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艺术展:一个网上展厅、一系列线上活动开启艺术仲夏夜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147   最后更新:2020/06/15 11:56:04 by 服务员
[楼主] 蜡笔头 2020-06-15 11:56:04

来源:阿尔敏莱希 AlmineRech


阿尔敏·莱希伦敦、纽约空间闭馆期间,我们决定进一步延展阿尔敏·莱希的数字平台,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线上内容。

本期对话内容围绕2017年阿尔敏·莱希巴黎空间为艺术家克洛伊·怀斯(Chloe Wise)举办的展览「假海滩与黄油钱」(Of False Beaches and Butter Money)展开。此次对谈嘉宾为英裔法籍时尚记者艾丽斯·普法伊费尔(Alice Pfeiffer)和阿尔敏·莱希代理艺术家克洛伊·怀斯

克洛伊·怀斯肖像


克洛伊·怀斯的艺术创作涉及多种媒介,包括绘画、雕塑、视频、装置。基于对肖像史的关注,克洛伊尝试探索我们对自我需求的发掘及认知,以及在社交关系或社会的权力架构中,这种自我需求的存在与否所产生的差异及变化。她以充满幽默感的方式向马奈(Manet)的《草地上的午餐》(Déjeuner Sur L'Herbe)这样的典范作品致意,探索围绕食物和女性身体所构建的欲望。广告、时尚、禁忌、跨国品牌——怀斯用戏仿和讥讽的手法来探讨围绕这些结构所形成的消费习惯,从而揭示了身体如何被这些关系所操纵

如果可以说走就走,去巴黎、伦敦还是纽约?| ARG展览现场


艾丽斯·普法伊费尔(AP):我第一次听说克洛伊是因为我作为一个时尚记者听说了香奈儿(Chanel)设计了一款非常糟糕的包包,后来才知道原来那是克洛伊的朋友印蒂娅·梅纽泽(India Menuez)(美国演员)在香奈儿的活动上穿戴的她的作品。我后来发现她有一整个系列这样的包包,比如和普拉达(Prada)混搭的犹太白面包(challah)形状的背包等等。还有些什么例子么?

克洛伊·怀斯(CW):我还做了一个芬迪(Fendi)的法棍,一个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法棍,不过它们都不具备功能性,只是塑料雕塑,刷上了油彩,添加了我从真的挎包上裁剪下来的材料。


AP:食物的确是很多社会问题的起始点,但当然,我们不是在谈法棍和牛角面包,而是通过这个方面来解构社会、阶级、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也是这次的展览主题的核心所在。我们先来谈谈展览的标题吧。

克洛伊·怀斯:「假海滩与黄油钱」

2017年9月5日 — 10月7日


CW:这次的展览标题叫做「假海滩与黄油钱」(Of False Beaches and Butter Money),「假海滩」取自于毕加索的几首诗,诗中他反复用“假”来代替“海滩”不禁使我思考“天堂”这一概念——蓝天白云,水清沙白,椰林树影的天堂乐土景象都是被构建出来的,成为了所谓普世的美和自由的象征。所以在这次的作品中,我用了在各种广告或者电脑桌面壁纸里会出现的蓝天绿草作为参考和大背景。当你走在超市的商品货架间,你会发现包装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蓝天绿草,比如我这次展览的作品中选的几件商品:乐芝牛(L***ache qui rit)、幽谷牌牧场沙拉酱(Hidden Valley Ranch)、妙卡(Milka)。很多此类的品牌都运用了田园风光的意象作为一种潜在的宣传手段来让消费者觉得他们的产品是自然的、有益健康的、符合道德标准的,从而让人们觉得购买了此类商品便仿佛能“洗脱罪恶”,生活得更加心安理得。


标题的另一部分是「黄油钱」,取自于法国俗语:“人们不能既得到黄油,又得到买黄油的钱。”(Vouloir le beurre, l’argent du beurre et le cul de la cremiere.)无论在哪个文化里都有类似的表达。有些事物之间存在前后矛盾,且毫无连贯性和关联性,但人们却想兼得。所以这个展览里你们将看到很多这种矛盾,以及作为消费者在道德标准和欲望之间如何取舍的人性境况与冲突。这就是此次展览的标题背后的故事,而很多的作品标题其实有很多借鉴了展览中的视频作品里的歌词。大家之后有空可以去看看。

克洛伊·怀斯:「假海滩与黄油钱」
2017年9月5日 — 10月7日


AP:有个地方一直让我忍俊不禁,我看到有总统牌黄油,有化掉的黄油、牛奶、杏仁奶。为什么你觉得牛奶的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在绘画史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且为什么当今亦然?

