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家于吉神秘莫明的雕塑世界之中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443   最后更新:2020/06/23 11:18:40 by babyqueen
[楼主] 开平方根 2020-06-23 11:18:40

来源:凤凰艺术


6月20日,“露台计划之淮海中路1431号”第一期艺术家张鼎的“无回响”内部邀约开启。“露台计划”是由Alice 陈通过“正向艺术研究会”推出的一个非盈利艺术项目,结合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官邸露台之特定场域,进行艺术实践、研究并交流。


每一次行驶都是一次情感的注入
每一次行驶都是一次情感的流亡
每一次行驶都是虚拟情感的体验

——张鼎“无回响”


▲ 张鼎,《无回响》展览现场,第一期“露台计划”,2020

“露台计划”是由Alice陈通过“正向艺术研究会”推出的一个非盈利艺术项目,第一期推出艺术家张鼎的新作“无回响”,6月20日举行了第一次内部邀约分享

艺术家张鼎在露天现场立起了一块广告牌,三面翻转的广告牌上写下了中英双语V字对称的文字,与车流不息的上海相互映衬。

在此,艺术家直接用“无回响”三个文字,表现出一个动作,一个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的动作。

▲ 张鼎,《无回响》展览现场,第一期“露台计划”,2020


Alice陈对话张鼎

Alice陈提问以A替代,张鼎回答以Z替代


01直接的表达
以文字叙述状态

▲ 张鼎,《无回响》展览现场,第一期“露台计划”,2020


A:请您介绍一下您此次为“露台计划”创作的作品「无回响」。
Z:三面翻转的户外商业广告牌,广告牌上印有我自己写的四段小的文字。朝向官邸内侧可见的三段文字利用了广告牌三面轮流翻转呈现图像的特性,按照顺序,有时间差地依次循环出现

1
繁殖的情绪在不断的积压,等待一场突如其来的橙色警报,在狂风暴雨里行驶,雨刮器的节奏无法应对垂直下降的暴雨,眼前只有霓虹的水幕,雨高频率的击打车身,像一个极其暴躁的鼓手,密集单一快速而暴力,形成了一道很厚的声音墙体,车快速穿行在爆裂的雨点形成的音墙之中,等待嘎然而止!

2
穿越雷暴,继续向前行驶,灰色,雷暴前的灰色…….

3
每一次行驶都是一次情感的注入
每一次行驶都是一次情感的流亡
每一次行驶都是虚拟的情感体验

(朝向外侧临街的一面是加了镜子,镜子上印的是第四段文字)
4
无回响


▲ 张鼎,《无回响》展览现场,第一期“露台计划”,2020

A:这是您从事艺术创作以来,第一次在作品中直接使用自己的文字?
Z:是的。这件作品是一个很直接的表达,用文字叙述一种状态。对目前现状的一种反应。

A:2020疫情爆发,席卷全球。
Z:无能为力,只能做到保护好家人,保护好自己!


02 回响
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A:相对于您之前的绝大多数作品,这次为“露台计划”所做的新作「无回响」可算是非常迷你的尺寸了。
Z:因为展示空间的特殊性,不能随意出入,最初的设想是做一个大的广告牌,让更多的路人在街边就可以看到作品,不需要进入空间观看作品。但是因为空间的条件所限,作品的尺寸只能相对应的缩小。

A:条件的限制,或许反而成就了您这一件表面内敛但实质密度非常高的作品。这种高密度首先来自于使用您自己写的文字而非引用的直接,也来自于作品文字视觉与文本内容的反差,以及广告牌内侧与外侧的对比。广告牌中英双语呈V字形对称展开的形式设置让内侧更加隐秘也让外侧更为发散;内侧安静地按照制式的三段式翻转节奏冷静呈现的文字里,呼啸晕眩暴涨击打而来的却满是情绪积压快速车辆阻隔运动节奏对抗爆裂期待而未至嘎然……这里头隐含了您在过往运用于大型封闭室内空间内复杂的沉浸式装置、现场表演里面所用来影响观者感官系统雕塑观者情绪的几乎所有要素:声音光线震动人物现代机械自然物原始力感官运动意志对抗隐喻性场景戏剧性情节等等;只不过这次您精心设置的封闭空间存在于您文字中所描述的车辆里。而「无回响」的露天放置也使当下的真实环境和社会现实拥有了成为您作品的背景和注释的可能性。以车流不息的上海大街为映衬的文字看起来仿佛是屏幕上的字幕被逐一揭示。这一切都使您的这件作品充满了内在的张力。
Z:谢谢。

A:作品标题,也是朝外侧唯一可见的文字是:“无回响 ”。请问您为什么要使用“回响”这个意向呢?“无回响 ”这个词对您来说,有特殊的意味吗?
Z:回响的本意是对声音震动的一个反馈。在这里对我来讲是一个动作,这个动作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 张鼎,《无回响》展览现场,第一期“露台计划”,2020


