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挤的公共空间中“靠边站”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154   最后更新:2020/11/06 20:49:17 by 陆小果
[楼主] clclcl 2020-11-06 20:49:17

来源:artnet


Hyundai Blue Prize 2020线上策展论坛现场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10月29日,北京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内进行了Hyundai Blue Prize 2020的线上策展论坛。从5月至今,Hyundai Blue Prize 2020赛程已进入决赛准备阶段,六位/组入围候选人齐聚一堂,与来自多国的嘉宾进行一场线上的头脑风暴。


“Hyundai Blue Prize中国青年策展人大奖”作为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的重点项目之一,自2017年起便开始扶持年轻策展人,这个专为中国设立的艺术实验平台并不着重于选手过往的策展经验,而更看重其方案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自公开招募启动以来,Hyundai Blue Prize 2020共收到参选方案近百份。大奖原计划安排入围候选人韩国交流访问,在今年特别的历史条件下调整为线上策展论坛。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艺术总监徐静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艺术总监徐静看来,特殊形势对赛程带来的改变也正契合了今年的策展主题“谐振之城”(Resonant Cities):“这个主题可以说是对疫情下时代大环境的一种回应,希望去了解那些虽然大家看不到,但却欣欣向荣的另一面——隔离期间,城市好像被锁住了,一下子安静下来。但在线上世界中大家很团结、甚至更团结了,很多人希望用科技手段对生活和城市复苏进行帮助。所以‘谐振’象征着一种力量,一种从新现实中获取新共鸣的力量。”


2017年至今,Hyundai Blue Prize已走入第四个年头,从“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未来演化”(Future Humanity)、“社交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到今年的“谐振之城”,应当说Hyundai Blue Prize逐年递进的策展主题是现代汽车品牌文化内核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现代汽车的发展方向不仅是不断创新产品,还发展到了更深层的需求——如何成为你真正的朋友,进而引导一种适应未来的生活方式。而这个理念如果用一些关键词来具体化,便是可持续性、友善,以及创新能量(Creativity Energy)。再引申到今年Hyundai Blue Prize的主题,我们如何做到eco-friendly?线上或许便是一种可以思考的方向。”

Hyundai Blue Prize 2020线上策展论坛分享嘉宾:Paradise Art Space策展人Jay Bang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也基于线上不拘于空间的便利性,本次策展论坛得以邀约来自韩国、欧洲、美国的四位一线艺术机构策展人,他们通过各自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对艺术生态环境的不同理解:韩国策展人Park Deoksun和Jay Bang分别来自国立现代美术馆(MMCA)和百乐达斯城(Paradise City),二人从官方艺术机构和商业环境下的艺术实践两个角度,为入围候选人展示了韩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不同侧面;纽约艺术机构Rhizome的艺术总监Michael Connor与巴塞尔电子艺术之家总监Sabine Himmelsbach则分享了各自机构在数字文化时代的新艺术实践。

Hyundai Blue Prize 2020线上策展论坛分享嘉宾:Rhizome艺术总监Michael Connor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Hyundai Blue Prize 2020线上策展论坛分享嘉宾:巴塞尔电子艺术之家总监Sabine Himmelsbach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与此同时,本次论坛也设置了六位/组入围候选人阐述个人方案的环节:艺术家陈抱阳携手空间及照明设计师邵晓明呈现的方案名为“连接号,坐标系”。这将是一个从技术史视角出发,借游戏作为隐喻,思考社会城市组织的展览。在游戏中,人们想象着社会的样子。坐标系的变换中,游戏成为了城市化进程的润滑剂。城市化造成的人口迁移流动不仅塑造了空间结构的再分布,也对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调整和冲突。游戏中建构起想象和现实之间间隙的意义,中心和边缘的过渡,文明的价值差序,而二人借用游戏的叙事框架,事实上也是在讨论当时当下的社会问题/意识。

Hyundai Blue Prize 2020决赛入围候选人邵晓明(左)、陈抱阳(右)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常兰和卢川的工作背景极富差异性,一个关注乡村建设,一个关注城市议题,在二人的策展方案“重返:柏拉图的广场,或米提斯的森林”中,将回溯现代主义之前的古老文明和地方智慧:在未知的旅途中,我们需要像奥德修斯一样,穿越森林找到回家之路的米提斯(Metis)——作为展览核心概念的米提斯不仅指实践的技能、地方的经验、使个体摆脱困境的计谋,也包括团队的智慧。一些拥有“米提斯技能”的个人或群体也将以多种形式参与进项目之中。