CW:为什么牛奶作为这次展览的主题?纵观历史,牛奶凝聚了一个代表性欲、生育、富产、营养、母性奉献的形象。比如弗美尔Vermeer)画的《倒牛奶的女仆》The Milkmaid),在大展厅里的一个雕塑作品中我用了一个La Laitiere(雀巢旗下品牌)的小酸奶盒,盒子上便印着弗美尔的牛奶女工画像。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即便是当代社会,这种意象依旧到处可见——这看似对健康有益的液体有着丰富充裕的资源,奶牛好像要你去挤它的奶,牛奶女工好像要你对她进行性幻想,整个产业仿佛是在双方同意下成立的。然而事实上这只是种幻象,当代的牛奶产业和艺术史中的牛奶意象大相径庭,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乳制品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出发点。当然,这个展览并不是在支持或反对牛奶产业,这个展览并不是个“乳糖耐受或不耐受”的展览,而是借用乳制品来讨论类似的矛盾现象。

扬·弗尔美,《倒牛奶的女仆》(1658),油画

克洛伊·怀斯:「假海滩与黄油钱」
2017年9月5日 — 10月7日


乳制品还有一个非常好笑的点,就是当我们看那些牛奶的宣传时,大多充满了性暗示。我法国的朋友给我看过一个广告,里面的宣传语说道:“纯粹的感觉”(les sensations pures),后来我也把这句话用在了视频作品的音频里来“提醒”观众牛奶是纯粹丝滑的感官感受。耐人寻味的是,“纯粹”一词的使用暗示了“不纯粹”,暗示了有的好有的坏,有的撩人有的不撩人。但事实上,牛奶就是奶牛乳房的分泌液,和这些都没关系。我觉得牛奶被赋予了性和感官体验的内涵非常有趣,比如喝牛奶留下的嘴上的胡子、牛奶产自乳房的事实。牛奶有时又会被附加一层幽默感,比如我们说什么东西很俗气的时候会用“cheesy”这个词(芝士cheese的派生词)。在我们的语言里,有太多的说辞和牛奶相关。


有趣的是,现在在美国有一个很大的反对牛奶的浪潮,我觉得还是比较讲得通的,因为当你撇开这些带着笑脸让你来挤奶的卡通奶牛形象后,你所看到的真实的乳制品产业极其糟糕,甚至有些让人反胃。我们消费牛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的宣传——“膳食金字塔”、“一日一杯奶”,但其实很多所谓的有益健康都没有科学根据。 一方面是天然必需品,一方面是乳糖不耐受,牛奶所带的这种二元对立又催生了很多非乳制品产业,比如杏仁奶、米浆奶,以及他们相关的素食文化。所以,当牛奶有益和有害这两个主张同时出现,我们变成了最终决定和判断对错与真伪的人。当然,我之后会更深展开讨论这个点。

克洛伊·怀斯:「假海滩与黄油钱」
2017年9月5日 — 10月7日


AP:同样有趣的是,当我刚见到克洛伊的时候,她主要还在关注关于时尚的符号象征,探讨它们对女性气质的规范,对性别角色和人际之间的影响。而现在在全世界逐渐出现一股痴迷于健康的热潮——大家都开始戒烟,连法国人都开始做运动了,有人开始追求食用没有麸质的食品、羽衣甘蓝、奇亚籽。仿佛关于健康有一个终极真相,大家都像宗教信仰一般虔诚去履行健康生活的行为习惯,这也是你作品所谈到的。为什么现在开始关注健康产业了呢?
CW:我觉得美国的确现在盛行“健康文化”,几乎你看到的所有商品都和健康、自我护理、激励自主有关。就像艾丽斯提到的我之前作品对时尚符征的使用,我也是在探讨流行趋势的循环,以及那些流行趋势是如何起源于权威的声音。所以看似是消费者在做选择,但其实社会早已为我们框定了限制,每个消费者都受影响于不同的权威声音(authoritative voice),甚至我们看到的有些字体也都会让我更加相信资讯的来源是可靠的。也许几个研究的引用就能让我们相信某本杂志上说的是对的,因为大部分人并不会去细究。时尚圈亦是如此,一个品牌的标志便能代表奢华、地位、富有。 当你了解了这个品牌是个可识别的权威来源,你也就会相信他们出售的商品是时尚的、前沿的。