03 “正”
就是作品表达得准确

A:“露台计划”是由“正向艺术研究会”推出的非盈利艺术项目。“正艺会”的工作方向是:研究、实践、和推广能够为人类和社会带来正向推进力的艺术。请问您此次的作品和“正艺会”工作方向的关系?
Z:对我来说,作品表达的得准确就是:“正”。

A:请问您此次的作品和“露台计划”的展示场地:官邸露台之间的关系?
Z:我考虑了展示空间的地理位置,官邸临街(淮海中路),是商业性很强的一条道路,因此作品选择了户外商业广告牌这种形式。

▲ 张鼎,《无回响》展览现场,第一期“露台计划”,2020


“露台计划”发起人Alice陈对话“凤凰艺术”

自述自己的艺术心路


01 学画的原动机
更本质是为了自由

1975年,我出生在浙江小县城义乌,本名陈羚羊。父母管教很严,家族中没有一个人是画画的。如今反思当初学画的原动机,当然有对艺术世界的向往的成份,但更本质的是为了求自由。

1991年,我16岁时离开家乡去省会杭州上浙美附中,1995年又去了首都北京上央美。在学院里学到 一些绘画的技术,但最后发现学院并不是寄托自由之所。加之有一些无法抑制的表达和创作的需要,在1999年央美还未毕业,对实验艺术界也懵懂的状况下,我开始做装置,参加 “后感性 ”展览,入了实验艺术圈。

▲ Alice陈(本名陈羚羊),《十二花月》

央美毕业后没有找工作,漂留在北京做艺术。1999年11月至2000年12月做完“十二花月”之后,得到一些批评家的注意,国内国际都有了一些展览的机会,作品也有被收藏和被画廊代理。又过了一些时间,对当代艺术圈的运作机制,和艺术家在里头的角色和位置有了一些了解和体会之后,我发现其实这个运行体系也不是个寄托自由之所。那么,试试看把求自由这个需要纯粹地寄托在艺术上,排除所有其它元素呢? 想我应该进行实验,看看把艺术转化成完全私人的事情会怎样?于是,2005年3月7日我做了“填空题”这个作品,宣布退出艺坛,并在隔天的3月8日发表。这之后, 从外界看起来,好像就是我不再做艺术了。

对我自己而言,我选择舍去艺术家身份,离开艺术运作系统,可是我从来不曾离开过艺术。


02 人到中年
对艺术有了平常心

时光流逝,今年已是2020年,我已人到中年。我体会到寄托于外物来求自由,那本来就不是个对的方向。而且,自由究竟是什么呢?一个内里无常,时刻都在随情境、随心境而转换的方便名词?何况“求自由” 这个需要又是否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状况下都给于最优先地位呢?如今的我对和艺术相关的一切有了平常心:艺术圈是个平台,大家都可根据所需自主选择出入。

15年当闲人的日子是轻松愉快的。有时候我也会想一想,这世上究竟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让我舍弃这种轻松,再次投入工作呢?慢慢成形的答案是:和对人类和社会有正向推进力的事情相关的工作。那么,如果真的要行动,又以何种途径?实验到最后,发现自己略有所知的领域还是在艺术这个行当:我可以使用艺术作为一个做事情和交朋友的平台。

▲ 张鼎,《无回响》展览现场,第一“露台计划”,2020

于是2018年初我先起好了“正向艺术研究会”这个名号。而真正下决心全力行动起来,则是拜2020年1月末爆发的疫情所赐。当我们不得不直面不确定的“余生”的时侯,行动,开始做 一点事,总比天天躺着追疫情消息好吧?何况,即便是做得没预期好,无论怎样,也不会比疫情这件事更严重啊。

我将使用“Alice 陈”这个名字以及“正艺会 ”这个平台来展开工作。首先会公布的将是2019年初概念形成的“最重要的事之和正艺会Alice陈有约“个人作品以及2019年末概念形成的“露台计划之淮海中路1431号”非盈利项目

Alice陈,《最重要的事之和‘正艺会Alice 陈有约》草图


关于“正向艺术研究会”

由Alice陈于2018年创立,其工作方向是:研究、实践和推广能够为人类和社会带来正向推进的艺术。“露台计划”即是由Alice陈通过“正艺会”这个平台推出的非盈利艺术项目。

关于“最重要的事之和‘正艺会Alice 陈有约”

这是Alice 陈的一件艺术作品。该作品采用了合约这种形式,但确实是开始和 “正艺会”一起工作的必要前提,即:以对方不反对为最低标准,来决定是否要真的开始工作关系。合约一式两份,签约双方各执一份。按照时间先后,合约会有一个总编号系统。此作品2019年初概念形成,将会随着“正艺会”的工作展开持续进行。


“露台计划”第一期:张鼎-无回响

主办方:正向艺术研究会
展览地点:淮海中路1431号
展览日期:2020年06月20日– 2020年08月01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