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智能何为?在第五届“天工开物”展中畅想人文主义的智能未来
发起人:脑回路  回复数:0   浏览数:1287   最后更新:2020/10/26 11:29:26 by 脑回路
[楼主] 展览预告 2020-10-26 11:29:26

来源:四方当代美术馆



灵与景
米利亚姆·卡恩与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
Miriam Cahn and Claudia Martínez Garay
Ten Thousand Things

展期|Exhibition Duration

2020年11月8日-2021年5月23日

November 8, 2020 - May 23, 2021


策展人|Curator
翁笑雨
Weng Xiaoyu

开幕时间|Opening
2020年11月8日 下午3点
3 pm, November 8, 2020

地址|Venue
四方当代美术馆
Sifang Art Museum

四方当代美术馆很荣幸宣布即将为大家呈现瑞士艺术家米利亚姆·卡恩(Miriam Cahn,1949年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现生活工作于布雷加利亚)与秘鲁艺术家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Claudia Martínez Garay,1983年出生于秘鲁阿亚库乔,现生活工作于阿姆斯特丹和利马)在中国的首次大型展览“灵与景”。本次展览由策展人翁笑雨策划,展期为2020年11月8日至2021年5月23日

米利亚姆·卡恩
图片由艺术家与乔斯林·沃尔夫画廊(巴黎)惠允
摄影:François Doury

米利亚姆·卡恩,无题
05.1983,羊皮纸上铅笔、粉笔
笔记本:32 x 50 cm(开页)
艺术家、乔斯林·沃尔夫画廊(巴黎)
迈耶里格画廊(柏林、卡尔斯鲁厄)惠允
摄影:François Doury

米利亚姆·卡恩,挡道
2013,布上油画
170 x 200 cm
私人收藏 龙美术馆提供
摄影:Serge Hasenboehler


“灵与景”是艺术家米利亚姆·卡恩与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之间,一场跨越世代、地域和文化的特殊邂逅。本次双个展呈现的作品涵盖油画、素描、水彩、装置、雕塑、影像、拼贴,以及为美术馆特定空间创作的壁画等丰富媒介。展览标题引喻古代宇宙观,如《易经》中所表达的——“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灵”指向人类与万物众生,“景”则有关自然、环境和各种现代人造系统;“灵与景”从而诗意地将本次展览中的作品联系起来,凸显艺术家实践中的共通点,她们如何重思“灵”与“景”的关系,如何用艺术来表现这些关系。

米利亚姆·卡恩

闭着眼/尘中读 我三层楼的家

14.05.1992,纸上粉笔

笔记本,24页,80 x 55 cm(开页)

艺术家、乔斯林·沃尔夫画廊(巴黎)、迈耶里格画廊(柏林、卡尔斯鲁厄)惠允

摄影:François Doury

米利亚姆·卡恩,游手好闲

03.07. + 14.10.2017,布上油画

250 x 395 cm

艺术家、乔斯林·沃尔夫画廊(巴黎)

迈耶里格画廊(柏林、卡尔斯鲁厄)惠允

摄影:Oliver Roura

米利亚姆·卡恩,我的路

23.09.2018,布上油画

165 x 290 cm

艺术家、乔斯林·沃尔夫画廊(巴黎)、迈耶里格画廊(柏林、卡尔斯鲁厄)惠允

摄影:Stefan Jeske


米利亚姆·卡恩以其布面油画著称,她在四十余年的艺术实践中致力于探索如何将情感转化成图像语言。在思考当代人类境况的同时,卡恩总是将她的人物置于一个与动物和植物相辅相成的内在世界中,以此拓展我们原本以人类为中心的想象力局限。卡恩的图像激烈而感人,它们是对创伤、战争、暴力及社会冲突的充满张力的回应。卡恩描述道,“我是鱼、我是鸟、我是刺猬、我亦是马”,“我的身体里有着远古行星和自然历史的记忆。动物与女性发光的皮肤指引我接近她们,但这光辉也意味着照射、放射和受到辐射。”


(上/upper

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醉汉

2019,陶土、密度板

34 x 240 x 160 cm

摄影:Sonia Mangiapane

艺术家与GRIMM画廊(阿姆斯特丹、纽约)惠允

(下/lower

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小小的家

2019,陶土、绘色底座

10 x 25 x 25 cm;包含底座:12 x 140 x 80 cm

摄影:Sonia Mangiapane

艺术家与GRIMM画廊(阿姆斯特丹、纽约)惠允

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阿图罗·卡梅亚
以及,他们从没能杀得了他
2019,数码视频,18’49’’
艺术家与GRIMM画廊(阿姆斯特丹、纽约)惠允

