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渠个展“直线”1月7日当代唐人香港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100   最后更新:2021/01/02 20:11:39 by 展览预告
[楼主] 陆小果 2021-01-02 20:11:39

来源:798艺术  王薇


伍伟:无阻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 北京

2020年12月19日—2021年1月31日

伍伟“无阻”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798艺术:此次个展“无阻”是你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第二次个展,呈现的也都是你新近的创作。相较于去年年初的个展,整体而言,此次展览的推进或新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哪里?

伍伟(艺术家):上一次的个展以架上作品为主,另外有五组装置,呈现了之前的创作脉络,以推进材料语言为主,有点像基本语言的演练,它跟现实的联系非常微妙。而这次展览则是一个以装置为主的完整项目,它并不是线性的,而是偏空间思维的,具有整体性、现实性。展览的叙事其实是平行的、交织的。我的想法也在这次展览中获得了充分的体现。

《提丰》金属、纸张 380×170×140cm 2020

《提丰》局部

798艺术:装置作品《提丰》的命名源自希腊神话中的巨人,这一形象及其故事与这件作品的创作观念具有怎样的关联性?在《提丰》的创作中,你拆解了一辆轿车,并将其与动物皮毛的形象并置,能否谈谈与之相关的思考?

伍伟:美国的社会学家桑内特写了一本书叫《肉体与石头》,他讲到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其实“无阻”的概念就是我们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一种无阻挡的状态。从古希腊就开始了这种城市几何学的基本概念,我们在获得舒适的同时身体也受到了束缚。我想在这种规制、驯化,以及我创作中一直涉及的原始思维中寻找一个结合或对抗点。

伍伟“无阻”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作品中使用到的这个汽车的车型就是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桑塔纳2000。90年代中国的很多机关单位使用的都是这个车型。它带有一种冲击力,也能提示跟城市、工业的关系。这是一种双线叙事的方式,一条线是身体与城市的关系,一条线是神话。我之前的作品涉及像《山海经》这样的中国神话,这是第一次尝试借用西方的神话元素。提丰是在泰坦大战之后出现的一个怪物,它本身是一个兽,他被打败后,身体又分裂变成很多小怪兽,就像这件作品的呈现形态一样。车架像一个骨架,拆散的零件像肢体、内脏,有一种强烈的身体感,我想在每一个部分中赋予它一种生命感。

《提丰》局部

798艺术:不难发现,无论是内容抑或形式,展览涉及了包括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内的多重元素,你是如何将它们进行编织的?

伍伟:这个展览包含了两条美学线索。汽车的工艺跟古代的工艺美学其实是相通的,在此次展出的视频作品中,我用类似幻灯片的方式,夹杂了一些其它元素,比如皮毛、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提示彼此之间的一种美学上的联系。空间布置采用了极简主义的方式,比例、间隔都有严格的数学设定,既象征城市几何学,又跟我一直关注、研究的极简主义相关。

《分裂与聚合》木板画布上纸张 300×600cm 2020

《分裂与聚合》局部

798艺术:此次展出的绘画装置类作品除了在尺幅上有明显扩张、形态上更具立体感,似乎亦包含了一些偶然性与直觉性的因素?

伍伟:绘画雕塑是表达形而上精神的一个最方便的途径,比如被画框框住的部分就像是另一个世界。此次展出的一幅3m×6m的架上作品《分裂与聚合》其实是我在手机上随手画的几笔,而后把这种瞬间感受放大、强化。黄色是往里聚合的状态,而黑色则是炸开、分裂的状态,更强调那种直觉的爆发感,整体偏向一种想象的世界。承载这件作品的墙不仅起到了与另一边《提丰》的区隔作用,也象征了古代神话中天界和人界的分界线,从而使观者对空间中的作品产生与之相关的联想。

伍伟“无阻”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穷奇》金属、纸张 65×65×120cm 2020

798艺术:皮毛的元素一直存在于你近些年的作品中,你是如何在这一相对固定的元素中寻找更多的可能性?请谈谈你的创作推进方式。

伍伟:我发现很多的创作推进方式实际上已经是固定的了,不可能再有什么新的可能性,比如做减法、走向极致,这不是我所考虑的问题,我希望作品是一个系统化的东西,是在不同的点之间进行连接。比如,我的早期作品体现了身体跟触觉的关系,而后来书跟皮毛的关系其实是扩大了身体的外延,从原始思维的角度找到它跟书的关系,然后书又变成了抽象性的纸,到之后加入了叙事结构,纸跟皮毛的关系又是一体的,后来皮毛又独立出来,但它还带有书的属性……这是一个逻辑不断翻新的过程,而不是只停留在材料性和物质性。所以,我的创作方式有点儿像做拼图,固有元素中既包含了过去的某些影子,又不断在与其它的点产生联系,然后这个拼图就会越来越大。

《缝隙》木板上纸张 40×40cm 2020

798艺术:此次展览以“无阻”为主题,如果说它的字面意义指向的是“无障碍的道路系统”,那么它与伍伟的新作具有何种层面上的关联?

杨紫(策展人):大概两个关联,一个是伍伟这次展出的作品没有太多受既有形式范式的制约;一个是作品中突出的触感和痛感,正好是“无障碍的道路系统”所提供的控制感和麻木感要规避的——有种反思的态度含在里面。
798艺术:在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你期望重点强调或突出的是什么?在空间呈现上有怎样的安排?请谈谈你对此次展览的一个整体构思。

杨紫:伍伟在展览中把自己实在的状态展示出来——这是我的期望。策划个展的时候,我尽量让自己被动,无论是对艺术家还是空间,我都希望能多观察,少干预。另外我也是一个调停者,希望艺术家和空间之间没有太多冲突,不希望作品“征服”空间或者空间“吃掉”作品的情况发生。唐人空间左侧的门很多,为了平衡这些门洞造成的空间变化,我们放了视觉上相对琐碎的装置作品和不断切换镜头的录像作品。空间右侧作品就放得疏朗、大块面一些——地面上有一圈被金属井盖遮住的暖井,能天然地将这块空间聚拢起来,我们就让这些地井井盖完整地裸露出来。它们本来就很美的。

《突出的形》(局部)木板上纸张 200×300cm 2020

798艺术:伍伟的创作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形式语言层面的探索,亦包含了社会、哲学、文化、历史等诸多层面的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些因素在其创作中的关系,及其近期创作的核心?

杨紫:你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前一段朋友问我的问题。他问,自己作为策展人,去给艺术家策展,看到作品后,想到了艺术家未曾想到的理念,那么,这作品该以艺术家的范畴还是自己的范畴去解释?解释的归属权属于谁?我忘了我当时是怎么回答他的了。但这问题后来让我意识到,我一直都是先从艺术语言着手看作品的,而并非从概念或符号的层次,好像一直也不觉得概念、符号和解释系统是艺术创造的源头。我工作的一部分是要写这些作品,这种看作品的习惯又好像无助于我的写作(笑)。语言是有界限的。汉字常用的就几千个,但用这些有限的代码,能把世世代代生命经验上传到一个后人可以获取信息的资料库中——汉字的文字系统有很大的扩容性。从伍伟的案例来说,他创造的形式语言,无论是作品的还是展览的,能在多大的范围上激发或勾连过去、现在、未来的人们对社会、哲学、文化、历史等层面的思考,这很重要。这比艺术家个人对社会、哲学、文化、历史等层面的思考更重要。从伍伟的案例来说,艺术语言的扩容性决定了它的生命力。艺术语言有自己的生命,它跟艺术家个人的学识不一定划等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