你是谁,就知道自己是一个农民。你努力了运气好上了大学离开了这个地方。每年回到这里你发现除了人老了小孩少了年轻人少了再没什么变化。

雅昌艺术网:这些感受与艺术介入乡村的改造之间的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是什么?

靳勒:把自己所认知的有限的信息-艺术分享到村庄,让村民有机会与艺术、艺术家发生关系,面对面交流,提供可能去大都市考察,有所思有所想,重新认识自己,减小差距,逐渐消解身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村民来改变村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2016年,石节子美术馆与北京“造空间”合作的“一起飞-石节子村艺术实践”计划进行中


2019年,石节子美术馆十周年

2019年,石节子美术馆十周年,“谁的梦——石节子十年文献展”在北京白盒子艺术馆举行,展览还原了石节子美术馆从2008年-2018年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工作,通过十年来的数百场活动的文献资料及大量图片呈现石节子美术馆在中国当代艺术转型期的态度与立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石节子的十年现代化的基础建设,例如修路、引水、旱厕和浴室改造、架设路灯,安装互联网等;第二部分呈现石节子美术馆和艺术项目的十年,近百场艺术活动之间的彼此推进,以及对当地的改变和影响;第三部分展示了村民生活和十年交流,石节子成为十几个艺术院校的社会实践基地,艺术家,建筑师,作家,社会学,人类学,农业专家和各种学者纷纷前往,村民也参与到各地的艺术活动中去,兰州、西安、北京、上海、曼彻斯特和卡塞尔。石节子的十年,分享着艺术给这片所带来的种种希望和梦想。但它同时也使得石节子的艺术乡建成果独树一帜,真挚、急切、朴实。

靳勒那次在展览现场表示,20年前跟随隋建国学习雕塑,希望做一位雕塑家,后来搬到北京费家村做职业艺术家,没想到会在2008年回到石节子,创办了一个美术馆,一直做到现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石节子美术馆十年回顾展能够举办,非常感谢大家,展览“谁的梦”,这个梦是大家的梦。

展览现场





艺术家琴嘎讲到,2013年他第一次去到石节子,那是一个地处西北黄土高坡的村子,村民们对艺术怀有希望,让我感受到朴素的生命力量。2015年启动了“一起飞”艺术项目,25组艺术家们多次往返,和村民一起合作,放弃各自的“我”,搭建了“我们”的表达路径,引起大家关注石节子产生的价值通道。展览中“艺术重要,雨水更重要”,我相信艺术能够产生雨水,雨水也是艺术的时候,石节子就是大家的石节子。

著名批评家栗宪廷也讲到,他看到了很多艺术乡建的模式,石节子是他最为看中的,发起人靳勒既是艺术家也是村民,所以他最了解艺术和乡村两方面的需要,所以石节子也最有可能成为解决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衔接和调和的样本。而隋建国则表示,石节子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当代艺术作为雨水的可能性,同时也肯定了石节子艺术乡建对目前中国艺术乡建的价值和示范意义。




展览现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