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y Wood:仿佛一只牛虻的叮刺,无伤大雅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116   最后更新:2020/12/10 11:40:51 by 叮当猫
[楼主] 展览预告 2020-12-10 11:40:51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校友会



邱志杰 QIU ZHIJIE

“讲演” Lectures


展览将于12月10日开幕,它由多个装置作品组成,身为艺术家和教师的邱志杰为本次个展准备了 14 场关于艺术和历史的演讲表演,并进行现场直播


艺术家和教师邱志杰在多年的实践中将教学讲座、实验剧场、行动和表演艺术等多种方式,熔铸为一种机动灵活、充满活力,诉诸对话与知性又直指人心的生动的跨界实践。讲演驱动着知识的生成,也推动着装置、图像和物品的产生。每场演讲表演都将生成一系列装置作品,此次展览的陈列即由这些装置作品组成。以下是邱志杰关于本次展览的陈述。


“这不是一场展览,这是一次行动。这个行动是对一个当前历史的一种评论/冷冻/拆解/发掘/存档/消毒,它涉及到我们对历史的态度,以及如何理解艺术家的历史使命。

“今天的艺术被简化成为由物品所承载的政治表态或社会模型,及其例证物。艺术家则过度依赖社会理论。与此同时,金融资本和媒体则越来越显著地控制着艺术生态,由这一过程产生的物质产品,总是张扬酷炫,成功地滋养话语并且高产能,同时反微妙也反神秘。这些都是刻板印象和确定性的产物。艺术被道德裹挟,同时无趣。


“因此,我们要去恢复艰深、晦涩与复杂,恢复一种面对陌生事物的耐心、曲折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要恢复一种80年代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或者说是几千年来的中国读书人的思考。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注定要超出艺术之外。这一过程就是用考古来发现、发掘和勉强拼凑还原事实,重新面对幽暗,并不断地重构自己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在当前的艺术生态下不得不重启的进程。

“艺术家必须以超出物品供应者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文化舞台上,去提供一种变卦,提供一种噪音,从而提供重新想象艺术的可能性,我称之为总体艺术的可能性。这种总体性是象征的,但又是细微的工作:提供言说但拒绝表态,提供场景但警惕幻觉,提供行动但拒绝扮演。我希望借助这个行动,探讨如何让艺术工作滋养一种独特的思想能力,从而逼迫自己长久地处在一个激进的位置上。

“这个展览与我长久以来对艺术的思考与探索一脉相承。我所卷入的装置、剧场、教学、和制图等多种工作,表面看起来形式不同但又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其本质相通。共通之处就是高密极度和强烈的动态性,它千头万绪、变幻莫测,因而蕴含了潜在的通道和不确定性。地图可以被视为贯穿多种形式的方法论。你可以理解成,在十四个演讲,或者说是十四堂课、十四个装置的背后有十四张地图,它是讲演的脚本,行动的清单。”


关于艺术家


邱志杰的创作活动涉及书法、水墨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剧场等多种方式。他代表了一种沟通中国文人传统与当代艺术、沟通社会关怀和艺术的个人解放力量的崭新尝试。


邱志杰曾出版《总体艺术论》、《影像与后现代》、《给他一个面具》、《自由的有限性》、《重要的是现场》、《摄影之后的摄影》等艺术理论著作。主要作品集有《万物有灵》、《邱志杰:无知者的破冰史》、《时间的形状:邱志杰的光书法摄影》、《莫愁:邱志杰近作》、《记忆考古》等。


他作为策展人策划了1996年中国最早的录像艺术展,以及1999年到2005年之间推介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后感性”系列展览。2012年,他是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的总策展人。2017年,他是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


2012年,邱志杰因《南京长江大桥计划》获得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Hugo Boss奖提名。2009年,他获得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奖项,2016年,他再次被提名。


他的作品被各大国际和国内美术馆收藏,其中包括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大都会美术馆、路易威登基金会、迪奥基金会、瑞士尤伦斯基金会、新柏林艺术中心、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


主要个展包括: “寰宇全图”(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9); “文字生涯”(金泽21世纪美术馆,金泽,2018);“邱注上元灯彩图”(民生美术馆,北京,2018);“不羁之旅”(凡阿比美术馆,埃因霍芬,2017);“邱注上元灯彩计划”(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5);“独角兽和龙”(奎利尼斯坦帕里亚美术馆,威尼斯,2013);“偶像的黄昏: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四”(世界文化宫,柏林,2009);“破冰:南京长江大桥之三”(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等。近期群展包括:“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2017-2018);“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2016)等。他曾参与哥德堡双年展(2013);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3);横滨三年展(2005);圣保罗双年展(2002,2014)等。他曾参与策划:中国首个影像艺术展“现象与影像”(杭州,1996);1999-2015年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下展览“后感性”系列;第9届上海双年展(2012);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7)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