Hyundai Blue Prize 2020决赛入围候选人卢川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何竞飞与曹舒怡的策展方案“幽灵地景”关注所谓的“非都市”空间以存灭其中的种种“非人类物”:非都市空间是都市无处不在的规划网格下增生与变异的建筑,它们因资本与政治挤压而生,宛若鬼魅般存在。追逐这些“幽灵”,即是寻找过去与当下被忽视的幽暗之物。展厅将被设计为现代都市的野生丛林,各种功能不明的建筑局部在空间里推拉与躲藏,因此,展陈也不再是单纯的作品背景,更近似一件独立作品本身。

Hyundai Blue Prize 2020决赛入围候选人何竞飞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李静怡的方案“城市DNA:野生与人造”像是一台显微镜,在后疫情时代下,深入城市内部,去窥探它得以生长和进化的基因。病毒通过动物传给人体,是人类与自然生态共享一套DNA系统的映射。如果城市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有机生命体,它的DNA是什么呢?这个过程中,策展人引入了“野生”和“人造”两个概念,它们既指代具体的自然物和人造物,也指向更为抽象的技术革新中的激进与反思,以及人与族群自身共处时的制约与游离。野生与人造的对立统一,是城市中万物共生状态的投射,它们就如同DNA的双螺旋,在看似永不相交的两条线上,彼此映照着延伸向前,将城市推向我们都无法预测的未来。

Hyundai Blue Prize 2020决赛入围候选人李静怡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李思雨的展览方案名为“防空洞、空洞、洞”,标题即可感觉到,这是一个从语言游戏中触发的方案:“防空洞”三个字形成语言学上的空间,“空洞”则试图以空间的重新划分,进行“防”之客体的完全转换。“防空洞“作为展览的主体部分,既象征灾难状态之下的应急场所,充斥着原始主义的桃花源情结与乌托邦式的浪漫;又将是一处开源的剧场空间,试图延伸美术馆的功能,探索剧场对于美术馆空间的介入。通过剧场化的处理,将实体展览空间与艺术创作交织在一起,并达成终极的物质性职能——防“空洞”。

Hyundai Blue Prize 2020决赛入围候选人李思雨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王尤近年来主要研究目前还相对空白的“太空艺术”领域,本次入选的策展方案“八月乘槎·太空旅行”自然地延续了她的兴趣点,把主题中“城”的概念延伸到外空—人类终将驶入的疆域。她将这一展览变成了一项研究课题,进行了跨学科的深度研究,最后把西晋张华“八月乘槎”的故事与太空旅行直线连接。在展览逻辑的构建上,策展人将人类时空坐标轴进行“二次折叠”,并置远古乘槎的飞天神话与未来的太空旅行。展览将使用太空艺术作品重构“八月乘槎“的故事,同时用古人遗志解读人类终极夙愿。随着故事线的行进,观众将体验到一个未曾触碰却平凡真实的太空旅行,却也是一场鲜有的太空艺术之旅。

Hyundai Blue Prize 2020决赛入围候选人王尤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总体而言,Hyundai Blue Prize 2020的决赛入围方案相比较往年,更多出现了戏剧、摄影、灯光照明设计等跨界元素,并不十分具象的主题也为参赛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畅想空间,正如李静怡所说:“我注意到,对于今年的主题,其实每个人的理解都完全不一样。”


另一方面,活动方式的调整也为Hyundai Blue Prize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鲜感。徐静说道:“有些外国评委无法来到中国,现在来看,这非但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反而给了我们更充裕的时间来思考评选机制本身,导师和选手交流的机会也变多了,他们能以在地的视角为入围候选人提供更细致的指导,为他们打开思维——这让我意识到,只要去适应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就会发现它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资源和信息量。”


Hyundai Blue Prize 2020线上策展论坛现场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而对于入围候选人们来说,同时进行的多线程交流也为其梳理思路提供了助益。“论坛的分享者做了很多的档案研究,这类研究很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去理解现在的技术与个体、社会、文化政治环境有怎样的关联。对我们来说,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线索——在充满不确定的时机,往往会出现很多新的智慧。另外,虽然我们明确知道线上会议与线下的肉身交流不同,但也不得不承认未来这会成为一种常用的沟通方式,而我们需要去做的,就是更积极地行动,重新思考人与人的会面、经验的传递和分享,再通过不同经验的交汇去想象未来的一些路径。”(语出卢川)

Hyundai Blue Prize 2020线上策展论坛现场

图片:致谢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本次论坛过后,Hyundai Blue Prize 2020的最终评选结果将于12月公布——在“谐振之城”中,新一批的年轻策展人正勾勒着变革的未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