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广场”:把激情的商业做大!| 9月29日开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277   最后更新:2020/09/04 20:07:07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叮当猫 2020-09-04 20:07:07

来源:魔金石空间


郭城、杨光南的双个展昨天在魔金石空间顺利开幕。展期持续至10月17日,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杨光南:莫奈花园 96区





“莫奈花园”是艺术家杨光南正在持续进行中的创作线索。如同“阳光威尼斯”、“罗马花园”、“中央公园”等词汇一样,这些欧化的命名方式曾一度风靡于中国的住宅楼盘与城市建设中。“莫奈花园”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产物,在1990年代至2000年前后尤为盛行。欧洲古典形式与现代建筑所杂糅而成的“欧陆风情”,既是对西方文明的追求与模仿,更是一种对集体主义、标准化美学的决绝摈弃。这些山寨而粗鄙的仿制建设,事实上符合了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需要,而景观的空洞显现出的是精神上的渴望和缺失。它们透露出个体乃至时风对财富与个性的渴望,对国际化的单向度想象,进而投射于一种后社会主义的崇洋尊古。


郭城:近乎无意


展览“近乎无意”囊括了艺术家郭城近年的代表性作品,以及最新创作。在郭城的雕塑与装置作品中,技术始终充当着基本原理的角色,更确切地说,它只是对程序或规律的演绎。在此过程中,技术逻辑被最大程度地简化,人类介入与物质生命之间的更迭以一种朴素的方式显现。这使得科学不再是抽象的原理,而是一种可感知的现实。郭城将技术原理、物质性、自然关系的本质袒露在观者的视野里,所凸显的是对技术决定论和技术价值的质疑。

郭城在创作中将事物的随机转化为一种如实的物质自发性。通过基本规律与技术设定将人的意志与物的属性进行连结,同时在过程中将主动权让渡给物质本身以及观看对象。他或是在自然物的形态中保留人工痕迹,或是以技术手段来伪造自然。这里所隐含的是:什么主导着真与伪、我们如何去界定人工与自然。这是一种对我们如何去看待物质生命的主体视角的诘问。当人的操控、物的本质、自然的法则不再泾渭分明,才能够实现横向的、去人类中心化的观看。











关于艺术家


杨光南

1980年出生于河北。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2009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工作于中国北京。她的作品曾在英国华人艺术中心、法国南特卢瓦河美术馆、墨尔本法国艺术中心、澳门当代艺术博物馆、台北国际艺术村、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多处展出。

近期部分个人项目:“Nothing”,C5CNM,北京,2020;“盲区”,指纹画廊,北京,2019;“消化不良”,泰康空间,北京,2016。近期部分群展:“冷膨胀”,南山社,西安,2019;“我的风景”,常青画廊,北京,2018;“兴起: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声音”,英国华人艺术中心,英国,2017;“转向:2000年后的中国当代艺术趋势”,民生美术馆,上海,2016。


郭城

1988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先后获得上海同济大学学士学位(2010)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2012)。他的作品大多关注主流或新兴科技对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冲击与影响,以及置身其中的个体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郭城近期的个展有:“近乎无意”,魔金石空间,北京(2020);“地气”,广州画廊,广州(2019)。群展包括:“终端>_How Do We Begin?”, X美术馆,北京(2020);“永恒网络”,世界文化宫,德国柏林(2020);“平行,似存在,未完成:行进的艺术工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9);“真新镇日志”,UCCA 沙丘美术馆,秦皇岛(2019);“机器人·间”,今日美术馆,北京(2019);“开放代码.连接机器人”,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2019);“追踪末日松茸”,泰康空间,北京(2019);“卡拉卡拉大浴场”,广州画廊,广州(2019);“魔都の鼓動”,当代艺术博物馆,日本熊本(2018);“Life Time”, MU空间,荷兰埃因霍温(2017);“时间的狂喜”,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17)。

郭城曾获得电子艺术奖(2020)、数字地球学术奖金(2018-2019)、华宇青年奖评委会特别奖(2018)、生物艺术奖(荷兰海牙,2017)。其作品被香港M+,乌利·希克收藏和国际艺术科学研究机构所收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