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马可鲁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059   最后更新:2020/07/30 10:50:11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服务员 2020-07-30 10:50:11

来源:打边炉ARTDBL


疫情期间的OCAT深圳馆的表演现场,观众都戴上了黑色口罩(摄影:钟刚)


受到疫情影响,艺术机构的很多工作都遭遇到了计划的变动,甚至是被迫中止。那些大家非常期待的新馆开启和大型展览的举办是否如期进行?

为此,《打边炉》联系了相关机构和主办方,独家揭秘这些南方艺术大件事的最新进展,以及它们是否受到疫情冲击,疫情的发展是否影响或改变了工作的面貌。

全文按照机构的首字母排序。策划:钟刚;编辑:陈思敏。


iSTART儿童艺术节,成都
项目申报比去年还火,开幕时间已确定

A4美术馆馆长孙莉、策展人李杰、艺术家木格与哈密尔顿麓湖幼儿园老师团队沟通“第六届iSTART儿童艺术节”主题展“do it”合作方案,2020 ©麓湖•A4美术馆

1 A4美术馆在疫情下关闭了147天才重新开馆。原本暑期开幕的第六届iSTART儿童艺术节延迟到了9月。今年iSTART的主题展会与独立策展人国际(Independent Curator International)合作推出“do it”项目,展览中的艺术家指令全部由在地及网络申请的艺术家和志愿参与者完成,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疫情迫使很多参与iSTART的学校与机构在上半年教学停滞或线上教学,我们一开始预计社会参与量会大幅缩减,但令人意外的是在美术馆开放iSTART项目招募一个多月后,我们陆续收到了上百个学校机构的团体合作项目,比往年同期数量更高,我们预计总体数量和质量都会比2019年更好。也许这正是A4美术馆坚持多年的共创孵化的艺术与教育项目积累能够在疫情下汇聚大家的力量吧。


2 iSTART展览开幕的时间是9月26日。届时主题展会呈现由汉斯·乌利齐·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发起、历经20多年、首次巡回到中国大陆的do it艺术项目。会有包括小野洋子、大卫·林奇、翠西·艾敏、妹岛和世、波尔坦斯基等26位国际国内艺术家的精彩指令艺术项目。指令艺术项目将最终的艺术诠释、呈现以及交流的部分真正意义上地交给了所有人。每一个参与的人,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在游戏规则下成为创造者。这是do it消解艺术单一权利话语最令人激动的部分。目前我们已经收到数百位参与诠释、创造的共创者的方案投递,质量大大高过我们的预期。届时美术馆将变成是参与者与创造者的开放空间。同时我们仍在广泛开放申请,期待更多朋友加入进来,忘记彼此的身份,尽情享受创造与参与艺术的快乐!


9月同期开幕的,还有由上百所学校、机构以及社区的数千名小艺术家,在小策展人的构想下策划的“行动学校”展览,儿童及青少年策展人项目仍然延续,今年的小策展人从4.5岁到18岁,目前共有数十位小策展人参与申请,目前他们关注的策展主题包括青少年在疫情下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原生家庭问题、流动儿童问题、学校教育平权、宠物权利、环保及儿童友好社区等议题……今年十月下旬iSTART还会延续往年的“听说”青少年论坛,以及国际教育论坛、在地教育论坛。另外我们还有与亚洲动物基金会等公益团体、机构合作的特别展览项目。


3 我们很幸运,iSTART项目并没有因为疫情改变或调整。反而促使我们更新了策展及联合工作的模式。在疫情将许多个人、团体阻隔起来时,我们在2月开始便通过线上艺术分享,艺术疗愈以及“发声场”等项目积累社群,并将很多希望通过思考与行动创造新可能的朋友聚集起来。这为iSTART今年的主题展与儿童展带来很好的共创者基础。另外,由于我们停滞了几个月无法进行城市走访交流,我们改为通过“线上路演”,线上会议的方式与数十个策划小组、艺术家共创小组、儿童项目组一同工作。在一些在地艺术家与儿童合作的项目中,我们通过多年积累的社会合作资源加入了不同的社区、学校的组合团队,帮助项目组在更短的时间内推进,并能够有效地实现智识与经验的互补。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疫情下的反思,更加看重了开放,破圈以及共同交流、成长的价值。