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
我会活得比你久,2017
单频高清有声视频,15’37’’
艺术家与GRIMM画廊(阿姆斯特丹、纽约)惠允


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的创作常常源自对前哥伦布时代的原住民神话和神器的思考。她以研究为基础的实践,探索权力和暴力如何通过殖民主义编纂的叙事得以持续存在。这些研究最终以层次迭代、多面立体的跨媒介装置来呈现。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部分过往作品与新的委任创作,包括壁画、簇绒挂毯和藤编动物雕塑,将她的秘鲁文化背景与中国南方的工匠手艺有机地联结在一起。这些新作品和其中蕴含的象征元素受到“帕查库提(Pachakuti)”启发,“帕查库提”的概念来自安第斯宇宙观,它标志着在时空的轮回中回到最初的起点,而这回归可以是一次转型、一个变异或是一场革命。

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创造者
2019,泥土、陶土物件、热升华铝打印
尺寸可变
摄影:Sahir Ugur Eren
艺术家与GRIMM画廊(阿姆斯特丹、纽约)惠允

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

时空/宇宙3

2020,簇绒挂毯

250 x 156 cm

四方当代美术馆委任作品

艺术家与GRIMM画廊(阿姆斯特丹、纽约)惠允


卡恩和马丁内斯·加拉伊都是讲故事的人,用着各自独特的表达。卡恩摒弃传统的分类和对立,创造一些乍看之下无法辨认的暧昧意象,如动物或人类、躯体或植物、雌性或雄性、恐怖或诱惑,而马丁内斯·加拉伊则引导我们从那些古老的宇宙论中重新学习,启发我们体会时间与空间,生命与物体之间关系的新方式。在她们缤纷多彩、偶尔调皮不羁的美学中,涌动、蜕变着生机勃勃、毫不妥协的精力和能量。


本次展览由四方当代美术馆主办,感谢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对于本次展览提供的支持。


艺术家介绍


米利亚姆·卡恩
Miriam Cahn
Photographer: Markus Muehlheim

米利亚姆·卡恩1949年生于瑞士巴塞尔,创作大部份以具象绘画为主,亦有例外,创作生涯之初,利用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将艺术、图像表现和过程的探索做连结。1968至1973年,卡恩于巴塞尔设计学院修读图像艺术。1979年因其在高速陆桥沿路架设大型壁画的艺术行为成名。1981年获艺术史学家暨策展人尚克里斯托夫·阿曼(Jean-Christophe Ammann)之邀参与联展,两年后举行首次个览。1984年,卡恩代表瑞士参与威尼斯双年展。


卡恩的作品可以见到七、八零年代女性主义的影响。她于早期创作中,将身体加入了创作,她尝试将画纸放置在创作室地板上,有时裸体作画,或闭目作画,消弭心神之影响。她认为不论男、女、动物抑或植物,任何绘制的对象躯体都能发散出超越原来物理状态的能量。就算是房屋,也拥有了形体肉身,能承载能量。其他创作元素,身体的片段或女性生殖器,也蓄藏了物理状态、心灵、感官、情绪之能量。卡恩将身体元素及其表现置于光晕之中,光晕的色彩极其主观,具有强烈的情动性。色彩时常是明亮的,成为情感的颜色,她的画布深处,或是从她的笔触、石墨中,显现了那些被埋藏的“秘密”及“禁色”。她的作品同时勾勒出个体自身的欲望,以及身体承载的暴力。


卡恩现居于瑞士布雷加利亚施塔穆帕(Stampa)进行创作,亦经常于瑞士及德国举行展览。2003年于马德里西班牙商业银行(LaCaixa)基金会美术馆举行个展,2014年在巴黎瑞士文化中心举行首次重要回顾展“躯体/身体”(körperlich/corporel)。1982、2017年作品在卡塞尔文件展(Documenta)展出。2019年在瑞士伯尔尼美术博物馆、德国慕尼黑艺术之家和波兰华沙摩登艺术博物馆举行个展“生而为人”(ICH ALS MENSCH)(I AS HUMAN),在奥地利布雷根茨美术馆举行个展“近距离观察”(DAS GENAUE HINSCHAUEN),在索菲娅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举行个展“万物平等”(todo es igualmente importante)。2019年卡恩还参加了日本最大的国际艺术节爱知三年展。


卡恩已获颁许多著名艺术奖,分别于1998年、2005年及2013年先后获得柏林凯特·珂勒惠支奖、梅拉·奥本海姆奖(瑞士艺术奖)及瑞士巴塞尔艺术奖。卡恩的艺术创作虽以七、八十年代为根,图像语言却激进而独特,远离当时代的盛行的抽象艺术,同时也跨越了行为艺术。先前的数年间,她持续面对、挑战最具身体性的艺术技巧——巨型木雕,她锯开树干、去除外层、掏空、掘、刻等动作,利用身体面对,达到“手术式进入”与“进入它们的身体”的艺术想像。


