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伯的礼物|与齐泽克交锋:抵抗即投降?
发起人:之乎者也  回复数:0   浏览数:1050   最后更新:2020/09/29 11:36:39 by 之乎者也
[楼主] 愣头青 2020-09-29 11:36:39

来源:财富堂  文/王凯梅


时间进入2020年初秋,走进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商厦内参观一家当代艺术画廊的新鲜感,正在变成和在画廊对面的”Baker and Spice“咖啡店里,点一杯燕麦奶的咖啡拉铁一样平常了。这家以标榜北欧健康食品起家的咖啡店,今天几乎遍布大上海的各个商厦。当代艺术的先锋性和北欧咖啡厅的异国情调一样,在数据化颗粒状的消费社会中早已被稀释成为时尚和连锁店的生产与流行了,就如理论家彼得·比格尔对先锋艺术的预言:让艺术再次实用起来!可以断言,在不远的将来,画廊将会和咖啡厅一样,成为所有商厦的标配。

展览现场,“幻象颗粒”,没顶画廊,上海,2020


而这家闯入商厦的画廊又是以生产艺术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探索当代文化无限可能[1]的没顶公司旗下的没顶画廊,更让这一切变得顺理成章。关于没顶公司和他的创始人徐震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界特立独行的个案的讨论,一言以概之可以归纳为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成功的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大本营,从这里生产输出的不仅有遍及全世界大型美术馆的徐震商标的艺术大展,也有改造城乡公共空间的策展项目以及发掘和推广艺术家的文化潮流。几个月前一则没顶艺术教育艺术培训项目,没顶魔法班开学的新闻又让艺术圈沸腾。没顶魔法班自带光环的吸引力顿时令教书法授国学的大师班显得如江湖草莽,在通往成为成功艺术家的荆棘路上,除了努力和天赋,还需要魔咒、占卜、变形、草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一个自身拥有从研究、生产到展览、销售配套系统的体系内,由徐震亲临身教的艺术魔法班,会用怎样的点石成金的魔法塑造未来的蓝筹艺术家呢?

展览现场,“幻象颗粒”,没顶画廊,上海,2020


在没顶画廊迁入上海博华广场全新空间的开馆首展上,入选首期没顶魔法学院的4位艺术家中的3位都参加了展览。展览以《幻象颗粒》为名,旨在反映艺术家在网络、直播、游戏、数据链、经验的碎片和颗粒化的数字生态下日益更新的视觉经验。穿过挂着巨型皮卡丘的商厦中庭,走进窗明几净的没顶画廊大门,首先看到的是魔法学院毕业生冯至炫的三件雕塑作品,《望海石公园》用UV板剪裁出来的半坐半躺的人神一体的造型,立在颜色清亮的蓝天白云的底座上;一个塑料切割出来的半截人体在另外一边自动喷水。这里被动摇的当然还不只是传统纪念碑的基座,多种造型的立体拼贴将叙事的渴望隐藏在反讽的外壳下,而反讽一向是当代艺术以挪用和拼贴的形式对制度本身予以批判的方式,这个方式在没顶魔法学院院长的创作中也是最擅长使用的魔法之一;仿佛是为了更强烈地突出冯至炫作品中用色的清亮时尚,在雕塑后面墙上挂着的是另一名魔法学院同学蔡坚的绘画,两幅分别为3.5米长的大画布是对一个木工水平仪的写实放大。水平仪黄色透明的液体仿佛从墙上泛出光芒,照亮整个空间,当代艺术魔法二:凝视日常物件,把大的画小,把小的画大。

前为:冯至炫,望海石公园》2020

UV板,XPS等,360 x 240 x 135 cm

右后为:蔡坚,《水平 FG - 0801》2020
水平 FG - 0802》2020
皆为布面丙烯 ,84 x 350 cm

左后为:钟慰 《夏日的一次系统升级》2020
布面丙烯,200 x 155 cm


第三位魔法学院毕业生王梓全在展览中呈现了令人着迷的三维软件的运作界面,故事主人公头上顶着下个不停的一场雨,在各种模拟现实的空间中穿梭,屏幕上面可以看到人与物运动中的轨迹和标识。已故的法国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为艺术界提出了书写的屏幕Writing Screen)的概念,呼吁艺术家们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数亿生活在社交网络的屏幕上的人们,要簇拥着屏幕体面尊严地积极生活。[2]王梓全的作品将工作室尚在渲染图像中的电脑带入展览,这种紧迫感和临时性将参加展览以一种与创作和生活共时的方式表达。魔法三,也是斯蒂格勒的信条:好好锻炼,用屏幕去生活吧。

王梓全,逃太阳》2020 单频影像

有声,3’34’’,5个版本


如果真的有创造艺术的魔法咒语,以上法则显然也适用于展览中的其他几件作品:李汉威用科幻片的手法在屏幕上制作未知生物;钟慰用丝网印刷呈现网络上面疯狂坏死与安抚心灵的错乱风景;陆博宇把日常瞬间进行灾难式的图像改写;唯独异样的出场可能是陆平原,他用一贯坚持的一页荒唐字讲围绕艺术的鬼故事,作品用机器打印在A4纸展出,算是给这个关于幻象颗粒的虚无之物一个可触可摸的实体。在这些游荡于屏幕和网络间的参展艺术家中,陆平原怡然是一名徜徉在模拟器时代的文字工作者。

陆博宇,《无题(运动)》2019 双频录像

1’47’’,7’54’’,5个版本

陆平原《FLY》2020

玻璃钢,纸,38 x 42 x 9.5 cm

29.7 x 42 cm(纸),22 x 14 x 9.5 cm(手)


没顶画廊能在成立的短短六年中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性的画廊,这必然与画廊挖掘的艺术家身上体现的先锋性素质相关。这些艺术家敏感地反映当代社会的极速发展,以信息切换的转跳节奏捕捉制度自身的强势与短板,并迅速完成视觉化转换,创造出有趣、视觉效果强,适合收藏摆放[3]的新兴中产阶级的渴望之物,展开追求实验性和探索性的艺术实践,这些愿景在这个发生在商厦里的没顶画廊的展览上全都涉及到了。让艺术再次实用起来吧!屏幕上,魔法学院第二期已经在召唤新生了。

展览现场,“幻象颗粒”,没顶画廊,上海,2020


[1] 摘自没顶公司网站, http://www.madeincompany.com

[2] 摘自贝尔纳·斯蒂格勒在南京艺术学院讲座, 2018年4月24日

[3] 摘自《艺术市场通讯》专访丨没顶画廊总经理金利萍, 2018年11月14日

https://www.sohu.com/a/275243393_99976825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