克洛伊·怀斯:「假海滩与黄油钱」
2017年9月5日 — 10月7日


所以现在我也用类似的视角来看待健康产业。就像艾丽斯说的,每五分钟就有一个新的健康风尚,比如某种超级食物(superfood)——今天是羽衣甘蓝,明天是红石榴,后来又变成椰子油等等。而这么多关于健康和真相信息又都相互矛盾。在我看来有趣的是:1、对我们而言很难去查明哪条信息是可靠的;2、即便我们知道了可靠信息,我们还是极有可能基于自身方便和欲望来做最终的选择。关于健康最为有意思的现象是它建立的道德标准和二元对立。某些食物被称之为“超级食物”而某些又被称为“罪恶的快感”(guilty-pleasure),这就是在暗示有些东西本质上是好的或者坏的,这是一种非常人类中心、非黑即白、纯真或邪恶、如同基督教二元论一般的观念,这些好坏是非观被强加在本无生命的商品上。食物自己不做抉择,而是人类根据自身利益去给食物做道德判定。比如当你买了有机的食物,你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做了件好事,仿佛洗脱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的罪恶。和宗教里的忏悔不同,我们如今是做消费的选择,是尝试做更道德的消费选择,但与此同时也仅仅是符合自己方便的选择。当我们为了环保和健康或别的理由,选择了杏仁奶或豆奶来代替牛奶之后,我们又会发现一些非常匪夷所思的矛盾之处,比如制作杏仁奶非常费水,会造成水资源浪费,豆浆又有过高的雌激素,而藜麦这一素食者追捧的明星超级食物又因过度种植使得南美洲土地荒漠化。所以在这么多的消费决定中,我们所做的选择就仿佛是穿着一件印着“素食主义”、“女权主义”、“关心社会”之类标语的T恤,从而证明你的身份认同。

克洛伊·怀斯:「假海滩与黄油钱」

2017年9月5日 — 10月7日


AP:有趣的是品牌总会带有一个无形的价值。如今资本主义代替了宗教,而品牌至上的观念相较于宗教信仰有过之无不及。金融危机之前,大家都憧憬坐拥游艇成为百万富翁,而金融危机之后,钱不再是指望,取而代之的是亚文化群的猛增,归属感的增加,地下圈子的增多。而今世界问题日益剧增,无论是政治、还是环境、还是社会问题,这些话题都成为了卖点。这次展览中你的一幅作品画有总统牌黄油(Président Butter),又画着桃子(peach),从而引申为弹劾(impeach)总统。这是你对特朗普当选总统的回应么?你是否觉得对真相的探索是否和特朗普的“另类真相”(alternative truth)有关联?


CW:是的,正是如此。当我们面临批量出现的这些无从考究的事实真相时,理论上而言,依靠当今触手可及的大量信息,每个“真相”与“行为”都几乎能找到“证实”和“依据”。比如我如果要找“吸烟对头发有好处”的依据,网络上十有八九能找到一篇支持这个说法的文章。正因如此,作为消费者和传媒参与者的我们其实没有什么比较稳妥的方式去衡量资源与信息的准确性,即便它们如此触手可及。这也是如今我们所处的一个窘境。在美国,总统公然抨击媒体并且不时向民众提供另类真相,如此形成了一个非常让人不安的情况,我们便不知如何断定对错与真伪,而所做出的决定是基于瞬变的“事实真相”之上的。所以其实当我在作品里讲述牛奶,讲述这些健康热潮和各种消费信息的过筛与决定时,我也是在反映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情况。

克洛伊·怀斯:「假海滩与黄油钱」
2017年9月5日 — 10月7日


作为消费者,我们认为自己做足了功课,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是清醒的,但我们其实无法获得客观上绝对正确的真相。比如美国的选民在选举的时候很多人都相信希拉里将会获胜,随着信息媒体的宣传,大家都相信所有人在同一脚步上。但当你打开福克斯新闻(Fox News),另一边或者举棋不定的那些阵营所称的真相又和你之前所了解的完全相左。所以在面对“真相”的海洋时,你会发现有时候很难去意识到什么信息是能被证实可靠的,和健康相关的信息亦是如此。仅仅一句“研究表明”就能让多数人信服,让我们在自己的消费中成为了信息的无条件接收者,而非先发制人的信息收集者。

而作为资本主义里的消费者,我们通过购买和消费来表达个性和形成身份认同。比方说我问你:“你是谁?你是个什么样的艾丽斯?”你可能会说些:“我是个素食主义者、女权主义者、英裔法籍、我穿耐克的鞋。”这就像是一个对外声称的履历一样作为一个人的自我认同。你买的商品最终成为了构建你所宣称的那个人设的要素。当你面对这些同时出现的信息并尝试把它们划分,你会发现最终我们会选最便利的那个。所以谈回特朗普和群众,比如有些人认为气候变化是假的,说它是个骗局,那是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么说会符合他们的便利,符合一个需要依赖造成环境问题的煤矿石油资源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

克洛伊·怀斯:「假海滩与黄油钱」
2017年9月5日 — 10月7日


所以我画的桃子和总统牌黄油便是想表达:这个总统来执政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我觉得整个展览说到底,其实是想说,事实真相并不只会有一个,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有很多灰色地带难以界定和归类,所以无论我们面对各种信息还是自己的时候都要坚持保持思辨的眼光,有时候电视和小时候长辈对我们说的让我们觉得事情就该如此,但实际上,我们需要去思辨很多。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