4 今年的iSTART的核心是,大家一起做,一起分享,一起改变。虽然说起来有点理想化。但经过6年的积累,iSTART项目无论是艺术家对它的认知,社会对它的认知,儿童与家庭对它的认知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大家不会单纯把它看做是美术馆的事、艺术的事,而是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城市的事情。所以我认为重要的工作前提就是“互为主体”。无论我们将“do it”的项目与精神引入,还是鼓励儿童策展,成人与儿童共同创造,还有今年很重要的使命是从儿童视角拓展社会赋能的空间的实在行动(不少儿童与青少年项目已经作用于学校,社区甚至更广泛的区域),我们可以看到至少在局部区域,我们实现了美术馆与社区、美术馆与受众、成人与儿童之间通过艺术的共创实现“互为主体”的工作方式。没有谁是真正引领谁的,今天的美术馆应该是一个相互协商、消解权利的公共场域。在疫情下的今天,我相信人们会更加认同这一观念。


回应人系成都麓湖·A4美术馆首席策展人、iSTART儿童艺术节策展人李杰


泛东南亚当代艺术三年展,广州
展览主题与榴莲有关,展期延后

榴莲(编辑配图)


疫情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的影响还是影响很大的,首先是打乱了原计划的节奏,原定2月份开始就有一系列的东南亚调研、考察、研讨及小型展览活动,现在这样的计划往后安排了,相应,“泛东南亚当代艺术三年展”主展的时间也会往后推些时间。但是,另一方面,疫情的影响也使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将这一展览的模型、运作及特点有更多的思考与安排。

目前我们的主题方向已经基本确定,一个与“榴莲”有关主题,我们将突出“榴莲”的特质:独特气味、芒刺外壳、喜恶各异等,强调文化的差异性、个体性、在地性,以及奇妙、锋芒、批判性等。而从策展及组织的方式上,我们将强调“去中心化”的策展方法论的尝试,以更开放的方式来构建跨时间与空间的整个展览。目前,广州美术学院对这一项目高度支持,已经安排了相当的经费,当然,这样大规模的三年展,还是需要社会的合作支持的,我们正努力寻找社会的合力。

其实,在这样的疫情期间,我们在不断的讨论,也不断地深化展览构想与方案,上面提到的主题方向及策展组织方式都是我们这一期间思考、调整的结果。目前学校放暑假,美术馆也还不能开放,尽管我们“泛东南亚三年展”的一些准备工作及学术合作计划照常进行中,但是,我们还是很期待疫情早点结束,能使工作更正常化。

回应人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


“广州影像三年展”主题论证会现场 ©广东美术馆


广州影像三年展,广州

策展人已确定,展期延后


1 全球疫情的冲击对一个国际性的展览项目来说是具有重要的影响,“广州影像三年展”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展览,在筹备和展出过程中往往要调动全球的艺术资源进行具有全球意义的艺术脉络构建。今年我们不得不在筹备时长、团队协作方式和展期等方面都进行相应的调整。


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展览开展前,我们会与各国策展人、学者、艺术家进行多次现场会议,讨论展览学术取向和展览方案,但是这次这些讨论几乎全部通过线上会议进行。另外考虑到疫情对展品的运输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我们延长了筹备时间,同时把展期从原来的2020年12月推迟到2021年3月


2 目前确定的是策展团队、展览结构和展出时间,展览方案还在进一步讨论细化。在这之前我们召开了多次国内外学者研讨会,对品牌项目的学术走向及本届展览策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策展团队现已正式确定,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将担任这次展览的总策划和文献展策展人,在影像理论和策展方面具有影响力的学者赫拉尔多-莫斯克拉(Gerardo Mosquera)、超图像小组(董冰峰、滕宇宁、向在荣)、杨北辰将担任主题展策展人。这次展览将以主题展与文献展的形式呈现,主题展将重新思考人类的精神与命运,并通过影像和展览维度来进行呈现与探讨;文献展将梳理、展示从2005年“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至2017年“广州影像三年展”的一系列文献资料。


