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子健谈宋拓的绘画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388   最后更新:2020/09/27 10:36:19 by 小白小白
[楼主] 蜜蜂窝 2020-09-27 10:36:19

来源:凤凰艺术


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

日前,常设展“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展览贯穿美术馆全部展厅及公共空间,展出91位中国艺术家的95组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



6个单元,横跨40年,汇集91位中国艺术家,95件作品,你在哪里看过这样的展览?

可能最近的一次,如果你有幸出国的话,会在纽约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同时看到这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而当时的那场“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最终汇集了71组艺术家的作品,少了近20位。

▲ 展览现场


哪91位?哪95件?


25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常设展《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开幕。展览汇集了70年代以来,91位艺术家的95件作品,作品形式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动画等,布满整个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二楼。

展览由董冰峰、李峰、鲁明军、秦思源、汪民安共同策划,策展团队将95件作品分为6个部分:时间\空间、生命\身体、日常生活、物质、表演、情感。

▲ 新闻发布会现场,从左至右:董冰峰,汪民安,李峰,秦思源

由于参展艺术家过多,需要罗列好大篇幅才能展示全部的艺术家。但“凤凰艺术”还是先于文章的最开头将全部参展艺术家们列明,以使得读者对于该展览有一个最初步的印象。

(以下各单元参展艺术家名单,按姓氏排序)

时间/空间丁乙、郝量、黄锐、黄永砅、贾蔼力、梁铨、梁伟、邱岸雄、仇晓飞、邱志杰、王川、王功新、王光乐、吴冠中、杨诘苍、余友涵、张培力、 周迈由、周育正

生命/身体:冯梦波、李景湖、梁钜辉、孟禄丁、尚扬、汪建伟、王音、魏源、夏小万、徐累、徐震、袁运生、张群、张伟、郑国谷、钟鸣、朱金石

日常生活陈丹青、段建宇、方力钧、 葛宇路、蒋志、蒋竹韵、李天元、梁远苇、林科、林一林、刘炜、刘小东、刘晓辉、毛焰、王功新、吴山专、徐坦、余友涵、喻红、张晓刚

物质顾德新、刘建华、刘诗园、刘韡、毛旭辉、彭薇、秦琦、沈远、施勇、宋陵、王克平、王鲁炎、徐冰、张大力、张鼎、张恩利、张培力、周春芽

表演耿建翌、顾德新、阚萱、李明、李然、厉槟源、马六明、舒群、杨振中、周啸虎、朱昶全、朱冥、庄辉

情感:曹斐、何岸、廖国核、宋冬、王兴伟、杨福东、曾梵志、张慧


▲ 展览现场


为什么是这91位?


“不是说这些艺术家就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

▲ 展览现场

91位艺术家虽多,但从中国40余年的当代艺术史发展中,选出91位并非易事,而美中不足的是仅有8位女性艺术家在其中。

在初步阅读所有艺术家名单后,或许会有一种应有尽有的感觉,仿佛在上学时刚开始学习中国当代艺术史般,开始背诵一个个艺术家的名字。

然而,再回想,或许你不禁会心生疑问,为什么是这91位?因为他们最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吗?策展人之一的汪民安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我们这次选择作品的标准,不是说他们就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也没有说哪一件作品是最重要的,我们想要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不断地进行解码和编码。


——汪民安

“作品的变化是重点”

▲ 展览现场

如若无意代表中国当代艺术,选择艺术家的线索为何?

对此,策展人团队说明到,本次展览以六个框架为核心,而这六个框架又并非严格按照时间线索展开。因此,在打破时间线索后,作品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重要。


在这个框架下,会有新的作品进来、也会有旧的作品出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重点。有谁的作品、亦或是没有谁的作品,这是起点而非终点。


——策展团队


哪六个框架?


NO.1 “时间/空间是艺术家游戏的道具”


▲ “时间/空间”展厅

“时间/空间是艺术家游戏的道具,不断地被压缩、延展、变形、挪动、叠加、嵌套、涂抹和书写。游戏的佼佼者最终定义不朽和沧桑。”

中国艺术从79年的星星美展开始,回到艺术本身、回归形式,吴冠中提出“为艺术而艺术”。展览中意图展现一种时间的空间化,以及空间的时间化。

从丁乙的十字、到王光乐的抽象感、黄永砯的洗衣机、杨诘仓的水墨、邱志杰的重叠、张培力的30x30,展览呈现了艺术家打开时间空间纬度的线索。


NO.2 “生命/身体,塑造为艺术品”


▲ “生命/身体”展厅

“艺术家是天生的能量场,他借由身体,肯定生命。他主动燃烧,不断充盈,将自身的生命/身体塑造为一件艺术品。”

展厅以孟禄丁和张晖的亚当与夏娃为开端,作为85新潮的某种标志,中国艺术家从西方文本中走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

徐震影像中,被看不见的东西拍打而不断变红的身体;郑国谷相片中,和他的流浪汉老师蹲在地上露出的笑容,艺术家们全方位运用自己的身体,表达艺术理念。


NO.3 “日常生活,闯入了艺术”


