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笛:艺术是一场无始无终的循环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035   最后更新:2020/09/09 14:28:05 by 陆小果
[楼主] babyqueen 2020-09-09 14:28:05

来源:麦勒画廊  周彤


像这样细细地听


像这样细细地听,如河口

凝神倾听自己的源头。

像这样深深地嗅.嗅一朵

小花.直到知觉化为乌有。


总想捕捉张雪瑞绘画的内涵,忽然有一天,读到俄罗斯著名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这首——《像这样细细地听》,一下子感受到了,原来雪瑞也一直在说着同一件事。

和许多艺术家用饱满情绪去感受缪斯不太一样,雪瑞无论语言,还是画画,都带着点天生木讷,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只可意会的呆萌。各种小方格,顺序排列一起,好像中学生在操场做课间操,而每个格子都如同一个学生,看上去所有人都在做同样动作,可仔细去品味,又都各带自己的感受,越看越觉得,不那么整齐划一,哪怕都穿着同样式的运动服,伸手顿足都略带差异,可并不跳脱。似乎,在这个停顿的片段,大家都用独自理解,去展现同一个乐章,或者说,演奏着同一个旋律,从这个角度进入之后,逐渐会忘了呼吸,凝神观看,于是不仅视觉,其他听觉、嗅觉、味觉、感觉,乃至知觉都变得可有可无,最终完全消失。


张雪瑞创作中

Zhang Xuerui painting in her studio


我不知道雪瑞怎么规划自己的时间,要知道,画这么多张小格子,需要多少耐心和毅力,估计大部分人要是想到,这么多年都在涂抹小格子,都会选择放弃,毕竟这种创作方法,需要精神上强迫症的有力支撑。随着对雪瑞的了解,发现她身上天生的呆萌,让她居然从中找到乐趣,每一次绘画,都当成探索色彩关系的过程,而哪怕特别小的新发现,也成了心里填补苦闷的动力,好像重复和无聊,就不属于她思想的语言,如果不这么思考,我作为一个正常人,没法理解如此精神病般的创作方法,除非先把自己逼疯。

张雪瑞,《225 202003》,2020,布面丙烯,150 × 150 cm
Zhang Xuerui, 225 202003, 2020, acrylic on canvas, 150 × 150 cm

张雪瑞,《100 201912-4》,2019,布面丙烯,60 × 60 cm
Zhang Xuerui, 100 201912-4, 2019, acrylic on canvas, 60 × 60 cm


也许今天生活太快,也许吃饭味觉太浓,也许摇滚声音太响,总之,我们再也没法忍受农耕时代的那种平淡节奏,越高越快越猛,成了大家的日常,川菜的辣、鲁菜的黑、湘菜的香,都不断把我们味蕾刺激,推向更远的边缘,其实,绘画也是如此,刺激都不再依靠情绪,而变成调配的化学,有些画面,就跟***一样,传递着毒品般的抽搐痉挛,这个时候,确实需要一杯冰冷的泉水,才能重新感受幽缓的微风,嗅到那小小的野花,回到真正东方,人的世界。

每当回望倪瓒,最妙的部分,不在于折带皱如何高雅,是那份发自肺腑的悠闲,对于俯仰宇宙的自信,这份笔墨所以极致,是他千锤百炼后,缓慢化解胸中块垒的结果。雪瑞走的路,也差强相仿,用一种入境,寻找那刻的些微差异,去细细阐述其中的过程,分享点滴的感受,如此逐本溯源,回到热爱绘画的初心,不是什么伟大的哲学思辨,也不是深入灵魂的拷问,就是记录平平淡淡里,那点点滴滴的新感受,小心思,细细聆听内心,最终把时间消解,在一块块严谨的格子之中。

张雪瑞创作中

Zhang Xuerui painting in her studio

张雪瑞创作中

Zhang Xuerui working in her studio

张雪瑞,《红白格布》,2019,宜家红白格布,棉线等,约150 × 150 cm
Zhang Xuerui, Red and White Checkered Cloth, 2019, Ikea red and white checkered cloth, cotton thread, approx. 150 × 150 cm

《红白格布》细节

Detail of Red and White Checkered Clot

《竹拐杖》细节

detail of Bamboo Canes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