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
Claudia Martínez Garay
Photographer: Rutger de Vries

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1983年生于秘鲁阿亚库乔,现生活工作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与秘鲁利马。她的创作实践涵盖绘画、雕塑、版画、影像和特定空间的装置作品等。她的雕塑常参考前哥伦布时期的美学,尤其是印加文明中的遗物。这些雕塑与大型装置相结合,与她研究中的象征元素进行对话。


马丁内斯·加拉伊的兴趣在于讨论神器、文物和宣传如何传递历史和社会政治的文化记忆。对历史人物和文物的多重解读被纳入其作品中,取代了传统的叙事框架和组织结构观。


艺术家试图挑战殖民主义框架和官方叙事的持续影响力,这些都是我们对前哥伦布时期文化的理解。在她的作品中,断裂的形式使故事和身份显现,而这些故事和身份总在隐喻和文字的延宕中被掩盖。马丁内斯·加拉伊重新复活过往历史的残存碎片,强调挽救和延续的东西之间联系的可能。


她曾在秘鲁天主教教廷大学学习,并于2016至2017年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皇家视觉艺术学院驻留。她曾参加“An Emphasis on Resistance”(巴里奥博物馆,美国纽约)、“想象的社区”(第21届巴西当代录像艺术节,巴西圣保罗)、“第七大陆”(第16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永生”(第5届乌拉尔工业当代艺术双年展,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外交”(圣约翰大学Yeh Art Gallery,美国纽约)。其他近期展览包括:“情的时代”(爱知三年展,日本爱知)、“禹步”(第12届上海双年展,中国上海)、“三年展:破坏之歌”(新美术馆,美国纽约)等。她的作品被秘鲁利马艺术博物馆、西班牙巴塞罗那LOOP Collection、荷兰阿姆斯特丹阿克苏诺贝尔艺术基金会、美国佛罗里达西纳罗·方达纳尔艺术基金会等机构收藏。


策展人介绍


翁笑雨
Weng Xiaoyu
Photographer: Evgeny Litvinov


翁笑雨是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策展人。在美术馆负责“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期间,她策划了大型展览“故事新编”(2016-17)和“单手拍掌”(2018)。呈现13位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为美术馆全新委任创作的作品,这两个展览旨在挑战有关构建身份和民族的神话。这些特定委任的作品此后全部进入美术馆的永久收藏。翁笑雨于2019年策划了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第五届乌拉尔双年展:永生”,此展览于2020年被《艺术新闻》(Art Newspaper Russia)授予年度最佳展览的荣誉。通过对多重未来的想象以及不同叙事的可能性,展览“永生”批判了现代科技的霸权纲领。双年展探索了工业发展的传奇和衰败、劳动力境况、原住民宇宙观等课题,来审视科技与时间、人性和历史书写的复杂关系。


近年来,翁笑雨的策展、研究和写作围绕如何在去殖民化框架里重新发现“文化工艺”(cultural technics)展开。通过在非欧洲传统和于现代性进程中被刻意抹去的文化记忆中找寻这种“重新发现”的可能性。她的工作注重与艺术家、科学家、研究者和哲学家的深入跨学科合作,由此构造综合、多层次、互动迭递的语境和平台来呈现这些创作和思考。2019年,翁笑雨在古根海姆美术馆发起了名为“技术与其之不满“(Technology and Its Discontent)的长期研究项目,该项目由工作坊、出版、研讨会和展览等多个组成部分。


2010年到2015年,翁笑雨是Kadist艺术基金会亚洲项目的主持人和策划人,创办并建立了基金会的泛亚洲收藏。她目前是该基金会的艺术顾问。翁笑雨是《黑齿》杂志的专栏编辑。在过去10年间,翁笑雨在全球策划超过30个展览和项目,她近期的其它独立展览还包括:Neither Black / Red / Yellow Nor Woman(时代艺术中心,柏林,2019)、Soft Crash(意大利贝加莫当代艺术中心,2016)等。她是第八届Premio Lorenzo Bonald per L’arte Enterprize国际策展人奖(2015)的获奖者也是纽约亚洲文化协会Starr Foundation奖学金的获得者(2007-2009)。翁笑雨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加州艺术学院。





灵与景
米利亚姆·卡恩与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
Miraim Cahn and Claudia Martínez Garay
Ten Thousand Things

2020.11.8-2021.5.23

四方当代美术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