这次展览的筹备在疫情的冲击下实属不易,我们希望能够在2021年3月如期开展,为学界、大众呈现一个具有当代意味和学术价值的展览。


3 首先我们在展览的学术方向上将对疫情带来的变化进行一定的回应,试图从整体的宇宙论视角出发,兼顾社会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人与非人(如机器和影像本身)的紧密共存与崭新联合。具体的学术方向目前策展团队仍然在进一步商榷,近期在展览主题确定后,将会尽快对外公布。


另外在展示、传播、呈现上可能会强化数字化的、虚拟的、网络的、线上的方式。一方面是基于影像艺术本身的发展进行考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特殊时期线上传播、虚拟体验的需要。这次疫情确实加速了全球的数字化进程,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数字技术在展览中、美术馆工作中的落地与广泛应用,美术馆的工作内容甚至运营方式,都将由于这次疫情发生深刻的变革。


4 除了展览学术框架的构建,目前“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的工作推进,首要考虑的还是疫情的情况,生命安全始终是一切的前提。广东美术馆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变化,并随时准备调整展览方案,我们将积极响应上级单位的指示,做好疫情防范工作。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通过艺术铸就一种“无用之用”的力量,维系艺术生态的平衡和发展,同时也为疫情下的社会和人们带去疗愈心灵的艺术之力。


回应人系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


和美术馆,顺德
策展人不变,展览方案有调整

和美术馆实景 ©和美术馆


对于和美术馆而言,疫情的影响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展览的暂停或延期,而是开馆的方方面面,影响最大的三个方面:工期、开馆仪式与开幕展览,以及后续展览、活动的排期。
原计划的“世间风物——和美术馆启动展”策展团队维持不变,由馆长何剑锋先生担任展览主席,冯博一先生担任主策展人,胡斌、王晓松、刘钢、邵舒担任策展人,而展览方案则根据作品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前提是保持积极与耐心的工作状态,有条不紊地筹备相关工作,为观众带来精彩的展览、活动。

回应人系和美术馆执行馆长邵舒


M+视觉文化博物馆,香港
开馆筹备进入最后阶段,定于明年开幕

M+大楼外观,效果图 ©Herzog & de Meuron


为配合政府就现时公共卫生紧急情况所采取的最新防疫措施,M+展亭由即日起至2020年8月11日暂停开放。现于M+展亭举行的“谢淑妮:与事者与事”是此场地的最后一个展览,因为我们正在筹备于明年开幕的M+视觉文化博物馆
作为在二十一世纪开幕的最重要的博物馆,M+肩负展示现当代视觉文化的使命,亦希望藉开幕年致力将亚洲最独特的藏品向世界展示。M+的当代视觉文化包括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视觉艺术、香港视觉文化,以及以香港角度呈现的水墨藏品,明年向公众开放时,M+必定会成为备受瞩目的博物馆。

在过去几个月,为应对疫症大流行所带来的挑战,M+一直积极丰富网上资源,令观众能在保持社交距离和遵循旅游限制的情况下,仍能舒适地观赏轻松有趣的节目及实用资讯。为配合及延伸我们于M+展亭举行的“谢淑妮:与事者与事”展览,M+正为观众在网上提供各式各样的内容。

现时,M+各同事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准备期待已久的博物馆开幕。所有开幕展览、公众参与及学习活动、电影节目、刊物以及零售商店内M+商品的筹备工作都已进入最后阶段,对香港来说,这是令人兴奋的时刻。


回应人系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馆长华安雅


冯晨(中国) 《W》 2019 | 装置 ©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


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深圳

2020年的策划案已经出来,展期未定


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是坪山区配合深圳市文博会设立的分展场,2020 年的策划案已经出来。因为疫情一切都变得不确定,我们现在更应该考虑的是在坪山的艺术生态下,如何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以及如何在有效地基于互联网社群媒体的情况下,做出更好的文化回应。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也许更能激励我们去思考如何让艺术通过互联网,在大家能够产生共情的状态下,让艺术有成长的地方。

疫情期间,艺术家、机构、地区管理者以及本地人都处在悬而未决的事件中,因此艺术家和我们的工作也自然地回到和大家在一起的状态,这也许是一个更好的契机,让我们做出更有效地调整和转型,发现艺术和文化更多的可能性。