▲ “日常生活”展厅

“晚近以来,日常生活才闯入了艺术。艺术家目光下移,开始找寻生活,发现生活,哪怕生活是日复一日的庸常和琐碎。艺术家毫不介意,相反,他们热衷于此并乐此不疲。”

画面开始描绘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或琐碎或戏谑。刘炜和方力钧故意以生活来面对八十年代的沉重感,不再沉思开始调侃。

生活中以及记忆里的肖像也开始布满整个展厅,我们熟悉的毛焰、刘小东、喻红、张晓刚终于让我们在画中看到了自己的当下的生活与怀旧的过往。


NO.4 “物质,无所不在”


▲ “物质”展厅

“艺术家同样无法摆脱物。他们在意物的特性,物的组合和物的历史。他们着迷于物性和物象。艺术家不断篡改、挪用、拼接和添加物的固有功能、形态、摹状及质料”

“物质”展厅以徐冰整面墙的天书和刘诗园无数张生活中的物件图片作为开场,目之所及密集的艺术形式,让人感到强烈的裹挟之感。

张恩利的橡胶套、周春芽的太湖石、施勇的上海东方明珠以及王鲁炎和顾德新的39度,艺术家也难逃物质的包围,无法逃避之下,他们模糊了物质与艺术的边界。


NO.5 “表演,就是意义本身”


▲ “表演”展厅

“表演的触角无处不在:简单重复日常的行为,身体的伤害乃至生理极限的考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程式化行动,精心设计的仪轨,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

表演之下,影像装置的数量变多。周啸虎的蜜糖先生,不明觉厉却又可可爱爱;杨振中屏幕中的人,试图以手指头顶起东方明珠。

表演介入存在,开启历史,敞开世界。它兴许改变了存在的整体风格,兴许什么也没有改变。正是在这一点上,表演就是意义本身。


NO.6 “情感,既汹涌泛滥又时刻缺失”


▲ “情感”展厅

“现代情感既汹涌泛滥,又时刻缺失。情感充满了不确定性,它不断变化,由此获得无限可能性。为此,当代艺术依照新的手段和方法生产情感。”

最后一个主题,有巨幅的曾梵志笔下戴着面具结婚的新人,还有曹斐影像中人民城寨里的第二人生城市计划。我们仿佛看得懂事件,却参不透事件背后的情感。

当代艺术放弃了那种肆意和浓烈的情感表达方式。明确,强烈的情感表达逐渐被难以言状,莫名其妙的情感生产所替代。


为什么是绵延?


“绵延,没有中断和永恒的持续”

▲ 展览现场

既然所选作品作品打破时间线索,那为何展览名为绵延?“绵延”在此又意指何意?

“绵延(Duration)”这一概念来自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它意味着没有中断和永恒的持续。同时,它还意味着永恒的变化。

对于绵延的任何一个瞬间而言,它都包含着这一瞬间之前的全部过去。绵延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对过去的吸纳,未来无尽的可能无不基于过去与现在


“绵延”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持续、第二个特点是变化,第三个特点是包含此时此刻。


——汪民安


“绵延的是展览而非作品“

▲ 展览现场

据策展团队介绍,虽然定位为常设展,但展览的本质是变化。由此,这里的“绵延”意指展览本身的绵延,而非作品的绵延。


展览的本质是变化,不是总结而是探讨,变化就是我们展览的优势。


——秦思源


无意书写中国当代艺术史?


“这次开幕只是一个样本”

▲ 展览现场

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常设展,会不会失去了常设展的某种学术功能和意义?策展团队多次强调,本次展览意不在书写中国当代艺术史。

策展人董冰峰介绍到,其实从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艺术的总结工作便已经开始。而本次展览,希望可以提供一种重新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方法。


这次的开幕其实只是一个样本、案例,以后还会有大量的出版工作和学术探讨,这些都是展览的一部分。我们期待大众对展览的讨论和批评。


——董冰


“我们还没有资格定义”

▲ 展览现场

策展人秦思源介绍道,西方的美术馆诸如泰特现代美术馆或是MoMA,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学术与作品积累,因此他们可以对现代主义艺术作出结论。


但是现在,对中国当代艺术得出结论是不现实的。我们还没有资格定义,时间也还没到。


——秦思源


“不追求权力化

▲ 策展人秦思源在现场导览介绍张培力作品《30x30》

对此,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负责人李峰也说明到目前还不足以支撑来书写艺术史,因此本次展览希望可以吸引到各种各样的艺术家进入,将美术馆搭建成为一个多元的平台。


一个美术馆不应该成为某种学术力量,但是我们对所有专家的学术观点表示充分的尊重。书写美术史,就有种权力化的意味了。而不追求权力化的、多元的平台,会让美术馆在城市中扮演更活跃的角色。


——李峰


本次常设展最终呈现的作品,或许只是这个展览的最初开端。

抛砖引玉的后续如何,赞同也罢、质疑也罢,也许绵延的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5日—长期
展览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展览总监:李健、刘震子
策划团队:董冰峰、李峰、鲁明军、秦思源、汪民安 (拼音排序)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责编/张曦元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