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为TIME100特刊创作,“寻找希望”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1036   最后更新:2020/06/11 11:07:12 by 另存为
[楼主] 服务员 2020-06-11 11:07:12

来源: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


2020.6.1415:00-17:00


参与嘉宾

/ 艺术家

/ 媒介学者

/ 艺术家

/ 艺术家

/ 策展人


主持人

/ 策展人


公众参与

次公众活动为线上讨论

进入腾讯会议观看直播

腾讯会议 ID:328 800 647


2016年,公众号“X博士”刊发的一篇文章引爆网络,《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将“快手”这个在当时还无甚影响力的短视频应用推至前台。在诸多延伸的讨论中,议题大致围绕着高雅与低俗、中产与底层、城市与乡村、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等几组对立关系展开,“快手”上的群体性表演自此便成为了管窥中国当代社会矛盾性现场的重要渠道。随后几年,短视频应用不断壮大,无论是“快手”还是其竞争者“抖音”皆获得了巨量的用户,化身为移动互联网中平台级的基础设施,其表演模式亦随着平台意识形态的调整与技术的升级而日益多元。


这无疑与“具身之镜”的立意发生了某种相接的可能。在展览开幕之后,我们不止一次面对观众的疑问:这些作品中的表演与快手/抖音上的表演有何区别?事实上,艺术家媒介化的身体表演与“用户”数据化的身体表演、艺术世界的受众与算法支配的受众的遭遇,为我们在此打开了超越《残酷底层物语》的思考向度:在流媒体逐步实现其霸权的时代,如何建立起一种关于表演及其传播的新的认识论框架,如何重新界定表演对于身体的赋权,正变得迫在眉睫。在本次在线论坛中,我们特别邀请了相关的艺术家、策展人以及传播学研究者,共同参与到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


参与嘉宾:


葛宇路

199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2013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影像媒体专业,2018年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实验艺术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环京地带。葛宇路的兴趣多集中对城市公共空间及公共生活的观察,试图通过作品调侃生活中隐藏的矛盾,消解固化的权力结构,制造新的动态关系。


黄典林

先后获得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文学博士和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研究员,围绕传播和媒介理论、传媒文化、国际传播、新媒体等议题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出版有译著《数字化崇拜》等。兼任巴黎新索邦大学传媒与语言研究国际学术导师。


陶辉

1987年出生于重庆云阳,201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陶辉习惯用录像装置等创作语言来表达群体经验,关注点往往是社会身份、性别地位、种族问题、文化危机等课题。作品的灵感常出自他的笔记,戏剧化地重现着想象场景中人物的生命状态,尤其是现代人的边缘化心理。他创造的场景多为荒诞而夸张的,人物的存在如塔罗牌般具有隐喻特质,时常表露出的“错位感”呈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身份和文化危机。2015年获“三亚艺术季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和第19届“Sesc巴西录像艺术节”大奖。


童文敏

1989年生于重庆,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中国重庆。童文敏的创作方式主要以行为为主,其创作常常聚焦于人的隐秘感知与现实境况的交集之处。用身体的行动诗意的呈现人的存在境况,探索野性的思维和现代生活的意义,在语义丰富的情境中提示身体与行动的寓言性品格。2018年获得三亚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


张涵露

写作者、策展人和编辑。她参与策划的展览包括“展览的噩梦(下):双向剧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都市折叠”(北京央美术馆,2017)、“偷单车的人”(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Cosmopolis #2: rethinking the human”(巴黎蓬皮杜中心,2019)、“那看见万物的、知道万物的,就是万物”(画廊周北京,2020)。文章发表于ARTFORUM、瑞象视点、LEAP、Flash Art及art-agenda等媒体。


杨北辰

博士、当代艺术与电影研究者,策展人。先后毕业于法国巴黎第十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并作为资深编辑在《艺术论坛》(Artforum)中文网工作多年;现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并担任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特约研究员与《艺术论坛》中文网特约编辑。

返回页首