当前,我们应该讨论后疫情时代所带来的新的文化倾向和社会变化,同时必须思考艺术和文化的普世脉络,什么是处在变化中的,什么是一直不变的,以及人性、情感在我们的工作中是否占有更重要的比例。我们之前谈到过这个地区活化的问题,今天藉着这个情况,也许我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地区建筑、民生和艺术之共生。


更多的线上活动让我们可以超越地缘,带来更多的讨论,和同行一起探索艺术机制建设的可能性。因为我们的工作并不以展览为唯一的中心,而艺术文化本来就需要反思和共建,疫情为这样的反思和共建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技术支持和思维的自由,所以我们会在疫情之后给出更好的答案。

任何项目都应该有其前提,目前,我们最重要的工作进程,就是确定文博会分展场的展期和坪山雕塑创意园的专业化改造提升。


回应人系深圳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


2019艺术深圳现场 ©艺术深圳


艺术深圳,深圳
受到巨大冲击,克服困难,如期举办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博览会行业作为人群高度密集的业态,首当其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在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坚定“2020艺术深圳”一定能够如期举办的信心,为特殊时期的新尝试迈出第一步。今年我们还特别筹备了“艺术深圳”发展委员会,成员包括艺术家、藏家、策展人、资深媒体从业者等,通过承担学术定位、学术推广与发展规划等职能,深度地介入、参与“艺术深圳”。

虽然受疫情影响,我们大部分计划及方案的实施受阻,但这种特殊的困境也使我们得以重新审视、思考当代艺术博览会未来发展更多的可能性。在高度同质化的行业固有模式下,“2020艺术深圳”将做出新的调整,在现有板块的基础上,增添更多元的内容。
“2020艺术深圳”将于9月10日至9月1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如期举办,在借鉴、反思了数场已举办的大型展会相关防疫工作后,我们制定出详细的疫情防控操作手册、相关备案,力求能够让参展机构、藏家和观众安全地参与到“2020艺术深圳”的现场中来。在现场的展位规划上,我们会配合疫情防控需要进行调整,比如为控制人流、降低展场密集度,我们扩宽了通道和公共空间的面积,观展体验较往届而言会有所提升。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受众邀请方面要有更精准的定位,让所有参展机构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收益。今年,许多画廊承担着极大压力,我们将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给参展机构带来的影响,希望能和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相比往年而言,今年很多工作需要同时进行,我们尽可能把前面丢掉的时间抢回来,特别是进入到8月份,我们将开展更多的推介活动。最重要的工作前提当然还是国内疫情防控能够继续保持疫情持续向好发展,把不确定因素降到最低,让各项筹备工作得以继续顺利开展,同时为画廊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回应人系艺术深圳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叶健强


五行会于6月22日召开理事会议 ©广州五行非营利艺术机构联合会


五行会慈善拍卖,广州
今年会围绕五周年策划一系列活动

广州五行非营利艺术机构联合会(简称:五行会)的机构成员观察社刚于7月15日宣布停止运营,这个存在了11年的空间,在此时此刻跟大家告别,也许不完全是受疫情的影响,但它选择了在这时候结束自己的使命。我们也邀请了新的机构成员——顺德盒子美术馆加入。一新一旧,也是一个更替。

今年是五行会的五周年,我们原本定于今年继续举办慈善拍卖晚宴——五行宴,但是在一个月的前期工作当中,我们意识到可能要重新调整方案,因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藏家,他们的状态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今年我们还要不要做慈善拍卖?如果要做的话,怎么做?这些问题我们还在和成员们一起思考、商谈中。

今年我们会围绕五行会的五周年策划一系列活动,回顾五间机构五年来的工作,包括出版物,还有关于后疫情时代非营利机构的研讨会。其他的方案还在讨论中,但我们希望今年还是能做一点事。五行会成立的初衷是通过联合的方式向社会争取更多资源和关注,以支持几间非营利机构的持续运转。在目前的状态下,我们工作的前提是保持信心,要坚信我们能够共同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回应人系广东时代美术馆副馆长、广州五行非营利艺术机构联合会秘书长子静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