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 | 海浪——历届上海双年展文献及作品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524   最后更新:2020/07/22 11:23:35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开平方根 2020-07-22 11:23:35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


展览:联合构筑

展期:2020年6月6日-8月16日

艺术家:陈天灼、丁乙、冯梦波、刘建华、刘韡、李可政、施勇、王功新、徐震®、颜磊、杨振中、杨君、原弓、周啸虎

策展人:杜曦云

地址:苏州金鸡湖美术馆(苏州工业园区观枫街1号)

指导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文体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金鸡湖美术馆


时间:2020年7月14日


杜 曦 云 道闸,是当代人日常生活中每天遭遇的。我们出入各个单位、车库等,都必须要面对它,它的每一次升降,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通行,这是非常实实在在的!你的《大V》,把2件道闸组合成一个感应装置,观众走近时,它俩开始升降,恰似一对翅膀。在这里,道闸的原有功能和给人的感受,完全改变了……是什么契机让你做出这样的作品?


杨 振 中 作为一个整天开着车在城市里转悠的人,对这个司空见惯的道闸,是特别有感觉的,几乎每天都要碰到。如果开玩笑说得严重一点,每次你碰到这个道闸,它都是要向你提出终极问题的: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哪儿?这些问题你必须回答对了,道闸才会为你打开。

我有时候很感兴趣,把类似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起到警示功能的物件当作现成品转换到展示空间里来。比如说,我也曾把人行道上的红绿灯大量排列成排队齐步走的小动画。这样抽离或转换掉它们本来的功能。它本来的功能不再起作用,但是我们仍然能认出它们,它的功能也许反而会在我们的概念中被强化?

大V  Big V

2013

机械装置 Installation

600×100cm


杜 曦 云 《大v》中的道闸,通电后上下摆动,俨然有了轻盈自由飞翔之感。当你把它安装在楼房上部时,似乎整幢楼房都要拔地飞行。这和道闸的原有功能截然相反,形成的心理张力,在你预设之中吗?

极限混合-第一届空港双年展现场

空港小镇

广州,2019


杨 振 中 “大V”这个名字直接来自于把两个道闸V字型挂在墙上(好玩的是它还有别的歧义:比如微博上的大V),V字形摆放之后,长杆摆动起来自然就会像翅膀,这是预设中的。去年在广州空港的展览中,主办方同意让我把《大V》安装在楼房外墙的顶上,那个效果意外地好,让我自己也觉得挺兴奋的。

过道No.14   Passage No.14

2015

绘画装置  Installation-Painting on c**nas/wood

217×155×155cm


杜 曦 云 《大V》创作于2013年,但每次展出都觉得很当下、很鲜活。


杨 振 中 一直到现在,包括在今年这个疫情发生的期间,在所有的公共场所、各种单位或者生活小区门口,这种拦路的道闸前所未有的作用强大。

过道No.14   Passage No.14

2015

绘画装置  Installation-Painting on c**nas/wood

217×155×155cm


杜 曦 云 《过道》是二维和三维效果的悄然转换,而且让观者感觉时而二维时而三维。三个“通道”汇聚于一个三面体中,通道的视幻觉让人觉得无限开放,但它们的尽头的实况是:每一个“过道”的终点又汇聚在同一点上。你觉得过道的前方是无限可能吗?


杨 振 中 《过道》是我从2012年开始做的一系列的绘画装置。其实是我想要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重新做一点绘画的尝试。过道这种图式,除了它是我们城市中,人为空间中独有的一种景观。并且它也可以很写实,又可以很抽象。非常适合在真透视和假透视,或者平面和立体的各种视觉矛盾中玩变化。

过道No.14   Passage No.14

2015

绘画装置  Installation-Painting on c**nas/wood

217×155×155cm


杜 曦 云 记得你曾谈到“过道是无意义的空间”?


杨 振 中 好像是说,从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之间的,无内容的空间?其实也是挺主观的描述,不一定准确。


杜 曦 云 这两件作品中,都有黑黄条纹,这是巧合吗?


杨 振 中 不是巧合。黑黄条纹图案也是来自各种公共空间中无处不在的警示标识。它的警示作用,几乎已经潜移默化在城市人的潜意识中。黑黄条纹,我第一次是在2013年上海OCAT美术馆的个展“不在此时”中使用,成为那次展览的主视觉图案,后来也会在其它作品中出现。

不在此时, 杨振中作品展

OCT 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

上海,2013


杜 曦 云 但黑黄条纹又颇有视觉美感……


杨 振 中 是!很醒目也挺酷,好像也经常会出现在一些流行文化的视觉设计中。


杜 曦 云 它还有几何抽象的效果。


杨 振 中 对。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