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弗里兹艺术博览会15问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967   最后更新:2020/10/09 11:22:08 by 服务员
[楼主] 橡皮擦 2020-10-09 11:22:08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耶苏


当代艺术的新自由主义口岸性质,与中国西部古都所带有的历史沉淀及都市情状展开了微妙的化学反应。


“沣水研究计划”展览现场,OCAT西安馆

耶苏谈

OCAT西安馆

“沣水研究计划”和“六周年回顾展”


9月20日,经过漫长等待,OCAT西安馆迁址后的再次亮相以“六周年回顾展”与“沣水研究计划”两部分与公众见面。沣东区是西安-咸阳城市一体化布局的重地,以商旅文化为定位。从咸阳机场坐车到新址,能明显感受到距离的拉伸。拔地而起的崭新高楼与施工下的空地交错,加上美术馆对面依沣河而建的生态公园,复古小镇,显出此地对于未来发展的勃勃雄心。



彭德,《六双眼睛看丰水》,文献、图片,2020


“沣水研究计划”由四位艺术家的个展组成。别样之处在于,策展人杨西在这次展览中邀请艺术批评家彭德来详细铺陈沣水的历史,并以文献为作品参与到关于这条河的在地性讨论中。“六双眼睛看沣水”是彭德为展览专门写的考证文字,通过“上帝”、“帝王”、“神灵”、“术士”、“富豪”、“文人”六个视角扼要地呈现出不同主体对于建都沣河边周朝两都——丰、镐的解读。西安悠久的城市沿革与沣水的地缘特性在这些文献中被详细解析出来,也使得当下的地产与文化策略再次回照历史逻辑。




李勇,《寂静时刻的两端》,展览现场,2020

相对于厚厚书籍里的悠远传闻,艺术家李勇更关注当下人的真实状态。他曾在自己关于沣水的创作笔记中写到:“一种生命和生活的迹象信息在社会生活的秩序中添加了历时与共时的时间概念和认知,就可以形成一种文本的叙事关系。”现场,李勇的项目作品“寂静时刻的两端”很像一种欲言又止的时空混合体,通过几处视觉和文字作为锚点来照应当下:疫情期间一位当地养蜂人因为禁足令不能运输蜂箱以追赶花期,绝望之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现场大量的蜜蜂标本似乎暗示着这一事故,而蜂箱中的声音以及刻在铝板上的文字,又将这一故事回溯到沣河在早期《诗经》里的典型意象:一位女子在河对岸等待着呼唤不在场的丈夫或情人。即便如此,这一意象也并不是固定的,它被另外一件装置作品所牵扯:两条厚重的水泥组成L形放置在地面,一端嵌入了USB充电接口,另一边是一尊只露出一半的胡人骑俑。时间的相通性也许正是由类似不同物像的内在勾连所指正。现实既是当下的历史,也是消散中的生命能量。




杨欣嘉,《路不拾遗Ⅱ》,绘画、装置、小说,2020

在西安驻留了一个半月之后,艺术家杨欣嘉以“路不拾遗Ⅱ”作为自己在地项目的名称。事实上,他在这段时间里不停地游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捡拾各种物件来作为虚构故事的物证。现场留有浓浓生活痕迹的鞋子、石头、镜子、抽屉、帽子、气球,以互证的方式出现在为虚构情节而创作的大小绘画以及现场视频的文字里。水彩中的河滩石块与蛇身,渐渐让这种虚构因不断再现而显得身临其境。这里挑战观众的,与其说是作者挂在墙上的那些杜撰出来的故事,不如说是当观者带着各自经验投入到一种平行且杂多的碎片世界中时,如何再去想象和组织出关于西安的日常世界。作为“沣水研究计划”里唯一的西安艺术家,任钊潜心运用水墨画特有的技法展开了指向内在与外在的诸多实验。这些实验看起来就像对于周遭世界的诚恳采纳,拓展了纸本水墨的边界。在“佳期如梦”这幅作品中,风景与星象,植物与建筑,牛郎织女石刻与街头地砖等形象,都曼妙地杂糅到一起。局部的绘制运用了洗搓墨迹等技法,还借用投影仪,隔纸磨印,小型实物等方式来建立精确轮廓。和其他几幅画一样,当观者退远几步之后,画面就会像水渍一样慢慢流散,成为一段模糊而丰沛的镜像。

任钊,《佳期如梦》,纸本水墨,85×369cm,2020

任钊,《细水长流》,纸本水墨,490 × 130 cm,2020

任钊作品在“沣水研究计划”展览现场,OCAT西安馆


除了扶持本地的年轻创作者,OCAT西安馆自开馆来便陆续邀请国内外优秀艺术家来西安进行长短不等的体验,开展工作坊或创作。在“六周年回顾展”中,精选出来的诸多作品与西安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度。例如艺术家邓大非用拓印方式创作的巨幅长卷“西安笔记:废墟纪念”,以及英国艺术家德莱顿·古德温拜访众多西安文化机构后描绘的大量素描肖像“出土”系列。同时,女性艺术家一贯是展览规划中特别侧重的板块。馆长凯伦·史密斯透露,未来美术馆不仅将秉承OCAT西安馆原有的策展理念,还会运用新展厅独特的空间布局来发起更多元的公众项目,例如现场表演、演出、对谈、免费电影放映等。




“六周年回顾展”,展览现场,OCAT西安馆


当代艺术的新自由主义口岸性质,与中国西部古都所带有的历史沉淀及都市情状展开了微妙的化学反应。在地性的考量毫无疑问对于西安是富有前瞻性的,如何艺术地产生可持续方式并突围惯性模式,对于此刻的艺术家与机构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展览统一面向之下的复杂看点,多少折射出这是一项需要耐力的长跑。所幸的是,科技浪潮和美术馆网红化在这里还未成为惯性。在当代艺术日益与文化导向及流量逻辑捆绑的今天,OCAT西安馆所持续鼓励的在地性实践或许能够创造出某些相对独立的结构,激发必要的艺术发生和公众交流。


图片致谢OCAT西安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